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 宋朝邢居实在《拊掌录》里面写道:宋哲宗时,有个浪荡的皇室子弟,喜爱作诗成癖,而他的诗无非就是一些鄙俚可笑之句。他曾把某天的见闻感受,像记流水帐似地回忆过来,竟胡诌了一首即事诗:
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
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
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
归来屋里坐,打杀又何妨。
众人闻听,大为不解,以为此诗妙不可测,就试探着问这人。这人哈哈一笑,随口解释道:“一开始我看见有三只蜘蛛在房檐下织网,紧接着又看见两只麻雀在两厢廊中争斗,还看见有只青蛙肚皮翻天似白色的‘出’字,还看见有只死蚯蚓弯曲如紫色的‘之’字。我正在吃泼饭,听见邻家有人用琵琶弹奏《凤栖梧》曲子,还未吃完馒头,就听见守门人报告说建安章秀才登门来访。迎客刚回来,就看见内门上画着钟馗击小鬼的图案,我觉得画得痛快,所以就说打死又何妨。”众人听了,大笑不已。
此时宋哲宗扎了针刚要用艾灸,听了小太监念了上边这首诗,笑得前俯后仰,便不再用针灸了。
“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 这是小说《绿野仙踪》里面的两句诗。小说说:冷于冰遇到一个教私塾的老头子,给他看自己作的诗。这两句是写“花”的,意思是:媳妇钗花于头,儿子视俏容而废攻书;兄长插花于罐而闻,嫂子为防微杜渐,以棒击罐而破之。这样的诗,老头子作了好几首,参见:http://www.38wx.com/viewall_book.asp?id=24756
“当前也觉有奇讶,闹后本来无事仍”
据说,《绿野仙踪》里面的蹩脚诗句其实是讽刺乾隆皇帝的。“其实乾隆之诗所以难解,非在渊博,而在杜撰,常以一字代替数语,群臣势必瞠目无所对,非拜伏赞叹不可。”“ 他题在知不足斋丛书前头的‘知不足斋何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和在西山碧云寺的御碑上的‘香山适才游白杜,越岭便以主碧云’,与‘媳钗’、‘哥罐’比较起来,实在好不了多少。”乾隆第五次南巡至海宁,仍驻陈氏安澜园,有诗云:“安澜易旧名,重驻跸之清……石径虽诘曲,步来哪用寻?无花不具野,有竹与之深”云云。又乾隆在海宁半夜中闻潮声雷动,有“睡醒”一律:“睡醒恰三更,喧闻万马声。潮来势如此,海宴念徒萦。微禹乏良策,伤文多愧情。明当陟尖峤,广益竭吾诚。”诗中之“文”字,或系指汉文帝(?)。“尖峤”当指海宁之尖山,乾隆翌日拟往巡游。但山字平声,碍于平平平仄仄,无奈改用“尖峤”,盖“峤”字可平可仄也。乾隆在海宁督修海塘及观潮,作诗极多,有句云:“今日海塘殊昔塘,补偏而已策无良,北坍南涨嗟烧草,水占田区竟变桑。”海宁有柴塘,力不足以御怒潮,“烧草”或系指“柴”,乃乾隆杜撰之典,儒臣难解矣。“变桑”当指沧海变桑田,“策无良”意为无良策。又有句云:“伍胥文种诚司是,之二人前更属谁?”相传伍子胥、文种为海宁潮神,乾隆以海潮汹涌,自古已然,于伍文二人之前又属谁管?数年后再到海宁观潮,和前诗云:“设非之二人司是,如是雄威更合谁?”又海宁观潮诗有句云:“当前也觉有奇讶,闹后本来无事仍。”意谓海潮涌来之时,也觉十分诧异,但潮水大闹一场之后,仍然无事,“无事仍”者,“仍无事”也。
“关门闭户掩柴扉”
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一位自称“诗伯”的人写过一首啰嗦诗《宿山房即事》: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此诗废话连篇,一个、孤、独自,都是指一个人;关门、闭户、掩扉都是同一个动作,等等。但是,这种重复啰嗦也有一个好处,它把和尚内心的孤独感描绘得很充分。后人也依葫芦画瓢地写过一首:半夜三更子夜归,关门闭户掩柴扉。爱人妻子老婆问:你是何人那个谁?《古今谭概》里另有一首啰嗦诗《咏老儒》:秀才学伯号生员,好睡贪酣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更奇特的是,还有一些啰嗦诗只描写一个事物,把一个字就能说清的事情硬是写成一首七言诗。例如《莲》:水宫仙子玉环滑,莲子幻成君子花。湖目蓬瓤浮玉蛹,凌波仙子奏莲笳。这里湖目、蓬瓤、玉蛹都是莲子的别称,水宫仙子、玉环、君子花、凌波仙子都是莲花的别称。再如《毛笔》:墨水郡王升大厅,中书君诏宣毛颖。管城侯贬管城子,都尉藏锋毫发凝!墨水郡王、中书君、毛颖、管城侯、管城子、藏锋都尉、毫,都是指毛笔。有趣的是这首诗还有故事情节:墨水郡王叫中书君召来了毛颖,商量把管城侯贬职,都尉们都吓得藏起了锋芒,毫发凝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