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无疑,此“诗”是指《诗经》而言。后世引此言,已将“诗”的概念外延到所有的诗甚至其它类别的文学作品,这倒也无妨。
所谓“诗无达诂”是说达不到一种确切的训诂,没有达到古人原本之意。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曲赋,讲究的就是言简意赅,用最少的字词句式,蕴含最丰富最多样最绮丽的意境。诗“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语),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鉴赏者,可以从不同的理解角度,从不同的文化积淀、阅历积累、即时心境出发,会得到不同的感悟。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山水国画,一件工艺作品,或是一件古玩器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欣赏习惯的人,会有不同的美感,乃至不同的评价。宋人刘辰翁在《须溪集》中说:“观诗各随所得,或与此语本无交涉。”其子又说:“古人赋诗,独断章见志。固有本语本意若不及此,而触景动怀,别有激发”。“各随所得”,“别有激发”,就是说艺术鉴赏中是因人而异的。“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这就是艺术审美中的差异性。所谓“初学词求有寄托,……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侧出其言,傍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也是中国文化国粹之所以高深,之所以美妙之处。也是中国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人眼中,难以捉摸难以欣赏之处。“一千个外国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中国”或也来源于此。一首古体诗词,不同的古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今人的解说更可能不一。这是不足为奇的。其实诗歌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和意义正是在于它的这种“无达诂”。
然而,许多人对这种情况却认识或者重视不足。
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型诗词网站的某板块,聚集了一大群训练有素水平颇高的诗词爱好者。原本关系很好,主要是由于对彼此某些作品的理解产生歧义,意见分歧越来越大。直至翻脸几次闹到不可开交,谁来解劝也无用。最后不共一坛分道扬镳而去。朋友情谊荡然无存。
另一个同样很有名气的诗词网站,核心层闹矛盾直至全坛瘫痪,除了一些其他次要因素之外,同样主要是由于对作品评价理念不同,互不服气的情绪郁积在心,最后总爆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般论坛都是通过点“精华”、“优秀”,或者飘 、高亮的版面操作手段,来评价文学作品的质量优劣,用以鼓励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也期引人注意以利于吸引和提振论坛的人气。这本是一个管理论坛的好办法。但往往会因管理层观点分歧而引发矛盾。相处不睦不欢而散者常有,这就是玩论坛分分合合的一个主要原因。为能长久维持稳定,许多地方采取两种比较极端的办法。一种是独立评价,相互放宽些标准,各自认为“好”的各自操作,不同意见各自保留。另一种是多人把控,从严掌握,默认凤毛麟角。无论宽严,为缩小矛盾,或不计入个人记录,都能落得相安无事。如若不然,在这两种较为极端的办法之间摇摆,论坛安定与否的风险就会依然存在。
因为“诗无达诂”,分歧总在。处理不当,或致生隙。性情各异,人性使然。此应请论坛管理者重视者也。
(1289字)
(2013-5-4)
[url] | | Θ | Θ注| : Θ ]
作者: 清风 时间: 2013-5-4 09:19
说的好!评诗,只要是本着真诚去做,不管是肯定优点,还是指出缺点,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我喜欢别人真诚的评贴。也尽力去品读别人的诗。只是由于水平所限,只能慢慢走进作者的内心,慢慢学习!
我不太喜欢激化矛盾的评诗,我喜欢和谐的评诗氛围。:D
[url] | | ┷ | ┷注| : ┷ ]
作者: 四季如歌 时间: 2013-5-4 18:49
先生说的好,提起来给各版版主看看,和谐而舒适,是我们一直希望营造的氛围。:handshake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3-5-5 00:51
我们要妥善处置,防患于未然,标准制定后大家遵守。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