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丑陋的老三届-张抗抗的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第一打工老头 时间: 2017-3-5 20:42
标题: 丑陋的老三届-张抗抗的文章
本帖最后由 第一打工老头 于 2017-3-6 08:29 编辑
老三届人不喜欢说“我”,总是说“我们”“我们的”,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我”只有“我们”。我们缺少个性崇尚集体精神。这种老三届人固有的群体意识,是长期高度集权国家遗留下来的文化心理。
既然是“我们”,那么我们的过失甚至罪孽,都让“我们”一起承担吧!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苦难,已被我们反复倾诉和宣泄;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伤痛和愤懑,已激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我们这一代对于历史的质问,已一次次公之于众;然而,临近20世纪末,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能够低头回首,审视我们的自身,也对我们自己说几句真话呢?
不要再用“知识青年”这样自欺欺人的词语了吧。能不能平心静气地抚心自问:我们这一代中的大多数人,可曾真正拥有过文化和知识?
如果我们敢于正视自己,我们应当承认,老三届这代人中高中生的比重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都是初中文化程度,而文革前的初中教材,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灌输,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极大有缺陷。我们知识沉淀最“厚”、烙印最深的那部分,并非人类优秀的经典文化,而是“阶级斗争”、“知识无用”、“革命的螺丝钉”等教条主义,是红宝书的语录,是样板戏的歌词,是大串联中抄写的大批文章。有人说这一代人是喝“狼奶”长大的,其实还应加上泡饭和咸菜——蛋白质含量太低。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文革”结束后,依靠顽强的自学,支离破碎地拼凑起来的。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严重贫血的一代人。
不要再仅仅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文革”的牺牲品,是政治的殉葬物。不要忘记“文革”中抄家、破坏文物的红卫兵是这一代人;不要忘记“文革”中打死老师的革命小将是这一代人;不要忘记疯狂地鼓吹并推行血统论的也是这一代人。红卫兵的法西斯暴行和血淋淋的犯罪事实,已是昨天的噩梦,但有多少人真诚地忏悔过,用心灵去追问我们当年为什么受骗上当,为什么如此愚昧无知?
老三届是曾受极左意识形态毒害最深的一代,然而许多老三届人至今还不敢正视自己曾误入的歧途,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社会,便轻易让自己解脱。就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有的人永远无法原谅自己,并用后半生的善行去赎罪和赔偿;但是有的人,只是怪罪于领袖的鼓噪使他们暂时失去了理性。
不要再仅仅说我们这一代人曾无私奉献、改天换地;不要再仅仅说我们那年代的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真诚和纯洁。如果你真诚,你应该承认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老三届人中也有出卖和告密——为了入党、升学、招工、提干的极其有限的名额,为了渺茫的前途,我们被人伤害也伤害别人——那所谓的纯真掺杂了多少虚伪和丑陋。我们一腔热血战天斗地,为了那些美好而可笑的宏伟目标,大肆砍树烧荒打猎,那时候我们义无反顾地破坏着自然环境,却面不改色心不跳。还有多少在我们的严厉批斗和打击下丧生的“落后分子”和“地富反坏右”分子……
不要再仅仅说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克己奉公,是中国各个社会阶层中的支柱力量,是最“优秀的一代”了吧。尽管老三届中涌现出了许多人才,从车间主任到经理到学者到市长,各界都能幸会我们的同学和“战友”。但老三届中,从事高科技、高级经贸活动的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比例极小。那是一个人才的断层,是老三届难以攀登的高峰。这一代人几乎都有未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本人即是一例。大多数人只能从事普通的熟练劳动,成为这个社会金字塔的底座,如今已面临着下岗和退休。
由于共和国十七年教育和“文革”十年的经历局限,我们这一代人正在不知不觉地退出社会,离社会的主动脉越来越远。我们的知识结构和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同市场经济难以相容;我们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适应了“大锅饭”的劳动报酬和生活方式,于是同今天的自由竞争原则产生了剧烈的抵触和冲突。我们已经或即将被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年轻人从头顶上无情地跨越,正在一天天陷入被淘汰的尴尬处境。我们是一只蚕蛹,被困于黑暗中,但我们已无力咬破茧子。我们失落,我们抱怨,而我们却无可奈何,因而我们的痛苦是双重的。
所以,不要再仅仅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我们已担负不起这样崇高而光荣的使命,况且那只是一顶虚妄的桂冠。我们曾经有过的革命理想,早就崩溃坍塌了,可惜那仅仅是出于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绝望,而不是出于对世界的整体认识。自从失去信仰,我们便从此变成了一个迫不得已的现实主义者。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中的大多数人,在这颠沛流离、动荡不安的几十年间,当务之急是吃饭,是工作,是住房,是病痛,是养育子女,是侍奉父母——我们始终在为生存而拼搏,我们早已丧失了选择职业和爱好的自由、机会和能力。“理想”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幻影,所谓的“精神”寄托,只能寄托于我们的子女……
说什么“青春无悔”——一个、一代人所牺牲和浪费的整整一生的时间和生命,竟然能用如此空洞而虚假的豪言壮语,强颜欢笑地一笔抹去的吗?
这才真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老三届人的老三届化,这一代人固执的“老三届情结”,是近年来深深困扰着我的一种忧虑。我写下这些也许触痛老三届人伤痕的文字,正是因为许多人尚在违心地用“无怨无悔”的结语,逃避对自身的清理和整合。我惟愿我们这一代人能走出老三届的阴影,在“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中年,融入改革进步的大潮,从容地迈向二十一世纪。
我们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对得起剩下的岁月?
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将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将与老三届一生同行。
作者: 思绪微漾 时间: 2017-3-5 22:34
深刻的话语让我体会和理解老三届,我没有经历过,就应该没有发言权,但是依旧被这里的论点所吸引。历史造就的故事和无奈,都随风而过,换来的是如今新一代的崛起,为新的世界而付出并创造。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7-3-6 07:29
深刻,有思想力度,有实事求是的思考精神,有理性分析事物的态度。赞。
作者: 胡永忠 时间: 2017-3-6 12:21
张抗抗是我暗恋对象,与我老婆在性格上相同,直,都点大嘴敢说,还祘漂亮。也有不同,她嘴没有我老婆小,她文章写的好,我老婆麻将打的好。她的这篇我原看过,很爽,。但随着岁月沉淀我这次看有的异议。一文好题目不好。文中你不同意用我们。你把这批人都丑陋了,过激!总觉的这两字对这批人不敬,历史变革中都会出现一批新的群体,他们也有好坏人,事不能绝对。二对,许多人尚在违心地用“无怨无悔”的结语这句话我不赞成。这批人应是改革失败的牺性品,下乡同后来大学生不包分配,下岗一样都是国家养活不起探路。历史把他们推到那,有什么办法。怨能改变吗?悔能回头吗?有人说“无怨无悔”我认为,他不是在赞这事,经过而是迷失,痛苦,磨难,骂娘后人成熟了!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怨悔中能快乐吗?
作者: 第一打工老头 时间: 2017-3-6 13:5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些知青,被人愚弄,受命运播弄,艰难竭蹶半世,还在固执的认为当年的崇高神圣,热衷于留恋,感伤,竭力美化当年的些许美好片段或侧面,“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钱钟书为杨绛《干校六记》作的序言)。今有好事者,征集知青回忆文章,什么动机呢?难以理解。有人说,一些知青自以为自己是棋手,事实上棋手是***,芸芸众生只是他手里的棋子,受人家摆布,身不由己,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还奢谈什么意义呢。“我们”的说法,也是迷惑大众的,什么是我们,我们是谁?打着集体主义的旗号,后果却要每个个体人来承担,这是张抗抗的意思。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3-6 17:00
言辞极其犀利,很有个性,还是说很有思想很有深度吧。附议老胡的观点,虽然不如作者那般调分理析,似乎有些偏激,也是大实话。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7-3-7 14:15
文理清晰、思想深刻。
作者: 胡永忠 时间: 2017-3-8 16:30
不承担,球的门,谁让我们是老百姓呢?,屈死冤死的鬼每天都在发生。只有保佑不发生在我们身上。你那时为什么不弄断指头,跟我一样成残 疾人不下乡呢?
作者: 第一打工老头 时间: 2017-3-9 08:22
你完璧微瑕,却塞翁失马。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7-3-9 08:40
作者以特定角度审视一代人的历史,不乏深刻的思考,有值得赞赏的认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