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我住的这个地方树木种类多样,青草繁盛茂密,草木杂处,严实地覆盖着地面。在野外,放眼望去,一片绿色,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在镇里,绿化也搞得不错,除了广场街道等硬覆盖的地方,都是绿色。 这应该并不出奇,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绿色覆盖率,很多城市的绿化也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在这里,有一种现象,还是比较特别。 每当经过一场大一点的风雨,路边的树就有倒伏的。有时雨后,从一条路上走过去,可以看到十几棵倒伏的树。因为树木移栽的时间短,树根未及扎牢,上面枝叶繁茂,下面根须短少,头重脚轻,再加上支护不到位,遇到风雨歪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树倒了之后并不扶起,我还是有些好奇。 遇到风雨,树木倒伏了,过后有的被扶起来,有的也挪走重新移植,但有的却任其倒着,并不扶起,也不移走重载。因此,路边就有了一些长期倒伏的树。这些树并没有死,躺在地上,仍然枝繁叶茂。我把这些树称之为“地平树”。 这里路边移栽的绿化树或观赏树容易倒伏,我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土质比较疏松;二是土壤中水分比较充沛,树根不用扎得太深;三是土层比较浅,树根扎不了太深;四是对移栽的树木支护不到位。我没有能力和兴趣做全面的调查,只是推想。从一些倒伏的树看,它们的根确实扎得不深,有的甚至还保持着移栽时的一个泥团。还有一个特点,有的树根不是向下扎,而是横着伸展。而人工支护不到位,应该是园林部门的责任吧。 至于树木倒伏却不扶起,我分析原因,大概是反正也能活,又不影响交通,由它倒着吧;再有就是这里的园林部门工作比较繁忙,顾不过来。但我敢肯定,这绝不是有意让它成为一道独特景观的。 树木站着能活,躺着也能活,而且依然很茂盛,又是在城镇里,我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这些地平树多半的树根已经露出地面,只能看见一个土疙瘩,而靠近地下的一面仍然向下扎根,树的枝叶依然向上生长,还会从树干上冒出新的枝杈,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躺倒的树干成了新树的根基。甚至在树干上长出了蘑菇样的东西,说明倒伏的时间不短了。 一棵倒伏的树,算不上什么风景,几棵倒伏的树,也构不成地方的特色。我写这篇短文,是有一点点思考。 这些树原本都是生长在野外的,或者是因为树形比较好,或者是因为品种特殊,被选中移植到了城镇里,成了绿化树和观赏树。对于它们来说,这算是幸运还是灾难呢?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这里的野外,树木茂盛,水土条件应该是一样的,但我从没有看到过一棵树因风雨而歪倒。 我曾写过一首七言,表达对这些树的凭吊: 无意繁华进老城, 立地即荣享清平。 枝条举起婆娑绿, 树影铺开浪漫情。 娇生自古难行远, 惯养从来不禁风。 还留一线生存念, 不笑蓬蒿不羡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