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蟾光亦可量
——史洪亮近作赏析
徐双山
史洪亮君是黑龙江省诗词界颇具个性的人物。其为人也,潇洒无忌,心直口冷;其作诗也,情感率真,不同流俗。
日前,他来电话告知,说他胆管患疾,需做手术。此手术存在较大风险,有性命之虞。此君倒想得开,云:“我已届古稀之年,若阎王开恩,留一条老命,咱就接着写诗,如有不测,就去会会李杜也好。只是有一桩心事未了。”是何心事?原来他欲将几年前刊印的《晚闲集》增补修订,以求再版,并命我为其新作写一篇赏析文章。我虽多次声明,不再为人撰写序言、点评之类的文字,可为了在生死线上游走的老友,不得不破例为之。
洪亮此生,由于工作性质,走南闯北,借机游历,旧集中留下不少山川风物佳作。退休后,依然带着老伴儿游走江湖,攀山戏水,故新作中旅游诗仍占有较大比重。
旅游诗,包括山水诗,古往今来,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之一。作品汗牛充栋,俯拾皆是。然而真正如李白那样,由悦耳悦目的体游之境而至悦心悦意的神游之境,最终达到悅志悦神的醉游之境者,殊非易事,并不多见。这种从有我之境而至无我之境,必须注入自我生命感受之诗意体验,而使其具有“这一个”的审美底蕴。
洪亮对此深有感悟,矻矻以求,探索不懈,力争出新。观其作品,虽不敢称篇篇锦绣,字字玑珠,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如《破阵子-冬游亚龙湾》《三亚天涯海角》《三亚大东海》《驻鹏城》《赴张家口过八达岭》《过祁门》《听雨轩》《灞桥》《游悬空寺》《忆兵营》《回江滨农场》等等,皆是独具面目,可读可赏之作。
诗坛有一种怪现象,即越是名气大的景观,越容易产生面目呆板、毫无生气,陈音相袭、手法雷同的大路货作品。究其原因,从作者方面说,或许是写同一景观的作品太多,相互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式,步入捷径,信笔拈来造成的。从读者角度看,读同题作品太多,形成了审美疲劳,故而缺乏新意的东西很难打动他。
仔细品味、揣摩洪亮的这组作品,确有个性,大致可归纳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炼字炼句炼意炼格。旧题宋梅尧臣著《续金针格》云:“诗以声韵为窍,物象为骨,意格为髓。”又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格。”诚哉斯言。诗无窍则不顺,无骨则不立,无髓则不活。字为诗眼,无眼则失精神,意为内涵,无内涵则失血肉,气格乃诗之境界,无境界则失厚重。且看他的《赴张家口过八达岭》“差旅艰辛不觉愁,晨霜渐暖出幽州。晓风挤扁长城月,雁阵拉长塞上秋。”头两句可视作七绝之“窍”,本觉平常,后两句笔锋一转,物象骨立,意格髓成,便觉不俗矣。望月则被晓风“挤扁”,望秋,则被雁阵“拉长”,形象殊异,炼字到家,诗意、气格、内涵顿现,能不感人也哉?
二是巧思、灵动,耐人寻味。作山水绝句贵在巧思、灵动、耐人寻味,且决不可布点过多,点多则滥,滥则散,散则无神。且看他的《三亚大东海》:“海天搖动晚风轻,头枕波涛赏月明。欲向家中何所寄?浪花采罢捕潮声。”海天摇动,晚风宜人,诗人头枕波涛赏月,忽然想到应该给家乡的亲人寄点什么。寄什么呢?竟忽发奇想:采得浪花、捕得潮声以寄之。再看他的《游悬空寺》:“古寺山崖悬半空,檐前鸟语伴晨钟。梵音迴绕河中落,锦鲤听禅欲化龙。”古寺悬空,梵音入水,锦鲤听禅,得道化龙,这是何等奇妙的境界。且,笔墨集中凝练,意无旁骛,这便是七绝之巧思、之灵动、之耐人寻味,即可贵之处也!
三是以诗歌美学为根基,立意雄阔,气贯鸿蒙。何为诗歌美学?即以诗歌为载体,研究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门学问。诗歌美学意蕴,即以美的标准,感受大千、感受自然,关照人生、状物抒怀,表达自我情感的精神境界。且看他的《三亚天涯海角》:“海角天涯撫旧痕,长空遙望更凝魂。疆天万里何为界?船到南沙是国门。”何为立意?何为诗美?正如海南诗人读后所评:“自唐宋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多以书怀此盛景为主,为君一句‘船到南沙是国门’霸气地向世界宣告我国的领海彊域。”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精神境界,非小家子可为之也!
四是情感饱满真挚,动人心魄。余尝有言曰:“诗生乎情,贵乎真,诗因情生,情以诗传。情感乃诗歌之灵魂。无情则无诗,寡情则寡味。”且看他的《 回江滨农场》与《忆兵营》:“重游故地到边疆,百里风光放眼量。老友相逢吟岁月,杯中盛滿稻花香。”“往事常翻恋旧情,几回梦里又当兵。爬山越岭重操练,醒后犹听军号声。”从诗中可以看出,史洪亮当过兵,做过农场的农工,他对自己的这两段人生经历很看重、很珍惜,入情很深,难以忘怀。怎么样用诗歌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回忆兵营生活自然有许多情节与细节,诗人却选取了“梦里又当兵”这一意象,梦中爬山越岭,行军拉练,“醒后犹听军号声”,读后令人动情。忘不了农场生活,回去看望老友,把盏共话之间,竟然觉得“杯中盛滿稻花香”,这是何等的浪漫又是何等的真实!表面看,这两首诗写得较随意与平常,骨子里却隐藏着万言难书的深情厚义。正如《中山诗话》作者,宋代刘攽所言:“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余有感而发,言浅笔拙,不成体例,意犹未尽,谨以一首小绝作结:
名山秀水伴行藏,柳色蟾光亦可量。
回首落红烟雨路,屐痕点点入诗囊。
戊戌孟夏于止观斋屏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