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屡扑 于 2015-3-2 18:10 编辑
我这里要写的是我与我的朋友那跨越山水阻隔,长达半个世纪且今后还将继续下去的友谊。人是需要朋友的。人人也都有朋友。朋友不但形形色色还常常具有时期性。而既能超越时期又能像俞伯牙那样摔琴谢知音的朋友却并不多见。马力就是我这样的朋友。 那是四十几年前的一九六五年。国家经历了三年的调整后,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我和马力这些街道青年们也行将结束好几年的待业,被招工了。四月初招工开始。我们大家都乐乐呵呵地登记,唯独不见马力上前。我便把他拽到一旁问;“有什么原因吧?不上前。”我这一问,马力才忧心忡忡地说;“芦秘书说我不够岁数,不给登。”他说的还真就是个问题。那时我们一管区有好几百待业青年,而这第一批招工的指标又有限,管区能不严把这个关吗? 马力一家是寡母领着他们哥几个过日子的。老太太艰辛的劳做使她过早地驼背了。这个招工机会对他们家来讲不是更重要吗!别的忙我帮不上,但想办法,出主意却是我的强项。打量一下他并不小的个头后,我就计上心来,对马力说;“芦秘书心软,你就哭。一哭准成!”之后,他是怎么哭的,哭到什么程度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的是;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他和我一起被招工到了县发电厂。 进厂后,我留到了厂里,马力被分到了乌鸦泡供电所。转过年就有了运动,我在组建工交总指挥部的时候,推荐马力代我出任负责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别看他文化素养不是太高,但他却能够在那个比较大的天地里成功的站住脚直至入伍。既没有俞平(代我任县革委委员)那种闯王进京式的作派,也不像雷不臣(通河总部临时联络员)那样小人得志见人就握手的忘乎所以。他不但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圈子,而且和总负责人何胜成了朋友,也就是说;他够料。 马力当兵后,我们仍然联系不断。马力每次探家不管多少都有礼物带回来,他送给我的那件羊毛军大衣至今还在。我和前妻蔡玉洁也倾力款待。有意思的是;在一次招待他的饭后,他竟然把我们家的抹布当成了手巾擦咀,边擦还边嘟囔着说;“这手巾怎么有味呢!”何以出这样的笑话呢?这是因为前妻爱干净,把抹布也洗得像手巾一样。后来,正像我评价的那样;他够料。不但提干而且当了团后勤部主任。转业到沈阳后,又凭藉自己的能力和奋斗,以副厅职退休。 尤其让我感动的,他是一个念旧的人。他并没有因我的离婚就断了与前妻的交往,前妻有什么大事小情只要给信,他就必到。要知道,当时马力还在他那个较为显赫的岗位上(市房管局长)。那年,我的二女儿蔡小金结婚,正当远在黑龙江的我不便到场时,马力特地从沈阳赶到铁岭师专,出席了婚庆。是的,在我的潜意识里,马力的到场就等于我到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