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印象南沙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二一二一二
时间:
2016-11-5 18:39
标题:
印象南沙
本帖最后由 一二一二一二 于 2014-4-15 18:48 编辑
绪 言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无聊中,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回想记忆中的影像。那不堪回首和可堪回首的影像都
鱼跃而出,让你猝不及防,悲喜交加。于是,屏蔽了08前的,就只剩南沙的吧。
英东中学
英东中学依山傍海,四季花开,真的喜欢;学校环境优美,建筑低调,不流于俗,随我脾性;先生胸怀大局,不忘桑梓,倾心教育,我所仰慕;英东人彬彬有礼,古风犹存,令人颇生好感——你视我为亲,我当此为家。
学校建校时间不久,教师不多,却有了先先后后、左左右右、男男女女、尔尔我我、上上下下、或明或暗的利益纠纷。不喜欢派别的我便无了派别,独自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娱自乐,倒惹得不少人羡慕,于是多了许多朋朋友友。
当别人做的不够好的时候,你做的有些好,就有人识得你了。因为一首诗的获奖吟诵,我便偏离了文人的操守,成了供奉秀才。左欣赏你,右嫉妒你,爱恨之间,我倒颇添了几分俊俏,于是我眼中的英东更多了几分美丽。
在现实狭小的自由空间里,我认识了网络博大的交流阵地。我忘乎所以地舞文弄墨,抹花了自己的脸,却也看到了一个多 的自己;感谢英东中学于默然间的蓦然赠予,我也由此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英东中学待我不薄,我工作到了人走我留至留我无用的境地。
荒芜了半年之后,我又回到了南沙——许是对南沙的依恋,许是无处可走的尴尬,许是对南沙前景的信心,许是陈主任的一句“南沙有你更精 ”的客气话------总之,回到了南沙,即便是租的房子,也有了家的感觉。
扫描南沙
相比于广州的热闹喧嚣,南沙显得自然清新,似一个不谙世事的豆蔻女儿。南沙区虽小,但因为我脚小腿短,尚未走完,只能略谈自己的南沙印象了。
珠江水曲折蜿蜒四千余里,至南沙归海入宗。在英东中学,最亲近的当属蒲洲花园和天后宫了。
蒲洲花四季,馨香醉古今。翩翩山茶舞,沉沉水龙吟。开口不成句,落笔恐失魂。珠江一壶酒,佳酿天地春。沉醉其间数年,朝吮蕊之滴露,夕餐花之落英,吞吐芬芳,俯仰之间,疑为仙人。
出东南,步幽径,至天后宫。伫立眺望:伶仃洋茫然万顷、风起浪涌,高歌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壮歌,翻动着历史书气壮山河九曲回肠的记忆断章;背靠大角山,对望虎门路,隆隆炮声中、硝烟滚滚中,一个魁伟的身躯以铁锁横江的霸气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地,却又在炮哑烟消的长空发出浩恨叹息。于是悟得民族大义:不是小富即安,不是自私自利,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崇洋媚外——大丈夫当胸怀天下,有吞吐宇宙之志,有善济黎民之心。我不能为,暂且略去。
黄山鲁乃自然华章,去了才知。景区因有黄山主峰和鲁山主峰而得名。山不高而秀丽,林不深而幽美。是处湖山相依,花面相应,鸟语啾啾,四时风韵不减。景往往而是,只是姿态不同。路边原生态的草木生机盎然,石自自然然坐在山的身体上:有的在林中品功夫茶,有的在道旁吆五喝六划着拳,有些调皮的小石头躲在土里玩捉迷藏游戏;处处充满着人世间生活况味,而又在不经意间展示着邈远的诗情画意。你看:那湖面上有一只唐时的小船,一翁独钓柳子意;那湖面还有一叶宋时的扁舟,苏子与客谋酒觅食;苏子意足,客喜而笑。
南沙湿地公园似乎是待字闺中的秋水伊人,恍惚在我的梦里。乘车飞越凫洲大桥、新龙大桥,转灵新公路,南沙湿地景区已近在咫尺;你已经可以嗅到她清芬的气息,感觉到她富有活力的青春脉动。静水如面柳如眉,相对怎能不心醉。目光扫描不尽,茫然万顷风光。那一片荷塘黄黄,已无擎雨绿冠,想是莲藕已长,被人断了根系;那一片荷塘却是邻家之女,增一分长,减一分短,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鸟儿成了这个世界的精灵,牵引着季节的灵感;近处蜻蜓点水,远处群鸟聚餐;黑泥出白藕,绿叶托红颜——真真正正的自然而然!好一片绿水!好一片蓝天!好一群飞鸟!好一丛树冠!好一池荷花! 好一根白莲!
霍 英 东
霍英东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来南沙之前只知道先生有钱,是国家领导人。来南沙后方知先生的不同侪俗:先生目光如炬,先生胸怀祖国,先生前瞻未来,先生倾心教育------我心中颇有些遗憾,无缘见先生一面。
2011年,学校要做一个英东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专版,我才开始悉心阅读先生的人生履历,感知先生的博大情怀——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身前身后名。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穷则自强不息,达则兼济天下;聚散有道,义利兼能。”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我以此为索引,去阅读霍英东先生的光辉传奇!
霍英东,1923年5月生。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后白手起家,渐成香港“商界巨子”;连续当选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抗美援朝期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禁运,霍英东在香港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船队,为祖国运送了大量急需物资;1974年,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中国恢复了在“亚足联”的席位;1979年,他投资兴建中山温泉宾馆,成为最早到内地投资、支持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1983年兴建的广州白天鹅宾馆,是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1985年起,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成功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北京主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为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颁发奖金;捐巨资建成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全国许多地方和学校兴建体育设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捐巨款设立各种基金会支持内地教育,捐赠累计达7.6亿港元。霍英东是全港向内地、向广东捐献最多的大慈善家。数十年来,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元。
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霍英东先生对南沙可谓情有独钟,十几年前,当他伫立在这个边陲小镇时,就已经在谋划着南沙的十年规划。他希望将南沙这一原来的边陲渔镇建成一座以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科技信息为主,拥有优美的环境和配套设施,具有21世纪国际水准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凭借南沙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促进香港和珠三角的共同繁荣。
填海造地,筑堤护岸;参与修建洛溪大桥、沙湾大桥、港前大道、进港大道等;修建虎门渡轮、南沙客运港; 建设南沙资讯科技园、蒲洲高新技术开发园; 建成南沙高尔夫球会、天后宫、水乡一条街、蒲州国际花园,建成南沙科学馆;开办英东教育培训中心,建成广州市英东中学;建成南沙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南沙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
英雄事,古今同,民族大义铸就民族英雄之民族大魂灵!!
南沙雨言
喜欢南沙,一定要喜欢南沙的雨。南沙的雨是有脾气的,有时温柔细腻,有时略见暴戾。南沙的雨也耗去了我不少的笔墨,我喜欢南沙的雨。
昨天还是阳光万丈,穿短袖短裤的人都不觉得冷。晚间便风云突转,天又下雨了,和人都没个商量。这一次的雨冷啊!是广州冬天的雨。这雨丝长啊,下了这么久还没看到要停的迹象。雨请来了风造势,风把雨斜着抛出,雨便觉得自己有些旖旎。在房间里看雨的人是不必怕的:打开窗,那雨是雨;关了窗,雨依然是雨;伫立窗前看雨,闭上眼睛听雨。雨不会弄湿你的头发,但可能湿了你的梦或者日记。
傻傻地坐在屋里听雨,或是伫立在窗前看雨,也算得有情调的人,却总没有和小雨牵手相对更觉得真切心动。看戏人和演戏人的感受不会相同,谈恋爱和看爱情剧也绝对不是一个滋味。小雨轻轻巧巧的,多像一个可爱的情人,亲吻着你的脸颊、双唇,喁喁情语萦绕在你的耳边。你不妨伸出舌尖,尝一尝小雨的滋味,清清爽爽夹带着自然的清香,你没有不醉的理由。雨是树的乳汁,树是雨的精神。经了这雨,校园内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都充满了灵气,展示着秋的诗意。
立冬的雨下了一天零一夜,就把南国的夏变成了秋,脱了女人的短裙,把男人的短衫缝上了袖。穿上夹衣的男女埋怨着:穿,有些热,脱,有些抖。雨下着,斜斜密密,编织着痴人的愁绪。
恶风疾雨中,几个树老头旋转摇摆,亲亲疏疏,抱抱推推。雨线被扭曲着抛了出去!
雨有四点,那是天地间说不尽的情意。
南沙与水
清明倒影在那一湖春水里——闲闲的水中闲闲的清明。微风嗀皱,飘来的是梦吗?那边娇娃弄着木筏,当有莲花才是,花面交相映,莲子清如水。步入古风遗韵,方觉出人有性灵,而今的喧嚣和浮躁尘暗了人性的本真。
荷花池的水已没那么清了,莲花依然红红白白。走到水边,细鱼巧巧地东南西北嬉戏,爱莲女的倩影倒映
水中,化作朵朵莲花,邀多情的你把它嵌入画中,写在诗里。
“南沙雨言”说了不少南沙的水,觉得不够,故另辟一篇再说。
南沙本就是海的女儿,长期以来被母亲抱在怀里。父母渐老,女儿渐长,白云苍狗,水落石出,沧海桑田,耕织樵渔,水乡才显得美丽起来,美丽南沙自然与水有着不尽的渊源。
南沙是一代代南沙人治水、用水的结晶。填海造田,冲积为地,围水而渔,引水而溉,洲、涌、围、坦、门,尽见风流!这里的地名大多因水而取:沙、洲、沥、涌无不与水相连,岛、礁是水的亲生子,井、门是人对水的引用和制约。
客人到南沙来,都喜欢品尝南沙的海鲜,那是真的鲜啊!无论是海边五星酒店,还是闹市品品酒楼;无论是山林生态农庄,还是塘边渔家小厨,没有海鲜是绝对不可以的!
近海的地方都有渔港,潮起潮落,荡漾着渔民的幸福生活。南沙的衣衫上,鱼塘经纬绣花,或网或钓,随机随性。
南沙的水酝育了南沙的海洋文化和民俗信仰:妈祖是渔民的保护神,天后诞自然隆重;麒麟瑞兽,属于龙族,当与水有缘,南沙的麒麟舞更是全国闻名;由水乡文化衍生出来的咸水歌、扒禾桶、水上婚礼、水上农艇等现代文化因根深而更是叶茂!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性情一方文;一方文化一方果,处处文明处处春!
碎语南沙
2001年3月,南沙考古,揭开了“南沙人”四千多年的面纱。北魏《水经》郦注云:“海在郡城南,沙湾、茭塘两司地多边海”。表明古时的南沙是在几十里外的大海之中。至宋代以后,珠江水中沙泥沉积、坦洲逐现,众岛屿周边沙坦不断浮生、相连成片,慢慢形成今日之地貌。
南沙的地名当合了南沙的自然风物与历史风雨。南沙原称沙埠;元、明时习称沙埔,因渔船、小艇多在此锚泊,故又名南湾;清代,人们以其在黄山鲁的南面,始统称南沙。南沙的村落多以地形、地物命名,如深湾、沙螺湾、芦湾这些地方古时都是海湾,鹿颈村因村后山势延长形似鹿颈而名;东瓜宇村原名冬瓜屿,四面环水,明代洪武年间,先后有人在屿上定居,并以种植冬瓜为生,故名;东井和金洲的村名各取自村中的古井和金洲山;板头村的原名攀头,古时村前是水,村后是山,村民从塘坑迁徙,攀山越岭到这头;九王庙的村名更富传奇色 ,相传宋代期间,有船沉没溺死九人,尸体漂流到此,潮退而出,潮涨而入,数次反复,村民奉以为神,遂将尸体葬于村后山坡,立庙祭奉,并以“九王”称之。
南沙历史,竟与水雨相连;南沙地名中,涌、坑、洲、湾、屿居多,算是历史渊源与风情民俗的巧妙结合。
南沙与我,颇有渊源。我将潜心南沙,寻找南沙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接洽。
来源:
印象南沙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