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3-4 04:05 |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本帖最后由 qinyuanchun1234 于 2018-8-11 20:45 编辑
书,照亮前程的灯
------读《左宗棠传》有感
左宗棠是时代英雄、国家栋梁,是清王朝内忧外患逐渐走向没落而他则在乱世中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走向人生辉煌,实现了人生价值。左宗棠究竟凭什么成为那个时代杰出人物,达到人生顶峰。一个即没有考取过功名,更没有盖世的武功,却能够统领雄兵驰骋疆场,平定内乱,收复失地,于国家是倚重的名臣,于民族是挺起的脊梁。纵观其成就人生的虽然不乏良师益友的提携,但满腹真才实学的学问,为他铺平了成功的道路。
那么,左宗棠是如何读书学习的呢!
左宗棠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书香门第,然自幼聪明过人,三岁开始读书,有很强的记忆力,凡读过的书过目不忘。四岁在父亲指导下熟读孔孟,兼读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八岁习作八股文章。由于左宗棠在童年时代即得到长辈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训导,培养了浓厚的读书兴趣。
十四岁时参加童子试初露锋芒,名列榜首。次年,参加长沙府试,名列第二,后又乡试中举。就在顺利通过乡试之后,踌躇满志参加了在京师举行的会试,然而造化弄人,学富五车的人名落孙山了。或许天降大任于斯人,先苦其心志,虽然左宗棠文章出众,受到阅卷考官欣赏,但是喜欢他的才华,并不肯定他的思想,所以最后关头总是出现争议,使他接二连三未能进士及第。真是:朝堂不怜士子含辛茹苦,睿幄不念学士寒窗黄卷青灯。科场拒绝了左宗棠,他也就不在科举独木桥上竞走,抛弃八股文章,开始遍览群书,努力探究经世之学,走上“曲线救国”之路,这条路坎坷艰辛漫长,可是他执着走了过来。
求取功名不顺与左宗棠读的书不无关系。科举制度下的文章依据的是儒家经典,八股文重在文学形式,讲求“代圣贤立言”。而左宗棠读的是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齐召南的《水道提纲》以及贺长龄与魏源等人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等书籍。这些鸿篇巨著,有记载中国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有论述中国历史地理以及山川险要战守兵书的、有专叙水道源流分合地理的、有反映清代前期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愿望的文集。这类书左宗棠视为至宝,潜心学习,刻苦钻研。书的领域广阔也使他的心胸志向博大起来,一方面把国家疆域、山川河流及人文地理都装藏在心中。另一方面,从先辈的思想中受到启迪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左宗棠不满足书本,出于对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名臣的敬慕,拜访了当时著名务实派官员兼学者贺长龄。贺长龄通过与左宗棠交谈,感叹后生可畏,于是将家中所藏的全部图书借给眼前这个爱读书的青年人,供其随意阅览。左宗棠如饥似渴,饱览群书,每读一本,都与贺长龄交流心得。在贺长龄热情关怀指导下,学问大有长进。
左宗棠钻研的不同于当时那些专习词章举业的士人学子,积极从事舆图地学的研究。为加深理解,不怕辛苦,按部抄录,先后抄录《畿辅通志》、《西域图志》和各省通志,对于山川关隘和驿道远近,分门别类做了几十册的记录。除了明细山川道里和疆域沿革,还条列历代军事。这一壮举,使其在经世的地理学与军事学知识方面日益增长,为以后带兵打仗施政奠定了厚实基础。
左宗棠没有埋头苦读书,双耳不闻窗外事。而是一边用功,一边关注国家大事,密切注视西方列强侵华发展的形势,研究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渊源。他以一幅楹联自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虽然科场失败,无法按正常途径步入官场,但是经世致用之学的积累,却使他如虎添翼,受到许多达官闻人的赏识,对以后的仕途,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书是一座山,步步有阶梯;书是一片海,学习是渡海的船。
书,作谋取功名工具时,它是廉价的;书,作为精神食粮时,人就住进黄金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