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1|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1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1 15:45: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1 )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小序
吾“画中游正记”终至须待新画出方有可志之者矣。忆及当时,发愿欲为斯事之初,心知其“追诉”之意浩繁、整体工作量巨大,乃每每自勉而努力为之。因以是有青少年时期之作几乎全数略过情形。固然,彼时画艺相对稚嫩,似不堪品评。但兹记事自身既属流程,吾之画艺发展,更非一蹴而就,只此便断截其流,实已近不妥。尤以吾人早岁翰墨画作,尽管笔力有限,谋篇布局工夫亦欠缺,然则其未得尽行体现之青春激越情怀本身,又岂寡淡稀薄、不堪一诉哉!今既识之,则趁这“逾整寿而重起其一”之人生闲适际,每至那“正记”述作间隙时,偶尔即为此拾取远岁落英之事。时彼“正记”已几近千篇之数。
另,有鉴于此事特点,兹尽可能准确地标注出其作画的具体年代。
——甲午·蜕心堂

————————————————————



一、金鱼·翰墨初始(1966)
绘事,似与吾生有记忆以来共始。孩提之时,将父母为之订阅的《小朋友》等刊物上,后来的课本上,连同自家的屋墙上,皆满涂画上古代武士及神话人物,如此这般直至整个小学阶段结束,皆不必论矣。小学毕业适逢文革发生,因之,说来好笑,也就连个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便莫名其妙地辍学在家三年整。好在正为有此“私嗜”,且是觉得,从前上学读书时,好象硬就没把这画儿画够过,所以从此开始,只要还不太受外界干扰的时候,便都呆在家,一心一意地独自玩弄起这画道来。因既无缘从师,又找不到相关书籍资料,故尔一切尽皆瞎摸索而已。但有一点,此前好歹却也知晓:咱中国的正宗绘画,乃是用毛笔与墨外加水质颜料(当时在心中一概通称“水彩”)画成的。这时基于这认识,自己便通通就都象这样在画了。有件事,在心头颇引起震撼。一次,路过沙坪公园,在门墙旁边见一老者也就是用这笔墨“水彩”在画金鱼卖,小幅的,一两角钱一张。看了暗自非常喜欢,但哪可能有这钱去买,只便极认真地在那儿观看揣摩上了好半天。第二天专程又跑去看,则那儿仅只留下一片“无产阶级专政”过后的零乱现场,其它早已空空如也……当时及此后的好些天,这初知世事的心,也曾就此翻来复去地想上了许多,而最终也懒再想了,倒关门闭户的,悄悄地自己也尝试着画起这金鱼来。虽也看出没那不知下落的老头儿画得好,但还是把自己哄得个开开心心、迷迷糊糊的。呵呵,对这等样稚嫩不堪的画,眼下吾辈真的是没办法谈“技法”甚的了,好在画儿在此,就敬请读者诸君也一笑罢。附带说一句:从这画上所落的日期看,这便应该是吾人至今所存留着的最早的“正规画作”,因而,此即以“翰墨初始”名之。
另,画中那“笔仿图章”上之落款,实乃吾之旧名。盖当时虽家中已遭重大变故,而毕竟新一轮即将到来的更为剧烈的赤色恐怖旋风尚未刮至家门,所以,当时这幼小的心,如何又会得知后来就要发生的事……





2、临摹写意花卉(1969)
正因为找点绘画资料困难,所以一旦找到点什么——这多半是当时一些偶然残存下来的老旧刊物上的附图——真堪称是如获至宝,自当是要细细观摹仿临。在此状况下,没天没日地猫在屋里画上了许久,自家这“手艺”,好象真的是有了很大的起色,至少在临摹方面是如此罢。譬如这儿出示的这幅花卉画,其原本资料,记得得来时连画面的作者题款部分都烂脱了,照现在看,这即使不是齐白石本人的,也都该是其派系的。当时得之即极端钦佩赞赏,遂不止一次地加以认真摹绘。这摹本上落下的日期很清楚,彼时正是“九大”召开的前夕;可以想见,那时举国上下是何等一种模样,而巴渝一隅,有这么一个少年,却躲在家中,偷干着这等勾当,其“另类”形象,不言自明。此外,从这摹本的题款看,虽亦无名,却标注了“彩墨画”三字。这是因为一般的出版刊物,上边若是印有画作,都习惯于在画作后作这种标注。这也算是那时自己的一点“知识”罢,呵呵。不过客观地说,这画,倘不是临摹,而是能“原创”为这个样子,倒也还真是不错的。只可惜那时候,有范本与没这范本,自己所画出的画,的确还是差别相当大……





3、长桥卧波图(1970)
也记不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这画道中,最为心仪者,还是山水。且是不知怎的,虽亦非常看重与喜爱古画,但暗想的却是,是否该将这亲身感觉到的真实山水境界,也恰当地表现到自己画中去。自然,这“恰当”二字,说倒容易,如何方可真称之,却是相当的难,至少也是各有其标准了。不过彼时已有一点尚可肯定,那便是心知这山水画中的感觉,绝对是不该等同于西洋风景画的,换言之,也就是一定不能求其自然界的真实感觉。基于此等认识,有时,便想要就用这本国的传统方式,画一画身边的景物。既是托生在这山环水抱的重庆,每常感受其苍郁滋润气息与迷茫淡远意境,彼时这年轻甚至是稚嫩之心,也就想到了要画上一幅这有江有山之画。如所示,此“长桥卧波图”也,画意约略取自嘉陵江牛角沱大桥附近地区,左侧中景江滩大致会意为自家从小熟悉的江北华新街一带(因舅父在当时的重庆某钢铁厂工作),远处则是经过了高度夸张的南山。整个画面薄雾缭绕,彩墨晕染均匀,笔法固然嫩拙,意趣倒也不但没有流于时俗,反倒明显有几分“古味”焉。想来,这“中式”之取景谋篇构图为画,恐真个是因缺乏西法经验,反而相对较好;否则,不自觉地,都极易步入那“如实表现”的路径中去。其实这儿也无所谓高低优劣,纯指其趣味性而已。至若这幅画儿本身所蕴含的那一点儿远不成熟的意味,既是所藏不深,也就不消还在此提示甚的了,唯请读者诸君自行观之,以批评指正罢。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23-10-21 21:23:21 | 只看该作者
    长桥卧波朦朦胧胧很有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0:48: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认可。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09:57:58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2 )
    (总 篇之第 4、5、6 篇)



    4、松泉雅阁(1976)
    那一阶段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其结束,以自身的“上山下乡”划线段。下乡后,有鉴于时间之紧迫,学习西画都要想尽办法方能抽时间进行,自然也便顾不大上这国画学习的事,充其量,只是勤前工后略作笔墨练习而已。即使是过年回家,偶尔画过几帧相对完整的山水,似乎也都不足为论。而在当地参加工作之后,好歹已不至于还有生存之虞,于是重新又将此事纳入了自己的通盘计划之内。经过这许久时间对笔墨趣味的揣摩,此时重拾这事,感觉情况好象是有了好些不同。譬如这儿出示的这帧题作《松泉雅阁》的小画,除了因自家故意求其奇而将画面前景之松过作夸大之外,其他诸般画中因素,以当时自己的年龄来看(二十三岁),大致也还说得过去。那时自己正开始为黄宾虹山水所迷,亦十分心仪于这类“正宗”之传统文士意趣,故尔其画就自行界定为这般面目了,说不上有多少现实生活味的。另有一点也须指出:画中署名“游仙”,此即为吾辈尚在乡下时,便给自己起下并沿用着的一个字号(“童游仙”或“游仙童子”)。呵呵,想想也真有趣:在那样一个时代,自己具体所处的又是那样一种状况,怎硬就还有着这等样的“闲情逸致”哩!





    5、蜀江冷月(1976)
    无论当时自家功力若何,想要“自创”山水画图的愿望,毕竟一直潜藏心底,且是不时便欲冒将出来一试。这儿所出示的两幅小画:《蜀江冷月》与《高峡险流》,即得自于斯。其实两画境界大同小异,俱是幽黑江峡中,桅帆远去,四下里烟云迷离,岩岸湿厚。以今观之,盖为当时研习西法之故,不唯整个画幅刻意追求完整,那云水树石诸般细节,亦皆在尽力兼顾其形质之统一表达。又,似因有若干年来这巴山生活之体验,故尔画中山势,明显已具备地方特色;水之宛曲流形,亦然暗含彼蒲江之意味焉。此等相对明晰具象之画风,恐倒还较为投合一般读者口味。这也是当时曾在一些崇尚雅趣之人那儿得到过验证的。想来,或许这正是因为当时世面上所见之画,还大有“文革”遗风,所以它们才尤显其特别罢。另外,现今看来,当时自己的这种画意,必定乃与个人际遇及心之所向密切相关。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6、巴山云海(1976)
    彼时私心仍是老想着,能将自身切实感受到的真山水纳入画幅。既有此念,于是相机即行。那年秋天,学校农忙假去距场镇三二十里之外的某处山村劳动,吾人乃与同事中友善者共赴其地报到。途中,那烟云缭绕的大巴山景,实在此心留下了至为深刻之印象。这的确与画谱中的山川有着颇大的区别。当然,唯其观此,也就对前人何以会在山水画中创设那么些山石皴法,心有感悟焉。及至事后回味彼时感受,驱笔布墨,一边觉着余韵深长,一边也还是感觉得这画儿果是不大好表现。兹犹排除画面其他因素,仅以入眼之直观构形说事了:吾国山水、尤其是这现代之真山水,既不得同于画谱中由前辈画家创造的现成画法,又定然当与自己眼中所见到的实际风物(特指其由形体色光构成之客观视象)拉开尽可能大的距离,这一点,那时自己虽是尚未道出此刻之语句,但心中确实已然是比较明白地感悟到了,并必欲力行之。而这等艰深之事,又岂是区区一小青年想办即可办成的!今画儿已在此处,个中之得与失,似乎最好皆不要由吾辈自家来说了,就敬请读者诸君含哂观之,并作一不留情面的评价罢。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
    发表于 2023-11-9 12:50:45 | 只看该作者
    墨画厚重,有点压迫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6#
    发表于 2023-11-10 18:55: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欣赏学习老师佳作,遥祝您冬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2 10:56:0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二位。祝冬祺!
    当时的确压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11:41:02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3 )1977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7、古诗意画二帧(1977)
    自己还有一个差不多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喜好,那就是对古诗词的偏爱,连同随之而来的欲将其纳入一己画图的愿望。习画以来,此嗜好偶已有所表现。这时候则进一步开始发扬光大之。兹示两幅这类题材画作:其一为《大江东去》,所据何者,不消解释了。其二题作《石头城》,所据则为元代萨都剌“登石头城次东坡韵”中“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之语。两画皆纯系想当然:盖因不唯当时、即使至今,吾辈亦未游过那“三国周郎赤壁”与“金陵石头城”;甚而至于,那时候,可是连长江三峡也都还未曾游过。不过好在想来也恐怕没甚,——或此正如静安先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之谓也。正因其对实境一无所知,绝对源自于心的“真性情”,反得以无拘无束之体现。今,此二帧全系“凭空捏造”得来的图景,俱已呈于读者诸君面前,诸君藉是亦可知在当时达某心中,那两处,却原来就是如此这般一个模样。呵呵。




    8、白云湖山(1977)
    虽是心仪古代诗境,然自家心中的这画意,亦是时常产生、并一旦有了便欲借翰墨丹青表达出来。一日,心境异常澄明,静静对着寝室内小小书案上业已铺开的画纸,脑海中不觉出现了一派素云缭绕的清淡湖山,遂连忙乘兴将其挥写于画幅。当时边画边吟味,兼待纸上彩墨水痕晾干,这种种琐细过程,都是不难想见的了。总之,延续老半日之后,这儿所出示的这幅题作《白云湖山》的画儿,便呈现于自己面前。当时非常兴奋,盖因感觉好象它真要比此前所作的这类画儿都要美好且是新奇。老实说,那时候自己还完全没有去过象这样的地方,而且当时也绝对不象现在,可以通过各种接收渠道,了解这种景致究竟若何,所以纯系一己的想象而已。今者,抚腮默坐电脑屏幕跟前,目光由叆叇白云拥簇着的壁立山崖,向下越过疏密有致的青幽松林,停落于色泽莹润的草石阔滩,心下亦微微惊异:滩上那条“想当然”得来的细小溪流,其蜿蜒曲回之姿形态势,吾今纵然已细细体察过许多物情事理,而要说仅只还在这“写意”之中国画内安排它,怕也不过就是如此这般安排罢。回想当时,何以不光S某(即吾辈“《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中一再提及者)见之连连惊呼其妙,道是万没想到老兄在国画方面也还有这般造诣;且是事后不久,吾辈携此一批国画画作去参加首次恢复的国内高考,在当时的达县地区考点内,亦照样受到四川美术学院来此招生者之激赞,言说是当今国家所需要的,便正该是这等“高、精、尖”的苗子,凡此种种,也都似可从中觅得解答……当然,呵呵,后来世事的发展,那是绝对出乎人之所料,这点咱也大可不必还再多说什么了。而眼下,此时此刻,这儿也肯定没有半点认为这画就真已好得不得了的意思,不过只是客观地、甚或可以说是“历史地”在叙说彼时的实情而已。对此,想必读者诸君皆能理解。另有一点,好象也颇能说明当时自己的情怀——看这画中落款字样“游仙”侧旁,有一红色闲章(用红色写仿的),其文曰:予代山川言。此文意不单彼时,即使今朝,也都可算是照样还在提示与激励着自己……




    9、黄水如丝(1977)
    身为华夏文人,这对黄河自是有着一份特殊情感。想当时,尽管个人并无唱歌天分,但也时常喜将那《黄河颂》歌曲,信意而为地高唱上它一两番。有时也想将其纳入画幅。这儿出示的这幅题作《黄水如丝》之画,即便如此得之。当然,只因自己不单当时完全没见过黄河,就是今朝,实际上也仅是在那川、甘、青、陇一带见过尚未变黄的黄河,所以,这画确实也都只能还是凭空得来了,不过略会古人之意,想那“黄水如丝天上来”而已。事实上,就是这“会意”,照现在看来,似乎也都“会”得不甚到位:个性化的神韵差了些、只依彼时之理解,比较注重了画面的“好看”……此处亦不必对这样一幅全然谈不上成熟的画儿作更多的剖析了,仍是那话,唯以其“历史发展”之眼光,来客观地看待它罢。倘是读者诸君有兴趣,还可将此与吾“画中游正记”之第七百六十三篇《九曲黄河十八弯》两相参看。
    (总 239 篇之第 7、8、9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9#
    发表于 2023-11-27 20:24:22 | 只看该作者
    行万里路,留万卷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15:19: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认可。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5:31:42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4 )1977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0、老杜诗意(1977)
    杜甫之千古绝唱《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其诗境之超妙与格律本身之完美,久令吾辈折服。即使青年时期,心亦深深体会及此,且是每欲以之幻作膈间画境,然后现形乃入吾之翰墨。此所示小小图画,即因此得来。画中景象,皆相对清晰而又具体,似不消一一对应诗句细加解说了。唯据今看来,其种种云物连同整体空间情境,所托笔墨形式,包括题款书法,虽仍俱嫌稚嫩,但那可视形象本身,居然真个甚有苍凉悲壮之概。或者,毕竟还因自家打小即痴迷于此,由是心性中果真已有此深刻烙印,方以至此罢?另,其色墨效果森然青润、画面火气之感全无,似也与诗情画境之“沉郁旷远”两相匹配。总之,从中颇可窥知当时青年达某渐渐习成之基本心志意态。








    11、《云中双峰》等四帧(1977)
    青年时期,人生诸事,纷繁熙攘,这心境偶尔自然也甚是茫旷幽邃,有时竟至于光怪陆离。此所出示之《云中双峰》等四帧画作,似颇可印证彼时吾人心间之各种景象。众画面中,或两峰夹日耸峙于奇幻云海;或山山岭岭跌宕起落于溪云缥缈间;或瀚海凝波、残霞诡谲;或一派云江淼荡曲回,云开处,亦莫知天际之究竟……而点景之人物,有怅然凝伫或踽踽独行,亦有自驾扁舟而难测所之。凡此种种,多皆显示其内在之凄迷。诸画境既呈于兹,一任看官们自行揣度。则吾今宁息神思以观之,微诧异者:彼时,何己之心境虽每瞬息万变,而笔下之色墨,则总是如此之静恬莹润也?又,细辨其印章,已隐然可见有“越翁”字样。彼二字,实为当年吾辈结合自家姓氏,所起之另一画名。其雄放之心,并未因俗生之困扰丝毫衰减,于此似也可见一斑。


    12、赤壁夜月(1978)
    自打心知这世间确有两处“赤壁”起,便亦对那或果真乃是因“误传”而扬名的“东坡赤壁”,意神往之。且是东坡学士为吾生景仰之人,其前后《赤壁赋》,更是如雷在耳之雄文焉。因此,当时这年轻的心中,直欲将那臆想中的赤壁夜月景象,好生用自家的画幅,来加以表现。莫约是因当时径直展示“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诸般文辞实境之画已屡见不鲜罢,今观吾当时这画,怎就还偏似有些“刻意妄为”的模样。尤其是天上那轮异乎寻常的大月,与那显然是为了增强画面声势,重点突出的富于动态感的流云与逝水,几者虽皆未见得便可称恰如其分,但终是客观上已彰示了己画的个性。此外,整体画面效果完满而且统一,此大约仍是因当时甚致力于西画之故。另,此起,始为1978年画作。

    (总 239 篇之第 10、11、12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2#
    发表于 2024-1-4 19:57:23 | 只看该作者
    气势恢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11:52: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5:37:34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5 )1978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3、曹孟德诗意画二幅(1978)
    自幼于《三国演义》中即熟知曹孟德之名,当时定然亦只是以大奸雄视之。后,渐知史之真人毕竟与小说中人物非同一回事,且更因熟读彼之诗文,而愈加对其刮目相看焉。彼诗文之妙,固莫须乎吾辈在此浪耗唇舌浑加评说矣。而当日读曹氏诗文,即颇有意以己之力,将彼幻化为翰墨丹青。此示之画,取其为众所周知的《观沧海》诗意,径直表现“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境。二画所不同者,一纯为人眼中景致,一则也将华盖覆罩下的人与骑本身纳入幅中。画中形象甚明,不多作解说了。唯静观斯画,所异而感叹者:彼时,吾人怎已可在不易掌控的宣纸之上,达到如此这般写实之水天效果也?坦言之,吾今一般确是不欲在这中国画中作此追求耳。而即使真要追求,想要画出这等繁简得当、干净利落的茫荡云空与澄明海浪,真真也殊非易事。好罢,不过是既说至此,对昔日之学业作个基本的肯定而已,再说似即已有自吹自擂之嫌。打住。




    14、昨夜松边醉倒……(1978)
    稼轩之词,亦为当时吾心之最爱。回想彼时,自家虽已惯于守着一份循规蹈矩的职业,外表上看来也毫无甚么过于张扬的模样或举止,但这深心之中,却真真堪称是极其狂放的。所以,对宋词中“豪放”一派特别喜好,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自己职业上的事繁杂:过了新调入该校的那段时间,任课工作是既多且重,又还兼着别的参加统考学科,更加之那县区地方,就象是国家教育部另有一套管理制度似的,中学不但也要坐班,而且还要坐晚班至十点钟之后。在此情况下,又还再坚守着自己的学业,因此这人的压力的确颇大。譬如,以那时自定的规划,都是晚上十一点三刻至十二点,最后用十五分钟的时间来放松一下,读读古诗词。说来也真的好笑:有好几次,还待不及那预定倒头睡觉的十二点正,这人就已经熟睡过去了,而一旦睁眼,居然便已是清早应该起床的时候……咳,实在是可哂可叹却又值得回味的青年时代呵!——此示这幅小小画儿,便是在此基本事境与心态之下得来。画以两首辛词之句为据,其题取“昨夜松边醉倒”,其款则用“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自然,其余如“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也只能是观画境而旁推其意了。画作本身是稚嫩的,不消多说它;此不过是道出与之相关的情形,以助读者诸君观之一笑耳。




    15、平岗细草鸣黄犊(1978)
    辛词中“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之美妙辞景,亦久为此心所仰羡。既如此,焉得能有不欲画画之理。此所示者,依当日习惯,仍为尺幅方寸之作耳。画中色泽浓郁,诸物造型粗细适中,行笔率直却也注重空间“转面”之关系。布景基本取其所谓“平远”,甚而至于颇具西画之焦点透视意味。整体境界,似可称之朴美且有着一定新奇之感。特别值得一提者,那景物形象,虽是依古题而为,然则仔细推究,却逐处皆暗暗可见吾生尝历之地、如乡下“馒头山”与这县城蒲江对岸麻柳树滩等处之影儿。是诚可谓“现实生活终为文艺之源泉”欤?又,此时吾人之心境,虽于这画中观之,很是恬然自适,其实要说是不时亦有狂飚于心海深处掠起,丝毫也并不过分。相关事体既已在“《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中多有透露,此亦不必再提及了,免得影响了读者诸君观兹画时,或能产生的那份澹然心绪。呵呵。

    (总 239 篇之第 13、14、15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5#
    发表于 2024-1-28 23:41:32 | 只看该作者
    读历史,看文化内涵,敬老师勤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2 15:52: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认可。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5:21:20 | 只看该作者
    自研丹硃——《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 6 )1978年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6、长烟落日孤城闭(1978)
    范仲淹之千古名句“长烟落日孤城闭”,从来亦曾引起此心多少遐想。固然,以当时论,整个中国西北地区的风貌,在吾辈心中,不过只是一团浑茫的幻象而已。加之这毕竟所涉及的又乃是古代的景象,所以,一旦真想到要将其纳入己画中,须依据的,也就只能是在相关资料上看到过的物象图形。正如眼前所见,这幅小小的画作,画面上的城池,其造型是取自常见于连环画上的那种,还特意避免了城内外任何可引起有关“繁荣”二字联想的物事。其自然环境哩,虽是想当然,但也力求表现其阔旷、浑朴与苍凉。且是着重显示了那轮在延展“长烟”间浩荡地坠落的夕日,连同扑腾翻飞于周围的那一大群暮鸦。这不消说皆为的是渲染整个气氛。唔,究竟效果怎样,单凭自家在这儿饶舌,也没更多的意义,还是就请读者诸君,由随各自的认识或心境,予以观看与评定。唯得说明一点:画面左上角云天,分明是十来年前自己在输录这图片资料时,所留下的痕迹。只已想不起当时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其仅是为了加强画中气势而客观上处理不当,抑或是那儿原有着不满己意的题款,藉此一下子便抹去了?现今,象这种远岁旧稿的原件,寻找起来也不便,姑且就存一悬疑在此罢。





    17、漠漠水田飞白鹭(1978)
    这画题取自王维诗句,想来不消多加说明了。但画意本身,却完全与原诗无甚关系,倒是取自于个人在乡下时所日日面对的一个最平凡场景,仅是将其偶尔一现的瞬间摄撷下而已。此乃每每靠坐在咱那破旧八仙桌前,抬头斜望出去,房东家院坝旁几株久已为我所熟知的树:一杏,一梨,一枇杷,一棕榈,俱历历在目焉。背景则便是队里的一湾水田。冬寒时节,山中多雾。有时见那弥天烟云缭绕,漫目皆是一派灰蓝,竟恰与淡淡水墨间调入了点花青色相似。在此情形下,亦常有鸥鹭一类的白鸟翻飞于水田上空,故尔景观确也好看。当时即联想到了摩诘翁的这佳句,并想,待几时稍有空闲了,必是要将此画出才罢。其后教书生涯中,虽说不上真有甚闲,毕竟还能抽点时间以了此愿。于是一日搜览这心海中之芜杂意象,旋即眷属于斯境,遂如实付诸翰墨。画成,一度颇偏爱之,犹将其用作过彼年度自辑己作册页之封面。现不觉转眼间数十年去矣!或许就连这几株树,还在与不在,都很难说。而面对兹境,自己心中的感慨,又岂是这短短几行文字所能言清道明的?不过是略若提纲挈领,以利读者诸君闲观此画。







    18、诗趣小景二帧(1978)
    彼时因日日研读古诗,笔下画作,自然常见诗中情境。此示之画,一明显有诗,另一不过略取古诗中每具之境而已。其有诗者,诗云: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其为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的一首七言绝句。回想吾辈初见此诗,却是在乡间一老木屋内:某人家也不知是甚时、由哪代人以软旧之黄草纸用毛笔抄写。纸上所抄多是《千家诗》上的作品,错落颇多(当然这也都是后来能买到书时才对照得知的),整个竟与“端公”(神汉)所画之符类似。但尽管如此,当时这心头亦被这意外的发现所深深地震撼。本想以自己的手艺,为其家老人又画个像什么的,将那纸本换走;但人家说是前辈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没法,也就只好尽数把那些诗抄了下来,于是稍稍有空便研习玩味,倒也得趣多多。日后在学校终将其转换为此画。人人心中的诗境各异,似也不消作甚解释了。另一幅题作《溪山烟雨》之画,其实多少受了些潘天寿先生《雨后千山铁铸成》一画的影响,唯其笔力不逮,情调亦殊,别是一种澹然蕴藉兼含嫩拙的意味。画俱在此,不再啰嗦。

    (总 239 篇之第 16\17\18 篇)
    (待续)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1 15: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9#
    发表于 2024-3-22 19:31:13 | 只看该作者
    画作意境高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0:59:46 | 只看该作者
    谢先生赞。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00:10 , Processed in 0.1518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