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旋风百草 于 2014-8-22 09:40 编辑
我是十一月下旬去范罗山的,更确切地说,是去寻访旧日生活足迹的。那时,所读小学离范罗山咫尺之遥,放学后这里就成了我和同学们玩乐的天堂,我们在茂密的草丛里捉迷藏,在僻静的山坡上聊天谈笑,在潮湿的砖缝间斗蛐蛐儿。更有同学家就住在这里,我记得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住在进门左首稍向里走的两层红砖小楼上,还有位同学住在进门右转稍向上走的山坡上,有位老师也住在这里,她的家颇有些云深不知处的意味,要先上坡,然后曲曲折折地拐过好些弯,绕过好些人家,才豁然开朗地在一处树木葱茏的山坡上找到她的家。
现时的范罗山仿若一座空山,人迹罕至,清幽静寂,彼时阳光灼热浓烈得有些烤人,而漫步此山时却浓荫蔽日,微风轻漾,满目舒爽,阳光照在那些并不粗壮然而高耸挺立的不知名的树木顶端,那或深或浅的绿变得透亮晶莹起来,那或浓或淡的黄变得璀璨耀目起来,它们不经意间成为了那些精美建筑的绝佳背景。那三幢西洋建筑象三粒温润婉约的珍珠熠熠生辉地镶嵌在满目苍翠中,我去时它们恰好已修葺一新,都是方正的两层小洋楼,都留有空阔的门廊,都建有罗马式圆形拱门,都矗立着由繁复线条装饰的廊柱,都使用的百叶门窗,看起来典雅端庄,弥散着浓郁的欧式风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这些建筑上,投下斑驳的光与影,我在这或明或暗的光影中穿行,在这空无一人的古建筑中游走,只听得我笃笃的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一时间竟有些恍惚,仿佛正穿越岁月,回望历史。
范罗山上曾硝烟弥漫,相传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坐镇范罗山,指挥头裹红巾的千余将士,环山高筑壁垒,安扎大营,保卫江城。随着1878年《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于是,在绿树成荫的范罗山上,建起了我今天看到的这几座西洋建筑,其中一座为英国驻芜领事署。抗日战争时期,芜湖沦陷,范罗山为日本侵略军所侵占,上面碉堡林立,阴森恐怖。
沉浸在这厚重历史的回忆中,不禁使我想起沿途看到的那些树木,朴树、石楠、广玉兰、三角枫……竟都是些百年老树,它们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壮硕,但修长挺拔,亭亭玉立,确称得上参天大树。一百多年来,它们沐风栉雨,饱经风霜,强韧生长。明末画家萧尺木曾赋诗吟咏范罗山:濯枝屈拂松千株,忽使一山俱有骨。今日范罗山,虽然没有松千株,但这些蓊蓊郁郁、气势泰然的百年老树无不在书写着此山的风骨呵,而在历史的风烟中,又岂止这范罗山风骨遒劲呢?
去寻旧日曾撒播过我欢笑与快乐的角角落落,这山似乎还是往日的旧模样,然而我记忆中的那些旧迹却踪影全无、无处可觅了,不禁怅然,想一想又释怀了,如今城市发展得这样快,几十年前的踪迹找不到,几乎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