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5-1-4 18:14 编辑
扬州市和镇江市隶属江苏省,比邻省会南京市。作为旅游城市可贵之处不仅有山有水有秀丽的景色,还要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人文古迹供人游览观赏追思和品味,扬州市和镇江市就属于这样的城市。扬州市与镇江市都在长江之滨,两市隔江相望,经济开放以后,横跨长江建起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桥把两市联系在一起。 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等,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风景秀美,街市整洁,环境安逸舒适,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扬州景点和文化古迹很多,瘦西湖、个院、何园、大明寺、四桥烟雨等,然而令游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的应该是瘦西湖和个园。 瘦西湖没有杭州西湖那样开阔的水面,没有烟波浩渺的水势。它的绝妙之处在于“瘦”,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著称于世。细长曲折的湖水犹如一条锦带似飘似扬,时展时卷,忽隐忽现,别是一番韵味。早在隋唐瘦西湖两岸就开始造园,到了清朝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下江南,让瘦西湖繁华鼎盛景色美不胜收。现今湖上的钓鱼台、白塔等景观与乾隆南巡游览瘦西湖有着直接的关联。 沿着迂回曲折,迤逦伸展的瘦西湖一路走去,两岸婀娜多姿的垂柳,湖上的楼台亭阁,横跨两岸造型各异,优美飘逸的拱桥,水面上荡漾着的游船画舫等众多美景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犹如置身于一幅真实的国画长卷之中。 湖上有一座“莲花桥”又称“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上建有五座连在一起的飞檐小亭,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与桥浑然一体,造型奇特秀美。与桥下的桥墩结合自然协调,显示出美与力的完美结合。桥下有大大小小十五个拱形桥洞,每到阴历十五明月高悬,十五个拱洞皆可以看到湖中的月亮,犹如湖面映出十五个月亮,设计可谓别具匠心。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来此看过赞叹地说,中国第一桥为赵州桥,中国最美的桥就是扬州瘦西湖的莲花桥。 湖上还有一座美丽动人的桥,名为“二十四桥”,它的名字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与二十四有不解之缘,桥的两端上下均有二十四级石阶,两侧扶栏均有二十四根汉白玉立柱与二十四块汉白玉栏板。尤为巧妙独特之处在于桥下拱洞弯曲的弧线十分优美,整座桥恰似柔软多姿的美女横卧碧波之上,增添了桥的朦胧漂浮之感。扬州是中国的月亮城,素有二分明月之美誉。每当皓月当空,二十四桥的月色,可谓奇美无比。明月映照湖水,月光如水水如天,水天一色,犹如置身朦胧飘渺天堂之中。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与其去苦苦寻根问底地考证,不如仔细品味二十四桥与诗句意境的完美契合。 清朝扬州富有的盐商开始营造私家园林,让扬州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的个园就是就是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所建。个园以江南特有的竹石见长,连园名中的“个”字,都是取自“竹”字的半边,此外每三片竹叶和映在地上影子也多是“个”字,足见当初主人营造园林的雅兴和心智。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苏州的“拙政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共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个园汇聚了江南各色竹子,应有尽有,竹子、竹林遍布园中各处。竹子四季常青,挺拔不屈,满园透出高雅清秀之气。让人始料不到的是利用不同材质的石料,运用园林叠石的艺术手法,加之竹子、竹林、树木花草独具匠心地安排种植,在园中造出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色。冬季采用的是宣石,又称雪石,内含石英,无论近观还是远看,都象覆盖着一层皑皑的白雪,散发逼人的寒气。一年四季,无论是小桥流水,楼台水榭,还是四时假山、曲径通幽,无不显示出“春季宜游,夏季宜凉,秋季宜看,冬季宜居”的诗情画意。这种独特之艺术,旨趣之新颖,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极为罕见,是中国园林的孤本,令扬州园林美景久盛不衰。 在“个园”里展出的私家大宅颇具民族特色,让游人眼界大开。高墙深院,朱门森严,房柱粗壮,画梁雕栋,几十间厅堂房舍打开门彼此相连,关上门独自成体。旧中国富有人家的宅第的豪华和气派尽显。陌生人误入这高墙深宅,迷失方向很难找到出处。
瘦西湖
西湖水瘦亦秀美, 婀娜柳枝处处垂。 月夜玉人不吹箫, 横卧碧波贵妃睡。 个园 个园名子有诗意, 四季景色亦独辟。 春夏秋冬随感受, 周而复始有天地。 富家宅第 豪门宅第夫何如? 高墙深巷门漆朱。 鳞次节比都是屋, 不明东西莫误入。 立青 2015年元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