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豆黄饼 孩提时候最难忘的主食,莫过于豆黄饼。 一般的豆黄馃就是用黄豆粉拌油渣或肥肉做馅,在馃面上撒上少许黑芝麻,现在摊头还能见到。 我说的美食豆黄馃,那是一个“千层饼”。 将炒熟的黄豆,磨成豆粉,而后用食用油调和成馅,用油酥面裹卷豆黄粉,做成一个包含很多薄薄层的大饼,表面撒上芝麻,烤得油噔噔的、香喷喷的,刚刚从铁锅里拿出来,香气四溢,还吱吱作响,需要冷却一会儿,方可食用,否则一定会烫坏嘴巴。 这种豆黄饼,无论是热的、还是冷的,都可以食用。当然,烤得热乎乎的,吃起来更加有香味,用稀粥过口,那味道真是绝了! 做千层豆黄馃,也是一种厨艺,虽然家乡许多主妇都会做,但是要做得很好就不容易了,农家主妇都以会做得很好的豆黄馃为荣。 这种豆黄馃,层次要多、皮馅均匀,能做出十余层的,也是常见的。而且铁锅温度要适中,才能烤烫出黄橙橙、香喷喷的豆黄餠。有高超厨艺的人,可以做得很大像蒲扇那样大小,一个饼需要切开,大家分食。 豆黄苞萝馃,虽然比不上那酥面的千层饼,却也是很好吃的食品。将橙黄的苞萝粉放在陶瓷钵蒸炖,而后用开水调和成面团,这种苞萝面团就比较柔软,用豆黄粉拌腌菜或酶干菜作馅,拍展成盘子大小,在铁锅内烤烫,除了豆黄粉和酶干菜的香味,还有一点苞萝粉的特有气息,不仅好吃,而且耐饥,是十分适合山乡人在野外耕作的食品。如果将它在火盆上慢慢地烤脆,比现在的小米锅巴还可口呢! 还有一种所谓盘缠馃,是给徽商上路时做干粮的,可以十天半月不会变质,便于走余杭、或坐船下杭州,一路食用。这种酥面豆黄馃,做得稍微小一点,便于携带。 抗战胜利后,爸爸重返常熟经商,妈妈精心做了许多盘缠馃,要爸爸全部带上,爸爸无论如何也不肯。 临别时,爸爸还是拿出一些盘缠馃,并且明确地说:“小牛,这点留给你吃!”虽然妈妈已经给我吃了一个,我仍然是垂涎欲滴,我知道,给爸爸带上的盘缠馃更加好吃,听到爸爸的话,真是心花怒放! 那年,我十岁,怎么也猜不透,爸爸怎么会知道我的心思呢! 妈妈却说:“小牛要吃,家里可以再做的,你还是都带上吧!”妈妈的话,让我刚才的喜悦马上消失了,我期盼的目光望着爸爸。 “我带这么多足够了!太多了,拿不动的。这点给小牛!难得的!”爸爸执意留下一些给我吃,并随手递给我一个。 我凝视着妈妈,在等待着妈妈的容许。 “快点拿到!”得到妈妈的允许,我接过豆黄馃,那种欢乐的心情、酥香的味道,是我以前所没有感受过的。 时过境迁,那份父爱,那种亲情,那种滋味,始终留在心中。 我还记得送别时的情景:春雨潇潇,泪洒衣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