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本文纯属虚构
胡村小学不大,学生不足百人,老师五人:一个校长,一个主任,一个老教师叫梁了梁老师,一个县城下来的支教老师甄老师,一个省招新机制老师辛老师。梁老师在这个学校工作30多年了,他是被其老婆抱怨:“教书教书不如我一年喂一头猪。”的民办教师转正的老师,当年,他在被老婆奚落了好多次后,才过五关斩六将转为公办教师的。要说早应该转正的,只怪他人稳啊,邻里常笑话他:梁了呀,稳啊,就是太过了,就像骑自行车上坡还要带上车刷呀。当然有点夸张。其实啊,梁老师的这性格却是胡村孩子的福气,他的学生早桃李满天下了,在村里是受人尊敬的梁老师哦。这不,在这条清贫路上已走30多年啦。 去秋,胡村小学调来县城支教的甄老师和省新机制补充的辛老师。梁老师高兴了好几天:胡村孩子有了好老师了。照例学校的新任教师要上过关课,在校长、主任和梁老师一起听过俩老师过关课后,听课人直摇头:板书有错字,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事后梁老师找了校长、主任说:“这不行啊,害了孩子。”“这两人是有人关注的,甄是来镀金的,支教一年后另有任用。辛是上面打招呼的,三年后回城。我也没办法。”校长回他。 不几日,镇里教师交流会,梁老师又听到了惊人的消息:甄是县城某中学的后勤人员,压根就没捏过粉笔,上面将支教乡里的指标分到学校,但学校谁人愿下乡里去呢?没法,只好以纸代木,许诺支教回城重用,支教期间除补助外还有评优的优先权。那辛呢,更是上面打招呼,玩的是曲线救国,农村包围城市,三年后回城,且拿的是省里年薪3.6万。老梁听了年薪3.6万心就咯噔了一下,自己30多年教龄,月薪才2200元,刚参加工作就3,6万,反差太大吧。其实这3.6万比起行业外的也有差距,谁的亲戚他倒不管,倒是这工资让他心里不平衡,太伤自尊了,心里怨着,谁出的馊主意呢?政策好补充教师,可补的啥样的?支教好咋执行就走样呢?在岗的多数咋待遇提得慢呢?老梁回校后郁闷了好多天,他稳啊,还是老黄牛一样教学。 学期末,校长传达新政策:省里要在老师中评定百分之十五的骨干教师,月补700元,本校一个指标。老梁知道了,窃喜。心想自己荣誉证一方便面箱子啊,这回能评上。想想加上700元和辛老师有得一比, 一个安慰吧。评定按程序进行着:自评、校评、上级领导评。本校评定时老梁见着校长、主任都在自己的名字上打了勾,甄和辛也是。老梁等待着,结果他名落孙山,胡村小学评定的省骨干教师是主任。老梁不解,找到校长。校长说:“主任走的是上层路线,我都不知道。算了吧,这学期学校模范评给你。”“骨干教师评百分之十五,这也是明着将本不稳定的教师队伍弄得骚动啊,何况评出的是,苦干的不是骨干、骨干不骨干。我自己也有意见啦。”校长也有牢骚。老梁的心给重重的撞了一下,本想能评上,安慰一下受伤的心,这倒好,心有点撕的感觉。一个个不是上层路线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曲线救国,我梁了,路是不是真太稳了呀,想着,好怨恨自己,咋这样的稳?教书须有定力,投机却总钻营,抱怨、不平总不能在孩子身上撒气吧,马上要期末考试了,老梁挣扎着,在一年级教室里复习“人”字。 年关近了,他昔日的学生们都满载而归,都忘不了到学校看望他。尽管学生们打工也好、为官也好、开公司也好,工资待遇高,可他们都是走的正途。梁老师看着,心里倒没有不平,只是高兴。 转眼,新学期开学了。老梁在家里将去秋期末,校长评给他的新模范荣誉证放在那方便面箱子里。整整衣服,夹上讲义走上他走了30多年的上班路,上班去了。
[url] | | ㈡ | ㈡注| : 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