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悼念老姑李静园 2017年7月27日,老姑李静园,在家中猝然平静去世,享年94周岁。应其所言,没给后人和亲友留下一点麻烦。 谢世升华,成仙驾鹤,蔼然一片云天。有沧桑故事,可弥久回旋。自崇奉、仁心宅厚,春风化雨,广结良缘。助丹青、给个静园,光锐诗篇。 可堪巾帼,也曾经、抗日青年。把全部人生,中医研究,组织群贤。最是李家枢纽,京城里、关爱无边。更走时干净,瑶池清梦心莲。
《关于李静园》 (摘自创作中的长篇小说。李静园即李宁园原型)
……李成禄到了后援会,李胡氏一家暂时安稳了。李成禄帮大哥李成福谋了一家商行的会计差事,李宁宜和李宁园跟第二个大嫂一起在一家教会医院学婴儿接生。在李成禄的结拜兄弟、以商人身份掩护的东北抗日联军军需供应员李大钧的影响下,在哥嫂的支持下,热血青年李宁园秘密参加了抗日活动,主要衔接刘素珍的弟弟刘耀贤和李大钧之间的抗日武装军需药品交易。
……好一阵子了,风声很紧。李成禄这个一米八个头、英俊率性、快人快语、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汉子,越来越沉默,经常找各种借口溜出后援会,到辽河边卖呆儿。这天,看人家挖蛤后,回后援会点卯。离后援会大约再拐个弯就到了。 突然,蹿出个人来,一把抓住他:“李桑,别回去,小日本来抓咱们思想犯了,快跑!” 是同事徐为剑。两个人找个地方躲了起来。 东躲西藏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两人偷偷回到李成禄家。 “妈了个巴子,狗日的小鼻子,点咱的名抓咱啦,这地方不能呆啦,不能磨叽啦,得跑。弟媳妇,帮我告诉小琴,我蹽天津去了” 刘素珍找了套衣服,徐为剑换上,当夜就走了。 全家紧急合计,决定: 李成禄找李大钧先猫起来看看风头。 李宁园去找她最好的朋友、徐为剑的妹妹徐为琴商量,也走吧。 就这样,李成福、李成禄和刘素贞在那个初冬的上午为李宁园和徐为琴送行,刘素贞多次含着眼泪,向孩子们讲述那送行的场面: “越过小院门前的那道大凌河,才能奔大路。那大凌河已经见冰凌子了。那当儿,往外跑的人可多着呢。那大凌河上就架了一道七八十棵树长的独木桥,窄着哪,一般人不敢走,特别是带冰的时候,更没人敢走了。大凌河水下有深有浅,不熟悉的,可不敢趟过去。就有人做扛夫,专门把人扛过河,挣点钱。徐为琴是雇人扛的。你老姑舍不得兜里的那点跑路钱,硬是独木桥上,跪着、趴着,手脚并用,一寸一寸地往前挪呀、挪呀,就穿着我给做的那套漏了棉花的破棉袄破棉裤,肩上挎着包袱,那时候,哪有内衣内裤啊。没听你老姑后来说嘛:都湿透了,那冰水扎人哪,皮肉就像攋开了,好几次都想松手掉到河里,淹死算了,回头看看哥哥嫂子,又咬咬牙,总算是爬过去了。” 李宁园去了北平,投奔刘素贞的哥哥和弟弟。与刘素珍的二妹刘素兰同居刘耀贤钱粮胡同八间房的一室,结为生死姊妹。 徐为琴投奔了天津。 不久,李宁宜也去了北平。 后来听说,徐为剑当时参加了国民党方面的抗日活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那段“国民党的人”历史问题,在天津的工厂中不堪批斗,跳楼自杀了。 李宁园和徐为琴参加的是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活动。解放后,徐为琴在天津市委工作,听说她的丈夫是市委副书记。 都是一腔报国热血,因为接触的党派不同,造化弄人,命运各殊。 ……李宁园当年逃离宁口,投奔北京,被刘耀贤托人安排在北京的教会医院做接生员。解放后,在北京中医研究院负责人事工作。热情、豪爽、博爱的李宁园成为了李家和刘家在北京交集的核心。如今,年过九旬的李宁园精神矍铄,保持着各方、各辈亲情的联系。 她的丈夫,当代作家、“三友诗派”著名诗人程光锐,笔名程边、徐流。历任河南《华中日报·平原》编辑,重庆《商务日报》编辑,上海《文汇报》国际版编辑,华北解放区《石家庄日报》编辑、编委,《人民日报》国际部社会主义国家组组长、评论员、驻莫斯科记者、记者部编辑及高级记者,《报告文学》杂志副主编。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不朽的琴弦》,儿童长诗集《小萝卜》,诗歌《黎明鸟》、《雷雨颂》、《黎明之歌》、《自由》、《笑声滔滔》、《海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