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严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1-4 20: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20:4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郑和下西洋


    文/严观


    题记:单章长诗《一带一路之【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在明朝早期的永乐朝,朱棣建立了一个以大中华为中心的世界性的帝国。这个帝国不是建立在对异族的敌意,对原住民的排挤、驱逐、屠戮和殖民,而是修好与交流——物质的和文化的交流。这对世界文明的一体化进程是一个强力的、历史性的推动。之后才有了西方人所谓新大陆的发现……


    蔚蓝大洋上的方队汉旗猎猎,
    永乐大帝站立主舰,
    郑和与臣属拥立在侧。
    高悬的艳阳画出浩淼的意蕴,
    咸涩呼呼吹刮众人的脸廓,
    郑和向皇帝讲述
    即将抵达处的风物人情。
    朱棣饶有兴味,目光炯炯,
    手挥向前方,指点初露微茫的江山。

    国祚泰山,四海一统,
    堪比32岁的亚历山大大帝。
    朱棣下令建造举世最大最强的宝船,
    以郑和为统帅,微服出巡洋海。
    未知的远方,海洋的尽头,
    即使跑死战马,也要铺叶为舟,
    以冲荡的速度,抵达地与水的尽头。

    浩渺之水,无际涯的辽阔,
    旗舰之大,战船之小,
    海洋之大,舰船之小,
    披荆斩浪的威势,
    滔天巨浪之下的浮沉,
    皇帝的心中五味杂陈:
    我是多么伟大,又多么渺小!
    我既雄强,又心生畏葸!
    我想抵达,也听天由命!

    皇帝于昏沉沉的梦境中
    来到天边,半透明的穹窿坚如磐石。
    大失所望,仓凉的边界
    透出沉默压迫的、亘古洪荒的威力。
    朱棣发疯般敲打天穹,
    “快放我回中土!我不要来这儿!”
    就在他绝望时,听到郑和敲击舱门,
    “陛下,渤泥国到了。”
    大帝终于恢复帝王的尊严,
    一骨碌坐起来,披上皇袍来到甲板。

    果然是天边,山体的绿连接着天与海。
    船队减速,缓缓地冲向陆地,
    而天则慢慢升高,天的边沿永远后移。
    密如飞蝗的箭簇向海上飞来,
    噗噗噗扎进海水,
    甲胄面对末梢的箭头犹如铜墙铁壁。
    终于,古铜肤色的渤泥人放下武器,
    听天由命地站立,注视庞大的武士队伍。
    渤泥国王带着家人与大帝见面行礼。
    盛大的筵席。朱棣的国礼
    换回了千年紫檀、万年沉香。

    盘垣数日,
    大帝携瓷器、茶叶、丝绸、没药,
    开向阿拉伯半岛,将红宝石、玛瑙,
    麒麟、骆驼、羚羊…一股脑地搬进船舱。
    他在土耳其后宫留连忘返——
    中国的青花瓷盘、
    伊斯兰繁缛精致的地毯,
    就铺陈在浴池的周边,
    欣赏着宫女丰满的胴体,
    将酒浆灌向喉咙,
    他为王后舞蹈,唱着歌谣,
    成为国君最好的朋友,
    甚至迷倒了公主,让船队多了一位后妃。

    继续向西,沿途停靠港口,
    遍阅异国的风土人情。
    终止了一些地方的冲突,
    调停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中国典籍也是珍贵的大礼,
    西方的种植技术也已学会,
    完成诸多医学上的交流。
    舞蹈、绘画、器皿的造型和工艺,
    歌唱的艺术、器乐的演奏……

    海面在炽热的艳阳下纹丝不动,
    海鸥和白鹭飞离舰队,
    信天翁在发烫的甲板上放心地散步。
    非洲的岸线越离越近,
    绿色终于变成高大的阔叶乔木。
    酋长率族人迎候伟大的帝王,
    小伙子挖掘泥包鱼,
    森林中的佳肴中式烹制,
    皇帝对饥肠辘辘围观的人群
    分发食物,很快赢得友谊。

    非洲人狩猎的方式,
    对原始草原的巨大好奇,
    激发大帝冒险的激情。
    他被临时封为长老主持成人仪式,
    并将于仪式中途带队猎狮。
    摩坦尼克部落用牛粪、泥土、树枝
    搭建的土黄色草房“马尼亚塔”,
    在森林中的空地上围成一圈,
    光线从土墙上的小窗透进,
    落在生牛皮铺成的土床上。
    清晨的薄雾中牛角号声高亢而有节奏,
    呼喊声中,勇士们手持长棍,
    抬着新砍伐的一根“神木”从远处走来,
    和着领队的领颂尖声喊叫。

    身披传统服装“束卡”(由两块红底
    黑条的布组成),头发用泥土染成红色,
    手腕上戴着各色马赛珠编成的手链,
    当“神木”被插入树枝搭建而成的尖顶、
    圆底的谷仓形建筑“圣屋”顶部时,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
    马赛勇士的成人仪式正式开始。
    “圣屋”外,朱棣从一群牛中选出
    一头黑色和一头白色的牛,
    黑象征马赛人的肤色,白象征和平。
    他们娴熟地将牛放倒,颈部插入长刀,
    用牛皮兜住留出的鲜血。
    500多名马赛勇士依次跪倒在两头牛前,
    吸取牛血。牛血是马赛人日常的食物,
    平时他们用随身携带的尖刀刺取牛血,
    随时饮用,认为从中能汲取不竭的力量。

    当“圣屋”周围的长者再次吹响牛角号时,
    下身裹着粉红色的布,赤裸上身披着
    花纹“床单”,腿上挂着一只小铁铃铛,
    叮当作响,头上戴着灰黑色羽毛制成的装饰,
    像一头鬃毛浓密的雄狮。
    勇士们在“马尼亚塔”前站成一圈,
    反复吟唱欢乐的歌词。受邀而来的
    郑和与高级官员、议员手持一头圆的
    传统“荣古”木杖从勇士们面前来回走过,
    与他们一起歌唱。突然,
    勇士们开始小步环绕“马尼亚塔”奔跑,
    一边跑,一边交替单脚向上跳。
    他们的舞步轻盈、整齐,
    铃声、喊声、脚步声交织成歌。
    在环绕奔跑八圈后,勇士们列队,
    由朱迪带领前往远处的草原。

    在烈日下奔走数日,于第四日午后
    他们遇见六头雌狮与一头雄狮。
    他们蹲伏守候,终于看到狮子发起攻击,
    闪电般追逐后扑倒了一匹野牛。
    狮子撕食之时朱棣率众潜进,
    近距离时他们一跃而起,
    以扇形包抄过去。惊觉的狮群呲牙怒吼,
    朱棣毫不停顿,右手攥着一支长枪,
    左手还握着三支备用。
    他见到大部分狮子略显怯意,
    而那只雄狮没有丝毫后退,
    蹲伏着一跃而起,猛扑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皇帝狠狠地掷出长枪,
    左手一顺,右手又夹住一支,
    而中枪的雄狮负痛后只稍一愣,
    就更加凶猛地直压过来,朱棣右枪一挺,
    左边的两支尖头戳向雄狮眼窝,
    狮子巨大的重量撞倒了朱棣。
    而狮子同时被3支长枪刺中,倒地后
    已没有再次攻击能力。
    旁边的黑人小伙子们赶跑狮群,牛狮齐获。
    朱皇帝作为猎狮英雄受到勇士的礼遇。

    日上三竿,坐在屋顶上的两名少女
    取过“圣屋”周围堆放的葫芦,
    将牛尿倒在屋里的勇士身上。
    屋顶上的两名马赛长者则用长刀
    砍碎事先准备的爬满蚂蚁的干土,
    无数蚂蚁落在勇士们赤裸的身上。
    这是对他们的最后一道考验,
    只有经受尿淋蚁咬的马赛勇士才能成人。

    随后,马赛人全部蹲坐在“圣屋”内外,
    四周寂静无声。屋内长老和勇士
    向马赛人的神——“太阳神”祈福。
    屋内屋外数千人此起彼伏的呼喊。
    被肢解的牛肉烤熟,牛腿肉被切成小块,
    放在牛皮上,由朱棣长老端着,
    每个参加成人礼的马赛人用嘴叼食,
    另几位黑人长老将一段细长的牛皮
    套在他们的中指上——
    这些成年的马赛战士在同一处取食,
    被同一头牛的牛皮所连接,
    意味着他们将一生一世是一个整体。

    来自东方的勇士朱棣与非洲大陆缔结
    千年友谊,他的英名黑非洲传唱。
    当皇帝的船队驶离,整个大陆依依不舍。
    他们用最好的礼物:非洲象、犀牛、狮…
    陪伴永乐继续巡洋。深邃的目光让雄狮胆寒,
    大帝的世界,他需要亲历来了解和熟悉。
    绕过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好望角,
    皇帝命令郑和继续向南,
    一直找到世界的尽头。

    波涛汹涌,吞噬了舰队的两只宝船,
    主持了默哀仪式后,
    庞大的队伍继续沿着非洲的东岸北溯,
    他们经过了西班牙、葡萄牙,
    驶过不设防的英吉利海峡,
    皇帝听闻了英格兰与法兰西的恩怨廛斗,
    对年轻的亨利五世饶有兴致,
    于是下令停靠,递交国书。

    不列颠群岛的英格兰
    处于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400-1455年)
    夺取了理查德二世摇摇欲坠王位的
    亨利四世对国内不断的动乱采取
    坚决而又强有力的措施。
    他那杰出的儿子亨利五世把英格兰
    带到了中世纪武力和威望的顶峰。

    亨利五世对法国宣战 
    他率12000名士兵乘船抵达诺曼底,
    攻取阿夫勒尔后带6000人进攻加来。
    法国总管查理·阿尔贝特率领的一支
    3万余人的法国军队在阿金库尔城堡
    附近建立了拦阻阵地。
    1415年10月5日黎明时,
    英军位于一条宽仅900余米的狭路,
    密林间的旷野不久前刚被翻耕过,
    并被刚下不久的大雨弄得泥泞不堪。
    英国人大约有800名持械士兵
    和5000名弓箭手,分成三个战术队形。
    法军也部署成三个“战阵”,
    由于隘路狭窄,从前至后排列:
    前两个“战阵”由下马的骑兵组成,
    每个战阵另有若干弩手,
    第三个“战阵”大多数是骑兵,
    主战阵地两翼各有一小群骑兵,
    大概400-500名。

    两军在相距1.6公里多的林地
    两端对峙了大约三小时,
    亨利决定诱使法国人冲击,
    命令小心推进约1公里。
    停止前进后,英国人重新恢复战术队形,
    弩手在前排列成“V”形的梯队,
    位于下马持械兵和长矛兵组成的战阵之间,
    两翼的弩手明显地深入到森林边缘,
    约90米或更远的地方,
    战线中部两个“V”阵中的弩手迅速将木桩
    钉人地内,以形成一堵妨碍骑兵进攻的栅栏。
    英国人的推进有了预期的效果。

    法国总管阿尔贝特下达了开进的命令。
    身披重铠的下马持械兵第一战阵
    在烂泥中笨拙地向前推进时,
    两翼的骑兵小分队从他们中间疾驰
    突入英军防线。这些骑兵和马匹大多数
    被英国人的箭射倒。剩下的人马
    在箭的呼啸声中陷人一片混乱。
    阿尔贝特亲率的法国第一战阵费了很大劲,
    推进到弩手射程内之前,
    骑兵的进攻就已经被彻底击退了。
    沉重的盔甲,在潮湿的翻耕地上行动非常艰难,
    使得法国骑士们在进入英国弩手射程内之前
    就已精疲力竭。当法国人通过泥泞
    努力走完最后100米时,人员已损失惨重,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到达了英国人的防线。

    数量众多的重甲士兵对防御者形成冲击,
    迫使其后退。但这时挥舞着剑、短柄斧和斧头
    的英国弩手从栅栏后和森林边缘奔出,
    从翼侧和后方冲入法军防线的空隙,
    在这些疲惫不堪、机动极为不便的
    法国骑士和持械兵中间展开了可怕的屠杀。
    几分钟后法军第一战阵的士兵不是被砍倒
    就是被俘虏。这时法国的第二战阵向前涌进
    这次进攻缺乏必胜的气势和决心,
    也没有乘势扩大战果,在会合了第三战阵的
    一些骑兵后,他们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

    亨利得到法国人在后方1.6公里远的营地
    发起进攻的报告。他认为他的军队不足以
    同时看押战俘,又能在前后方同时迎接进攻,
    于是他下令屠杀战俘。而后方只是企图抢劫的
    少量法国农民的一场闹剧。第三次冲击
    又被轻易击退。最后,亨利亲自带领几百名
    英国骑兵发起冲锋,将残余的法国军队彻底击溃。
    法国的损伤是,至少5000名贵族或出身高贵的人
    被杀死,另有1000人被俘,
    阿尔贝特被杀死。英国据报告仅为13名持械兵
    和大约100名步兵被杀。
    阿金库尔之战的一个重要结果
    是打垮了法国人的意志,导致长期的恐英。

    亨利随后建立了强大的舰队
    并将热那亚人驱逐出英吉利海峡
    他对制海权重要性的认识和他确保制海权
    的行动使一些历史学家把他看成是
    皇家海军的奠基人。通过争取前法国盟友
    西吉斯蒙德皇帝保持中立,证明了其作为
    外交家的技巧和能力。
    1420年5月,亨利向巴黎进军,
    5月21日,通过《特鲁瓦条约》 
    亨利成为法国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人
    和法国的实际统治者。
       
    贞德领导下的法国复兴(1429-1444年)。
    来自波尔多香槟地区、笃信宗教的
    一位17岁的农家姑娘贞德顽强地说服前王储,
    称她负有神授的使命去帮助他
    把英国人逐出法国并使他加冕为法国国王。
    尽管查理将信将疑,大多数朝臣也极为妒忌,
    他还是让贞德指挥一支军队。
    1429年4月27日-29日,贞德抵达奥尔良,
    在阿朗松公爵的陪同下,她带着一支
    3000-4000人的援军和物资从布卢尔出发,
    沿河乘船通过英国的围困线。
    1429年5月5日,首次出击,
    贞德指挥了一场向卢瓦尔河北岸的
    一个英国多面堡的攻击作战行动,
    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之围被解。
    贞德指挥了一场向卢瓦尔河南岸
    英国人据守的要塞式桥头堡的进攻。
    尽管被箭射成重伤,她仍留在激烈冲击的前线。
    傍晚时进攻获胜,英军的封锁被打破,
    萨福克次日上午撤退。
    为了守住卢瓦尔河谷内英国人占据的城镇,
    他错误地将其军队分驻于各要塞。
    在随后的几个时期里,贞德光复了大多数城镇。
    1429年6月19日,帕泰之战。
    在一场奇袭进攻中,贞德的军队击溃了
    约翰·塔尔博特勋爵和约翰·法斯托尔夫爵士
    的部队,彻底地将英国人驱逐出卢瓦尔河谷,
    塔尔博特被俘。

    1429年6-7月,法国的复苏。
    在贞德的鼓舞下,法国人士气高涨,
    而英国人士气低落。农民奋起进行游击战
    打击英国人。而查理对此表示冷漠,不闻不问。
    这种前所未有的民众反抗标志着
    法兰西民族主义的开始。
    贞德夺取了特鲁瓦·沙隆和兰斯(7日)。
    1429年7月16日,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
    此前,贞德勇敢地攻入了原为英国所控制的领地。
    查理七世加冕后,查理及其妒忌成性的朝臣
    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采取一切措施,
    给贞德掣肘并限制她的影响。

    1429年8月,英国援兵抵达巴黎。
    1429年9月8日,贞德率部进攻巴黎,
    尽管没有王室的支持,贞德还是带领
    一支小部队发起了一次进攻,
    没有取胜,她在战斗中受伤。
    1430年5月23日,她率一小支增援部队
    到孔皮涅,这个城市正为英国人和勃艮第人所围困。
    同日她在指挥一场进攻时,为勃艮第人所俘。
    1431年5月30日,贞德被处死。
    1431-1444年,贞德精神的持续影响
    尽管查理七世明显地漠然不顾,
    贵族和农民还是继续同英国人进行袭扰战争。
    1435年9月21日,《阿拉斯和约》签署,
    这一和约结束了勃良第-阿马尼亚克内战
    瓦解了勃艮第-英格兰联盟。
    1436年4月,重新夺取巴黎,
    英国守军躲进巴士底狱,但为饥饿所迫而投降。
    1444年4月16日,《图尔休战协定》签署,
    赢得一场为期五年的和平。

    贞德的神灵启示式的──指挥,
    使英国人败逃出围困线,
    并结束了英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贞德取得了很多胜利,
    并促使王储成功地加冕为查理七世,
    尽管这以后她在对巴黎的草率进攻中被击败,
    次年她在孔皮涅附近为勃艮第人所俘。
    勃艮第人将她移交给英国人后,
    根据贝德福德的命令,
    她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
    贝德福德这样做是希望使查理的加冕蒙上耻辱,
    本应该为贞德的获释进行活动的查理,
    却没有采取营救她的任何措施。
    贞德被判有罪,
    并被当成女巫烧死在火刑柱上。

    但是,她的精神继续鼓舞着法国的战士们,
    相反,英国人的士气却由于害怕
    曾经杀害一位圣女而受到动摇。
    贞德死后五年,
    勃艮第人和奥尔良人结束了他们间的内战,
    法国人也夺取了巴黎。
    在以后的八年里,法国人在法国北部的
    小战斗和围城战中获得普遍胜利,
    使英国人同意实行五年休战。

    勃艮第-阿马尼亚克内战的结束,
    预示着法国胜利的到来,
    因为英国的250万人口几乎不可能有希望
    战胜一个1500万人的团结一致的国家。
    英国人在战术上仍然存在的、
    由长弓形成的微弱优势,
    为士气更高、人数更多的法国所抵消。

    查理七世接受了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
    常备军骨干这一英明的军事建议时,
    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高效率且科学化的炮兵组织
    为期五年的《图尔休战协定》到期时,
    法国新的军事组织不仅巩固了国内的和平与安定,
    而且在技术和战术上取得了对英国人的牢固优势。
    这支新生的、职业化的法国军队仅花了四年时间
    就把英国人彻底赶出了法国。
     
    永乐大帝勉慰了几句亨利,
    未多做停留,又去法国看了看浑噩的查理,
    就沿着北欧往东,跨越北冰洋,
    抵达北美洲,他留下2000将士垦殖荒凉的土地,
    沿着南美,最后在澳洲与郑和汇合。
    皇帝发现,土地和海洋是没有边界的,
    天与空是一个同义词,天边也是不存在的。
    只要沿着同一个方向,一定会回到原点。
    人类生存在一个高山、大地、海洋组成的球体,
    永乐大帝下令绘制《航海图》、
    《大明混一图》。无远弗届,
    不能遗漏任何的大洲与岛屿。
    他还传昭于太子和太孙,
    要继续他的环球之旅。
    大帝深深感到,
    一个文明的强大和威仪,
    足以避免战争和伤害;
    也可以赐予别国和平与安宁。
    公平的交流和融通才能带来信任和友谊……



    注释:本诗章中非洲的仪典和英法百年战争的相关描述来自于网搜。作者利用了原作者的叙述语式,只是作了某些必要的调整,在此鸣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9-12-30 00:27:0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饱学之士也。
    有史实,有骨感,给阅读以流连,洋溢于中华之底蕴,自豪,知足,看点富足。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11 05:25 , Processed in 0.0751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