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0-11-15 09:26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中庸》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章学习心得: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每一个前进的历史时代就其所能达到的自身批判的高度和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能够对经典作出更加丰富而深刻的理解。
人类的历史就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经历苦难,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类以之一路走来,必将以之勇往向前,这是历史必然性(或称天命,天道),历史必然性决定了人性(或称人道,人性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能动性。)的取向和内涵,历史必然性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本源。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经历艰辛,克服一切是贯通于人类历史的主线,是人类迈向解放的必由之路。
真理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是对必然的顺从。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知难而进,不畏艰辛,勇于担当,克服一切的历史必然性决定了人的历史史命。人的历史史命包含了人的信仰和敬畏,人的历史史命包含了一切超越性和神圣性,顺从历史必然性就进入了真理的境界即道的境界,道就是对天命的遵行和理性地把握。“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简洁明白地说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和精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构建起中国哲学光明正大的哲学本体。
“修道之谓教。”修的是什么道?修的是正己安人,正己正人的以人伦为本体的内圣外王的人道,教就是自教教人,自度度人,自化化人的道德实践。
世界是自己运动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就是生,“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生的本义就是创造,于人道就意味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道是顺承,创造新生的过程,德是孕育,养护新生的能力。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道德的力量在本质上是积极的,能动的,变革的,道强调的是恪守中正的理性精神,德强调的是和谐和睦的现实力量,道德兼备才能致中和,正如《易传.说卦》所说“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顺应天道人德,适合事物义理,则天人合德、和谐统一)。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安其所),万物育焉(万物遂其生)。”即中和位育(中和才能位育),这是天地人伦的精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的喜怒哀乐发源于人的五脏机能,五脏端正坚固则喜怒哀乐等情志才能发而皆中节。五脏机能是人的生命之本,五脏机能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通于人伦,“唯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心端正坚固五脏才能端正坚固,五脏端正坚固以心端正坚固为统领,致中和是以诚意正心为核心和前提的,整个《中庸》讲的就是诚意正心之道,《中庸》之法就是与天合德之心法。
朱熹认为《中庸》“其忧之也深,故其言之也切;其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详。”(《中庸章句序》)可谓一语中的。“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朱熹《中庸章句》)《中庸》之道可谓博大精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而能,问而知,思而得,辨而明,行而笃。
行而入圣,学而成器,习而利身。
愿与同道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