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19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36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align=center][size=5][backcolor=rgb(255,255,255)][b]中国作协正在沦为中国足协[/b][/backcolor][/size][/align][backcolor=rgb(249,249,249)][color=rgb(204,0,0)] 作者:朱大可[/color][/backcolor]
[backcolor=rgb(249,249,249)][color=rgb(204,0,0)] [/color][/backcolor]
[size=4][backcolor=rgb(249,249,249)][color=rgb(204,0,0)]【导读】[/color]“鲁奖效应”不是否定文学自身,而是要表达对作协体系的不信任。但这不过是整体性诚信危机的局部症状而已。[/backcolor]
[/size][size=4][backcolor=rgb(255,255,255)] 目前鲁迅文学奖的危机当然首先是公信力问题。如同中国作协正在沦为中国足协一样,鲁奖正在沿着鲁迅所鄙夷的道路一路狂奔。鲁迅和鲁奖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失调。另一方面,被饱受限制的公众唾沫,在时政痰盂被没收之后,也需要寻找一个安全出口。这两种因素叠加起来,就构成了鲁奖的舆论危机。应当感谢鲁奖提供的佐料,让大众唾沫有了最好和最安全的容器。这与其说是一种文学危机,不如说是一场哄客的狂欢,它看起来更像是某种“愤怒的娱乐”。
近年来,鲁奖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收效甚微。在我看来,首先必须减少鲁奖份额。鲁奖目前有7个子项,每个子项5人,一次至少有35人获奖,正是这种大数量名额,给跑奖和腐败提供了巨大空间。另一个“冰心散文奖”更加夸张,参评作品一千多,而获奖作品竟然多达96部(篇),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其次,必须把获奖跟升职、升级、加薪和奖金彻底脱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官办的中国作协,应当终止文学奖颁发,并把这个权力让渡给独立的民间组织,也就是所谓“第三方”组织,而评委最好不是中国作协会员,否则,无法摆脱官方化、圈子化和利益化的恶弊。
公众中真正懂文学的不多。但要是有人把那些写得很差的打油诗摘录出来,他们是会有强烈反应的,这种反应叫做“鲁奖效应”,也就是经过互联网棍子的搅动,比较轻浮和劣质的鲁奖作品就会迅速浮上水面,形成丑陋的传播泡沫,这是公众唯一能触摸到的部分,而它的低劣性足以引发强烈的生理反应。但那些沉于水底的佳作,却基本无人问津,因为这跟民众无关。“鲁奖效应”不是否定文学自身,而是要表达对作协体系的不信任。但这不过是整体性诚信危机的局部症状而已。
公众的口水拥有很高的杀伤力指数。它不再属于“虚构”的“数码事件”,而是拥有一种巨大的能量。但就我所观察到的所有新闻事件而言,卷入丑闻的当事人,抵抗口水的能力,正在与日俱增,人们确信一条传媒时代的事件定律:事情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任何事件能点燃持续关注的激情。只有到下一次丑闻发生时,它才会被当作“老账”翻检出来。
鲁奖效应的另一种意义,就是它正在成为传播史的范例,它教会我们懂得,后现代传播可以放大丑闻,把它变成一枚核弹,在瞬间引爆,形成最强烈的新闻冲击波。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场公共娱乐,不能转入社会改造的良性循环。
对于阿来等人对鲁迅文学奖的声明,我觉得他们完全可以对此一笑了之。这份声明,多余了。作家靠作品说话,不是靠奖项安身立命。如果真的有必要抗议,就应当从制度改革的建议入手,而不是停留在个人恩怨的层级。当然,他们作协体制内的逻辑,我们这种人是弄不太懂的。
我没有看过周啸天的全部诗作,无法对此做出整体性评价。鲁奖的诗歌并不都是劣作,据我所知,上届获奖的雷平阳,就是一位不错的诗人。但就鲁奖的总体品质而言,它呈现为一个橄榄形结构,代表中间段的属于平庸之作,占据了鲁奖的大多数,而位于两个尖头的少量作品,一头是佳作,一头是劣作。这个状况跟中国文学的现状基本对应。就像中国大多数官方奖那样,鲁奖捍卫的不是文学的品质,而是文字工作者的虚荣,它旨在维系文学繁荣和佳作如云的幻象。
[/backcolor]
[backcolor=rgb(255,255,255)]来源:南方周末[/backcolor]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