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孩子一起读首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20:4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你曾经的生活记忆
              他未来的人生阅历
             春暖花开,和孩子一起读首诗
              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20:44:45 | 只看该作者
(牧童吹笛图•李可染)

村 晚 雷震(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ēi,塘,岸)        (yī,水波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池塘生满了青草,池水漫出了岸边。夕阳西下,山头的落日像是被群山一口衔住,慢慢吞下,美丽的山色日影倒映水波间。远远的,村口传来了嘹亮的笛声,那是放牛的牧童归来了。惬意地横坐牛背,小牧童持笛随口乱吹,不成腔调,却是乡间最自由灵动的音符。
    一个牧童,一根短笛,不知承载了古今多少文人雅士对于田园生活的歌颂与憧憬,千百年来,就这样吹绿了江南的山水,也吹动了人们心中古老的乡情。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描绘出了一幅恬淡宁静、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李可染先生的牧童吹笛图则生动还原了这一美丽的意境。
李可染的牛,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老舍先生就曾说过:“我极爱那几笔抹成的牛啊!”很多中国人也都是这样发自内心的喜欢。1979年,获得丹麦童话电影节金质奖的水墨动画片《牧笛》中的水牛,就是根据李可染先生的风格绘制的。为了这部影片,他特地画了14幅“牧牛图”,给剧组作参考。
  牛为六畜之首,农耕时代,吃苦耐劳的老牛是人们最好的帮手。李可染一生爱牛,画牛,师牛,其画室即名为“师牛堂”,并曾题画曰:“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身劳瘁事农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倦写之,因名吾庐为‘师牛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20:46:07 | 只看该作者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夕阳西下,老牛缓归,这画面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宋张舜民的《村居》也流传甚广: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牧童,短笛,更是古诗词中很常见的元素。 黄庭坚的《牧童诗》,据说是他八岁时所作,用语浅白而寓意不凡: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唐代吕岩的《答钟弱翁》: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吕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说“吕洞宾”那就家喻户晓了。吕岩,字洞宾,道教祖师,“八仙”之一。

文化一号店
微信公众号:whyhd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相比短笛,柳笛更乡村些。
    清明时节,春意萌生,经过了一冬的萧条,人们的童心也“当春乃发生”。乡村的人们常随手折些嫩柳拧个柳笛信口吹吹,儿童还喜欢编个柳帽头上戴戴。
过去人们普遍生活不富裕,孩子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玩具,特别是农村,花钱买玩具太奢侈,更多的是就地取材动手做。田间,身边,地里生啥就玩啥,玩具也是季节性的。春天,最受欢迎的就是柳笛。柳树遍地都是,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拥有很多的小笛子。
    柳笛,又叫柳哨儿,三四月份,柳树刚长出嫩叶时,是做柳哨儿的好材料。早了,柳枝皮不离骨,不易松脱,拧不成;晚了,柳枝皮变得棉软,而且长芽的地方易掉成个小窟窿,拧出来的哨儿漏气,也不行。
    做柳哨儿的关键,就是要想办法把柳枝里面的白条抽出来,只留管状的树皮。办法就是“拧”。所以柳枝不能太粗,太粗拧不动;也不能太细,太细容易把皮拧烂。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选根柳枝试试,反正柳枝有的是。
    选一根顺溜笔直、粗细适中的柳枝,一般在圆珠笔芯至铅笔般粗细。用小刀截取中间一段,不要太长,十多厘米就行,这样一次可以做好几根。你要是只想做一个,手指那么长就够了。
    用手指捏住柳枝较粗的一头,轻轻来回拧捻,这时你可以感觉到树皮与里面的枝骨在慢慢的分离。就这样一点一点往前拧捻,这个过程一定不能急,要从枝头到枝梢耐心地拧。等到树皮完全滑动离骨了,用牙咬住较粗的一端,轻轻拽动,将白玉般的枝骨慢慢抽出,一截完整的柳皮绿筒就留在手中了。
    用小刀把绿筒两头切齐,然后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可长可短。最后把绿筒一头约一厘米用手捏扁,用指甲掐去(或用牙齿刮去)外皮,只留绿莹莹的内层软皮,一只柳哨儿就做成了。
    柳哨儿不像笛子一样有孔能变声,它就一个声,粗的声音低沉,细的声音清亮,所以大家往往一做就是一批。长短不齐、粗细各异,一排柳哨儿,吹的都是春之歌。


文化一号店
微信公众号:whyhd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0:42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发表于 2015-4-4 21:23:10 | 只看该作者
    童心童趣,任回忆飞翔、回溯,谢谢画面感强烈的童话般的解说。关注你的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5-4-6 07:35:21 | 只看该作者
    纯粹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09:40:47 | 只看该作者
    蜂 罗隐(唐)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酿一公斤蜜,数万只蜂要忙活一整天,平均采集上千万朵花,飞行四五十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十多圈。而蜜蜂自已食用的却很少,大部分被人取食了,所以罗隐会感叹“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说到蜜蜂,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立刻蹦出3个关键词——“勤劳”、“采花”、“蜇人”。另外还会有些好奇和疑问:蜜蜂到底是怎么采蜜的?我们平时喝的有“槐花蜜”、“枣花蜜”等等,谁能保证蜜蜂只采一种花蜜?蜂王浆跟蜂王有啥关系,也是蜜蜂从花里采来的吗?爱因斯坦说“如果蜜蜂消失了,人类最多只能活四年”,是真的吗?据说一些蜂农为了降低成本,又想让蜜蜂大量产蜜,会用白糖水喂养蜜蜂,有这回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09:41:44 | 只看该作者
    蜂王是吃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

    蜜蜂是一种有着严格分工和高度纪律性的群居动物,一个蜂巢里平均有5万个蜂房,住着一只蜂王(也称为蜂后)、数百只雄蜂和几万只工蜂。
    蜂王是蜜蜂大家庭的家长,啥活儿也不用干,只管产卵。蜂王产的卵分两种,一种是受精卵,一种是未受精卵。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顾名思议,它是雄性的蜜蜂;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是雌性。
    蜂王一般能活3-5年,最长的可以活到9年,但一生只交尾1次。交尾后,蜂王将精子贮存在受精囊内,可供数年之用。蜂王繁殖后代的能力十分惊人,由春至秋,天天产卵,高峰期每天可产卵2000个,重量之和甚至超过其自身体重。
    问题来了,产的卵居然比自己还重,蜂王再能干,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啊,必然要有补充,不然产着产着把自己给产没了,那哪儿成啊。所以蜂王身边一般都有几个年轻的贴身工蜂小保姆,无微不至地侍候它,随时往嘴里塞蜂王浆。蜂王就这样一边美滋滋的吃保健品,一边哗拉拉的生孩子。


    说起蜂王浆,这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不过一般人对它的来源还真不了解。蜂王浆不像蜂蜜那样是蜜蜂从花里采来的,而是负责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吃了花粉和蜂蜜后分泌的一种乳白色营养浆液,就像人类的乳汁。蜂王浆分泌在一个个蜂房内,每个蜂房内都有个小幼虫,就浸泡在蜂王浆里面,饿了张嘴就吃。
    蜂巢内所有的蜜蜂幼虫头3天都吃蜂王浆,3天之后就不一样了,工蜂、雄蜂改吃花粉和蜂蜜,只有蜂王才有资格继续吃蜂王浆,而且食用终身。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在卵期和小幼虫期其实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因为吃的不一样,发育才不一样。
    虽然基因和蜂王完全一样,但因为没有“特供食品”,工蜂在发育过程中生殖系统受到抑制,失去了正常的生殖功能,所以它们是发育不完全的雌蜂。另外,考虑到什么事都没有绝对啊,万一出现吃得不好也凶猛发育的工蜂怎么办?为了保险起见,蜂王还会分泌一种激素,进一步抑制工蜂们的卵巢发育。
    这就是有趣的蜜蜂世界,谁终生有蜂王浆食用,谁就会变成蜂王。所以说蜂王是吃出来的,而不是生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1 22:58
  • 签到天数: 177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9#
    发表于 2015-4-7 17:23:46 | 只看该作者
    一首小诗竟然蕴含着如此美丽的画面,蕴含着博深的知识。给孩子们娓娓道来,也是一种享受呢。老师的帖子集知识、趣味、唯美为一体,值得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08:58:1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蜂群也就几万只蜜蜂,随着蜂群不断壮大,就要分出新群。那么,新蜂王是怎样产生的呢?
    首先,由工蜂建造出特殊的蜂房“王台”,老蜂王就在王台内产卵。咱们前面说过,蜂王一天能产2000个卵,谁能产到“王台”里面,就看命了。幼虫孵出后,工蜂特护保姆会用蜂王浆喂它,大约16天就能发育成新蜂王。老蜂王就把蜂群交给新蜂王掌管,自己带极少一部分亲信离开,去组建新家庭。
    说起来人真是聪明啊,就根据上面的原理,想出了大量生产蜂王浆的办法。这个办法还很简单:首先,根据“王台”的样子,克隆出大量的仿生塑料“王台”;然后把工蜂的小幼虫用特制的工具转移到塑料“王台”里,一个洞一个;最后把塑料“王台”放到蜂箱里。接下来就等着收蜂王浆了。
    工蜂们一下看到这么多“王台”都傻眼了,哪来这么多小公主啊!这是要分多少窝!它们分不清真假啊,每天就拼了命地分泌蜂王浆出来喂养幼虫。3天后,塑料“王台”里全是蜂王浆,把它取出来,用镊子捏出幼虫,就可以挖蜂王浆了。
    就这样,人们欺骗了可怜的小蜜蜂,从而得到大量的蜂王浆。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养蜂规模占全世界的九分之一,年产蜂蜜20余万吨。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蜂王浆生产国和出口国,每年出口1000多吨,国际贸易中的蜂王浆产品有90%以上来自中国。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那么大,但从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蜂王浆的采集是纯手工活儿,1000多吨已经很不容易了。蜂王浆虽然营养丰富,味道可不像蜂蜜那么可口,酸,辣,涩,而且要零下18度冷冻保存,采集和运输都是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08:59:42 | 只看该作者
    “死了都要爱”的雄蜂
    雄蜂不会采蜜,它的职责是繁殖后代,一生中唯一的追求就是和蜂王交配,而且只有一次机会,交配结束,蜂王会把雄蜂的生殖器强行带离,几分钟后雄蜂就会死掉。也有生物学家说雄蜂是主动把生殖器官留在蜂王体内的,以此来保证自己交配的唯一性,让其它雄蜂彻底没机会。
    别管是谁主动的,总之,够狠!伟大的雄蜂爸爸们啊,“死了都要爱”,跟交配后被雌螳螂吃掉的雄螳螂有一拼。
    就这样拼了命,也不是每一只雄峰都有机会。和蜂王的交配是在飞行中,蜂王先从巢中飞出,全群的雄蜂随后兴奋的猛追,只有飞得最快、最强健的那只才追得上蜂王,交配,死亡,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强壮的青春期雄蜂的基因,才能让种群保持优势。
    其它的雄蜂远远的一看完了,这窝以后是没机会了,心拔凉拔凉的,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往回飞,有的飞回原巢,有的就随便找个蜂箱往里钻。好玩的是不但守门的工蜂保安不拦,进去了还可以见蜂蜜就吃,随意享用丰盛大餐。这是雄蜂的一大权利,它们本身没有“群籍”概念,会大摇大摆地自由出入蜂场中的任一个蜂群,寻找与蜂王交配的机会。雄蜂的这种特性,客观上非常有利于避免近亲繁殖,这也是大自然调节的奥妙之处。
    春暖花开时,蜜采得多,几个雄蜂也吃不了多少,无所谓,然而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采不到蜜了,当蜂巢内食物不够吃时就不一样了,工蜂们会联合起来把雄蜂赶出巢去,让它们饿死或冻死。这就是残酷的自然选择,为了群体利益,只有牺牲掉那些暂时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个体,以保证整个蜂群的生存。
    秋冬季节,无花可采时,为了不让蜜蜂饿死,蜂农们会用白糖喂它们。有人分析说这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让蜜蜂高产,其实并非如此,这个时候蜜蜂是不产任何蜜的。野生的蜜蜂会有蜂蜜存粮过冬,人工喂养的,蜂蜜都被人拿光了,蜜蜂只能靠吃白糖活着。

    只有工蜂才是“勤劳的小蜜蜂”
    工蜂是蜂群的绝对主力,负责筑巢、采蜜、清洁、育子、安全保卫、防御作战等所有工作。根据年龄的不同,工蜂主要有三大工种——“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保育蜂”和“筑巢蜂”属内勤,由幼年和青年工蜂负责,主要工作是分泌蜂王浆、抚育后代和建造维护家园。
    工蜂最开始是干些打扫卫生的杂活儿,等到发育到能分泌蜂王浆了,就变身保姆,喂养照料小一点的幼虫。蜂王浆是由工蜂的咽喉腺和下颚腺分泌的,这些腺体萎缩后,保姆们又变身为全能工人:清除废物、储存花蜜和花粉、分泌蜂蜡建筑蜂房、充当哨兵……总之啥活儿都干。
    工蜂生命中的前3周是在蜂巢内度过的,壮年之后就改外勤了,主要工作是采蜜。工蜂侦察兵们寻找到蜜源后,会吸上一些花蜜飞回来,给小伙伴们看看成份,同时用跳舞的方式告诉大家目的地的远近、方向、花海范围等等。要是觉得合适,大家就嗡嗡的同去。
    蜜蜂的采花半径通常在两三公里,如果蜂场附近缺乏蜜源,有时要飞到六七公里外。蜜蜂最高的飞行时速40公里,满载而归时就只能飞20多公里了。蜜蜂一天大约能飞160公里,一只蜜蜂每天要飞出去一二十次,就这样一直工作到老死。
    壮年工蜂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出去采蜜要花七八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也不闲着,就在巢里找事做,可以说它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典型的“劳工命”。我们总是说“勤劳的小蜜蜂”,其实只有工蜂才是。
    这些辛苦劳作的工蜂寿命很短,春夏一般只能存活1个多月,冬天能活几个月。这些小精灵们很自觉,预感到快不行了,就不再回巢,而是飞到外面安静的死去,不麻烦伙伴们处理后事。

    蜜蜂只采一种花蜜吗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按照一定的时令生存,人们最喜欢说“春暖花开”,花是大地上最绚烂的时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花的种类也不同。每个地方都会有主流的花,比如北方的槐花、枣花,南方的荔枝花、龙眼花,蜜源不同,蜜蜂就会酿出不同种类的蜜。
    因为花期错落,所以养蜂人要追着花跑,有句行话叫作“赶花期”。虽然花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不值得一采或不好采,只有花期长、数量多、易采集的蜜源,才能够形成商品蜂蜜,算下来也就几十种。其中最常见的有“枣花蜜”、“槐花蜜”、“紫云英蜜”、“荆花蜜”、“荔枝蜜”、“油菜花蜜”等等。
    大家看得最多的图片是蜜蜂在油菜花田里忙碌,虽然在某个花期蜜蜂只从一种植物上采集花蜜,但蜜蜂并没有采集单种花蜜的意识,所以大多数蜂蜜中常混有几种类型植物的花蜜。比如荔枝花开到末期,龙眼花渐渐多起来,所以荔枝蜜里常含有龙眼蜜;油菜花开到末期,紫云英花渐渐多起来,所以油菜花蜜里常有少量的紫云英蜜。
    一般情况下,单花蜜以一种占绝对优势的主要的蜜源植物来命名。好几种花蜜混杂在一起,一般称为“杂花蜜”,或“百花蜜”。因为花的种类不同,所以蜂蜜的颜色也有深有浅,即使是同一种蜜,颜色也会有差异。

        我们说蜜蜂采蜜,其实它采的包括花蜜和花粉两种。花蜜的主要分是糖,花粉的主要是蛋白质,这都是蜜蜂们的“口粮”。
    蜜蜂的口器像一个能伸能缩的长而纤细的吸管,采蜜时吸管伸长,将植物花朵里的花蜜吸进自己的第二个胃“蜜囊”里。一只蜜蜂大约要采集1000多朵花,才能装满蜜囊。一个蜂群四五万只工蜂,一天约能采集5公斤花蜜,不过这些原料花蜜中水分占到了80%,而最终酿成的蜂蜜水分不超过20%。
    这些水分并不是自然蒸发的,而是有一系列分工合作的生产过程。蜜蜂采蜜回来,不会直接进入贮藏室,而是把花蜜吐给羽化没几天的小工蜂,由它们统一放到蜜房里。蜂巢中有一种内勤蜂,专门负责用翅膀日夜不停的扇风,以加速蜂巢内空气的流动,同时其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维持在35度左右,这些都使得花蜜中的水分蒸发加速。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这些“风扇蜂”们的劳累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外出采蜜的工蜂,有的甚至累死在工作岗位上。酿好的蜂蜜成品,交由另一个工种的内勤蜂,放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保存,以备无粮时之用。所以说蜜蜂酿蜜,是为了无花可采时应对,大多却被人吃了。

    另外,蜜蜂身上长有绒毛,特别是两只毛后腿,更是毛茸茸的,在花丛中穿梭采蜜时,能沾住花蕊上的花粉。蜜蜂的后脚跗节格外膨大,外侧有一条凹槽,周围长着又长又密的绒毛,形成一个“花粉篮”,当腿上沾满了花粉,就用花粉梳刷到花粉篮里,吐点花蜜,混和成一个个的小花粉团。
    因为采集的植物不同,花粉的颜色也五颜六色,比如油菜是金黄色,紫云英是桔红色,益母草是白色,荆条是灰绿色。
    回巢后,蜜蜂将采集好的花粉团统一放到蜂巢的特定位置,有专门的“点心师”负责加工成蜜蜂们平时吃的“粗粮”。
    因为看中了花粉独特的天然保健作用与医疗美容价值,人也想吃。蜜蜂所采集的多数植物的花粉一般刚够自己吃的,只有少数植物在开花时蜜蜂能采集到大量的花粉,养蜂者才能收取到蜂花粉。在中国,最常见的蜂花粉也就十几种,如油菜花、荷花、茶花、玉米花、向日葵花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09:00:51 | 只看该作者
    说完了蜜蜂,再说说罗隐。
    罗隐,唐代诗人,浙江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除了有才,他最大的特色就是丑,丑得让女同志连他的诗都没心情读。
    罗隐的诗多通俗易懂,在当年就很流行,现在有些已经成了经典名言,我们可以来看几首。在《自遣》中他写道: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在《筹笔驿怀古》中他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句子: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瑞雪兆丰年,但对穷人来说,冬天最不好过。罗隐《雪》诗曰: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其咏史诗《西施》立意新颖,别具一格: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其《牡丹花》之“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是描写牡丹最多被引用的佳句: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韶华过此身。

    当时的宰相郑畋的女儿是个文学女青年,平时最喜欢吟罗隐的诗,不知怎么听说他就在附近隐居,恨不能立刻见见偶像,三天两头缠着父亲把罗隐请到家里来见个面。宰相知道罗隐长得多么有创意,想方设法劝女儿:“女儿啊,你要是觉得鸡蛋好吃就多吃点,干嘛非得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呢!”
    女儿不管:“鸡蛋要吃,鸡也要见!”宰相没办法,只好发个邀请函。罗隐还真给面子,晃晃悠悠的就来了。宰相女儿早就躲屏风后面了,闭着眼睛憧憬得小脸通红。听到脚步声了,立刻睁开眼——哎哟,我的妈呀!吓一跳,眼皮才睁到一半,只看了半眼,掉头就走,从此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人家是“一眼就看中了”,到罗隐这儿成了“半眼就吓跑了”,连说句“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机会都不给,宰相女儿这事办得也有点太那个了。不过话说回来,人要是长到能吓跑FANS这份儿上,恐怕再温柔也没戏。

    罗隐长得惊世骇俗,但真有才,有人这样称赞他:“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无继此才。” 有学问不代表会考试,罗隐少有才名,但屡试不第。钟陵有个叫云英的营妓,多年前和罗隐相识,这一年罗秀才考试又没及格,再经钟陵,又与云英相会,云英戏曰:“罗秀才尚未脱白耶?”这么多年过去了,罗先生你这个白丁还没穿上紫罗袍啊?罗隐叹口气,吟诗一首: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个故事大家都当作逸闻趣事来看,可一句“可能俱是不如人”的背后,又有着多少的辛酸和无奈。明人屠中孚《刻罗江东集序》即叹曰:“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

    有学问却当不了官的一般都狂,罗隐也不例外。有一次他碰巧与朝官韦贻范同船而归,两个人素不相识,估计船夫是怕罗隐那张丑脸儿吓到高官,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就事先告诉罗隐说:“罗先生,有朝官在此。”
    船夫的意思是,您都长这样儿了,就别“现丑”了,是不是主动回避一下?没想到罗隐还不屑一顾,大声说:“哪一位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什么朝官不朝官的,我用脚丫子写,也胜过他们一大堆!
    韦贻范在船舱里听到这话,脸都气青了。后来有人推荐罗隐为官,他咬牙切齿坚决反对:“若此人在朝为官,我等皆成秕糠了!”
    罗隐本名横,因连考多年也中不了进士,一气之下,遂更名为“隐”,铁下心来做隐士。黄巢起义后,他避乱隐居九华山中,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罗隐出山应试再次落第,对科举彻底绝望,乃归乡投奔吴越王钱镠,时已55岁。钱镠倒是很欣赏罗隐,他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去世,终年77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3 02:07 , Processed in 0.1149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