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近体诗孤平句二(七绝篇)2017.05.21 七绝中的孤平句10句 1. 卷134_44 【野老曝背】李颀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2 . 第二句日应平,非律句,一二联失粘 卷226_43 【春水生二绝】杜甫(2)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3. 卷376_10 【济源寒食】其三孟郊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 4. 卷437_56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嘉陵夜有怀二首】白居易(2) 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 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5. 卷460_49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10) 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 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 6. 卷635_21 【以人参遗段成式】周繇 折腰体 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 惭非叔子空持药,更请伯言审细看。 7. 卷728_102 【春秋战国门·再吟】周昙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8. 卷819_63 【送胜云小师】皎然 昨日雪山记尔名,吾今坐石已三生。 少年道性易流动,莫遣秋风入别情。 9. 卷866_46 【葬后见形诗】张太华 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 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夜襟损翠钿。 10. 卷728_71 【春秋战国门·又吟】周昙 马毙厩人欲就刑,百年临尽一言生。 赖逢贤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恶声。 ...... 孤平他救联5 1. 卷258_1 【宴城东庄】崔惠童 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识且衔杯。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2. 卷274_102 【谷城逢杨评事】戴叔伦 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 横流夜长不得渡,驻马荒亭逢故人。 第二句非律句,第三句三仄尾 3 . 卷391_22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四李贺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二联大拗未双救,末句押邻韵 4. 卷460_24 【欢喜二偈】白居易(2) 眼暗头旋耳重听,唯馀心口尚醒醒。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5. 卷468_61 【弼公院问病】刘言史 一头细发两分丝,卧见芭蕉白露滋。 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 折腰体 ...... 七言本句自救句9 1. 卷437_80 【夜坐】白居易 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 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一两声。 2. 卷376_10 【济源寒食】其一孟郊 风巢袅袅春鸦鸦,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第一句三平尾,第三句失粘且大拗,二联失对, 3. 卷460_43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4、)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 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4. 卷523_111 【寄远】杜牧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5. 卷858_2 【绝句】其十八 吕岩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6. 卷858_14 【绝句】其三十 吕岩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便先韵,或为拗救则非孤平 7. 卷861_43 【大丹诗四首】李浩 混沌未分我独存,包含四象立乾坤。 还丹须向此中觅,得此方为至妙门。 8. 卷867_78 【凤凰台怪和歌四首】其二佚名 愁听黄莺唤友声,空闺曙色梦初成。 窗间总有花笺纸,难寄妾心字字明。 9. 尾联失对 卷869_47 【上马当山神】王昌龄 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 双救句2 1. 卷802_14 【答小子弟诗】杨莱儿 黄口小儿口莫凭,逡巡看取第三名。 孝廉持水添瓶子,莫向街头乱碗鸣。 2. 卷683_83 【自负】韩偓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 ...... 非孤平句 1. 蓊仄声,非孤平,此句乃非律句 卷590_50 【张郎中宅戏赠二首】李郢 薄雪燕蓊紫燕钗,钗垂簏簌抱香怀。 一声歌罢刘郎醉,脱取明金压绣鞋。 2. 卷229_83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2)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并:平仄二读,故此句非孤平句。见: 《唐韻》府盈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明切,(庚韻) 又《廣韻》幷,合也。《謝靈運·初去郡詩》廬園當巖栖, 。。。。 雨梦按: 1.王力先生论孤平,只承认仄平仄仄平,孤平拗救也只承认仄平平仄平。此文已只选此句式。 2.孤平他救论王力先生未曾提到,(或许他根本不知有此法)此法见于日本大江朝纲《作文大体》(见《群书类从》卷一百三十七〕,此书编撰于日本天庆二年〔公元 939年〕,正处唐末五代时期,是迄今可见的最早近体格律专论。该书有完整的“平仄谱”。平仄句法和篇法格局既全面,又明晰,是每一首和每一句诗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雨梦认为,该书作者应是日本来中国的学者,或是依日本来中国的学者所携归的典籍,著述的近体格律诗专论。
现摘录诗谱一则如下: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连韵即为首句入韵,他表示仄声。
其中: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一联即表明孤平句”他平他他平”(仄平仄仄平),其对句可采用”平他平平他”(平仄平平仄)进行互救。
我们也可以在唐诗中找到诗例: 全唐诗的孤平他救句73例,文中已列部分,可参见. 七言本句自救新论
五言诗孤平拗救前面已表述明白,针对七言则是指仄仄平平仄仄平式第三字应平而仄时,则需将第五字由仄改平以实现拗救,如:仄仄仄平平仄平。
新近研究发现,但第一个仄声双音节出现孤仄时,唐人有将第三字由平改仄以拗救孤仄。对此诗界多不认可的原因是:
3.1,第一字历来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
3.2,很多人不认可孤仄的说法。
雨梦认为古人设计近体诗,认为由平仄双音节交替组成的诗句音韵最完美,所以平仄同样应予以同等对待。即平声双音节中平不可令单,仄声双音节中,仄亦不可令单。这也是韵律最高境界的严要求。
3.3由于第三字由平改仄,去救第一字由仄变平的孤仄音节,使第二音节成为诗中的大忌:孤平句了。从而发现反过来说:第一字由仄改平救了第三字造成的孤平句。
这个现象其实很早有人提出,但王力先生并不认可。他的理由是,七言的第一字太不重要了,第一字隔韵脚太远。
雨梦深不以为然,理由是:
a,由于“一三五不论”的影响,认为第一字的平仄用不着讲究。
但不讲究实不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基本原则。
b,常见孤平拗救是第五字救第三字,五三中间只隔了一个字,而拿第一字来救第三字,中间也只隔一个字,救是救音韵不谐造成孤平的字,它们离得都一样近,这跟韵脚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韵脚不和谐。
我从全唐诗找到七言孤平自救诗例,是可以作为佐证。七绝中孤平自救9例.文中已列部分,可参见。 4.有人云,仄韵诗不忌孤平,在仄韵七绝中无-孤平句,看来唐人不论平韵、仄韵近体,都是刻意地在避孤平。 5.[唐人万首绝句]一书共收录绝句10477首 五言:2724 六言:50 七言:7703 七言孤平比例 10/7703=0.13% 即令26首全算上:26/7703=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