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我们是同一次见到的毛主席,也写过一段文字。
流年碎影摘录
(四)去北京接受中央第五次检阅红卫兵
1966年 10月 4日上午,我们这一派留校待分配的应届毕业生,突然
接到通知:坐当晚的火车去北京接受中央的检阅,当时学生区全沸腾起来
了,激动的心情不难想象。
具体有多少人我记不清楚了,带队的就是那位见过周总理的同学,他
比我们低三年。
我们上火车时,因为是始发站又是学生专列,女同学还能有座位坐,
可是随着沿途不断的上人,越来越拥挤不堪,行李架上、座位下面都是人,
人行道根本挤不过去。那时学生坐车都是免费的,每到一个站,上车的人
都是从窗口往进爬,乘务员根本管不了,而且每个站停留的时间都很长。
走走停停直到 6日上午才到了北京。
我们在北京的吃住都是统一安排、免费的,特别是住的地方一定是观
点相同的。第一晚住在东直门小学,第二天就搬进了北大,住在体操房。
我们此次来的主要任务是等待领袖们检阅,其间有几次大型集会,都
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主要是由中央文革小组成员解答学生提的问
题,像张春桥、姚文远、江青等人一定来,虽然当时江青红极一时,但她
讲话时“同志们!同学们!我受毛主席的委托……” 那拿腔拿调的语气
却让我极为反感。集会来去的车也是统一安排,开完会走的时候,坐上车
先走的人都会在车上挥手喊“战友们再见!战友们再见!”那场面可谓是
热烈壮观。
其他时间都是自由行动,出去串联、看大字报,我胆子小怕迷路,几
乎都是和同学一起外出,早上在北大食堂吃完早点,可以把中午和晚上的
餐卷换成馒头,我们的定量是每吨四两,吃过早点还可以领到四个馒头,
我把馒头装在包里面,一边走一边掰着吃,常常是还没走出北大校门,四
个馒头就被我蚕食光了。在外面实在饿了就买些江米条吃,但没有在外面
吃过饭。我们去过各个大学看大字报,也和同学先后到过中南海、劳动人
民文化宫、军事博物馆、天坛、北京动物园等地方去玩过,故宫每天都有
很多人排队我怕回去晚没去成,长城也没去,直到 2005年去北京开学术
会才了了心愿。
我单独出去只有两次,一次是去清华大学找我的初中同桌,只是他外
出串联了没能见着。另一次是一大早出了北大后门去了颐和园,有些地方
还没开门,我独自沿着昆明湖转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我的未婚夫还在四川
被关在牛棚里,我的心情很不好,正好一个人捋捋自己的思绪。嗣后,上
了万寿山,在那里照了一张照片。
住北大期间,参加过他们批判走资派的大会,看见过冯友兰、彭佩云
他们打扫卫生。
10月 17日晚我们正在吃晚饭,学校广播里突然传来 “10月 18日毛
主席接见全国来京红卫兵”的消息,顿时,食堂沸腾起来了,全校沸腾起
来了,大家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一特大喜讯。我们的地点是农业展览馆,
凌晨三点起床步行去。到哪里后,就在马路边坐下,女同学肯定是坐前边,
手里拿着毛主席语录时刻准备着欢迎老人家的到来,一直等了几个小时,
终于盼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毛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坐敞篷车来了,“毛
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口号声响彻天空,我是坐第一排,
真真切切看到毛主席了,车已从我面前过去,我还望着他老人家的背影,
等回过神来再看时有几位领导人已经过去了,但陈毅我是看清楚了。我们
在北京呆了近半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天,这是毛主席第五次接见红卫兵。
(五)第一次拿稿费
10月 21日我们离京返校。回到学校第二天,《西安晚报社》记者来
到我们学校采访,要求写一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报道,学生组织让我写,
我觉得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就欣然接受这光荣的任务写了,我记得
最清楚的是用了当时最流行的两句话形容毛主席“高大魁梧、神采奕奕”,
署名是□□医学院 红卫兵。第二天就见报,大家争先恐后的抢报纸看,
虽然署名不是自己,但毕竟是我写的,我自然比别人更高兴。过了几天我
拿到了 2元稿费,那时讲大公无私我把那 2元稿费交公了,只留下那张报
纸作纪念,至今还保留在我的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