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衣食住行之.话说住房》
[打印本页]
作者:
上下游
时间:
2016-7-22 12:58
标题:
《衣食住行之.话说住房》
本帖最后由 运涛 于 2016-7-22 15:16 编辑
奋斗一辈子,目标就是“居者有其屋。这在过去“居者有其屋”不是梦想就是天方夜谭。
从小我和母亲就居住在土城小学的公房里,房子要不是太小,要不就是大间大间的教室,虽不能防盗和隔音,但总能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房租很低。
“粮食关”结束后到读初中、“上山下乡”然后跳出“农门”的这段时间(1962年至1974年),我就一直居住在外公家,——土城镇长征街(皮匠湾)。我外公的房屋是临街木结构斜顶瓦房,门面开间约四米,进深约20余米。堂屋经改造后装上木质楼扳形成阁楼,我就住在前堂阁楼上。我所住的阁楼是夏天热、冬天冷。原因是铺位离瓦角仅一米多高,夏天阁楼简直就是一个烤炉;冬天阁楼又成了一个风箱,原因是与隔墙的房子有一尺多宽的空隙。好在住这屋子也不用交房租。
在我未跳出“农门”前,我二次外出打工住的是什么房子呢?第一次是在习水修林区公路时,住的工棚是茅草屋顶,四壁是用席子遮挡。床用树枝搭建,铺上稻草席子。地面就是泥巴稍作铲平夯实。第二次是在遵义郊区金塘修战备路,住在当地农户的牛棚上,幸好是在冬天才不至于感觉太臭。
此外,在修建湘黔铁路时,住的是自建的半截土墙茅屋,地面仅作夯实处理,刚建好就搬了进去,一个冬天,盖的垫的全都是湿润的。无须多说,就一个“苦”字。无须多说,现在大多数打工族仍然重复着这么一个“苦”字。
(一)
在贵州省化工学校开磷分校读书,我们住的是砖瓦平房,每间宿舍十多平米,三张上下床住六位同学,使用公共厕所和公共洗脸间,可觉得还蛮不错。
毕业分配在开阳磷矿砂坝土矿,三位同志住十多平米,居住条件比学校要好些。由于砂坝土矿离矿务局有二公里远,没过多久我就搬到中心(矿务局所在地)与我老乡和同学一道居住,那是一间矿工自建的油毡小平房。1980年我从长沙学习回来后,我的同学主动将他居住的一间集体厨房改建的房子让给了我。此后,我结婚和在开磷工作的日子(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都是在此居住。
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矿工只有单身宿舍而没有独立的住房,许许多多多子女的家庭都拥挤在一套小房子里,许多大龄青年没有房子一再推迟结婚,就连知识分子两地分居因房子解决不了而调离。我就属于后者。
1982年元月,我调到一个新的正在筹建的单位——福泉磷矿(瓮福磷矿前身)。领导非常重视两地分居,但住房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期间,国家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原来小矿(年采25万吨),不准建设,大矿建设又得寻找合作伙伴,投资建设还得进行风险评估。这几年的“家”就安在活动板房内,好在居住的板房面积还大,质量也不错,就是没有卫生间,用水也不太方便。创业有如此条件,还能有啥意见呢!
(二)
我住福利分房也是1988年的事了。那是一间69平米的“中干”房,位于遵义县城铝厂生活区。至此,才拥有相对稳定的住房。至此,工作单位才终于固定下来。再后来,国家实行房改政策,取消了福利分房,让个人出资购买了原来分配的住房,在前后花了7000多元钱后,终于有了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私人住房。这套住房在买遵义住房时,低价卖给了本单位的一位老乡。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生活方便,有不少人开始在县城和市内买房。我也是在一次不经意间,作出了一生第一次,也是在以后看来最成功的投资行为。那就是在遵义县南白镇街上买房子。
不经意买房,起因是我到南白镇一位朋友家吃酒,见到他家住房十分宽大,结构十分合理而不由赞叹。说者无意,听者有音。这位朋友当即问我要买不?说五楼、七楼都要卖,我就要求这位朋友帮忙问一下。后经与五楼、七楼价格没有谈好,也就不打算买了。谁知没隔几天,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我买房的事,说他能帮我买成。第二天我按朋友约定与卖房家见面,三言两语一谈就成交——5.5万元一口价(含办房产证费用)。第一次交钥匙付3.2万,装修完搬家付2万,交付房产证时付0.3万。一套无公摊面积的167平米的五楼独户住房,以每平米320多的价格就买下了。这一年是2000年——是新千禧年的第一年。
买这房子时我身上只有4万多元钱,这钱还是我老岳母去逝时收存的人亲钱,正好用在刀口上。我又在亲友处东拼西凑借了5万多元,用于简单装修和购置部分家具。现如今,这套住房因女儿在南白工作,就由他居住。当时10万余元的房子,现在已经增值到40~50万元呢!
(三)
我现在的住房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合众路,买这套房时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买房的钱主要是我女儿结婚时收的人亲钱。
这天,我与爱人到遵义市区选择家用空调,转了一天,没有确定。走到合众路口,见到合众公司售房部,我俩信步走了进去,售房人员刘小姐很是热情,带领我们看了一套又一套房子,我们都觉得不中意,最后刘小姐说二号楼有一套别人转让的房子,我们准备最后去看一下——也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当刘小姐打开房门,看到宽敞明亮的客厅时,我在心里就想“就是它了”。第二天还没谈好房价,就就带着母亲来看看,母亲看了后说“就买它”。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还在于“好事多磨”呢!与原房主价格一直谈不下来。2004年10月,转机伴着好运来了,房主搞房开急需资金,最终房价定位在每平米980元,成交签订合同那天,我爱人又压原房主每平米5元钱,实际成交价每平米975元。现在这房子交易价在每平米4000元以上呢!
辛苦一辈子,奋斗大半生,眼见的成绩就是在房价便宜的时候,用手里的钱加借贷,分别买了二套住房,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但 沾沾自喜,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7-22 13:35
住房之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进步。大小多少是幸福,全在自己心态。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6-7-22 15:14
排版不规范,重新编一下吧。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