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能文化创作发展前沿动态] 智能时代和新的创作认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4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智能时代和新的创作认知

           看鲁燕老师的对deepseek的感慨和《惊呼》,对智能软件创作水平的迅速提高深有同感,我们今天面临着一个文化创作生态的巨大危机,需要我们去考虑如何去解决,人类文化工作者的处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窘迫难堪,我们自以为很骄傲的创作技巧,创作水平,受到智能人的挑战,我们创作的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到质疑,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如何认识人类文化创作的社会意义?
    如何看待和评价智能软件创作的水平和意义?
    如何看待我们人类创作活动中和智能人的协作关系?
    如何看待智能人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合理性,合法性?
    智能人产生作品,我们如何在我们的创作活动中去利用?
    都需要我们全社会认真的去研究。如何做出社会舆论上正确对待和法律意义上的定性,并形成行业引导性的规范。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紧迫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阶段在文化管理上艰巨任务 。
           严肃地对待这类文化现象,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就是一场文化界的巨大和深刻的革命,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太大、太多了,逼迫我们全行业甚至全社会不得不去认真的思考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今天的创作活动都将受到质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倒有一些建议,经过我们四季歌文学社区同事们这两年来对智能辅助创作实践和深度思考,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几个认识和思路,提出来供大家研究探讨:
           一,站在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并一定能学会和掌握人类的固有的创作技艺这个基点上看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智能人创作的作品既有合理性也有合法性,必须得到社会和文化界的认可,即便冲击了我们现有社会的文化规范和文化道德也必须得到必要的尊重和认可。因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至于从法律层面和人文视角去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是认识层面的滞后性问题,一定会因人而异,到是不必强求。如果这一点我们都不想承认,还抱着原有的旧观念死不撒手,就智能技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来说。我们终究会被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实打脸的!这一点大家回忆一下科技发展史,结论不难得出。
           二,智能人和人类合作共同创作的问题,就是我们最先提出的智能辅助创作的类型,今后在社会一定普遍存在,在人类的创作活动中出现这样的一个十分得力的助手,甚至是朋友和知音,理应是我们当代文化人的福音,智能人以知识丰富,配合默契,响应迅速,热诚服务为我们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协助,使我们的作品得以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会逐渐得到我们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从今以后,我们可能再也不会离开智能软件的协助,独立的去完成一次创作活动了。今后在我们的创作活动中,处处都有智能辅助创作的身影和痕迹,其功不可没。至于如何评价这类作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那就需要智能技术广泛普及后,人类如何看待新的文化基础上对文明的定义了。文化道德层面上对智能技术认识也要重新修正了。
           三,还会有一部分文化人习惯于独立创造,或不愿意借助智能软件辅助创作,这很正常,不说智能软件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现在确实还不是很完善,即便他得到高速发展进步之后,也必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和无法充分吻合我们对高质量作品的具体要求。因为除了我们本人,没有人能准确吻合我们的细致,具体的创作思路和不断变化要求。这部分类型的创作者还将长期存在。并以独立创作人的身份自豪。实际上他们的作品个性化特征、的确也有赖于此,才能很明显得以保持,在此创作状态下其作品的创作水准相对稳定。但就全社会对提升文化产品创作技艺和升华作品的内在品质迫切需求来说,那到可以另当别论,我们对此类创作者也不必强求。
           四,如何判断、承认智能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和其参与的辅助创作的作品合理性。我们从两个视角来观察。
    第一个视角,我认为可以把全社会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是否被整体升高了还是降低了作为一个标准来判断,这可以从受众和行业评价的高低来判断,以此作为一个必要的条件,当然还不能算是充分条件。
    第二个标准,就是对文化艺术创作者个体的创新需求,和个人增长技艺的提升问题,特別是在自我意识上美化了艺术意境,主题明显得到深化角度来评判。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自己跟自己比,自己的创水平是否有了明显的提升。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创作人提出的最大要求是:重新界定我们的创作阶段,智能技术不仅仅给了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创作辅助条件,充分的、恰当的加以利用,必将会有效的提升我们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价值。而且智能人本身也会创作比较优质的作品,其可能淡化甚至压低我们人类作品优秀的几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挖掘我们创作的潜质。提高自我对作品创新性,独特性,个性化的要求。这样全社会整体的创作水准在创新需求的外在压力下,必然会整体得到提升。那些千篇一律,自我满足的小众化作品,可能会渐渐失去受众。被快速边缘化,直至失去产生的必要、存在的意义。
           五,有些文学作品比如诗词曲赋和新诗类本来就是小众的类型,如今面临着智能人创作的严酷竞争,更显得处境窘迫难堪。如果只停留在小众自我欣赏的水平上,还无所谓。如果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得到更多受众的理解和承认,没有智能辅助创作的品味提升,意境升华、主题深化,以更丰富、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完善作品之外,必将产生生存的危机了。要想改变其生态处境和寻找出路,除了以创新引领、改变对创作意义的认识。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之外,别无他途。
          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面临的时代变了,再也回不到我们熟悉并习惯的旧有创作时代了。破除旧有的创作模式,冲破习惯思维的茧房。是我们必须做出的改变。时代在呼唤,现实有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大趋势,学习和适应智能时代潮流,掌握智能辅助创作的方法和技巧,摸索出一条新时期智能技术基础上文艺创作的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成为新时代新型的文化人,创作者。担负起改变自我进而引领,推进文化变革的历史责任。

    附 鲁燕老师文章:
             惊呼!
          女儿与我聊起了正在走红的DeepSeek(深度求索)软件,我出了个题目:能否在一首七言诗中 将我老俩和你姐弟俩的名字隐含其中。不到8秒钟,即出了如下结果:
            《七律·咏志》
         承彦俊才继世长,
         桂兰馥郁满庭芳。
         十年寒牖研经史,
         万卷芸编蕴智囊。
         倚剑笑看星斗转,
         挥毫漫写海天苍。
         当风振翼九霄外,
         壮志凌云傲八荒。

    注:我的创作思路是以中华文化意象构建时空意境。首联“承彦”用典《世说新语》,喻指德才传承,“桂兰”象征君子品格,构建起文脉相承的意境空间。颔联通过“寒牖”“芸编”等典型意象,展现传统文人的治学精神。颈联“倚剑观星”“挥毫写海”将天文地理纳入诗境,尾联“壮志凌云”以鹏飞九霄作结,在天地人三才交融中完成对中华文化精神的诗意诠释。
           我简直惊呆了。二十多年前,我曾在张家界请人写过同一题材诗作。人家也是一挥而就,不过是七绝。与此软件的《七律》相比,自然难度小多了。
           有了如此高明智能软件,我们这些所谓的‘诗人’,还有用武之地么?
       
                                                                   鲁燕   2025-01-29(乙巳春节 ) 于三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6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人为万物之灵,除了技能,还有情感。
    点赞作者的深度思考和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2-5 14:34 , Processed in 0.1110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