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飞上枝头变蝴蝶 于 2013-6-4 09:27 编辑
缅怀季羡林先生
公元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与世长辞,中国文化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季先生是我的临清同乡老前辈,他的仙逝令人悲恸,他的人格魅力更令人缅怀。
我与季老虽为同乡,又久慕其大名,但却无缘相见。直到二十世纪末,临清市委市政府在京召开同乡恳谈会,我才有幸与季老相见。这样的会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他都出席。季老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大家都想与他多聊几句,由于人多而时间有限,一连几年我都没有机会单独向季老请教学问。最后一次集会没见到他的影子,听说他生病住院了。我曾与北大和301医院电话和书信联系,希望前去医院探望,由于季老健康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后来我移居烟台,更没有机会见面了。
季老的散文,我全读过了,获益匪浅。他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平实,而平实恰是散文的最高境界。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文学泰斗,实致名归,当之无愧。
季老关于诗歌的宏论,一语破的。他说:“五四以后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是最不成功的。”“新诗没有找到自己的形式,越读越乏味。”“我认为,白话诗这样下去,前途是渺茫的。现在有人提倡新体旧诗,我看诗人们不妨试上一试。” “我们今天写新体旧诗,千万不要再胶柱鼓瑟,死死抱住旧韵不放,一定要用今天的新韵,也就是通行全国甚至世界的普通话的韵。字数和行数,则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均可,甚至还可以自创新形式,目的只在诉诸耳目,使读者能得到美感享受。”(《论新体旧诗》)季老所说的“现在有人提倡新体旧诗”,我是其中之一,并身体力行,在探索古典与民歌相结合的新形式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力求雅俗共赏。季老逝世前三个月,我曾经给季老写信表示慰问,并寄去我的诗文选集。今日看来,他本人未必能收到,即使收到,恐怕也没有精力阅读了。
季老在文化领城涉猎广泛,精益求精,被誉为学界泰斗,亦名副其实,令人钦佩。季老是临清的骄傲,齐鲁之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界的骄傲。
季老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品格为人。在那舆论一律、全民族失去思考的年代,季老则奉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不移、率性而活的人生准则,敢于讲真话,那是具有怎样的胆识啊!在血雨腥风、草芥人命的“文革”年代,季老敢于反对当红的政治明星聂元梓,坚决地与之相抗争,那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啊!“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现代社会,具有如此傲骨的文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而最令人敬仰的就是鲁迅先生和季羡林先生。
季老先生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精英,一个敢讲真话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老人。在有人试图使全民族丧失记忆的年代,季老呼吁不能忘记历史,尤其不能忘记“文革”历史的沉痛教训。他身体力行,以八十高龄写出了《牛棚杂忆》一书。诚如他在卷首祝词中所说:“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吧。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它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大作堪与巴金先生的《随想录》相媲美,它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其思想性、文学性将在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季老先生是一个独立思想者,中国文化界的精神导师,他无愧于思想家的光荣称号。
季老先生毕生教书育人,身体力行,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惑。他一生著作等身,直到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病榻上还写出不少传世之作,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无愧于时代的楷模。
纪念季羡林先生,就要学习他的精神和品格,即使不能成为时代的楷模,也要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公民。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是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培育现代化的人。所谓现代化的人,即具有公民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奉公守法,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