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剑言一白 于 2015-7-8 11:36 编辑
“塔耸层峰后,碑镌巨石新”。对于塔和碑,在我的心中,向来是神圣的东西。然而,当我面对阿里山原始森林中的“树灵塔”和“旌功碑”时,心里如同呑下二只死苍蝇,如今仍如鲠在喉地难受。
思绪,还沉浸在日本占据台湾时砍伐留下老树头的历史中,我来到了距离“香林神木”不远的山坡上,跳入眼帘的是一座塔,上书三个繁体中文字:“树灵塔”。“树灵塔”,不是我们常见的土塔、砖塔、木塔,也不是石塔、琉璃塔,而是一座日本人所建的10米多高的铁石塔。塔前有一个简短的文字介绍:“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日本人开发阿里山,大量砍伐树木。感于有生之物皆具灵性,乃树塔以慰灵性。其地基一圈圈代表树的年轮,旁刻痕代表锯木痕迹”。意思是说设计者的本意是想把塔做成树型,塔的底座呈圆形,依次台阶般往上缩减,一共六级,每级表示树的500年轮,加起来表示阿里山的原始森林的巨木都是3000年以上;台阶上竖着塔的圆柱主体象征树干,顶上是一个小小的环形盖,表示树梢。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阿里山的红桧林是何等的壮观哟。 导游阿波说,当年日本人在砍伐巨木时,阿里山原始森林里时常发生一系列莫名其妙且让日本人毛骨悚然的怪事: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突然间电闪雷鸣、倾盆暴雨造成山体滑坡掩埋了监工的日本士兵;那是一个中午,日本兵垒起土灶做饭,揭开锅盖时锅里的白米饭却是如凝固的血浆;那是一个深夜,一棵已经长了几千年的红桧树莫名其妙地轰然倒下,压在日本兵的帐篷上……做贼心虚的侵略者怕了,认为是树灵作崇而导致的,于是便兴建了这座“树灵塔”,名义是以祭亡树之灵魂,实际是想用封建迷信的方法来稳住伐树劳工的心。 久久地凝神着那锈迹斑斑的“树灵塔”。与其说这是一座塔,不如说更像一枚炮弹。塔座是炮弹的底火,塔身是弹体,塔尖是炮弹的引信。 这是一种歪打“正”着,还是冥冥之中某种力量的牵引,侵略者想设计成祭奠树灵的形象,却让我们看见的是代表屠杀它们生命的利器?真是地地道道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几千年的老树真的有灵魂吗? 我宁可相信有! 那么,用阿里山红桧树建造的靖国神社里,一定还游荡着树的冤魂;那么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罪行累累的侵华恶魔,也必定整天被树灵们折腾的“生不如死”吧?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树灵塔”不远处的树林中,还有一座很高,很厚实的为掠夺歌功颂德的“纪念碑”。碑的正面那行中文字是“琴山和合博士旌功碑”。虽然岁月已在那石碑背面留下斑驳的印记以及潮湿幽暗的森林让石碑长着一块块青苔,但是,仍然可以看见此碑立于昭和七年(1933年),碑文刻的是日本天皇褒奖林学博士琴山河合于1904年发现并掠夺阿里山红桧林的“功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毫无疑问,掠夺阿里山的始作俑者,对于侵略者当然是“功劳大大的”;但对台湾、对阿里山、对红桧树来说,却是一场延绵半个世纪之久的灭顶之灾。 读完背面的那篇碑文,我的心里感觉被硬硬的石碑重重地撞击了一下,痛。侵略者竟然用中文刻制碑文,为的是把耻辱永远地留给炎黄子孙。 你们认真看看,这石碑上的字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导游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大家纷纷地说,这博士的“博”字,少刻了一点;那“旌功碑”中的“功”字右边是“力”字刻成了“刀”字。导游告诉大家,当年刻这个“旌功碑”的是几个中国的石匠,刺刀和铁蹄下无奈而聪明的弱者只能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反抗侵略者,将“博”字少刻一点,将“功”的“力”变成了“刀”旁,意思是说:“你是博士,有知识但少了点良心;你的功劳,就是用东洋刀开路的掠夺”。 听完导游介绍石碑的来历后,有人说,我真想去把那个用阿里山红桧树建造的靖国神社炸了……我知道,这是一种气话。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阿里山的塔也罢,碑也罢,不仅让我们触摸到台湾和阿里山近百年受辱及反抗的历史,而且也再次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尊严来自实力。好在那一页不堪回首的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今日之中国,已经不再是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时的中国,也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七七事变”时的中国。 走出阿里山时,我想起了一位将军诗人在《钓鱼岛,中国地》中的诗句: 面对太阳,我们庄严承诺 从我们这一代军人起 中国的每一寸山山水水 将不再给任何侵略者 点缀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