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黄河的源头,惊涛骇浪中都是黄的浑浊。/黑土地被一点点刻蚀涤荡,在河流到过的地方都是黄色,黄色。/蜿蜒流经大草原的海子是清澈的,它改变了肤色也是黄河的子孙。/从古人的边塞诗中寻觅,我恐惧过风萧萧兮易水寒或大漠烽烟。/我曾经在母亲河的上游寻看,羊皮筏子还在吗?栈道上的栏栅?岩壁涧的纤夫?/我还是看见秃秃的黄土高坡,赭黄覆盖的那片群山。/在这里我可以极目楚天,但没有一丝的惬意。”雄浑大气!附议精华! |
大气的诗篇,大气在诗人的视野从历史和地理纵与横的两个层面上重新审视我们的今天所面临的现实,有沉痛的回顾,也有美好的追忆,但更多的是诗人深刻的思考,思考文明的进程、文化传承里的进步和管理思想的陈腐和倒退。这种社会倒退将带给诗人对于民族未来的深重隐忧。尽管如此,诗人对于我们的人民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以自豪的的笔触描绘了的辉煌文化传播历史和善良的民族文化心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战胜各种自然和社会困难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这种诗人内心的矛盾,在今天是我们整体社会发展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集体焦虑和迷茫的文化现实。它所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发展不满,自然产生的一种叩问。而且这种解答也并非是当政者所能满足的。尽管这种现实的始作俑者正是他们。 历史前进的动力在人民大众,文明传承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我们不必悲观,富有辉煌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一定具有光辉的未来,就像黄河和长江挽起两岸众多的民族文化和谐共进,就像他们冲破艰难险阻,终于汇入世界文明的宽广的大海,诗人的叙述结束了,作品所展示给我们的思索仍萦绕在心头,波涛汹涌的大河文化,一望无际的文明入海的浩瀚的意象无不给我们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大气的诗歌意象的运用,产生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激荡着读者的情绪,可见这这种写作方式的魅力,在我们的诗人中,能驾驭这种方法的还不多, 尽管我们的诗歌历史上不乏这种优秀作品,但确实他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特别是眼界、心胸,个人的文化背景。而这正是我们看中这种大气的作品创作的原因所在。那种史诗般的纵横千载,傲视天地的气度会使作品弥漫着一种逼人的气势,憾动人心的力量,把文化作品的内在力量发挥到极致,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繁荣和复兴所刻意追求的目标。为此提议精华此作。 |
厚重的篇章!学习!{:soso_e181:} |
大气,厚重。欣赏问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
GMT+8, 2025-4-30 00:39 , Processed in 0.1020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