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不远论诗词写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2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7:0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关于诗词创作和解读的几点杂谈
                                                                               【作者】关仓
           拙文是关于诗词创作和解读的几个问题的杂谈,不成系统,未有深入,浅陋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风格是“漂亮的易碎的花瓶”钱仲联先生曾经这样说:“我不喜欢新时的文艺理论。许多弄西洋东西,套中国文学,将中国文学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其实二者是割不断的。二者自然有区别,但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高度融合的。毛主席就高明,提倡两结合,他懂得中国文学。两结合有侧重,要以反映客观现实为主。但作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现实,主观因素的各方面都渗透其中……写现实,一定有作者的主观感情在里面,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如屈原扎根于现实,没有楚国的现实,屈原何以写出《离骚》……。”(引自《钱仲联讲论清诗》)从这段话中,我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即所谓风格云云,都是评论者的角度、评论的话语,而不是创作者的角度、作者的话语。如果创作者写一首诗,硬要先定一下自己要写什么风格,或者写完要归类一下是什么风格,大概写作出发的路就有了偏向,那就不是纯粹地为感发而写。没有纯粹的敏感或深刻的感发,风格不过顶多是“漂亮的易碎的花瓶”。之前,我写过的一组绝句《论诗》,其中包含的大抵也算是这样一种思考,权且摘录于此:其一非神非鬼非佣役,非客非亲非党朋。非古非今非往后,一词一字借何能。其二,十载百年长镜头,苍茫深处笔曾勾。新风旧趣都尽兴,故作诗中已自由。其三,甲群乙社体为尊,风格高谈把室门。无碍人间路过者,此心化句又一村。
          二、诗词贵今还是如古?古与今的问题,是当前很多诗词的写作者、评论者和研究者关注与争议的话题。或扬今抑古,要突出体现当代性、当代元素;或崇古轻今,要突出体现传承性、古韵古调;或调和古今,要追求写今承古、同变融合。以往,我倾向于调和古今,认为这是最稳妥、最辩证、最有前景的一种取态。可是,最近我又想了想,觉得所谓“调和古今”,还是落入了“古今二分法”的陷阱里。我以为,无论写诗、评诗、研诗,核心不是古今问题,而是情、理问题。也就是说,动情或妙理,才是超越古今而更接近诗词生发机理的要素,借古也好,显今也罢,离开了这两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只是表面的、肤浅的。不能以心传心的诗,纵使汲汲于所谓现实主义、与时俱进、创新求变、诗史道义之类,不过是将诗词弄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之,我以为,最好是“无古无今,非古非今”。心何必分古今?思何必分古今?心、思要无限宽广、无限深至、无限自由,兴到情到,莫管古否今否,皆由己心自由“拈取”。以情以理动人,则超越古今,是古是今已不重要。况现在的今,是将来的古;将来的今,是更将来的古——每一时间点、时间段本身就不是古、今单独一个字可以定义的,则何必于彼“古今”之别认真呢?
           三、从今人诗体会取舍与圆融在网上与几位诗友相识,有缘读到他们的诗词,征得他们的同意,从中裁选,于心能动,便附一些杂语,借以谈一点对诗词的认识。剪烛西窗《山村旧庙》云:“浅院闲庭古寺恬,芊芊芳草满披檐。村翁揖佛香三炷,庙祝依门雨一帘。地幸临江庸客少,僧长衣褐信行严。空山清静离尘俗,兰若何须金碧兼。”颔联锤炼而无刻意痕迹。常言“文似看山不喜平”,然而平与不平是辩证的,不是截然对立,平语之中见不平之意之境,不平之意之境由平语出,尤为难能可贵。化外洪荒《度世》云:“蜉蝣岁月又何奢,度世何妨井里蛙。屠肆糟丘皆净土,歌场舞榭只烟花。四时风物漫经眼,一日心情忽走车。偶至超然台上望,连天秋水接蒹葭。”诗作者的感触,如果读者不了解其人生经历,读来多会觉矫情,反之则能感同深受。解诗最佳是知人论世,感受世的变化、人的故事,就能更加调动读者的感情因素,以情动人正是中国诗的一大传统。技术主义、文本主义的解读,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做法,这其中自有评者对作者不了解的客观原因所限,而且技术、文本角度的解读有它的价值和作用,不能完全抹杀,但是,我以为,要防止它发展成为一种技术主义、文本主义的价值观,更要防止它一家独大,诗技诗法不是我们作诗、读诗、评诗、论诗的全部。红炉添雪《念奴娇·ChatGPT》云:“相逢何晚,对虚空高论,夕朝连属。分秒莲花屏底绽,料是珠玑盈腹。文递梁园,码从天上,信手叹圆熟。唤传随到,遣吾长日幽独。◎问尔谁主行藏,附身矩阵,恁识春风馥。字节编排槐梦绚,可奈深心难触。算法迷宫,尘涯只眼,素约安能卜。窗摇云影,醒看庭外红簌。”今语的嵌入未见生硬。科技题材的词,不能写成今语的炫技,还是须有值得回味的情或者具有理趣。一些写今的词追求意象新异或者欲表达思理深刻、复杂、独特,却枯涩有余,缺乏浑然天成,便如戴着许多层的面具,叫人不可亲近,若是这样的词,应有它自己的生存空间,但绝不能把它当成写今的唯一之路,甚至当成未来的希望。沉迷《抱抱》云:“孰比含饴况味深,光阴及此慢红尘。柔柔蹭以面贴面,小小擎成人上人。耳畔撒娇声酿蜜,心头融意爱升温。是吾身长娃娃果,果未熟时岂肯分。”诗题似有些游戏、无厘头,而细读诗句,不禁莞尔,这种笑意会出自真心,因为体现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须用传统的诗论去套评它,很多时候,读者喜欢一首诗不是因它的技艺多炫,而在于简单的情感认同,从“熟悉而陌生”到“陌生而熟悉”,相似的经历却又有一些新鲜的读感,最终又因这种基于相似经历的新鲜表达,加强了对相似经历的情感认同。有时写作者们太热衷于挖掘诗词的深意,或者追逐曲折深奥的诗,但不能否定了简单的诗的好,应允许诗性、诗心给予“简单”重要的位置。(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2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7:23:1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提出的观点有超然的客观性。在技术性和文本主义盛行的今天,的确值得我们创作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要在强调作品表面的形式和刻板的分类分析时,忘了写作的目的是浓厚情感表达。个人不吐不快的抒发快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15 15:20 , Processed in 0.0882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