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5-5-6 11:40 编辑
《徒步1942逃荒路》 日志-酝酿篇 (第五天——第八天) 2015年02月25日——2015年03月16日
《向着生命的终极目标挺进!》 2015-05-03
——我是这样想的,从我自己开始,适当的时候,从1942的重灾区河南省许昌市出发(那里是我生活了50年的故土),沿着1942先人们逃荒走过的路,徒步走到陕西的西安;全程650公里,每天走它20——30公里左右,历时30天走完全程。
—— 我是这样想的,从我的朋友们开始,大家一起来走,人到老年了,下棋、打麻将、吹闲嗑、跳“僵尸舞”是一种玩法,无可非议;“徒步1942先人逃荒路”也是一种有意义健康正能量的选择,未尝不可;我的朋友们有了响应,还想领着儿子、孙子一起走。
—— 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年年走一趟1942先人的逃荒路,把这个行为当成我人生的终极目标。直到有那么一天叫做《年景节》的日子成为1942的后人们共同悼念先人的节日;直到有一块儿地方成为1942三百万亡灵能以安歇驻足的墓园;直到有一块地方能成为1942的后人们可以祭奠、缅怀先人之处;直到有一天会有更多的1942的后人成为“徒步1942先人逃荒路”的同路人,让《年景节》的这一天成为更多人的共同的节日,在《年景节》的这一天能有更多的1942的后人都出来在逃荒路上走一走——爱河南,走起来!
—— 我是这样想的,有可能的话,再拍一部《1942大托生》的大型神话电影,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让1942的先人们都得到美好的托生,让游荡了73年的亡灵得到安歇,得到安慰,得到好报,得到尊严,得到尊重。
—— 二话不说,向着生命的终极目标挺进!
第五天 【2015年03月01日、乙未羊年正月十一日】 信仰祖国 崇敬河南 故土难离 先人难忘 人格自信 尊严自信 垂静建议应该提出个口号,经过思索写出了上面的六句话。河南人由于历朝历代遭灾,年年岁岁挨饿,从潜意识演变成现在的群体意识:缺少人格自信和尊严自信。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河南人的身上,不信,你就仔细想想。 《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就是从意识形态方面解决“无尊严、无自信”的问题。这是一个崇高的梦想、这是一个朴素的梦想、这是一个神圣的梦想。没有这个梦想,一旦崛起了去干啥? 早上起来开始心慌起来,几天来说话太多,开始疲劳了。天冷,在屋里说半天话会觉得全身发抖。 还要逢熟人就宣传,不然,就是不作为。明明已经看到了结果,只要坚定地在自己熟悉的人中间做工作,有响应、有互动就会成功。同学、乡友、工友、社会上的朋友就是我的资本。不去向他们表白自己的观点、明确自己的晚年要干什么,就等于不作为。 上午去印刷厂印东西,找周杰锋、拿U盘。中午买了四个大素包子,吃了两个。 下午垂静来,继续喝茶、聊天、谈事。 晚上小侄女请我吃饭,汽车在东城区转了一圈,东城区的夜景很美,变化太大了! 大侄女把她的自行车给我骑了,换下那辆老式的,骑着这辆新式的挺轻快,不顾夜深,直接到外面兜了一圈。
第六天 【2015年03月02日、乙未羊年正月十二日】
一大早,垂静我们俩走到东街吃了碗豆沫,又走到时代广场坐公交车去交警审证中心,审验我的驾驶证是这次回许昌的一个主要任务。虽然目前没有车开,但是具备一个驾证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再考一个证就麻烦多了。年龄也不饶人,把驾驶证保留到65岁,很有必要。这个精神还是看了《探索发现》的“进藏”一期看到的,那老汉67岁了还开车进藏呢,自驾车进藏也是我的一个梦想。 我们都是佛了 【探索发现·进藏】解说词 2015-01-07转载 我们都不是佛。 喜怒哀乐, 贪得无厌, 执迷不悟。 佛法是佛用的, 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 但是简单地印佛经, 是简单地为了来生能幸福。 简单地忍受整年磕长头般苦难, 是简单地认定能让亲人少些苦难。 这样简单下去, 再简单下去, 脑子没弯儿了, 手脚有劲儿了, 山顶慢慢低于脚脖了, 未来就在眼前了。 你我竟然像: 山、 云、 湖、 水和星空一样, 一直在老去, 一直在变化, 一直没问题。 再简单下去, 再这样下去, 你我都是佛了。 (背景是:高原、雪山、湖泊;人物是:进藏人、印经人、磕长头的人;音乐是:高原特有的音乐。)
为了等代办,我们俩又转了很大一圈,在看昌河车的时候,感觉如果让这些车主支持“徒步”可能性是很大的,费用很低,效果很大。驾照办完了,三年,60岁以后,年年交一个体检表就行了,一直到终身,很满意。 中午回到西关,吃了碗饸饹面,一大碗7元很实惠,汤也很正宗,但是要俩小菜就显得贵了。 下午等彭全保,没来。 我姐来了,又说了很多话,晚上又去那家饸饹面请我姐吃了一顿。刚吃完觉得心脏一阵发闷,心慌,我连忙跑到隔壁阳光大药房买了速效救心丸,没陪我姐,匆忙回到家里安静地躺下休息。这是连日来睡眠不足,说话太多,太疲劳的反应。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心脏有问题了。 晚上10点后,又精神了,骑上自行车跑到火车站广场喝了一碗浆面条。味道很正宗,就是稍微凉了一点,这一类的小吃一定要热,要让人感到烫嘴才行。 【记忆许昌】要把浆面条、热豆腐写进去。
第七天 【2015年03月03日、乙未羊年正月十三日】
上午去古玩城,许昌古玩商会的秘书长是我的好朋友。决定在他的“新艺轩”立块儿广告牌,设立联络站,因为这里人流动比较大,便于交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回来的路上买了一包大骨面,一斤鸡蛋,奶太贵,奶片也贵。不像西安我家附近商场的纯奶,一箱才16块多。这与许昌附近没有奶制品基地有关系。到了厂门口买了一块钱一斤的菠菜(1斤),中午方便面卧鸡蛋,加上一撮菠菜,很好,比在街上吃强,街上的,想吃的也基本上吃过来了,过了瘾,又想回到家常便饭了。 下午垂静没过来,我又上街买了三斤大米、2个洋葱、一袋护手霜、三盒纯奶。晚上是蒸的米饭,闲了两年多的电饭锅还能用,吃得也感觉不错。 晚饭后买了一大堆药,两次,花了100多元,还送了两袋元宵,一袋送姐,一袋送妞妞了,我有糖尿病不能吃甜东西。 入夜骑车去溜了一圈,侦查一下大排档营业了没有,准备请垂静的妻子,我的同班同学郑小青吃一顿麻辣鸭火锅,老同学劳苦功高:带两个孙子,伺候病人,是我们同学、下乡的知青中最能“金刚入定”的一位。上次回来小保请我在这儿吃过,珲春的老蔡来许昌也在这儿请他,赞不绝口。 遛到西关,看到卖馋嘴鸭的,20元一只,买了,回来喝点酒,啃着有些干硬的鸭肉(年还没有过完,鸭肉可能天数多了),再看《今世缘等着我》,除了找失散的亲人哭哭啼啼的外,没有新鲜感。 决心再报名试试上今世缘节目,找杨梅征大妈,找舒晴,找黎枫。
第八天 【2015年03月04日、乙未羊年正月十四日】 早上喝了许昌的马武胡辣汤,然后去北关印刷厂取资料,又加印了一些单页的资料。回到屋里和垂静喝茶、聊天。 午饭是大米水泡饭。 下午我们俩去许由路看汽车,已经开始考虑交通工具的事啦,因为走起来,都是一些60岁上下的老头子,后勤、医疗、休息条件要跟上。 晚上妞妞请吃饭,是她的什么优惠券快到期了,请她爸——我哥,吃海鲜。小城的时髦海鲜的确没有什么特色,没感觉出来好到哪里,还挺贵的。 天气阴冷,北风冷飕飕的。回屋里呆了一会儿,无聊,骑上自行车在铁路东转了一大圈,又跑到铁路西转了一大圈,骑骑走走,两胯酸沉,知道疲劳了,知道累了,知道困了。 想想刚下海创业时候,经常三天两夜不合眼,不知道累,不知道乏,不知道困,感叹不已。 难怪老人们常说:“年纪不饶人啊!” 现在我也成了老人了!啧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