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原君 于 2024-9-14 17:10 编辑
隋文帝率饥民逃荒要饭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开创了科举制,废除了自汉晋以来的高官为士族所垄断的“选举”(选拔举荐)制;他创设的三省六部制,为后世封建中央机构奠定了基本架构。这位有大作为的开国皇帝,到了晚年,持法严苛,过于杀戮。并且暗于识人,宠溺废嫡,托付失人,最后被太子杨广所害,同秦始皇一样,弄得大隋王朝二世而亡。 在封建帝王中,隋文帝可以算是一个比较亲民、关心民间疾苦的皇帝。最为有名的一件事,是隋文帝率领饥民到洛阳逃荒。据《隋书》本纪记载: “(开皇十四年)八月辛未,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尝遇关中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撤膳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及东拜太山,关中户口就食洛阳者,道路相属。” 在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大旱,又加渭河水枯,漕运不通,造成大饥荒。他派人到下面去查看老百姓生活究竟怎样。当他得知百姓吃的是用豆屑掺上米糠做的食物时,流着眼泪吧这些食物向群臣展示,并“深自咎责”,而且将近一年不吃酒肉。 于是隋文帝借着去拜泰山,率领饥民“就食于洛阳”。所谓“就食”,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外出逃荒要饭。这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身为一国之君,竟然亲自带领灾民外出逃荒要饭。我们可以想象,皇上亲自带领的这批灾民所到之处,那些地方官们一定是要好好地“招待”这些灾民。起码要开仓放赈,让灾民能勉强填饱肚子;起码不敢欺侮、驱赶灾民。 据《隋书》本纪记载,在去洛阳的路上,“上(指隋文帝)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逢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遽令左右扶助之。”意思是说,文帝下令为皇帝车驾开路的仪仗人员,不得驱赶、逼迫逃荒的灾民,以致逃难的男女老少参杂于皇帝车驾的仪仗、侍卫队伍之间。如果遇到扶老携幼的,隋文帝便下马避让他们,并予以安慰劝勉,然后离去。遇到艰险之处,如有负担重物者,隋文帝马上令左右侍卫人员帮扶他们。 正史对皇帝多有溢美之词,是不是真的如史书所载,也很难说。但我想隋文帝亲自率饥民到洛阳“就食”应该谁真实的,他对灾民的同情和关爱应该是真实的。至于他的那些下属、侍卫们能不能做到如史书所记,就难说了。不管怎样,率饥民逃荒,这对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来说是十分难得的。与那些置饥民死活于不闻不问,既不开仓放粮,又不准饥民外出逃荒(大概是怕饥民作乱)的那些昏君暴君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2024.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