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研讨] 宋•女词人•作品(代结束语-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1-22 07: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07:4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呼正林 于 2022-4-15 07:52 编辑

    宋•女词人•作品(代结束语-2)

    镜缘斋•呼正林/抄录、编辑

    ~~

    词和曲的关系(2)

    镜缘斋•呼正林/编辑

    ~~

    三、韵
    ~~
    再次,在曲律中还较普遍地出现平、上两声相通的现象,即应当用上声的地方,往往可以代之以平声。
    例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四首中,第一首的第三句是“古道西风瘦马”;第二首的第三句是“衰柳黄花瘦马”;第三首的第三句是“梦里分明见他”;第四首第三句是“不见昭阳玉环”;而按曲谱规定这一句的平仄格式应为“仄仄平平去上”,看见,第三首的“他”、第四首的”“环”,是以平声代上声了。;又如,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两首:其一〈夜雨〉的第七句是“江南二老忧”,“忧”是平声;其二〈红指甲〉的第七句是“绿枣斑血半点”,“点”是上声字。这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却可“平”和“上”通用;在不同作者的作品中,更是如此。可见,上声可以用平声来替换,已不是偶然的现象了。为什么平、上可以相通呢?这显然跟当时汉语声调的调值有关。据王力教授考察,当时北方口语的阴平是一种中平调、阳平是一种中升调,上声是一种高平调、去声是一种低降调。上声凭其不升不降的姿态,跟阴平是是相似的,而阳平升到高处的一段又和上声相似,于是上声和平声才因有相似之处而通用了。(见《汉语诗律学》第四章第54节)这说法很有道理,因汉语的上声曾有过平展的调型,而不象今天的降升调型,这是完全可能的,在现代方言中也仍有上声为平调的事实。如开封话的“短小体好”等上声字就是读为高平调的;浙江北部方言,上声也是一种高平调。因此,上声和去声差别比较显著,使曲律中出现了上去分别;上声和平声差别较小,使曲律中出现了平上通用的现象,这就易于理解了。
    ~~
    四、拗句
    ~~
    此外,曲律和诗词不同的是可以应用一些拗句。
    诗词格律对平仄字声的搭配有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凡是四字以上的句子,均须贯彻平仄相间、二、四字不能同声的原则;但在曲中,这个原则部分地被突破了,即容许有“平平仄平”的句式,或包含有此句式的长句。例如“黄花又开,朱颜未衰”(马九皋《庆东原·西皋庭适兴》)、“烟霞状元,江湖醉仙”(乔吉《绿幺遍》)、:“清明禁压”、“溪边杏桃”、“如闻管弦”(张养浩〈十二月〉)等等。包含有这种句式的长句如“平平仄平平上去”:“西风信来家万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孤舟五更家万里”(马致远〈落梅风〉);又如“平平仄平平去平”:梅花老夫亲自栽(张可久〈寨儿令·鉴湖上寻梅〉)等等。为什么会突破平仄相间原则而可应用这样的句式呢?历来未见有人探明并作出确切的答复。但是,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这种句式的出现是与声调的变化有关的,是平声与上声通用的结果之一。因为“平平上去”这种句式,若将上声换成了平声,即是“平平仄平”了。例如上举〈庆东原〉一调中的两句,在白朴的作品中是“青春过了,朱颜渐老”,就是“平平仄上,平平仄上”的格式。又如上引〈清江引〉一句,在贯云石的左派中是“湘云楚雨归路杳”,即成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了。由此可见,声调调值的变化对于曲的平仄句式是有直接的影响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2-4-15 18:20: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16 11:31 , Processed in 0.0738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