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21 09:36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七夕"与"情人节".
现在有人把"七夕"称之为“中国情人节”。那才是扯淡呢.完全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商业行为.把中国文化丢尽了.
"七夕"来自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的是思念,.所谓"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讲的是分离的痛苦.相见时的不容易,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华民族的爱情观与西方大相庭径.它是建立在中国的爱情的贞节观念的基础上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它与西方的情人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是纯洁的爱慕与思念.是一种,白天黑夜的思念,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思念. 西方的爱情讲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是一种狂热,它用不着天长日久,海枯石烂.也不管对方以前有没有相好.只要2人好,哪怕是为了一天的性生活,那也是爱.它注重的不是思念.不是过去,而是现在的务实行为.
中国人则不然.是一种没完没了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看到从诗经开始,一直到现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沿着曲曲弯弯的河道,在迷惑中艰辛的寻找.就感觉她在水中央,可就是找不到.
伟大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一首"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诗中低声的吟唱着," ,:"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也干-----"讲的也是一种思念中的爱情.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本就不是讲男女相爱的性生活,一定要讲爱,那也是女子单方面的追求,希望有一个好归宿,好男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做一个贤妻良母.根本与西方的情人的观念无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首有关牛郎织女的诗。
应该看到中西方爱情观是不同的。我们是中国人,但不能说中国的就是好,西方的不好。但这是2种不同的文化,硬要把西方文化搬到中国就会有很严重的恶果。情人节不是爱的节日,而是二奶节了。
西方直率, “爱情”就是上床、一夜情就是爱情。性生活就是爱情。情人就是爱人,就是爱情,所以对上床一事比较慎重。在西方与少女发生性关系就是犯罪,因为那里没有爱情。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幼女卖淫的这种说法。。可是到了中国,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现在七夕可以是中国的女儿节或爱人节,但就是不能说是情人节。请注意,在中国情人就是相好,姘头。在中国人文化价值观中是不道德是行为所以我们不能将七夕说成情人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