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6|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 《绎史》中《诗经》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9:21: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绎史》中《诗经》故事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
    卷三十八

    春秋第八(郑厉公篡国)


    【组诗之一】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②

    ①诗经·国风·郑风;《诗序》:《有女同车》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婚于齐。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候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取,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
    ②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

    【故事之一】
            公元约716年(鲁隐公7年)。之前,伯爵郑庄公姬寤生为缓和与周朝廷矛盾,将世子姬忽作为人质寄居王城。时下,宿敌多年陈、郑两国结盟修好,侯爵陈桓公妫鲍提议把女儿嫁给郑世子姬忽。郑庄公同意联姻,隔年,周历四月初六,郑世子姬忽亲自到陈国迎娶陈国姬姓妫氏,食宿第八天启程回国,三天后到达郑国。当时,护送新娘到郑国的陈国大夫陈针子,看到太子姬忽,于成婚后,再去拜谒祖庙,禁不住叹息道:“这先后顺序不合礼法啊!如此不敬畏祖宗,怎么能子孙繁盛呢!”
              公元前714年(鲁隐公9年)。北狄屡犯郑国边境,郑庄公决议御敌,忧心忡忡说道:“他们都是游族散兵,惯常来去无踪。我们是车马布阵,怎么才能打击他们呢?”郑庄公次子姬 突回应道:“我们可以先派打仗勇敢而性情并不刚烈的将军,迎头痛击他们,故作失败诱敌深入。北狄人性情粗鲁,出兵轻率,军队松散,官兵贪婪而不团结,打胜仗彼此争功,打败仗互不相救。他们先锋一旦打胜仗,必定冒进;冒进遇到埋伏,必定溃逃,而后面部队不接继,必定失败。我们布下伏兵出击,即可获胜。”郑庄公依从公子突的战略战术,一举击溃入侵的北狄。
            公元前706年(鲁桓公6年)。北狄攻击齐国。侯爵齐僖公(齐厘公) 姜禄,请求郑国派兵支援。郑国派世子姬忽率师救齐,最终打败北狄军队,并将捕获的敌军兵将和军械献给齐国。当时诸侯各国部队在齐国边境集结声援,齐国战胜北狄后统一答谢出兵协助的诸侯各国,并且按照爵位高低,鲁国居首位,郑国居末。郑世子姬忽自持救齐郑国功劳最大,因受到如此冷遇,十分不满,借故列兵鲁国郎地。当时,齐国公主文姜还没有和鲁国定亲,在此之前,齐僖公曾经向郑国提亲,要把文姜嫁给姬忽,遭到姬忽拒绝。当时郑国大夫询问太子姬忽拒绝齐国婚姻原因,姬忽回答:“诗曰‘自求多福’。每个人都适合自己的婚姻佳配,我只需要自己争取,依傍大国,非我心愿。”正当姬忽帮助齐国战胜北狄之际,齐僖公又一次向姬忽表示愿把女儿嫁给他。郑国丞相祭仲奉劝太子:“同意了这门婚姻吧!你父亲宠爱的人太多,你下面三个弟弟都可能继承王位。你若没有大国帮助,王位也保不住啊!”姬忽对此不以为然,并表示:“往年,对齐国没有任何功劳之前,我已经拒绝过娶她。现在我率兵救齐有功,若此刻同意这桩婚姻,人们会怎么议论呢?”于是,姬忽用父亲郑庄公名义,委婉谢绝了齐候。

    【夹叙夹议】
          [明]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八回“立新君华都行贿  败戎兵郑忽辞婚”中,将《左传》记载郑国抵御北狄时,郑公子姬突的一段话,嫁接到郑太子姬忽带兵援助齐国打败北狄章节之间。此等文艺化演绎,虽能够彰显姬忽的文韬武略,但已经淡化了姬突心思凝重、诡计多端的品性。
          郑太子两次拒娶齐姜的故事,从史册记载的相关言论上,可看出:作为太子的姬忽,爽朗直率,英俊洒脱,身上远没有皇亲国戚于出生便带来的“官宦戾气”和“厚黑心态”。反观姬突,针对北狄骚扰郑国边界问题,仅从他诱敌深入战略上,足见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华,亦由此可以了解其后“篡国夺权”一事,即便有身边人员怂恿、鼓动和助力……然而,真正有“狼子野心”者,还是姬突本人。或许因于此,处于宋明礼教高压态势之下的冯梦龙,单论姬忽辞婚之事,联系春秋故事,特别针对《诗序》中凡“诗经·国风·郑风”都视为“刺忽”论调,故引诗一首:“丈夫做事有刚柔,未必辞婚便失谋。试咏《载驱》并《敝笱》,鲁桓可是得长筹。”(摘自《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编[清]蔡元放校订齐鲁书社1993第一版P44)

    【组诗之二】


    萚(音“驼”义“枯草、败叶”)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①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②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③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④
    东门之墠(音“善”义“土坪”意“广场”),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⑤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诗经·国风·郑风;《诗序》:《萚兮》刺忽也。不倡而和也。
    ②诗经·国风·郑风;《诗序》:《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
    ③诗经·国风·郑风;《诗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也。
    ④诗经·国风·郑风;《诗序》:《豐/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
    ⑤诗经·国风·郑风;《诗序》:《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奔者也。
    ⑥诗经·国风·郑风;《诗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⑦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子衿》学校废焉。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故事之二】
            公元前701年(鲁桓公11年)夏,郑庄公病世,享年57岁。郑国丞相祭仲(名足),深受郑庄公信任,大权在握。当初,祭仲一手操办郑庄公与侯爵邓国婚事,曼姓邓氏生太子姬忽。郑庄公去世,祭仲主张立世子姬忽继位。姬忽即郑昭公。郑庄公后娶公爵宋国姞姓雍氏,生公子姬突。宋庄公对姞姓雍氏宗族恩爱有加,郑昭公姬忽继位,其弟姬突躲避宋国。宋庄公引诱郑国丞相祭仲到宋国后,威逼道:“如果不把姬突推上王位,即刻杀了你!”祭仲屈服,宋庄公与姬突约定助其继位后纳三城岁百璧,祭足、姬忽和宋国盟约。秋季,周历九月十三日,祭仲借故宋国大兵压境,驱逐郑昭公,姬忽逃亡卫国;九月二十五日,祭足迎立姬突为国君,即郑厉公。
            公元前699年(鲁桓公13年)。宋庄公屡次催促郑国革城纳壁,郑历公不堪负重,与宋交恶。隔年冬,宋国联合齐,蔡、卫、陈诸侯,进攻郑国,拆郑国祖庙椽子,归装于宋国城门,以示泄愤和羞辱郑国。
            公元前697年(鲁桓公15年)。郑国祭仲专权,郑历公深恶痛绝,与祭仲女婿雍纠密谋鸠杀祭仲。雍纠妻子获悉后,回家问其母亲:“父亲与丈夫谁更亲近?”祭仲妻子回答女儿:“任何人都可能是丈夫,而父亲只有一个。”于是,女儿向母亲说出女婿可能陷害岳丈的事情。祭足知道后,杀死雍纠,弃尸郊外。郑历公知雍纠失败,愤恨道:“泄密妇人,死有余辜。”其夏,郑历公出逃蔡国。祭足复迎姬忽回国,郑昭公复辟。

    【夹叙夹议】
            郑盛致乱而势颓,始自驱忽立突。大臣擅权,外戚干政,祸国殃民。春秋故事,明鉴高悬,汉唐明清,屡步后尘。春秋笔法,诗歌讥讽,能耐几何?!

    【组诗之三】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①


    ①诗经·国风·郑风;《诗序》:《扬之水》悯无臣也。君子悯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忘,而作是诗也。

    【故事之三】
            公元前695年(鲁桓公17年)。当初,郑庄公准备重用高渠弥之际,世子姬忽出言阻挠,郑庄公没有采纳世子意见。高渠弥明了其事,对世子一直心存忌恨。郑昭公再次继位,高渠弥惧怕昭公有一天会不利自己,寻机杀死了昭公,与祭足立公子姬亹。因姬亹死后无谥号,世称郑子。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18年)。因郑昭公姬忽被杀,齐襄公在接近郑国的卫地首止(首乡),汇聚诸侯盟会,商讨郑国弑君之罪。郑国也收到邀请,郑子姬亹决定赴约,祭仲阻止,子亹不以为然地说道:“子突还在国内栎地,即便我不去,他们也会为了子突,来进攻我们。我不如自己过去,尽快把这事了结了吧!”祭足称身体不适留在国内,高渠弥随从子亹赴约。
            据《史记》讲,齐襄公与子亹还是公子时候,两个人曾经交手,原本存有私怨。所以,子亹到达诸侯会盟的卫国首止后,据《左传》记载,齐襄公杀了子亹并车裂了高渠弥,而《史记》描绘如是:“子亹至,不谢齐候,齐候怒,遂伏甲而杀子亹。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招子亹弟公子婴于陈而立之,是为郑子。”

    【夹叙夹议】
            作为“诗经·国风·郑风”中主角人物,“子忽之死”确乎昭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故有《韩非子
    ·难四》中,起于“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不听……”而有“……诛既不当,而以尽为心,是与天下有仇也。”之感慨。所以,高渠弥因私怨杀郑昭公被车裂,齐襄公杀子亹、高渠弥,貌似公道人心,实属专横跋扈、残暴无度。齐襄公虽为戮,不亦可乎!
            反观郑子赴死,经《史记》添枝加叶,似乎在凸显子亹的轻狂肤浅,抑或真实的郑子亹,原本淡薄权势,不图苟且偷生,故能坦然处之。由此,再欣赏《扬之水》,隐喻的应是郑庄王身后四公子轮替立位的生死故事罢了。俗话:“兄弟反目,祸起萧墙。”所以,《扬之水》中的诗情画意,可理解如下:
    激流冲不走成捆的荆条,你我终归是手足兄弟啊!

    不讲信义人说的那些话,不过是蒙骗你我的谎言。

    激流冲不散成束的柴草,你我终归是手足兄弟啊!

    不讲信义人讲的那些话,连黎民百姓都不敢当真。



    【组诗之四】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音“因都”义“外城门”),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音“如驴”义“茜草”),聊可与娱。①
    野有蔓草,零露漙(音“团”意“露水多”)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音“瓤”意“露水浓”)。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②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音“坚”义“大泽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③


    ①诗经·国风·郑风;《诗序》:《出其东门》悯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诗传》:郑有贞士,宜其室家,不染淫俗,赋《出其东门》。
    ②诗经·国风·郑风;《诗序》:《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③诗经·国风·郑风;《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故事之四】
            公元前682年郑国权臣祭仲逝世。两年后(鲁庄公14年),一直借助宋庄公兵力,蹲踞栎地的郑厉公姬突决定用武力复位。军队,途经大陵,诱捕了郑国大夫傅瑕。傅瑕说:“如果放了我,我可以使你回国再登君位。”郑厉公与傅瑕盟誓,便把他释放了。傅瑕回去后,杀死郑子子婴(又名子仪)和他的两个儿子,接纳郑厉公回国。郑厉公回国后,便把对君王存有三心二意的傅瑕杀了。

    【综合评析】
            “绎史”相对“正史”而言,旨在捡漏补缺,充实完善,还原真相。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为何?实则“明辨是非”,亦属“批判评价“;常言”春秋笔法而微言大义“之为何?貌似“咬文嚼字”,实为“嫉恶扬善”,树立“道德文章”。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过:“卫与郑是诗人们所公认的‘靡靡之音’的生产地。至今‘郑卫之声’尚为正人君子所痛心疾首。然《郑风》中情诗诚多,而《卫风》中颇少,较之陈、齐似尚不及。郑卫并称,未免不当。”(摘自《中国文学史[插图本](上)》郑振铎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p45-46)
            关于“诗经·国风·郑风”中上述所列诗句,恰是梁启超先生在《<诗序>之伪妄》一文中,借以痛斥并嘲讽自两汉以来,封建卫道士一直蒙蔽在《诗经》上那层“自欺欺人、信口雌黄、虚张声势”伪善面纱的事实证据。梁启超文章中写到:“若细按其(指《毛诗序》)内容,则捧腹喷饭之资料更不可一二数。例如《郑风》见有‘仲’字则曰祭仲,见有‘叔’字则曰共叔段。余则连篇累牍皆曰‘刺忽’、‘刺忽’。郑立国数百年,岂其于仲、段、忽外遂无他人?而诗人讴歌,岂其于美刺仲、段、忽外遂无他情感?凿空武断,可笑一至此极!其余诸篇,大率此类也。故欲治《诗经》者非先将《毛序》拉杂摧烧之,其蔀障不知所极矣!”(摘自网络“《毛诗序》学术话语权的形成及影响”作者王庆、曹顺庆)
            《绎史》忠实国学经史道统,在援引《诗经》语句之后,附录《诗序》评语,用于补辍历史故事,进而表明见解立场。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收起 理由
    李听圃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7-1-12 20:53:1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深厚。置顶飘红,供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7-1-13 05:31:55 | 只看该作者
    上网搜,方知有此知识系列。可见知识海洋之深,个人见识之鄙陋。顺手帖小图两张。

    点评

    谢谢老党兄插图,如此有助于同好学习参考! 我手边有一套第一张图版样式的《二十五别史》。2008年母亲才开口同意购商品房,选定房子后,要求一周时间内付清房款,故只好把单位福利房卖掉筹资,而购房者又急用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发表于 2017-1-13 20:32:22 | 只看该作者
    克谐到,带来年终厚礼,感谢,容慢慢地咀嚼。

    点评

    谢谢一方先生又冒出来许久没来,昨天来此发帖,直奔贵地界,第一眼便看到老党兄独撑门面,心想您不知高就何处?一时儿心底滋生一丝酸楚!呵呵……楼文算不上厚礼,倒是有点个性化味道,尤其每一故事中,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3 22: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22:30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7-1-13 05:31
    上网搜,方知有此知识系列。可见知识海洋之深,个人见识之鄙陋。顺手帖小图两张。

    谢谢老党兄插图,如此有助于同好学习参考!

    我手边有一套第一张图版样式的《二十五别史》。2008年母亲才开口同意购商品房,选定房子后,要求一周时间内付清房款,故只好把单位福利房卖掉筹资,而购房者又急用我的房子办户籍。因此,家中书籍数箱,临时寄存姐姐家中。2011年搬新居,到我姐家搬书,看到她家储存室有一箱新书,即《二十五别史》,随后便加入了我的藏书行列。这一套书断断续续、挑挑拣拣阅读以来,只是近来才明了其书写的方法方式……确实即像“纪传体”又像“编年体”,其实际若归属清朝“考据学”范畴,倒更容易被人接受,方便理解学习。

    之所以想到如上自学办法,根本源于我个人的《诗经》情节。学生时代对于《诗经》,由于高考缘故,背诵强记之间特别喜爱。因从中学课本上,仅学过《伐檀》《硕鼠》,而高考知识所得,能够铭记的不过仅有“风雅颂、赋比兴”罢了。在大学和工作后,也买过不同版本带“诗经”名目的书籍,但说实话都没能读进去。去年,国庆节后,因困惑“什么是史诗?”,故读过印度、希腊之经典,期间重拾民国文艺名家论艺术书本数篇……总之,由此过程中间,始终感觉:多年来对于国内文学史还是浮在面上,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由此,在自以为是的一些文学观点上,一旦书写表达起来,明显缺乏例证和依据的支持。而没有这种支持,必定文书空洞而乏味,更关键是自我心理上也难以达到真正坦诚、切实坦荡的程度。

    匆忙回复,思维散漫,望兄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22:34:51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1-13 20:32
    克谐到,带来年终厚礼,感谢,容慢慢地咀嚼。

    谢谢一方先生又冒出来许久没来,昨天来此发帖,直奔贵地界,第一眼便看到老党兄独撑门面,心想您不知高就何处?一时儿心底滋生一丝酸楚!呵呵……楼文算不上厚礼,倒是有点个性化味道,尤其每一故事中,决心能把十五国风的系列诗句,至少按个人理解翻译一首,不刻意合仄押韵,尽可能更贴近诗歌史实,例如:像上面的《扬之水》。

    激流冲不走成捆的荆条,你我终归是手足兄弟啊!
    不讲信义人说的那些话,不过是蒙骗你我的谎言。
    激流冲不散成束的柴草,你我终归是手足兄弟啊!
    不讲信义人讲的那些话,连黎民百姓都不敢当真。

    点评

    克谐先生不客气啊。您许久没来,一方心里清楚,您要么是手头有忙不完的事,要么就是遇上了您得静心做的事,这可不是说假话。虽然一方不能和您就知识进行交流,站这旁边观赏/欣赏?(觉得有些重,品赏是不敢用的)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4 0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17-1-14 06:11:24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史,诗经,我只是走马观花地翻了翻,手头一本二十四史人物故事集,倒是认真看了。学海无涯,学海无涯,还得学习您的知所以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7-1-14 09:30:12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7-1-13 22:34
    谢谢一方先生又冒出来许久没来,昨天来此发帖,直奔贵地界,第一眼便看到老党兄独撑门面,心想 ...

    克谐先生不客气啊。您许久没来,一方心里清楚,您要么是手头有忙不完的事,要么就是遇上了您得静心做的事,这可不是说假话。虽然一方不能和您就知识进行交流,站这旁边观赏/欣赏?(觉得有些重,品赏是不敢用的)还是用心的。老党是管整个文苑,五个板块,一方是手下,主要在散文和纪实转转。您许已发现,一方很倔强,轻易不会走的,您不也没离开吗?您本来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博闻强记,只要您愿意涉猎的领域,您都会有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扬之水》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20:56:23 | 只看该作者
    一并回复老党兄、一方君:我也不客套了!尽我所能,原本粗略估计用两年时间,力争从《绎史》中挖掘出《诗经》305首,或许应该更多的诗词字句吧。之所以如此,说是熟悉《诗经》和秦前历史,只是部分理由,实际上更深层索求,是想从中找到那一大时代的生活哲学依据。关于《诗经》,据说孔子整理时有三千首之多,而且从秦前残留的竹简真迹上看,春秋之前,凡立论言辞多依傍有“诗”,而且从“诗经”故事之中,也可看到在姬周一朝,不但“诗”多,且流传甚广。时至于今,仅言战国七雄,已知其各国文字似同流而多歧义。那么,春秋及其之前,所谓言论“诗”者,其究竟如何传播?单凭耳口相传,能否达到上至士大夫下至采桑女均能吟诵的程度?另外,“商人多卜”已是事实,故其民生单纯、守信而认命;“周人拘礼”也不言而喻,故其倡导厚德载物而自强不息,更有单纯者坚守者重“仁义礼智信”而轻生死,然而,一旦礼崩乐坏后,若再无敬天畏神之限制,世人则无所依傍而不知所措,貌似悠哉,实不自在,唯有各持一端,徜徉至今……一点冥思夜想,浅薄至极!之所以插入此言,只想说明自我之所以深究上古三代故事的根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21:0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1-19 18:24 编辑


    《绎史》中《诗经》故事(二)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卷三十六

    春秋第六(鲁文姜之乱)


    组诗之一】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音“蕊”义“冠系带”)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①
    敝笱(音“沟”义“竹编鱼篓”)在梁,其鱼鲂鳏(音“关”义“鳡鱼”意“喜独行、性凶残、个头大”)。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音“续”义“鲢鱼”)。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②

    ①诗经·国风·齐风;《诗序》:《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
    ②诗经·国风·齐风;《诗序》:《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

    【故事之一】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6年)。齐厘公(齐僖公)姜禄,因女儿婚约,与鲁桓公姬允(或名“轨”)聚会鲁国赢地(今“莱芜”)。秋天,鲁公子姬翚(字“羽父”)到齐国迎接新娘,齐僖公不拘礼法,将女儿文姜送到鲁国讙地(今“肥城”)。至冬季,齐仲年(齐僖公胞弟也称夷仲年或季仲年)将文姜和聘礼送到了鲁国国都(曲阜)。
            按照仪礼规矩,出嫁到爵位和国力彼此相当的国家,若是君主的姐妹,需要上卿护送,这是对前辈国君的敬重;若是国君的女儿,下卿护送即可。出嫁给天子,上下卿都要护送,但国君不去。出嫁到爵位国力不如自己的国家,只需上大夫护送即可。
            公元前706年(鲁桓公9年)。周历九月二十四日,鲁桓公与齐文姜第一个孩子出生,按照太子礼仪庆贺,用占卜决定了保傅、保姆。为给孩子取名,鲁桓公咨询申繻(音“须”),申繻回答:“取名有五个原则,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依生前印象昭示取名为信,依生后德行期盼取名为义,依出生时类似模样取名为象,依环境事物寄托取名为假,依父亲宗族惯例取名为类;再者,为了表达对天、地、君王的敬畏,必须要有名讳,故取名时不能用国名、官名、山川名、疾病名、牲畜名、器物礼品名……”鲁桓公听罢,说道:“这孩子和我一样是嫡子,取名同吧。”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18年;齐襄公3年)。春季,鲁桓公奉周天子之命至齐商议王姬下嫁齐襄公婚娶大事。鲁桓公与妻子文姜将行,申繻曾说;“婚后女子,成家男人,不是夫妻不应再有耳鬓摩擦、相濡以沫的关系,这才符合礼仪,否则,身败名裂。”鲁桓公携夫人文姜与齐襄公姜诸儿汇聚齐国泺水(今济南地界),随后一起去了齐国国都。文姜与哥哥齐襄公私下通奸,鲁桓公知道后责备文姜,而文姜转告了齐襄公。夏季,齐襄公为鲁桓公饯行,鲁桓公大醉,齐襄公让公子彭生搀扶鲁桓公共乘一辆车,鲁桓公死在车上。鲁国卿士、大夫因国君死在邦国,要求齐国追究彭生责任,传言力大无比的猛士齐公子彭生被追责而遭杀灭口。

    【夹叙夹议】



            孔子修订《春秋》为何起自鲁隐公?此问题从来见仁见智,虽有讲义纷繁,亦属七嘴八舌,但看法比较一致者,无外乎“起自礼崩乐坏、依据鲁国春秋、开辟三桓乱政”。何谓“礼崩乐坏”,最通俗直接回答,即:“不再按常规出牌,可以说理由,无须讲礼节。”
            细查鲁隐公生平,贵为太子,贱其庶出,位列国君,名为摄政,辨别家国父子母弟,死活一生不明不白,若言尊卑纲常礼仪,一概揉碎、错乱、践踏……任凭他加她如何拉大旗作虎皮,怎样去吹喇叭或唱高调,凡世间曾有过的道德人伦,只剩下一地鸡毛。再看鲁隐公同父异母之弟鲁桓公,习惯子因母贵氛围,长于嫡正而傲娇,故为儿子取名“同”,然其自身,纵妻淫荡,暴死异乡,倍遭鄙视,世人耻笑。《诗序》曰:《敝笱》刺文姜也。今人观之,岂止一个文姜乎?形式主义,耀武扬威,驴粪蛋子外面光,内里龌龊寒碜……其为自然乎?抑或文明依然!故《敝笱》亦可解说如是:
    鱼篓在岸旁,其中有鱤魴。齐女回娘家,随从如云裳。

    鱼篓在岸旁,其中有鲢魴。齐女回娘家,随从如雨帘。

    鱼篓在岸旁,尾尾鱼慌张。齐女回娘家,如鱼得水忙。


    【组诗之二】



    载驱薄薄,簟(音“电”义“方纹竹席”)茀朱鞹(音“阔”义“光滑皮革”)。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音“标”意“人多往来”)。鲁道有荡,齐子游遨。①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②

    ①诗经·国风·齐风;《诗序》:《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仪,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
    ②诗经·国风·齐风;《诗序》:《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候之子焉。

    【故事之二】



            公元前692年(鲁庄公2年),齐文姜到齐国禚(音“招”或“卓”因产肥羊得其名)地(今属济南“长清”)与齐襄公幽会。由此至鲁庄公姬同8年冬天齐襄公姜诸儿被公孙无忌弑杀,期间,齐襄公与鲁庄公生母齐文姜每年在齐鲁边界多地会聚。
            公元前672年(鲁庄公21年),秋天,齐文姜逝世。

    【夹叙夹议】


           “春秋三传”中间,凡涉及“姜姓女”淫乱干政事迹,不绝于目,而文姜之行举,记载之详细,措辞之缜密,堪拔头筹。观察“三传”于“庄公二十一年”记述“文姜之死”,悉数如下:
            《春秋左氏传》:“春,王正月。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春秋公羊传》:“春,王正月。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春秋谷梁传》:“春,王正月。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妇人弗目也。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如上所见,“谷梁传”凭添“妇人弗目也”一笔,虽“夫人”与“妇人”一字之差,却埋伏下多少惊世骇俗故事。所以,《绎史》之中,主笔马骕先生于本章节之后,愤然感慨:“鲁有一文姜,而再世蒙耻。乱贼篡弑,祸流子孙,可畏也哉!”

    【综合评析】


            《诗经·国风·齐风》之《载驱》《猗嗟》,历来视为“诗经六义”中“赋”之典范。何为“诗经六义”?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何谓“赋”?”按朱熹《诗集传》所述“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自“诗三百”成“经”以来,汉后诸儒涉及《载驱》和《猗嗟》,或“主美”或“主刺”,凡究其一端者,实属非此即彼之偏颇。
            “诗”为何物?清末皮锡瑞先生在《经学通论》中率性所言,值得读诗爱诗者参考借鉴,其说如是:“诗为人人童而习之之经,而诗比他经尤难明。其所以难明者,诗本讽谕,非同质言。前人既不质言,后人何从推测。就诗而论,有作诗之意,有赋诗之意。郑君云,赋者,或造篇,或述古,故诗有正义,有旁义,有断章取义,以旁义为正义则误,以断章取义为本义尤误。是其义,虽并出于古,亦宜审择,难尽遵从。此诗之难明者一也……”(摘自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论诗比他经尤难明其难明者有八》一文;中华书局出版1954年10月上海初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
    发表于 2017-1-24 10:45:3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
    发表于 2017-1-24 16:50:42 | 只看该作者
    值得阅读,应该说精读。克谐先生思考至深,您的回复让一方想起孔夫子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异曲同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1:5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7-2-8 09:34 编辑

    《绎史》中《诗经》故事(三)


    【原文出处】


    《绎史》(清•马骕)卷三十九

    春秋第九(曲沃并晋)


    【组诗之一】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①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音“波”义“秀纹衣领”),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②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③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④
    有杕(音“地”意“直立独处”或音义同“舵”)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音“次”义“依次排比”)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⑤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音义同“袖”),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⑥

    ①诗经•国风•唐风;《诗序》:《山有枢》刺晋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自乐,有朝廷不能沥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刺之也。
    ②诗经•国风•唐风;《诗序》:《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
    ③诗经•国风•唐风;《诗序》:《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
    ④诗经•国风•唐风;《诗序》:《绸繆》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
    ⑤诗经•国风•唐风;《诗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⑥诗经•国风•唐风;《诗序》:《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

    【故事之一】



            西周时期,公元前808年,侯爵晋国的穆候姬费王(又名“弗生、晞王、费壬”)迎娶了侯爵齐国的女姜。三年后(公元前805年),晋穆候协助周宣王攻打山西中条山北的条戎,惨遭失败,适逢齐姜生了第一个儿子,因此取名“仇”,并立为太子。晋穆候十年(公元前802年),晋穆候率师讨伐千亩(今山西介休地界)北戎,大获全胜,此时齐姜次子出生,故取名“成师”。晋国大夫师服审视晋穆候两个儿子的名字,禁不住叹息道:“这两个名字取得有些蹊跷啊!长子名‘仇’,就是有敌对意思的‘讎’啊!少子‘成师’,分明‘成其大功’。名字尽管可以随意取,但命运蕴含其中。如此本末倒置的嫡庶名声,晋国以后难免出事啊!”
            公元前784年,晋穆候逝世。晋穆候弟弟殇叔(名字不详死后谥“殇”)自立为国君,嫡长子姬仇出奔他国。晋殇叔四年(公元前781年),晋太子姬仇击杀晋殇叔而立国,即晋文侯。晋文侯在位期间,辅佐周平王(世称“废太子姬宜臼”)东迁,并于公元前750年诛杀周携王(周幽王之弟世称“惠侯姬余臣”),为东周初年的格局定型作出贡献,深得周平王倚重。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姬仇去世。
            公元前745年,晋文侯世子姬伯“父死子继”,即晋昭侯(亦称“晋昭公“)。晋昭侯登基后,左右权衡,便把叔父姬成师分封到曲沃,并派第六代君王晋靖侯的庶孙栾宾辅佐。当时,曲沃要比晋国都城“翼”更加地广富饶。姬成师在曲沃号称“桓叔”,施政仁义惠民,得到晋国民众的依附拥戴。于是,坊间传言,晋国大夫师服又兴感叹:“晋之乱必在曲沃。本末倒置,民心离散,混乱纷争,指日可待啊!”

    【夹叙夹议】



            中国秦前历史,涉及西周与东周,事关携王与平王,翻阅正经与野史,明暗交错,表里不详。反观穿插其间纵横捭阖、承上启下的晋侯国事,强权专横,颐指使气,不再拘泥礼数,任意本末倒置,无须分辨忠奸……姬周一朝,东迁而失尊威;晋侯一国,取名预示致乱……究其因缘,上行下效,正所谓:“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绎史》此章节,针对“诗经•国风•唐风”中上列六首诗文,援引朱熹评语:“《扬之水》诗文明白,《序》说不误。其余皆未必如《序》所言……”朱子此等评说,亦非恰当。仅举例《杕杜》,《诗序》曰:“《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如此评判,搁置今日,亦属中肯,合乎实情。沉吟《杕杜》之际,玩味其间,可作如下二层解说:
    (一)

    独立高大的棠梨树啊,枝繁叶茂。

    树独笔杆直,人孤支影怜。

    世上人繁多,亲兄弟有几个。

    同行的路人啊,比肩扶助又如何。

    没有亲兄弟,退而求其次且如何。


    可做船舵的棠梨树啊,枝繁叶茂。

    船行舵独担,人孤行路难。

    世间本辽阔,同胞有几个。

    同道的人们啊,相互合作又如何。

    没有同胞,退而求其次且如何。


    (二)

    孤独高大的棠梨树啊,枝繁叶茂。

    树独笔杆直,人孤支影怜。

    世上人繁多,谁如兄弟亲。

    同行之人,尚需合作。

    没有兄弟,谁还能帮助你我。


    可做船舵的棠梨树啊,枝繁叶茂。

    船行舵独担,人孤行路难。

    世间本辽阔,谁如同胞亲。

    同道之人,尚需合作。

    没有同胞,谁还能帮助你我。

            像(一)样的诗歌情调,显然充斥着近代崇尚“国际大同、民主共和”的胸襟情怀,若放置在“荼毒生灵惯用铲草除根”思维的封建王朝,看似滑稽儿戏,而事实上,自姬周“共和”纪年(公元前841年)前后,王朝之内,炙手可热而无可奈何者,正是道德沦丧、利欲熏心;天地之间,喧嚣尘上而欲言又止者,恰是穷兵黩武、残暴横行……当下回首历史故事,即便有“物质决定意识”的时代局限性,然而,在文武圣贤高呼“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理想光辉下,在春秋大德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伟岸情怀中,也未必一点都没有过“自由、平等、博爱”的闪念和踪影。所以说,“如果没有了手足兄弟和血脉同胞”是否还可以“退而求此次”?进而,还是否可以呼吁一下“各色人等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未来”呢?如此话语、期盼和希冀,即便华夏大地一贯短缺,亦不敢决绝。
            再像(二)般的行文格调,不免心胸狭隘而一厢情愿,却更合乎一般常情事理。故而,例举网络上一篇参考译文,互相对比,有助更好温故知新: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见于《古诗文网》中《诗经》在线阅读之“国风•唐风”之《 杕杜》)

    【组诗之二】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音“固”义“尚未熬制的盐”意“无休止”),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诗经•国风•唐风;《诗序》:《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

    【故事之二】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7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姬伯,迎立曲沃的桓叔入住都城。桓叔欲赴约继位,却遭翼城军民攻击,桓叔姬成师败退,又蜗居曲沃。于是,晋国拥立昭侯儿子姬平为君,即晋孝侯,并诛杀逆臣潘父。公元前731年(晋孝侯8年),曲沃桓叔姬成师去世,桓叔儿子继位,即曲沃庄伯。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杀国君晋孝侯,而晋国卿臣又拥立晋孝侯儿子姬郄,即晋鄂侯。据《史记•晋世家》记载:“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而晋鄂侯在位六年去世时,曲沃庄伯借机攻打翼城。周平王指派侯爵虢国公讨伐曲沃,曲沃庄伯退守老巢,晋国拥戴鄂侯儿子姬光继位,即晋哀侯。公元前716年(晋哀侯2年),曲沃庄伯去世,庄伯儿子替代,即曲沃武公。

    【夹叙夹议】


            自公元前802年,晋穆候次子出生,取名“成师”,并于公元前731年去世。
            公元前745年,姬成师获封地“曲沃”,时年五十八岁。此时此际,天朝或有携王与平王势不两立在前,而晋国实有翼城与曲沃争权夺利在后。所以,当此时节,不仅有晋南“唐”地军民,生活在宗族手足你死我活争斗之中,整个华夏大地,从王畿到列国,战火连年,枕戈达旦,民不聊生。于此背景之下,吟诵《鸨羽》一诗,感概的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故事,而是亘古至今,置身战火纷纭、血肉横飞之际,凡尚存悲悯人性者一概对于国泰民安、阖家欢乐的殷切渴望罢了。

    【组诗之三】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音“玉”义“温暖”)兮。①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②

    ①诗经•国风•唐风;《诗序》:《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釐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
    ②诗经•国风•唐风;《诗序》:《有杕之杜》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

    【故事之三】


            公元前710年(晋哀侯8年),晋哀侯侵占与其接壤的陉廷土地,陉廷城领主联合曲沃武公抵御晋哀侯,隔年将晋哀侯俘获并杀死后,试图劝降辅助晋哀侯的幕僚栾成(辅助曲沃桓叔姬成师的栾宾之子)。栾成坚守“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原则,执着“父生之、师教之、君养之”,故从一而终,因宁死不作贰臣,故被杀。晋哀侯被掳时,晋国拥立哀侯儿子,即晋小子侯。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并杀害晋小子侯。周桓王指示虢仲率兵讨伐曲沃武公得胜,并指定晋哀侯弟弟继位,即晋侯缗。公元前679年(晋侯缗28年),曲沃武公再伐晋侯缗并灭之。曲沃武公用抢掠晋都城的珍宝器物贿赂周釐王。周釐王得到了丰厚贿赂后,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曲沃武公兼并晋地,正式成为晋国国君。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姬称逝世,其子姬诡诸继位,即晋献公。据称,晋献公因当年曲沃武公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晋献公即位后,采纳晋国卿大夫士蒍(祁姓、士氏、名蒍、字子舆)之计,消灭曲沃桓公、庄伯的子孙,消弱宗族势力,即巩固了君位专权,亦为“晋分三国”埋下祸根。


    【综合评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最早听说这话,还是在高中课堂上,当时语文老师讲解《诗经》写作背景以及课本中《硕鼠》《伐檀》之际,仅是顺口一说,并没有详细说明。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今天再遇到《诗经》,在我耳畔之所以还会即刻回响这样一段话,则因为:无论当初第一次听说,还是其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反复遇到,甚至就在近来温故知新之际,依然如同第一次听说时的感受心思一样:脑袋一再点头表示赞同,心头上始终困惑不解,尽管嘴上不敢说出心声,而喉咙里蠢蠢欲发的应该是一些质疑、反对的动静。那么,像这样一种类似“口是心非”的直觉反应究竟为何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在高中或初中语文教材里出现过选自《诗经》的二首,即《硕鼠》和《伐檀》。若讲,出自《诗经》这两篇,在内容上,旨在宣扬“思无邪”的话,无论凭直觉还是靠思辨,用一句“虽不中不远矣”来评价,基本上还算靠谱吧!但是,整个八十年代,凭借姜昆相声而家喻户晓的《关雎》一文,尤其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起码在我自己听说起来,简直等同于瞥见秀腰修腿,即刻流哈喇子、 想入非非一般。于是乎,心想:“这《诗经》那是‘思无邪’啊!明摆着就是淫诗吗?甚至比高唱‘平等、自由、博爱’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更加恬不知耻……”
            《文心雕龙》在“名诗第六”章节,作者南北朝梁代刘勰(约465-520年),开宗明义,引用《尚书•舜典》中大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随后,进一步引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在实……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刘勰“文心雕龙”,弊在“字单义旷”。不过上文尚属语句清晰,除了“三百之蔽”“有符焉尔”可能会存异议,其它至今依然是写诗著文的本则。但是,对于“诗言志,歌永言。”之意,我个人理解:诗表现的是行为欲念,而歌唱出的是直觉心声。不过,文学发展到今天,像小说、散文、诗词、歌曲等艺术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已经是融会贯通,亦可说无论怎样发展,终将殊途同归。那么,最终归在哪儿才是不离不弃“文学艺术”呢?在此恰可应了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所以,知始方可善终。那么,作为红火于姬周一朝的《诗经》之“始”在何处呢?

            顺延上节,《文心雕龙》继续写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大禹成功,九序其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上书引文均见于国学典藏书系《文心雕龙》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5月第版P28-29.)刘勰此段文字,涉及到“诗歌”《诗经》的内容性质,其实仅有四个字“顺美匡恶”,如通俗一点讲就是“讽怨喻刺”。之所以这样讲,因为按刘勰所讲,即便到了汉代“四言”成文,也是“继轨周人”。在姬周社会中流传最广,且被各阶层人士普遍接受的文艺形式和内容,恰是已达“诗三千”的“风雅颂”,即今天仍可欣赏品咂的“诗三百”。

            《绎史》中“曲沃并晋”故事内,所遴选“诗经•国风•唐风”的9首诗文,如同《硕鼠》《伐檀》一样,最为贴切体现了 “讽怨喻刺”的《诗经》内涵,而少有“思无邪”的影踪。提到诗歌“讽怨喻刺”的效力,令我禁不住联想到当年读习马雅可夫斯基诗句的直觉感受,并援引一段,借此终结如此拖沓臃肿的文字吧!

    《舔功》

    这种人
    一派斯文
    象肉冻似的并无定形
    他们当中的许许多多
    今日
    都能步步高升

    彼得•伊凡诺维奇•保达拾金
    学识浅陋
    又干又瘦
    发红的粉刺
    令人作呕
    肩上长的不是人头
    而是手杖镶头
    ……
    (节选自《开会迷》马雅可夫斯基著,飞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P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2:36:5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给老党和一方先生拜年:感谢丙申年,两位对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遥祝二位及其家人身心康健、生活愉快!

    关于这个系列文字,我动手之初,即心态平和,不求回应称赞,唯求自己能通过这种学习,清理一下思路,以求还能有信心和能力,书写出新的篇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5#
    发表于 2017-1-25 23:16:49 | 只看该作者
    赞赏克谐兄治学严谨的学者精神,这是一篇大文章,推荐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6#
    发表于 2017-1-29 20:22:31 | 只看该作者
    给克谐拜年,祝学业高歌猛进,知识海洋如鱼得水,文学理论再上台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31 22:3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7#
    发表于 2017-1-31 23:05:59 | 只看该作者
    好赞的样子呀,,默默关注慢慢瞻仰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8#
    发表于 2017-2-2 20:29:26 | 只看该作者
    克谐先生治学严谨,学者风范,堪称楷模。感谢您丙申年对文苑的支持,更感谢您让一方逼迫自己多学知识,丁酉年能继续跟着您学真是幸运之至。给您拜个晚年:祝福您和您的家人身心愉悦,如意康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7-26 23:57
  • 签到天数: 268 天

    [LV.8]以坛为家I

    19#
    发表于 2017-2-5 22:37:29 | 只看该作者
    好宏大的文章,读古而思今,让古文徐徐道来,于故事中读出韵味来。新年快乐!学习了!增长知识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7-2-7 12:00:4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双手赞成!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www.zgaerfa.com
    www.520jhc.com
    www.020wenxing.com
    www.shsn419.com
    www.yfhmjj.com
    www.nikeairhuarache.org
    www.0755xt.com
    www.yesure.net
    www.ashhsn.com
    www.mc560.com
    www.cndajin.com
    www.yanhongkeji.com
    www.oled123.com
    www.taikoyc.com
    www.lm808.com
    www.qhtfxs.com
    www.pingyinmeigui.net
    www.baike126.com
    www.huaxinkt.com
    www.shanghaiguizubaobe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7 07:29 , Processed in 0.1173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