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土城古镇3.那些沟坎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 10:5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08: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伊人轻舞 于 2016-3-28 20:42 编辑

           土城古镇坐落在云贵高原下降到四川盆地的斜坡地带,地形切割自然十分利害,是典型的“地无三尺平”的贫脊的贵州黔北山区。
           赤水河在此先由南向北后折往北西方向流淌,古镇的街道则沿河流走向(北西向)坐落在高低不平的古河道阶地上,自然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赋予的盐运文化与长征文化(四渡赤水)在此有机地结合,让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日后全国第二批公布的56个历史文化名镇。
    土城这座千年古镇,有着二公里多长的街道和近万居民,历史上承载着川盐入黔和黔北物资集散地的重托,场镇的建设与发展便与生俱来应运而生。
           土城的道路与街道依地形建设,街道两傍房屋一边靠河、一面依山。在靠河依山的地方修建道路与房屋,依山的一面必然开挖山体,开挖后就得修筑保坎;靠河的一面往往不是临沟就是遇坎,也必须修筑保坎。因此,土城的街道与房屋就是被众多的大大小小的条石保坎所包围。
    (一)
           土城有二条大沟。一条叫“铁路沟”(不知这名字如何而得),另一条叫“狮子沟”(过去可能曾有狮子出没而得名)。
           “铁路沟”位于“半边街”,全长不过一公里,源头系红军四渡赤水时“青杠坡战役”的观战台——大埂下,止于四渡赤水河时第一渡口“浑溪口”。这条沟与“河街”交会处建有一座桥,因此这地儿就叫“桥桥上”。这条沟过去常年还有溪水,后来慢慢变成了一条干沟。紧挨桥上头这段沟砌有保坎,建有住房;桥下头一段沟靠街一面砌有长长的保坎,保坎上面就是“半边街”下排青一色的木质吊脚楼,并一直延伸到“浑溪口”。“ 桥桥上”往河边平行60余米是个叫“坟坝坝”的地方,这里就是著名的古代烤酒遗址——“春阳岗”所在地,从古至今这里就是酒厂,在这烤出的“烧酒”则远近闻名。在“桥桥上”靠河一侧还生长着二株黄桷树,与浑溪口的黄桷树遥相呼应,1935年時,它们就在此迎送着来去匆匆的红军。
    (二)
            “狮子沟”位于下街,源头系“二层岩”下,全长約二公里。这条沟过去溪水长流不断,我幼年时沟中还有小鱼及虾蟹,如今早以绝迹。山沟中部上下各有一水井,泉水终年不竭,清沏透明。其中下边一处叫“官井”(就是公元前111年,即西汉元鼎六年在此设平夷县。此后,北宋大观3年建滋州,领仁怀、承流——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三县)。因此,这地名叫“衙门坡”,水井亦为衙门用水水井,可见这水井历史之久长。
    过去“狮子沟”里头有一处大宅院,那就是地主王福洲的房子。1935年曾作为红军总司令部,大院的左侧有一山脊叫大埂,“青杠坡战役”打响后中央首长曾在此观战(现辟为“青杠坡战役”观战台)。1965年,这座大院开办学校即土城镇果园中学,我就是在此学习与毕业的。后来改为“五七中学”、土城镇中学、习水县第八中学等——现如今成为土城镇中心小学。
           学校的下边是一座酒厂,前身是“国营习水县窖酒厂”,生产一种酱香型白酒——叫“贵凤酒”,曾被评为贵州省优质白酒。厂长曾是我的一位挚友,可惜终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现在这家酒厂的“老板”是我的本家,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弟兄。夫妇俩原是茅台酒厂职工,当初“跳槽”来到这里“淘金”,由于俩人都有着一身过硬的制酒本事,兼之固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原来酒厂破产后,靠租赁酒厂烤酒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如今已是习水、仁怀两县知名的民营企业家。
           “狮子沟”是一条大沟,原来“习赤公路”经过此处绕了一个大湾。现在的“习赤公路”填平取直,将此处深达30余米的大沟填为平地,让土城小学和习水三中连成了一片。
          “狮子沟”的左边是土城小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是1913年由土城的士绅创办起来的,我的母亲与后父曾是这所学校的有名的老教师,也是我小学的母校。
            “狮子沟”的右边是习水县三中(1965年前为赤水县二中——曾是上四区唯一的中学),校址地名“衙门坡”,相传此处就是历史上曾经设置过的平夷县“衙门”所在地,也是土城知识分子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狮子沟”与街道相交处称下街“桥桥上”,此处是“一选区”与“二选区”的分界线。左边叫“半坡头”,著名的“船运博物馆”和“盐运博物馆”(盐号)就位于“半坡头”的中部。两个博物馆记载和讲述着赤水河航运史和盐运史,也承载着船工和盐工的血泪与辛酸。两个博物馆的后边,就是“狮子沟”与赤水河的交会处,此处有一座叫“地母庙”的建筑,解放后一度成为剧院,当時常常有外地剧团来此演出,本地也时常有自编自排戏剧上演。小时,我和母亲也曾在这个舞台同台演出,我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衣服,表达对万恶的旧社会是又痛恨又无奈。至今我还记得这话剧的名字叫《旧恨重提》。
    (三)
           下街“桥桥上”还伫立着二棵黄桷树,他见证了下街建设历史和习水三中(含赤水二中)学子的成长历程,迎送着一代代东去西来的历史过客。
    回过头来再说说土城的岩坎。
           先说“黄金岩”,它位于土城场当头,大桥未修通前是进入场镇的必经之路。“黄金岩”是一壁几十米高的悬崖,岩下是原来的公路桥和一条通往“坟丫头”和“水狮坝”的大道,(一条由河边砌起来的道路),由于河中常常淹死人(我的一个侄儿就曾在此处淹死的),如今这儿就更加阴森而恐怖。
    土城街道下排靠河,有几处险要地段。紧挨“浑溪口”的是“大菩萨”与“菜家沱”石壁,若没有此处天然屏障就没有“坳口上”的闹市存在。“大菩萨”也是“浑溪口”通往中街的沿河大道,而“菜家沱”又是部分赶场船只理想的停靠码头。
           过了“菜家沱”就是“菜家院子”,此处有一条小冲沟,发源“石油山”(因泥土乌黑而得名),因跨沟与沟傍建房,沟上砌筑有又高又坚固的石保坎。
    紧挨“菜家院子”是刘家建在河滩壁上的独具风格的吊脚楼,似摇摇欲坠却坚如磐石,视者无不感叹,此建筑无不凝聚着工匠与房主的智慧与心血。
    “菜家沱”下去就是“癞子岩”,“癞子岩”至“月亮台”这一段,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急流险滩,上边就是后街“场坝子”,后街又是通往下街“桥桥上”一条比较平坦的大道。
    (四)
            在“场坝子”,有一条通往河边码头的挑水与搬运大道,这条道上至“高石坎”和“新街”,一边到中街“猪羊坎”,另一边到“地母庙”。这几条道几乎集中了土城镇一半的人口,因此每天经此处担水的人,可谓车水马龙,异常热闹。而千百年来静静趟在脚下的石板、石梯坎则任由世人踩踏、磨玉(土话指磨损),但它却无私地默默地保存与再现着历史的痕迹。
            “场坝子”过去就是“堰沟坎”。这“堰沟坎”对土城人来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此处在过去还立有“泰山石敢当”,用以避凶去邪、降妖除怪。
            从“场坝子”到“地母庙”的大道就从“堰沟坎”经过,道宽2米多,一边是悬崖,高约40来米,又无护栏;一边是“刘家院子”和 “傅家院子”用条石浆砌的高高保坎,胆小的人和夜间经过此处的人,常常是提心吊胆地选择靠内行走。
           “堰沟坎”处还有一株百年以上的皂桷树,树干要二个大人才能合抱,此树非常高大,其中向河边伸出的横枝,亦是粗壮无比,离地约20多米。这么粗大的树子只有袁五才能攀爬,也只有他才敢在横枝上直立行走。
          “堰沟坎”在“月亮台”处截止,此处刚好有一小回水沱,过去川盐在此靠岸卸船,运往位于半坡头的“盐号”。“月亮台”又是“庙当门”及“半坡頭”居民担水的必经之处,是一条坡长路险的十分陡立的担水道路。
    (五)
           “下街”之所以称“下街”,是因为这段街位于土城镇的下游、以及地势较为低矮。这是一块比较宽阔的赤水河道冲积成的坝子。靠河是一道自然形成的泥质土坎,它与河流保持着一定的水平距离,又距常年水位10余米高,如不是百年不遇洪水,下街是不会被淹的。但1953年的特大大洪水,就曾经淹没过下街,并造成严重损失。
           在河边土坎上自然生长着许多洋槐和枣树,它们的根系发挥着保堤护堤的作用;在土坎的中、上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栖息着难以計数的沙燕。假如夏天的早上和晚上,以及大雨来临前在此观鸟,你会见到这儿与众不同的另一番风景。
           下街场当头,就是土城时有时无的“苷蔗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以在这儿反复重现。这是因为地壳运动,常常让河流改道。如遇河对岸抬升,河水就会冲刷“苷蔗坝”,此时的“苷蔗坝”就变成了赤水河主航道的大河湾;假如河这边抬升,对岸就成为主河道,“甘蔗坝”又会慢慢淤积起来,使这里成为活灵活现的地质现象奇观。
           作为土城人,土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凝结着感情。用语言难以表达,用文字难以记述。离开土城几十年,许多已经忘记,不少已经记忆不清,就拿本文来说,也是东拉西扯,甚至胡言乱语。但情感却是至深,乡情却是甚浓,这毕竟是吾的衣袍之地。(完)
    (作者:承上与启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伊人轻舞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3-14 11:16
  • 签到天数: 23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3-28 08:44:2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大作,笔触细,字朴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3 08: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6-3-28 10:35:47 | 只看该作者
    让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日后(此二字可不要)全国第二批公布的56个历史文化名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6-3-28 20:1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6-3-28 20:28 编辑

    远拉近推,轮廓明朗,状物清晰,胸中有景,笔力柔韧。赞!这篇文章就很有味道了。“三面红旗”,“还有粮食关”那两篇,怎么琢磨也不像出自——您老承一人之手。请释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3-28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伊人重新编辑了,这样读来的土城,更加清晰明了。
    前辈的文章,再次让读者走近土城这个有名的古镇。那特珠的地理位置,那条如母亲一样的赤水河,流过铁路沟、狮子沟、下街、场坝子、更多的则是流进了作者与读者的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8 07:58 , Processed in 0.0897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