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参观附近的“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文化旅游景区”。在连绵起伏的小丘陵和茂密参天的白桦林里散落地布置着从古到今的蒙古建筑、雕塑和生活场景,展示了蒙古族的历史。据说,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契丹、女真、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源地。先民们从大兴安岭的森林中走出,经过大草原的哺育,成长壮大,然后向西、南各个方向发展。与我们同时参观的有一个来自蒙古共和国的旅游团,成员多数是记者,不会汉语,只能借助翻译交谈,他们是来寻根的,所以神态颇为虔诚。最后,大家汇集到一座大型蒙古包中,谛听一位年轻小伙介绍蒙古文化,然后怀着深深的敬意挥手告别。
参观了蒙古之源以后,来到中俄边界。边界以高大的铁丝网分开。铁丝网外是两国间的缓冲地带,有一条界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的上游)和一座长桥。再过去则是俄罗斯边界,俄罗斯方面有一个小村落。中方边界上有两个口岸,相距几百米,也就是两个小型的国门。其中之一可以买票通过,可以走过长桥的一半,还可以在界河里乘船游览。口岸旁正在兴建海关大楼。另一个口岸的铁门则是关闭的,铁门上标出“额尔古纳河”,一旁悬挂着“非法越江,魂断他乡”的标语。但是,铁门之外的缓冲区里却有一座高大的戏台。据说,在一定的时间口岸大门开放,戏台上会有演出,俄方的居民也可以来观看。大铁门里紧靠铁丝网是一个广阔的马场,很多边民牵着马在那里招揽游客。游客骑上马,马主人或者步行,或者骑着小摩托,引着马在马场里行走。马场边的高坡上还有边民摆摊和架起望远镜。小L用望远镜向对面的俄罗斯小村望了很久,竟然只看到一个人走下汽车走进住房,小村街道上渺无人迹,远远不如这边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