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5-6-10 09:19 编辑
《游子无奈》
说起回家,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出来打工这么多年,回家的次数极为有限。现在想起来,虽然是有原因的,但讲起来,却是那么的勉强。 刚来深圳的时候,没站稳脚跟,总想在事业上,做出点成绩来。那时的假期也不多,挣的钱也不够多,千来块的工资,在深圳养活自己都难。再说,交通也没现在这么方便,又是火车,又是汽车的。回趟家,转车转船不说,更重要的是,一趟下来,要花掉好几个月的工资。想想,也是挺心疼的。 “别想家里,跑一趟,尽把钱捐给交通部了,不合算!”这是那些年,说起回家时,老爸讲的话。也许,他也还年轻。其实,现在真有点后悔,不该听老爸的这话。(这也仅仅是一个借口!) 那些年,还有一个不回家的理由,就是所谓的事业。也是现在回想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当时在单位,感觉竞争十分之激烈,大有“人一走,位就没”的味道,也许是舍不得那份工,也许是真想做点事业出来,也许也许还有很多也许,于是就放弃了好多年的休假。“地球离了谁,都一样地转!”这就是深圳!现在,自己没在那岗位上,别人一样地干得好好的,感觉还比自己那时更精 、更精英。 总之,理由是很多很多的,但如今回头再看,真的是连个毛线都不是。尤其是大前年,生病出院过后第一次回家,见到老爸气喘吁吁地忙前忙后时,这一切的理由,都被眼前这个白发老头,给击得粉碎! 近一段时间,总是听到朋友们失去父母亲人的不幸消息,更是加重了自己对远方父母的思念。 在父母眼里,儿女再老再大,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他们对子女的关心,真可谓是巴心巴肝的。而做子女的哩,却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把老人家们给忘了,给漏了。这是人之常情,包括自己在内,很多人都这样的。 每次回家,都会去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坟头。每次去看,都会带上无数的冥币,超亿万的数,算起来的人民币,却只需区区几十块就搞定了。站在老人家的坟前,我总是对他们讲:“你们要是活着,我挣的钱你们才真正用得着。但你们没了,成了两堆土,我这会儿,手里头就是有钱,也不知往哪送啊!……” 我的父母,是山里的农民,对城里的环境,不是很适应。在他们眼里,城里空气,没有农村清新;城里的氛围,没有山里的轻松……来深圳住过几天,就开始担心起老家的猪啊鸡啊田啊地啊之类的,总是放心不下。还是呆在乡下,过得自由些。 我这个当儿子,没那么大能力。挣的钱不够多,也不敢说让父母不干农活跑城里来享福过日子。毕竟没那个本事,这是要经济基础说话的。既然两老愿意呆在农村,也就随了他们。只是按月寄钱,补贴些家用,让他们不为生计而愁,不为收成而忧。每次电话里,都提醒他们,尽量少种些田、少耕些地,尽量把农活,当成一种休闲,当成一种锻炼。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千山万里远,难得一相逢。曾经在去年回去时,就跟老婆小孩说好,不管事有多忙,经济有多紧张,每年都要抽空回去看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这真是见一次少一次的了。 回家的路,是愉快的、幸福的,是充满向往的…… 出发前,写了几首打油诗,发在微信朋友圈,也让朋友们,分享分享当时的心情。
其一:《游子无奈》 山中老者年更老,江湖漂泊龄不小。 可怜山长水又远,为食奔波假期少。 人生总有多遗憾,无尽乡情何时了。 趁借父母都健在,尽量回家多跑跑!
其二:《常回家看看》 人在江湖漂,心把老家想。 家有老爹娘,渐渐年已长。 一年一个样,岁岁不及往。 莫待双亲无,才把孝字讲。
其三《如梦令—回乡》
早早收拾行装, 即将启程回乡。 村头白发倚树望, 锅里咸菜香。 乘风,乘风, 心飞小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