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发几首关于秋天的诗歌,供玩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5:4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2 作品注释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3 作品赏析

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url] | | ¤ |  ¤注| :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5:52:15 | 只看该作者
秋风辞/汉武帝

诗词正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4 诗词鉴赏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6 作者简介

刘彻(前157-前 87),世称汉武帝。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重要措施,曾建立汉乐府。采集民歌。刘彻刘彻在文学上曾提倡辞赋,重视收集各地的民歌、民谣,给我国文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他这带有民歌格调的《秋风辞》就象一株秀丽芬芳的奇葩,开放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苑囿里。


7 创作背景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山西万荣县北面)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就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自作《秋风辞》。”刘彻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怀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发了他渴求“贤才”的愿望。



[url] | | ㈨ |  ㈨注| : 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6:48:58 | 只看该作者
在一首诗中,也有一句紧跟着一句的惊奇令我们目不暇接,几乎不给我们以喘口气的机会。以《秋风辞》/张作梗 为例:

  莫非我会把右腿穿在左腿上?
  莫非败落的草籽中还藏有一窝未死的灰烬之梦?
  大海悬挂在倾斜的天边,
  莫非狼来了我内心的羊羔还未出生?
  
  邪恶的被子,对付穷人总是用一副冰凉的外壳。
  莫非沿着体制的楼梯走下,
  会遇到一扇巧舌如簧的玻璃旋转门?——
  
  我离开我去到西藏,
  莫非那老银匠的小锤下会跑出十个少女?
  
  我不会对秋风说:飘零。天涯。
  我吞下暮蔼和一只阿拉伯漂流瓶。莫非那受伤者,
  惟一能丢弃的就是含毒的绷带?
  他们指给我看我的背影,
  莫非半卷经书会复活一个远逝的古夏国?
  
  有谁能析出生之器官中那粒隐隐作痛的死亡结石?
  莫非生石灰墙下埋着一条怨怼的标语?
  我在颅骨上安装门窗,
  莫非一条绳子会从地下提出一桶清凉的尖叫?


  这首诗的整体构思非常简单,虽然算不上是张作梗最好的诗,但它每一句都出手不凡足以使它个性鲜明。七个设问句,其中六个是以重复的“莫非”开头,传统的结构方式,却不是传统的语言表达,一个接着一个的冲浪式的刺激高潮的出现,像电焊工焊铁板一样,一块铁板紧挨着一块铁板密不透风。这种语言创造的无缝隙排比,造成了审美的紧张,就不会给日常语言的无味、苍白和松懈留有余地,从而彻底破除了“口水诗”的魔咒。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借张作梗的经验来解决我们对现代汉语的担忧:现代汉语到底能不能像古代汉语一样助现代诗写作达到巅峰状态?现代汉语的诗语言创新行为中是否存在局限?换一句话说,“口水诗”是不是后先锋诗不可避免的陷阱?应该说,张作梗的写作实践为我们做出了解答:这就是现代汉语的诗语言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即使是日常语言也存在着构造诗境、诗意的无限可能性,有限的、受局限的不是现代汉语本身,只可能是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的贫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06:51:19 | 只看该作者
秋风辞/刘华明

没什么不能带走,这八百里平原被宽大的衣袖揽入怀中
果实的红、菊花的黄,还有村庄上空掠过乌鸦的叫声在一夜间走远
河流越发清澈,石头有浮出水面的理由
岸边的落叶无目的地飞舞,像季节留不住的过客

你要追随白云不是件简单的事
枝头晃动,有许多时光就要掉下来
落日的余火会在抵达前慢慢熄灭

我草书的诗稿没有序言
第一页的空白就写满荒凉
大风肆无忌惮在我内心咆哮
那些痛苦、欢乐,还有燃烧后的灰烬在四十年后变得空空如也

大道宽畅,你要沿着自己的方向行走
避开镰刀的坚硬、锋芒
将我的十万封家书送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40:55 | 只看该作者
家庭中中年妇女的无辜和不幸——读刘华明的诗《菊花》

夜晚安静,菊花的黄衍生到灯火内部
    属于异性相吸,和我憔悴的面容没有任何关系
    而寒冷持续袭来,有第五次围剿的主观倾向
    我必须合衣而卧,直到白昼占领高地
   
    冬天把指甲涂满白色
    莫须有的罪名被大雁写在天上
    拉弓的时候你要看清谁的脊背有精忠报国的字样
    谁的哀鸣里隐藏金黄
   
     如果菊花在大雪中点起火把
    我必须以贫民的身份举双手拥护
    那些黄色一年年生长
    是贵族沦落民间的唯一证据
   
     无须瘦身和宽衣解带
    这朵菊花在夜晚向我叩头、问安
    像极了晚唐后宫的妃子

               ——作者:刘华明

点评:

     这首诗主要是写家庭中中年妇女的无辜和不幸。人生是痛苦的。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夫为妻纲”,男人差不多就是女人的“冬天”,所以女人尤其痛苦和不幸。这是对人的命运特别是对女人的命运和生命意义及其价值的深度思考。

    人类社会学的研究证明,男女的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特别是社会分工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时候曾经存在过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生育繁衍保护后代,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充当抵挡一切灾难的中坚力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就要求家庭的产生。家庭经过婚姻的多种形式的过渡,最后落实固定在一夫一妻制的模式上。漫长的私有制社会中,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达官显贵都是妻妾成群,凡夫俗子也喜新厌旧婚外恋,打着“家中大旗不倒”的旗号,外边 旗飞扬。家庭中男女爱情的感动和浪漫并不持久,“相敬如宾”的爱情的神话很快就破灭,差不多家家有一个怨妇。在一定意义上说,家庭婚姻成了女人的枷锁和桎梏。这些也是诗歌能引起思索的一些方面。

    诗歌第一段的三四句写道:“而寒冷持续袭来,有第五次围剿的主观倾向/我必须合衣而卧,直到白昼占领高地”。这里是讲男人的“主观倾向”借口自然的冬天的寒冷,“和衣而卧”一直到天明,对女人不理不睬。其实这里的“寒冷”也有着“社会冬天”的意味儿。妇女处在“双重寒冷”的摧残中,所以诗歌接下来的第二段的第一句写道:“冬天把指甲涂满白色”,是说妇女的生命是凄惨苍白的。她们简直不像人就像某种动物如鸟儿,譬如大雁在天上排成个“人”字,可以随意被强悍的男人猎杀,接下来的一句就是“莫须有的罪名被大雁写在天上”。而任人皆知,家庭主妇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最衷心地保孩子保家产保男人的声名利禄,她们受到残酷的伤害是多么的无辜啊!二段的后两句便是:“拉弓的时候你要看清谁的脊背有精忠报国的字样/谁的哀鸣里隐藏金黄”?男人明知道自己的老婆是头雁,首先射杀的就非她不可!多悲惨!(这是由人的内在的种族繁衍的生物性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这里不做解释)。

    诗歌的第三段:

     如果菊花在大雪中点起火把
    我必须以贫民的身份举双手拥护
    那些黄色一年年生长
    是贵族沦落民间的唯一证据

    这一段作者旨在表达对妇女的生命命运的无辜和不幸的不平。说“如果”——假设妇女们举起“火把”造反,我愿以弱势“贫民”的身份同情“拥护”革命,因为她们本来也是人,应该享有同男人一样平等的权利,不是生来卑贱而是天生高贵的!所以:“那些黄色一年年生长/是贵族沦落民间的唯一证据”。“黄色一年年生长”,是指妇女在现实生活中被解放的脚步在一步步迈进着。

    第四段即尾段,严紧照应诗歌的开头:“夜晚安静,菊花的黄衍生到灯火内部/属于异性相吸,和我憔悴的面容没有任何关系”,是讲由“异性”构成的家庭中,妇女(菊花)任劳任怨,像蜡烛一样在牺牲着自己,照亮着温暖着家庭尤其是家庭里的男人,为家庭增 添色,对男人百依百顺无怨无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男人却借口“寒冷”“和衣而卧”。

     无须瘦身和宽衣解带
    这朵菊花在夜晚向我叩头、问安
    像极了晚唐后宫的妃子

    读完了这首诗歌,我们很自然的要为作者的意象写作的经营技巧叫好称奇。“菊花”作为全诗的主意象——中心象征意象。同时“菊花”秋晚迟开以及她的金灿色 等特性特征也被全方位把握直接加以引申运用,作为辅助意象根据诗歌意蕴的总体要求再同其它众多的辅助意象联接拼缀有机的展开诗篇,手法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42:27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一群候鸟飞走了》

一群候鸟飞走了
带走了阳光、雨水、花朵、绿色
带走了一个季节的温度和枝头上残留的爱情

这群白色的鸟儿越飞越高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掠过头顶
让我无法逃避这提前到来的冬季
和冬季里刺骨的冷

天空亮着
因为有一群翅膀闪着灵动的光芒
像黑夜里的一道闪电
深深地刺痛着一个异乡人的梦

一群候鸟飞走了
而我还留在这
留在尘世被现实不停地鞭打
左手握住右手
我试图和命运做最后一次谈判
命运说
你走吧
把你的灵魂留下

点评:

一群候鸟飞走了
带走了阳光、雨水、花朵、绿色
带走了一个季节的温度和枝头上残留的爱情
(这段用候鸟“带走了”讲同候鸟一同失掉的是自然及生命的美好和社会人生的温馨与幸福)

这群白色的鸟儿越飞越高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掠过头顶
让我无法逃避这提前到来的冬季
和冬季里刺骨的冷
(这段讲候鸟飞走后“我”身处的冷峻环境。这一段意象间润通得很是妙:白色的鸟——雪花——冬季——冷。这是很难做的,体现作者的功夫!)

天空亮着
因为有一群翅膀闪着灵动的光芒
像黑夜里的一道闪电
深深地刺痛着一个异乡人的梦
(“天空亮着”是因为“梦”醒了;候鸟的翅膀闪动是夜的幽灵;余下“我”孤独着,如身处“异乡”。本段由上段的自然——过渡到社会。“我”只身流浪和冷合并成整体现实环境,显然是更残酷了!读楼主的诗须上下左右内外勾联着去理解。)

一群候鸟飞走了
而我还留在这
留在尘世被现实不停地鞭打
左手握住右手
我试图和命运做最后一次谈判
命运说
你走吧
把你的灵魂留下
(我留在“尘世”,示候鸟们为了活显然等于死;我如果“走”,要“灵魂留下”,所以我不能走,因为走即是“死”。那怎么办?——留在尘世被现实不停地鞭打/左手握住右手/我试图和命运做最后一次谈判——抗争!也还是要留下的不屈的“灵魂”!诗歌昭告人们不要屈服于环境和命运,生——是要我们联合起来奋争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44:02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歌《十月 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十月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冬天还没有来
  可内心的冰雪早已坚硬
  那条住在月亮上的河流
  淹没了十里桂花的村庄

  我不去采菊
  是菊花采走了我隐居已久的黑暗
  让我在迷雾中看清了灵魂的出处
  和一只候鸟迁徙的痛

  十月 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从农村搬到城市
  丢失了春天的妩媚和鸟儿的喉咙
  高耸的楼群遮盖了我最初的纯真和幻想
  我卑微的身世已于一堆沙石混为一谈

  秋风迭起 几片落叶被乌鸦叫声拐走
  几缕阳光在我的头顶邂逅

  宁静的夜晚
  我听到斧锯声从我的骨骼里一声声传出来
  却喊不出一声痛

花都水月:
非常感谢你能来和我共同读刘华明的诗歌。首先申明,我不是来和你“争鸣”。我很欣赏你对刘华明诗歌的解读。这个我已经说很多了,相信你能够理解。
读你的解读文章刚一开头,我哭得脖子棒棒硬O(∩_∩)O哈哈~。这会又来读。读了一遍,感觉非常的好。但我觉得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你的有出入,就也来再读一遍,互相照映一下。
解题:
(首先声明,这只是作为读者我本人自己的想法,和作者无关!!!)
《十月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十月”,在我们的国度里是个特别的“月份”,是共和国诞生的月份;是被人们千百遍高声吟颂歌唱的月份!作者用“十月”做为标题的一部分,绝不会没有用意!
“树”,是个象征,比喻,就是作者自己,或者和刘华明的命运一样的人。
“没有根的”,就是没有生命基础生命源头的“树”,那就只能是一棵死树!
诗人自己在做对于自己的否定!


    冬天还没有来
  可内心的冰雪早已坚硬
  那条住在月亮上的河流
  淹没了十里桂花的村庄

作者的写作诗歌的特点,我是太熟悉不过了,他从来不离开标题半步。
对于“树”来说,“十月”,应该说冬天还没有来到,但是,心早就凉透了!凉到个什么样子呢?他打了个比方说,就像“那条住在月亮上的河流/淹没了十里桂花的村庄”!“月亮”,是悬在空中的虚渺的“希望”,又被“河水”冲刷着,结果那象征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桂花树”连同可爱的家园——“村庄”都被河水给淹没了!还有比这更苦的么?!

    我不去采菊
  是菊花采走了我隐居已久的黑暗
  让我在迷雾中看清了灵魂的出处
  和一只候鸟迁徙的痛
“十月”,既然冬天还没有到来,就还是秋天。秋天里最美好的东西是“菊花”。作者写道:我不像别人,喜欢在秋天采摘“菊花”。“菊花”是季节走向寒冷,生命普遍凋零时刻的守候在节候和生命尽头最美而隐忍的植物,是这个时候最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人们的心灵寄托,是人们的心灵的希望!
作者写道:“我不去采菊”,首先就是在说:我没有希望啊!
我为什么“不去采菊”呢?那是因为我还要感谢这“菊花”,她虽然是对于我来说本来就不存在的“希望”,但是,作为生活和生命的梦想,她为我驱除了“我隐居已久的黑暗”,给了我生活和生命某种可怜巴巴的色 和光亮。
“让我在迷雾中看清了灵魂的出处/和一只候鸟迁徙的痛",
是说让我的生活在迷茫看不清方向的时候找到了精神的走向和门径;使一只不断迁徙的鸟感受到了离开树的痛!

    十月 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从农村搬到城市
  丢失了春天的妩媚和鸟儿的喉咙
  高耸的楼群遮盖了我最初的纯真和幻想
  我卑微的身世已于一堆沙石混为一谈
这是最扣主题的一段诗句。“十月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为什么呢?我这棵“树”,是“从农村搬到城市”的,真的,作者有农村老家,后因为工作需要搬到城市(乾安市)的,农村是他这棵树的“根”,而这样一来他的“根”就丢了。丢失了“根”的树,春天来了也不会绿了美了,更不会有鸟儿来到这样的树上歌唱了。更何况搬到城市来,那“高耸的楼群遮盖了我最初的纯真和幻想”:我这棵树就被整个淹没在高耸的楼群里了,我人生最初的品质品格以及我对人生的生活和梦想统统都没有了!!!我现在算什么啊?我卑微渺小的可怜,我就和那一堆堆的沙子和石头是一样的啊,没有什么差别呀,是毫无生气的一堆等待用来建筑的物品啊!而不是原来那棵有生命有希望有根的树了!
显然,作者对“十月”的呼唤,就是在对祖国的呼唤!
“树”确是作者的自喻,但更是“他喻”!是一切如作者同样命运的人们的通体象征啊!
这就是意境,这,就是主题!没有这样一点深刻,还能叫做是诗歌么?

    秋风迭起 几片落叶被乌鸦叫声拐走
  几缕阳光在我的头顶邂逅

“树”死了。苍凉的秋风开始不断的刮起来。叶子随风飘零。连乌鸦也不再在这样的树上再做停留。有一些落叶和那些浸透着不祥预兆的乌鸦的叫声一起掠过树的头顶飞走,偶而也遭遇几缕阳光。

    宁静的夜晚
  我听到斧锯声从我的骨骼里一声声传出来
  却喊不出一声痛
晚上,宁静。“我听到斧锯声从我的骨骼里一声声传出来”,能听到“斧锯”“割骨头”的声音么?不能。这是写人在极度痛苦中的幻觉。“喊不出痛”,是写人的梦魇状态。实际上作者是在对自己的当时的生活生存状态做了一个贴切恰当的描述。

这就是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和花都水月出入最大的地方是这个棵“树”到底指代的是谁?感觉不是“农民工”的具体指代,是刘华明自己及命运如同刘华明一样的那些人们的指代。
再次谢谢花都水月给出这首诗,并认真解读,让我也来蛮有兴味地品读刘华明朋友的又一首诗歌!

《十月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冬天还没有来
  可内心的冰雪早已坚硬
  那条住在月亮上的河流
  淹没了十里桂花的村庄——————这段用比喻写“树”的苍凉痛苦的现实境遇

  我不去采菊
  是菊花采走了我隐居已久的黑暗
  让我在迷雾中看清了灵魂的出处
  和一只候鸟迁徙的痛————————这段写我(树)和我的梦想及梦想给我带来的结果

  十月 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
  从农村搬到城市
  丢失了春天的妩媚和鸟儿的喉咙
  高耸的楼群遮盖了我最初的纯真和幻想
  我卑微的身世已于一堆沙石混为一谈——————这段写“我”这棵“树”没根的主要原因及自我现实处境和人格的定性判断

  秋风迭起 几片落叶被乌鸦叫声拐走
  几缕阳光在我的头顶邂逅———————————这段写“树”死了,树的一切梦想都破灭后的情况

  宁静的夜晚
  我听到斧锯声从我的骨骼里一声声传出来
  却喊不出一声痛 ——————————————这段最后扣到作者自身——“我”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45:41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雁鸣》

雁鸣

如果雁鸣是个偶数
它会让天空的忧伤成倍增长
一双铁轨在虚无中滑行
虽然曾断裂、塌方
但终会抵消大地的牵引
直达白云深处

它是故园子时的一声号角
把梦空投到记忆的河滩
是落叶无法追随的偶像
即使秋风也不能阻止其前行

站在蔚蓝的天空下
我看到秋天被一声声雁鸣带走
不知所措

点评:

与《芒》比较读:
这些年  我一直在时光的呼啸中离去——孤独一个人
从心灵出发却无法抵达心灵——————孤独一颗心
《雁鸣》从《芒》的一个人进到两个多个或群体。
《雁鸣》若有回声或和响,就是“偶数”!尽管“它会让天空的忧伤成倍增长”。。。
雁鸣,是歌者一路孤独行吟的比拟和象征。

如果雁鸣是个偶数————————群体的哀鸣
它会让天空的忧伤成倍增长————忧伤就更重
一双铁轨在虚无中滑行——————雁阵的一往无前似义无反顾的铁轨
虽然曾断裂、塌方————————虽还有意外的不幸遭遇险阻
但终会抵消大地的牵引——————但他们绝不停止飞翔
直达白云深处——————————直达目标

它是故园子时的一声号角——“子时”是夜半黑暗;秉承“故园”父老决意摆脱黑暗奔向光明的意志
把梦空投到记忆的河滩——————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努力
是落叶无法追随的偶像——————他不是落叶似的飘零
即使秋风也不能阻止其前行————所以,肆虐的苍凉的秋风也不能阻止前行

站在蔚蓝的天空下
我看到秋天被一声声雁鸣带走
不知所措————————————发人思考的一句:1我也应该跟从前行?2我为落伍而惭愧?3过了秋天就要接受冬天的冷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47:57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落叶》赏析

落叶
很早  秋风就为我预定了返乡的机票
金黄的、木质的、夹着几声鸟鸣和悲凉
像童年越飘越远的风筝
从时间的逆光中潜回

它曾遗失过几滴星星的眼泪
也曾被闪电的碎片划出齿痕
为此  它常常举手向天空抗议

它拥有从北到南的专列航线
拥有蝴蝶的翅膀和火焰的温度
拥有山川、田野和一群蚂蚁悉窣的脚步声
拥有生和死
却无法抵御内心越聚越多的寒冷

一片叶子就这样出走了
我不清楚是秋天出卖了它
还是它出卖了秋天



(落叶——)拥有生和死
很早  秋风就为我(——落叶)预定了返乡的机票
从诗中的这两句看,“死”和生一样是落叶(——人的象征物)权利;“返乡”是必然归宿。这样看,“落叶”和“秋天”之间不存在谁“出卖”谁的问题。所以个见以为作者不是要读者去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做出某种抉择,而是让读者领会和体悟生命(和生活)现象中更深刻的东西吧?
《落叶》的第一段是讲,人的生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必然过程。
很早  秋风就为我预定了返乡的机票————“很早  秋风就”表明叶落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返乡”比喻“落叶归根”。
金黄的、木质的、夹着几声鸟鸣和悲凉———“机票”和“落叶”两个意象在这里混融,并影射关于人生的认识。。。。。。
像童年越飘越远的风筝——————————“童年”是生的起点;“风筝”如“落叶”是过程的归宿。
从时间的逆光中潜回———————————这里启用叶子的“光合作用”的道理,用逆光说明“潜回”的返程。

《落叶》的第二段是讲,生命是一个历经磨难的过程。
它曾遗失过几滴星星的眼泪————生命是悲苦寂寥的长夜
也曾被闪电的碎片划出齿痕————生命要承受累累伤痕的苦痛
为此  它常常举手向天空抗议———生命同时就是坚忍和不屈的!

《落叶》的第三段是讲,生命是卑微和富足的辩证存在。人如“落叶”,是卑微的!但是人——作为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或实体,在你生命的过程中,不是经历和拥有很多么?!从而表现出对人生自足的达观态度。。。
它拥有从北到南的专列航线——————————(北冷——南热)
拥有蝴蝶的翅膀和火焰的温度—————————“蝴蝶的翅膀”春——夏“火焰的温度”
拥有山川、田野和一群蚂蚁悉窣的脚步声————“山川、田野”伟岸——低微“蚂蚁悉窣的脚步”
拥有生和死—————————————————比肩于所有的生灵
却无法抵御内心越聚越多的寒冷————————秋叶面对寒冬的来临,无可否认是一种当然的悲凉——

《落叶》的末段是讲“四时行焉,百物兴焉”,然而有生就会有灭!“秋天”和“落叶”本来同源同根,一个命运,二者之间难道还有什么可以计较的么?!
这里是不是在启示人的某种关系的理解诸如: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
多么好的诗!
一片叶子就这样出走了
我不清楚是秋天出卖了它
还是它出卖了秋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49:15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剥玉米》

剥玉米

把灯再点亮些
就能看清玉米层层叠叠的心事了
金黄又饱满的情绪在晚风中攒动、流淌
如月光刚刚走过
留下一地的金

谁的手臂高于夜的头颅
宛若鹰的翅膀划出优美的弧线
把幸福一粒粒的清点、收藏

让热辣的酒稀释北风中的寒冷
让那群麻雀停止在屋檐上追逐、嬉闹
今夜
我躺在厚厚的玉米堆上睡熟了
梦中  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点评:

把灯再点亮些————(暗示“夜”剥玉米,同时照顾第二句的“看”。“灯”应还有她意。)
就能看清玉米层层叠叠的心事了————(既形象,又是人反思“心事”的载体:相关成熟和丰收的。。。。。。)
金黄又饱满的情绪在晚风中攒动、流淌————(予喜悦以色泽和动感——运用了“联觉”)
如月光刚刚走过————(有岁月流走的含意)
留下一地的金————(玉米,喜色,金钱——辐射意象)

谁的手臂高于夜的头颅————(剥玉米的人的手臂。夜,指时间同时兼有别味。)
宛若鹰的翅膀划出优美的弧线————(剥抛玉米的动作形象,兼喻刻出农人的力度美及奋飞意气!!!美极!!!)
把幸福一粒粒的清点、收藏

让热辣的酒稀释北风中的寒冷————(北国人饮酒取暖的豪和爽!“北风寒冷”既是自然的也有其它指向。)
让那群麻雀停止在屋檐上追逐、嬉闹————(卑微群体“家”的温馨)
今夜——————————————(到此才明示时间)
我躺在厚厚的玉米堆上睡熟了———(我们的家我们的收获)
梦中  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我们在满足的喜悦中进行着新的更加幸福的憧憬!)

(描写农民老动,表现丰收的喜悦,赞美幸福生活的精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7:50:49 | 只看该作者
读刘华明的诗《秋夜》

秋夜
我相信
一定有什么在加深夜的颜色
比如一只乌鸦掠过窗前像谁遁去的灵魂
比如一个梦在路上邂逅月光的大雪

风不言
是落叶凑足了住宿的盘缠
遍地的金黄翻滚着
宛若秋天散发的传单  萧索而悲凉

把影子还给肉体      灯光四处逃逸
梳妆镜里有我清晨遗失的笑脸

去掉秋风  去掉月光
去掉天空中的阵阵雁鸣
我变得一无所有
我怀疑自己在夜色中所起的作用
是叠加    是削减
还是皈依?

点评:
先从第二段入读:

风不言
是落叶凑足了住宿的盘缠
遍地的金黄翻滚着
宛若秋天散发的传单  萧索而悲凉

秋风用不着说话啊,它很轻易地就聚敛了落叶,“凑足”“金黄”的“盘缠”,由白天到晚上,去“住宿”“秋夜”!所以秋夜里是有秋风肆虐着,“宛若秋天散发的传单  萧索而悲凉!”

这里的“秋风”显然是个“恶劣”的意象。理解上它是对立于人的主观的客观物象,是由自然进到“社会”的客观表征。

回头读第一段:

我相信
一定有什么在加深夜的颜色
比如一只乌鸦掠过窗前像谁遁去的灵魂
比如一个梦在路上邂逅月光的大雪

只是“我”(同下文的“比如”,避免主观断然强加给客观的或然的口吻)的想法:夜色本来就是昏暗的,但是,“一定有什么在加深夜的颜色”,要夜更昏暗!比方说吧,一只黑色的不祥兆头的乌鸦,像谁死后灰暗的灵魂在你的窗口经过,你的感觉怎样?是不是黑暗被“叠加”?!再比方说:夜里常常会有月光晖洒,但是,当夜里迷迷朦朦的“梦”,被茫茫大雪似的月光所覆盖,“梦”的破灭是一种“消减”,但与黑暗的“叠加”,有何相异的吗!?

风卷落叶苍凄的秋夜的昏暗物象被增“益”,减“损”的是主体人的“梦”——理想的破灭!

如果说第二段重在写客观(秋风秋叶),第一段是主客兼融的,而第三段,可看做是纯写主观。

第三段:

把影子还给肉体      灯光四处逃逸
梳妆镜里有我清晨遗失的笑脸

在这样黑暗的秋夜里,还哪里会有影子!孑然看星点逃逸的灯火的迷离,灵魂一定在颤抖吧!和“秋”一样,那曾经青春靓丽的年华连同那璨然的欢乐的笑脸已经遗失了啊!

第四段:

去掉秋风  去掉月光
去掉天空中的阵阵雁鸣
我变得一无所有
我怀疑自己在夜色中所起的作用
是叠加    是削减
还是皈依?


如果加深理解,能“凑足—金黄—盘缠”的“秋风”是“利”;而“名”则是“邂逅”“梦”的月光。“雁鸣”是有归宿的飞翔___“前程”。

是啊!如果这些都"去掉",你真的是一无所有!你也更有理由怀疑你在夜色中的作用:你对这个世界真的没什么作用,你无可奈何。一如开头的两个比如,你可以算做是第三个“比如”,“叠加”和“消减”都相当于虚无——“空”!宿命么?那叫“皈依”......

作者以《秋夜》,对自身,对环境,以及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做了全面的观照,表现了沉重的伤感和无奈的情绪。

如果作者允许的话,可以贴上萨特存在主义的标签,但最好还是不去那样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8 11:04 , Processed in 0.0842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