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老师的“下乡证书”,知道了那段历史,令人感叹。感谢老师分享。 |
一个特殊的时代,是无数知青的回忆。 |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21 23:42 哈哈 |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1-12-20 13:37 善哉……善哉……善哉…… |
没咋,我都忘记当时心情? |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1-12-20 00:10 编辑 咋了? |
我基本都在城里生活,不过后来在宣传队,再以后当了幼儿老师二年,我插队实际干活一年半,还在大队工厂上班,哈,有点比较没受罪。想想知青那时都不容易。苦。 |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9 22:42 还有这么多知青?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知青所留下只是回忆了。赞文章。 |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1-12-19 23:22 编辑 全国有多少知青 1962—1979年合计17.764.800 人。 “三千万”知青的说法:自1962年至1979年,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7 764 800 人;相同时间从高小或初中(包括农业中学)毕业的农业户口回乡知识青年 12 432 200人。将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这两种“知青”加起来,一共是 29 497 000人,四舍五入后可以说是三千万。 至今仍有80万知青留在了乡下。 至于还有多少人活着,无法统计。他们的年龄大都在57—67岁左右。积劳成疾,贫病交加,有之。衣食无忧,饱食终日,也大有人在。 |
曾经的知青经历告诉我:在严峻的生活面前,往往只有现实,没有浪漫。当年的一代知青,正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由于早早地自立于生存的困境中, 伴随着生存能力同时增长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正视与责任, 这种意识也必然地造就了我们这代一人所固有的,前所未有的坚忍特质。 |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4-19 14:16 为你呀。 |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3-7 14:50 一方老师:您好! 您为啥生气呢? |
苍穹 发表于 2020-4-15 16:18 |
苍穹 发表于 2020-4-15 16:18 岁月如歌往事悠, 白发已上两鬓头。 青春逝去成过往, 且以深情笑回眸。 |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个见) 坏的方面: 1.加重农民负担; 2.造成人才断层; 3.浪费人才资源; 4.造就了很多私生子和社会问题; 5.使中国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6.耽误了一代人的前途; 7.五万多名知青失去了年轻的生命,造成了他(她)们家长永久的伤痛; 8.国家花了三百个亿, 买了三个不满意。 好的方面: 1.让知青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2.亲和知青与社会基层人民的关系; 3.丰富知青的见识; 4.锻炼知青的行动能力; 5.缓和了社会就业矛盾。 综上所述,弊大于利。所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于被叫停。 |
三个不满意 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邓伟人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 买了三个不满意。 1、知青不满意 2、家长不满意 3、农民也不满意 据说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第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五十年代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们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 第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至此,历时25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无声无息中画上了句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
GMT+8, 2024-11-26 06:11 , Processed in 0.18142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