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鞘岭”藏宝之谜(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1-16 16:04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9:37: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 李孝贤

    ④民工被押“乌鞘岭”
       
       

          清晨的古浪从南边的乌鞘岭吹来一阵阵地凉风,经古浪峡嶙峋山石的拨动、“滴泪崖”悲愤的哭诉,一阵阵“嘘呜......嘘呜呜......”的秋风变成忧伤的音符,在天地间呻吟,昨夜在一场谋杀中自卫团大院中传出的枪声随着两个人命的结束亦销声匿迹......
           何冰雪给驻古浪自卫团马团长出谋定计杀死了妨碍马团长舅子升官的“绊脚石”,并为自己到古浪受辱出了一口气,借机除掉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高个子自卫队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这一夜马团长也将古浪峡的一些传说讲给了何冰雪,让他记忆最深的算是“甘酒石”(亦称“甘州石”),其原因是何冰雪娶妻多年未曾生一男女,他被“甘酒石”神奇的“怀胎催产”功能信服,心里想着路过古浪峡一定要取点此石粉。太阳睁着火红的眼睛从东边的山头冒出,城中的居民仍和往常一样,人力车、行人依旧匆匆,衣服褴褛的乞丐仍在瞪着一双祈求的目光瞅着饭店内进出的人群,期盼餐桌上那些冰凉的点点残羹,街道上吆喝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古浪自卫团的大院里,四辆卡车已经发动,排气管冒着一股淡青的烟雾夹杂着汽油味在空中弥漫,几十名国民党士兵将40名“壮丁”仍旧捆绑着押上车,同时在每个人的眼睛上蒙了一条黑色的布带,马团长带着自卫队员站在两旁恭送,顺手将一条“哈德门”香烟丢进何冰雪所乘的驾驶室内,车队出了古浪城,不一会便进入了古浪峡,古浪峡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位于乌鞘岭、毛毛山北麓,作为丝绸之路要道,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名闻遐迩。峡长约30公里,宽不过0.5公里的南北延伸,蜿蜒曲折的高山峡谷,系祁连山脉的一个组成部分,势似蜂腰,两面峭壁千仞,形成一条险关隘道,古浪峡在历史上有“秦关”、“雁塞”之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被誉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相传宋代杨家12位寡妇西征,其中11位英勇战死于古浪峡,只有杨满堂一人突破重围,前去朝廷报告。佘太君闻讯赶来,追悼亡灵,痛哭之声震撼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碎石,沿崖滚下。后来,人们就将这一山崖叫做“滴泪崖”。穿过此崖,何冰雪突然看见有一白中泛青的大石卧于路旁,立即命令停车,他下车后向前走了几十步,士兵们认为他去撒尿,突然他站住喊了一声“黑巴子”,“黑巴子”听见后急忙下车跑步到他面前,他俯身贴着“黑巴子”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黑巴子”折回安排了四个士兵看那拉着“壮丁”两辆卡车。
            “弟兄们,跟我来”。
            一大帮人跟着“黑巴子”走到了“甘酒石”旁,此石仅仅露出地面部分直径约为八米,高约为四五米,大石只要是人能跟得着地方均有数不清的小凹坑,何冰雪低声说:
            “弟兄们蹲下,今天让你们见识见识这块石头的神奇故事......”
           他煞有介事地在士兵面前讲起了“甘酒石”的传说,士兵们听了都觉得这个“喝兵血”还有点学问呢,讲完后他还说:
            “‘甘酒石’中间的石粉最灵”,何冰雪要过一士兵步枪,抽出刺刀便在石头中间刮起石粉,士兵们一看长官都信,没有老婆的刮一些想去卖了赚点钱,有老婆的想尽快有个儿子,一下子围在何冰雪两边刮石粉,截止现在“甘酒石”的一面有明显的三个石窝窝清晰可见,这就是“喝兵血”当年带兵刮石粉所留下的痕迹。
           所有人将挂下的石粉装在干粮袋内趁车出发了,何冰雪带队一路南行,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乌鞘岭这个神秘的“军事演习”之地。
           何冰雪将40名“壮丁”拉在了这个山坳内,亲自交待给马步芳嫡系加强排排长马继军,并将马继祖团长对李文篑的事安顿了一番。马继军是马步芳本族侄子,其父与马步芳一个祖太爷,被马步芳召去后培训了三个月就任命为排长。马继军叫来一位班长,让他负责安排好住宿,并将人员交给工程营孔营长。40名民工被赶下车后,取下蒙眼的布条,所有人被明晃晃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适应了一会儿才将周围看得清楚,这是一个“锅底坑”式的草滩,四面皆是山,有一山坳外边停着的、走动的军用卡车十几辆,拉水泥木料的、拉水的等等。这时有士兵将他们押至靠山根搭建的其中一个大帐篷内,底下的草已被人他的只剩下劈开的叶颈,帐篷里边的地上铺了一溜儿拆散的纸箱,上面盖着连接在一起大小不等的塑料片,破旧的被褥凌乱地放在上面,散发着一股霉味,离帐篷不远处的山根有一个大门,这是专门在山中开挖的一个“山中伙房”,其实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窑洞,门上面向山坡延伸十几米处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烟囱,整个一个团所有的团、营、连伙房均为如此构造,而负责给民工做饭的八九个炊事员都是干活时被石块砸伤的,但做饭还行,如果伤的太重又不能干活立马被打死掩埋。
           “进去把铺盖整理好,各自选好自己睡觉的位置,十分钟集合”。
           “滴滴滴......”
           “集合——”,这位班长吹着哨子大声地喊叫,后面跟着两个士兵身挎盒子枪,每人拉着一个架子车,上名装满了国军服和一塑料袋子,马步芳派在这儿的加强排除了马排长配备一把“勃朗宁”手枪外,其他都是二十响的“驳壳枪”。还有就是马继军和负责工程的孔营长,别看这个孔营长军衔比马排长高,但他还是毕恭毕敬地听从马排长的话,因为马排长是马步芳侄儿且又是嫡系加强排排长。
           这时,从山坳里出来了近百名穿着国军服的民工排着队,赤着泥脚卷着裤脚,队伍两边分散着几十名士兵手持步枪与他们同行,这些民工也分了班排,一个帐篷为一个“排”,里面有三个“班”,到了各自的帐篷处挨个进去拿上自己的饭盒,然后在排着队到伙房门前开始打饭。
           李文篑等40人出了帐篷站成两排,那两位士兵从袋子里取出饭盒一个一个地发在民工手里。
           “立正,站两排,站好啦......”班长转身向马排长敬礼:
           “报告马排长,民工集合完毕,应到40人,实到40人,请指示”!
           马排长回了一个军礼:“稍息”!
           “是”!这位班长礼毕转身:“稍息”!
           李文篑不自觉伸出左脚一个标准的稍息动作,却引起了马排长的注意。
           “先把衣服发了”,马排长给两个士兵说道。40名古浪籍民工每人领了一套半新的“国军服”,只是没有帽徽领章。
           “李文篑”,马排长喊着。李文篑抬头看着他没吱一声。其实李文篑知道要喊一声“到”,这是他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时的基本军事素质,但他不想喊这个“到”罢了。
           “李文篑,哪个是李文篑”,马排长又一次大声地叫着。
           “我就是”,李文篑慢腾腾地回答。
           “以后我叫谁的名字都喊到,并向前出列,记下了吗?”
           “记下了没有?”
           马排长又一次大声地问道,同时右手已伸向腰间准备拔枪,李文篑清楚他干啥,急忙大声地回答:“记下了”。
           “好,记下就好”。马排长放下手接着说:
           “从今天开始,你们也不是抓来当兵的,是打坑道的,也不要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一个排,排长由李文篑担任,然后再分四个班,班长由李文篑指定,现在就定”。李文篑看着这位排长,又看看张百礼和朱百如,因为他只认识这两个邻村的老乡。
           “张百礼、朱百如你们两个就任班长吧,其它两个班长大家说谁合适?”
           “就让大鱼沟的何政德和陆家台的谢仁当吧?”,张百礼他又认识这两个人,所以就提了他俩。
           “大家看有啥意见?”
           “没有”。
           “注意了,现在我宣布四条纪律:一、凡是逃跑者击毙;二、消极怠工警告三次仍不改者击毙;三、带头闹事组织罢工者击毙;四、跨过警戒线者击毙”。
           “好了,李文篑现在带你的人全部到伙房吃饭,至于生活垃圾怎么处理,孔营长会给你们讲清楚,饭后给你们一小时时间,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然后到工地干活,你们以后的事情都有张营长负责”。
           马排长几个人转身走了。
           午饭是洋芋拌汤加一个馒头,那馒头是用黑面蒸的,不过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生活了。
           乌鞘岭的这个所谓的“军事演习”分为工程营、警卫营、后勤部(营级)三个不同建制营,任务就是在山中开凿一个军车能开进开出,盛下百吨货物的坑道,而且要求具有隐蔽、伪装功能,因为此地方圆百公里无人居住,山峰、草滩到处皆是,难以寻找,所有的设计图、地形地物坐标属于绝密等级,每张图包括草图都有加强排排长马继军亲自保管,每天将施工图给技术人员对照检查后他必须收回,说是“设计图”其实是一帮子不懂工程技术的军官凭空想着画的一个地道图罢了,一百多名民工干的活就是打洞、运石、爆破,工程营士兵负责挖坑、转运土石料、生活垃圾然后掩埋填土、伪装、监督民工干活几大类,建制相当于一加强营。警卫营专门负责周围数十公里的警戒和“抓壮丁”,后勤部负责工程所需材料的拉运、全团官兵的生活等。孔营长是汉族军官,叫孔广德,为了饿不死十几岁就从甘肃天祝松山滩村出门到处流浪乞讨,一天他碰到了马家队伍主动要求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因人性格温和、实诚加之服从命令,后被马部抽调参加培训班,混了近十年当了个营长。自“河西战争”后马步芳认识到利用汉族军官的重要性,从扩大政治军事力量来看,回族人口少,不能满足兵员扩张的需要,民国后汉族就逐渐进入了马家军的政治军事圈子。马部后来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骑五军副军长郭全梁等。但大都无实权,部队主官基本为回、撒拉族,孔营长等大部官兵只是猜测马部在此处囤积大批的武器弹药以备后用。
           李文篑等40个被抓的古浪民工和他们见到的这些来自其它地方的民工,也不清楚被拉在了哪个地方的山中,从时间计算应该就在古浪和天祝一带,既或是放开让他们回家也不知道家在哪个方向,之前有胆大者趁黑夜屡次逃跑,有抓来枪毙的,有跑到了国军第二道警戒的圈子被击毙的,只要是跑了的没有一个活着的。
            饭后在回帐篷的路上,外地一个年龄较大地民工走在他们处:
            “你们来到这儿不要想着跑啊,之前跑了的没有一个活的,已经死了几十个,再一个就是干活时千万要小心,常有人被砸死或炸死......”
            “这是啥地方?”,李文篑悄悄地问他。
            “我就知道我是永登的,按我们当时走的时间和这里的气候看,我感觉就在天祝......”说完话匆匆走开了。
            李文篑他们哪能睡得着啊,40个民工到了帐篷后,都低头纳闷一言不发。
            “老乡们,看来现在也没办法和机会跑出去,等将来这工程干完了再看吧,都打起精神来......”!
           下午二时许,其他民工早已干活了,40名古浪民工因收拾帐篷内的为生,迟到半小时,这时他们被带往施工地去,孔营长给他们强调了注意事项。
           “孙连长,你们几个带他们进去,选几个身强力壮的到别的排里学习打眼、装炸药,今天先让他们往外运送土石吧”。
           孙连长是专门负责安排人员分工、坑道内监工、运送土石料等工作,实则一般坑道里只派三四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大部人员主要在填埋从坑道里运出来的土石。
           “都把鞋脱了”。孙连长大声地命令着他们,40名古浪籍民工辨不清是咋回事。
           “快脱,穿着也没用”,孙连长又说了句。
           “长官,我们咋不给发一双靴子啊?”不知谁问了这么一句。
           “靴子?我们都缺呢,你还想要啥?你们能穿上死人身上剥下来的衣服就不错了......”。孙连长气呼呼地说道。
           到了坑道口一股浑浊的泥水不停地往外流,三个民工在拿着铁锹将水引入一个深坑,他们才明白是咋回事了。
           秋天乌鞘岭的天气说变就变,此时天空乌云密布,四周的山已被青云覆盖,一阵冷风袭来,夹杂着雪花漫天飘舞,李文篑等40名古浪民工跟着孙连长进入了坑道,顿时觉得暖和,一会儿一丝冷得感觉都没了,反而感到坑道内弥漫着沉闷的热浪,让人感到呼吸都困难,不大一会儿,只听“轰隆隆......轰隆隆”一阵炮声从坑道内传出,有十几个人弓着腰迅速地从坑道里跑了出来......(待续)

    (文中人物除马步芳父子,其他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8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 18:55: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1-16 16:04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9:27:55 | 只看该作者


    ● 李孝贤

    ④民工被押“乌鞘岭”
       
       


          清晨的古浪从南边的乌鞘岭吹来一阵阵地凉风,经古浪峡嶙峋山石的拨动、“滴泪崖”悲愤的哭诉,一阵阵“嘘呜......嘘呜呜......”的秋风变成忧伤的音符,在天地间呻吟,昨夜在一场谋杀中自卫团大院中传出的枪声随着两个人命的结束亦销声匿迹......
           何冰雪给驻古浪自卫团马团长出谋定计杀死了妨碍马团长舅子升官的“绊脚石”,并为自己到古浪受辱出了一口气,借机除掉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高个子自卫队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这一夜马团长也将古浪峡的一些传说讲给了何冰雪,让他记忆最深的算是“甘酒石”(亦称“甘州石”),其原因是何冰雪娶妻多年未曾生一男女,他被“甘酒石”神奇的“怀胎催产”功能信服,心里想着路过古浪峡一定要取点此石粉。太阳睁着火红的眼睛从东边的山头冒出,城中的居民仍和往常一样,人力车、行人依旧匆匆,衣服褴褛的乞丐仍在瞪着一双祈求的目光瞅着饭店内进出的人群,期盼餐桌上那些冰凉的点点残羹,街道上吆喝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古浪自卫团的大院里,四辆卡车已经发动,排气管冒着一股淡青的烟雾夹杂着汽油味在空中弥漫,几十名国民党士兵将40名“壮丁”仍旧捆绑着押上车,同时在每个人的眼睛上蒙了一条黑色的布带,马团长带着自卫队员站在两旁恭送,顺手将一条“哈德门”香烟丢进何冰雪所乘的驾驶室内,车队出了古浪城,不一会便进入了古浪峡,古浪峡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位于乌鞘岭、毛毛山北麓,作为丝绸之路要道,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名闻遐迩。峡长约30公里,宽不过0.5公里的南北延伸,蜿蜒曲折的高山峡谷,系祁连山脉的一个组成部分,势似蜂腰,两面峭壁千仞,形成一条险关隘道,古浪峡在历史上有“秦关”、“雁塞”之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被誉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相传宋代杨家12位寡妇西征,其中11位英勇战死于古浪峡,只有杨满堂一人突破重围,前去朝廷报告。佘太君闻讯赶来,追悼亡灵,痛哭之声震撼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碎石,沿崖滚下。后来,人们就将这一山崖叫做“滴泪崖”。穿过此崖,何冰雪突然看见有一白中泛青的大石卧于路旁,立即命令停车,他下车后向前走了几十步,士兵们认为他去撒尿,突然他站住喊了一声“黑巴子”,“黑巴子”听见后急忙下车跑步到他面前,他俯身贴着“黑巴子”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黑巴子”折回安排了四个士兵看那拉着“壮丁”两辆卡车。
            “弟兄们,跟我来”。
            一大帮人跟着“黑巴子”走到了“甘酒石”旁,此石仅仅露出地面部分直径约为八米,高约为四五米,大石只要是人能跟得着地方均有数不清的小凹坑,何冰雪低声说:
            “弟兄们蹲下,今天让你们见识见识这块石头的神奇故事......”
           他煞有介事地在士兵面前讲起了“甘酒石”的传说,士兵们听了都觉得这个“喝兵血”还有点学问呢,讲完后他还说:
            “‘甘酒石’中间的石粉最灵”,何冰雪要过一士兵步枪,抽出刺刀便在石头中间刮起石粉,士兵们一看长官都信,没有老婆的刮一些想去卖了赚点钱,有老婆的想尽快有个儿子,一下子围在何冰雪两边刮石粉,截止现在“甘酒石”的一面有明显的三个石窝窝清晰可见,这就是“喝兵血”当年带兵刮石粉所留下的痕迹。
           所有人将挂下的石粉装在干粮袋内趁车出发了,何冰雪带队一路南行,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乌鞘岭这个神秘的“军事演习”之地。
           何冰雪将40名“壮丁”拉在了这个山坳内,亲自交待给马步芳嫡系加强排排长马继军,并将马继祖团长对李文篑的事安顿了一番。马继军是马步芳本族侄子,其父与马步芳一个祖太爷,被马步芳召去后培训了三个月就任命为排长。马继军叫来一位班长,让他负责安排好住宿,并将人员交给工程营孔营长。40名民工被赶下车后,取下蒙眼的布条,所有人被明晃晃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适应了一会儿才将周围看得清楚,这是一个“锅底坑”式的草滩,四面皆是山,有一山坳外边停着的、走动的军用卡车十几辆,拉水泥木料的、拉水的等等。这时有士兵将他们押至靠山根搭建的其中一个大帐篷内,底下的草已被人他的只剩下劈开的叶颈,帐篷里边的地上铺了一溜儿拆散的纸箱,上面盖着连接在一起大小不等的塑料片,破旧的被褥凌乱地放在上面,散发着一股霉味,离帐篷不远处的山根有一个大门,这是专门在山中开挖的一个“山中伙房”,其实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窑洞,门上面向山坡延伸十几米处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烟囱,整个一个团所有的团、营、连伙房均为如此构造,而负责给民工做饭的八九个炊事员都是干活时被石块砸伤的,但做饭还行,如果伤的太重又不能干活立马被打死掩埋。
           “进去把铺盖整理好,各自选好自己睡觉的位置,十分钟集合”。
           “滴滴滴......”
           “集合——”,这位班长吹着哨子大声地喊叫,后面跟着两个士兵身挎盒子枪,每人拉着一个架子车,上名装满了国军服和一塑料袋子,马步芳派在这儿的加强排除了马排长配备一把“勃朗宁”手枪外,其他都是二十响的“驳壳枪”。还有就是马继军和负责工程的孔营长,别看这个孔营长军衔比马排长高,但他还是毕恭毕敬地听从马排长的话,因为马排长是马步芳侄儿且又是嫡系加强排排长。
           这时,从山坳里出来了近百名穿着国军服的民工排着队,赤着泥脚卷着裤脚,队伍两边分散着几十名士兵手持步枪与他们同行,这些民工也分了班排,一个帐篷为一个“排”,里面有三个“班”,到了各自的帐篷处挨个进去拿上自己的饭盒,然后在排着队到伙房门前开始打饭。
           李文篑等40人出了帐篷站成两排,那两位士兵从袋子里取出饭盒一个一个地发在民工手里。
           “立正,站两排,站好啦......”班长转身向马排长敬礼:
           “报告马排长,民工集合完毕,应到40人,实到40人,请指示”!
           马排长回了一个军礼:“稍息”!
           “是”!这位班长礼毕转身:“稍息”!
           李文篑不自觉伸出左脚一个标准的稍息动作,却引起了马排长的注意。
           “先把衣服发了”,马排长给两个士兵说道。40名古浪籍民工每人领了一套半新的“国军服”,只是没有帽徽领章。
           “李文篑”,马排长喊着。李文篑抬头看着他没吱一声。其实李文篑知道要喊一声“到”,这是他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时的基本军事素质,但他不想喊这个“到”罢了。
           “李文篑,哪个是李文篑”,马排长又一次大声地叫着。
           “我就是”,李文篑慢腾腾地回答。
           “以后我叫谁的名字都喊到,并向前出列,记下了吗?”
           “记下了没有?”
           马排长又一次大声地问道,同时右手已伸向腰间准备拔枪,李文篑清楚他干啥,急忙大声地回答:“记下了”。
           “好,记下就好”。马排长放下手接着说:
           “从今天开始,你们也不是抓来当兵的,是打坑道的,也不要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一个排,排长由李文篑担任,然后再分四个班,班长由李文篑指定,现在就定”。李文篑看着这位排长,又看看张百礼和朱百如,因为他只认识这两个邻村的老乡。
           “张百礼、朱百如你们两个就任班长吧,其它两个班长大家说谁合适?”
           “就让大鱼沟的何政德和陆家台的谢仁当吧?”,张百礼他又认识这两个人,所以就提了他俩。
           “大家看有啥意见?”
           “没有”。
           “注意了,现在我宣布四条纪律:一、凡是逃跑者击毙;二、消极怠工警告三次仍不改者击毙;三、带头闹事组织罢工者击毙;四、跨过警戒线者击毙”。
           “好了,李文篑现在带你的人全部到伙房吃饭,至于生活垃圾怎么处理,孔营长会给你们讲清楚,饭后给你们一小时时间,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然后到工地干活,你们以后的事情都有张营长负责”。
           马排长几个人转身走了。
           午饭是洋芋拌汤加一个馒头,那馒头是用黑面蒸的,不过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生活了。
           乌鞘岭的这个所谓的“军事演习”分为工程营、警卫营、后勤部(营级)三个不同建制营,任务就是在山中开凿一个军车能开进开出,盛下百吨货物的坑道,而且要求具有隐蔽、伪装功能,因为此地方圆百公里无人居住,山峰、草滩到处皆是,难以寻找,所有的设计图、地形地物坐标属于绝密等级,每张图包括草图都有加强排排长马继军亲自保管,每天将施工图给技术人员对照检查后他必须收回,说是“设计图”其实是一帮子不懂工程技术的军官凭空想着画的一个地道图罢了,一百多名民工干的活就是打洞、运石、爆破,工程营士兵负责挖坑、转运土石料、生活垃圾然后掩埋填土、伪装、监督民工干活几大类,建制相当于一加强营。警卫营专门负责周围数十公里的警戒和“抓壮丁”,后勤部负责工程所需材料的拉运、全团官兵的生活等。孔营长是汉族军官,叫孔广德,为了饿不死十几岁就从甘肃天祝松山滩村出门到处流浪乞讨,一天他碰到了马家队伍主动要求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因人性格温和、实诚加之服从命令,后被马部抽调参加培训班,混了近十年当了个营长。自“河西战争”后马步芳认识到利用汉族军官的重要性,从扩大政治军事力量来看,回族人口少,不能满足兵员扩张的需要,民国后汉族就逐渐进入了马家军的政治军事圈子。马部后来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骑五军副军长郭全梁等。但大都无实权,部队主官基本为回、撒拉族,孔营长等大部官兵只是猜测马部在此处囤积大批的武器弹药以备后用。
           李文篑等40个被抓的古浪民工和他们见到的这些来自其它地方的民工,也不清楚被拉在了哪个地方的山中,从时间计算应该就在古浪和天祝一带,既或是放开让他们回家也不知道家在哪个方向,之前有胆大者趁黑夜屡次逃跑,有抓来枪毙的,有跑到了国军第二道警戒的圈子被击毙的,只要是跑了的没有一个活着的。
            饭后在回帐篷的路上,外地一个年龄较大地民工走在他们处:
            “你们来到这儿不要想着跑啊,之前跑了的没有一个活的,已经死了几十个,再一个就是干活时千万要小心,常有人被砸死或炸死......”
            “这是啥地方?”,李文篑悄悄地问他。
            “我就知道我是永登的,按我们当时走的时间和这里的气候看,我感觉就在天祝......”说完话匆匆走开了。
            李文篑他们哪能睡得着啊,40个民工到了帐篷后,都低头纳闷一言不发。
            “老乡们,看来现在也没办法和机会跑出去,等将来这工程干完了再看吧,都打起精神来......”!
           下午二时许,其他民工早已干活了,40名古浪民工因收拾帐篷内的为生,迟到半小时,这时他们被带往施工地去,孔营长给他们强调了注意事项。
           “孙连长,你们几个带他们进去,选几个身强力壮的到别的排里学习打眼、装炸药,今天先让他们往外运送土石吧”。
           孙连长是专门负责安排人员分工、坑道内监工、运送土石料等工作,实则一般坑道里只派三四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大部人员主要在填埋从坑道里运出来的土石。
           “都把鞋脱了”。孙连长大声地命令着他们,40名古浪籍民工辨不清是咋回事。
           “快脱,穿着也没用”,孙连长又说了句。
           “长官,我们咋不给发一双靴子啊?”不知谁问了这么一句。
           “靴子?我们都缺呢,你还想要啥?你们能穿上死人身上剥下来的衣服就不错了......”。孙连长气呼呼地说道。
           到了坑道口一股浑浊的泥水不停地往外流,三个民工在拿着铁锹将水引入一个深坑,他们才明白是咋回事了。
           秋天乌鞘岭的天气说变就变,此时天空乌云密布,四周的山已被青云覆盖,一阵冷风袭来,夹杂着雪花漫天飘舞,李文篑等40名古浪民工跟着孙连长进入了坑道,顿时觉得暖和,一会儿一丝冷得感觉都没了,反而感到坑道内弥漫着沉闷的热浪,让人感到呼吸都困难,不大一会儿,只听“轰隆隆......轰隆隆”一阵炮声从坑道内传出,有十几个人弓着腰迅速地从坑道里跑了出来......(待续)


    (文中人物除马步芳父子,其他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4 03:09 , Processed in 0.1104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