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阿三小传(上) 一 阿三的简历 桥头阿三,姓乔,名志强,排行老三,街坊邻居昵称其“阿三”。阿三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宁波江东。具体地址也算是隐私,我不便透露。当时中国人正忙于搞文化大革命,讲阶级斗争,还不讲计划生育。“穷生孩子富种树”阿三在已有一哥一姐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应运而生了。阿三的父母生阿三时才30岁,正当年轻力壮之际。看情势再给老乔家来个“阿四”、“阿五”也只是睡一觉的事。再说,那时候小孩好养活,给口吃的就行,生七个、八个孩子的人家也是常有的。可不知怎么的,阿三的爸爸乔宗德挺聪明的一个人居然也会犯浑,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反对他的小弟乔宗祥去黑龙江支边插队!在家里反对也就算了,还到外面、到单位去说。说说也就算了,竟然还胆大包天混上了支边的专车,一直把小弟乔宗祥送到黑龙江插队的地方。结果被戴上“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帽子,押回宁波,送进了劳改队。这一去就是两年,出来时,阿三都3岁了。不但工作弄丢了,“阿四”、“阿五”也给耽误了。要不是阿三妈妈能干,阿三的爷爷、奶奶、阿姑、阿姨帮衬,这日子还真过不下了。阿三的爸爸也是,就算你能说会道,你这个“小业主”家庭的出身,都够上资产阶级了,这么不老实。再说,你小弟不去黑龙江还能干什么?别人家孩子能去,你弟弟就不能去?螳臂挡车了不是? 阿三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姐姐叫芝慧,哥哥叫志刚,阿三就叫志强,立意非常明确有内涵。阿三从小就秉承了爷爷、父亲的聪慧,小嘴不大说话“叭叭”的,很甜。小姨、小姑本来就喜欢小孩,对阿三更是当玩偶、宠物似的,爱不释手。爷爷、奶奶本是隔代亲,对阿三更是爱怜。宁波人有“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之说,可到了我们这位阿三这里,就只有爱、只有宠了,哪还会“破”?以至于十几年后,阿三的哥哥志刚、姐姐芝慧提起往事还会耿耿于怀的。 不过,阿三也真的很争气。4、5岁时,长得圆脸、大眼,粉嘟嘟的,跟随大人跳忠字舞,步伐一点也不会错;童声稚气的唱毛主席语录歌不跑调、不走板,非常讨人喜爱。读小学当红小兵了,口齿伶俐,嗓音清脆,还是那么圆脸、大眼的,更显得虎头虎脑的惹人喜欢。 80年代初,阿三上初中了。长得还是那么白白净净,胖乎乎的,浑身上下没有一块疙瘩肉。而且爱干净、爱打扮了,说话一套一套的,据说连班主任老师也说不过他。他还会唱许多录音机里的歌,总有四、五个穿喇叭裤的男、女孩子和他在一起。慢慢的,街坊邻居就给他封了个“桥头阿三”的雅号,不过当面还是叫昵称“阿三”。阿三聪明,不太学习文化课。每次考试就凭他的聪明劲,打个小抄,弄个三、四十分完事。不过,没事,现在的学校也学不到什么,今后都是凭本事吃饭。就凭阿三的聪明劲,还怕以后没饭吃? 阿三要上高中了,不过他不想读。因为阿三觉得上高中没用。小叔倒是高中毕业,还是市一中的,还不是到黑龙江去了?再说,想考大学才读高中,阿三根本就不想考大学。阿三看到过阿哥、阿姐读高中的样子,图个啥?阿三是聪明人,不会去吃这种苦头。再说,阿哥、阿姐都读大学去了,爸爸、妈妈身边总得留个人吧?阿三是孝子,是个聪明的孝子,阿三要读职高,学烹饪厨艺。 阿三学烹饪是因为爱吃,爱做菜。这可以说是深得家传渊源的:阿三的爷爷、阿三的爸爸都爱吃,爱做菜。以前阿三常看爷爷、爸爸逢年过节时,嘴上叼根烟,眯缝着眼睛兴高采烈地炒菜。现在,阿三高兴了,也常会露一手。阿三学厨艺也算是兴趣和专业一致不是?再说了,就我们阿三的富态相不是天生做厨师的?只是阿三在考职高时还差那么几分。不过,没关系,阿三的姑丈有个朋友在职高工作,稍一通融加上阿三聪明伶俐,就很顺利地如愿了。 进学校后,阿三从刀功、配菜学起,回到家里一出手就不一样了。科班就是科班,这手势,这架势,真是不能同日而语。可是,阿三感到理论知识太烦,什么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不就是要弄干净吗?还有什么这菜系那菜系的,做得好吃不就行啦?聪明人是不会受条条框框限制的。阿三就凭着兴趣、避难就易、有取舍有选择地学。到第二年,带班老师认为阿三是“高人”,教不了,不必再在学校深造了。于是,阿三在19岁那年的春天还来不及参加厨师等级考试,就提前离校结业了。
二 就业 阿三虽然在职高只拿了结业证,没有拿到厨师等级证书,但毕竟是经过“科班”的,见识广。什么中西菜式、鲁粤菜系、红案白案------,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阿三的姑丈是公务员,交际广,在餐饮界颇有人脉,想把阿三安排到南苑、华园那样的大饭店去。可人家让阿三先从配菜做起,以后再看情况让他跟师傅。这还是看姑丈的面子,要不然就得先从洗菜做起,再不就另请高就。我们阿三那么聪明,怎能吃这种出不了头的苦?“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于是阿三就放低身段想去某个单位食堂做。 经过一段时间在家里养精蓄锐地调整后,阿三要再次出山。阿三知道,上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厨师等级证书。这怨不得人家,在越来越重视学历的今天,证书是敲门砖。于是阿三花了200元钱,做了个真得不能再真的3级厨师等级证书。本来想做2级的,但20郎当岁就是2级厨师,也得有人信啊。阿三是做不出这种傻事的。姑丈推荐,阿三终于在一家有十几个人就餐的公司当上了厨师。活不多,只给公司职工中午做餐饭。也就是早晨起得早点,买菜、洗菜、炒菜、做饭,一条龙。中饭后,拾掇干净,下午1点多钟就没事下班了。阿三会做咸齑炒鸡蛋,会清蒸带鱼、红烧黄鱼,还会做盐水虾、咸菜番茄汤,甚至还会炒土豆丝、排骨炖土豆那样的北方菜------。头一个月,阿三做得还开心:虽说工资不算高,但每天从买菜款中落点香烟铜钿总是有的。可是阿三感到累,太累了。尤其是大清早睡得真香呢,要起来买菜,真是受不了。阿三喜欢上游戏厅,阿三喜欢和朋友打麻将开发智力,阿三和所有文明人一样要有夜生活,不到0点是很难睡觉的。老妈看阿三才20出头的人就那么劳累,真是心疼得要命,就经常把买菜的事替阿三做了。这样维持了不到三个月,阿三认识到:与其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于是,阿三很郑重地向公司老板提出了辞呈。没想到,老板竟没有一点挽留的意思。“老孙子,挽留也不干了,我阿三自己当老板去。”
三 创业 阿三辞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家赋闲无所事事。每天也就是看看《故事会》、《知音》、《良友》之类报刊杂志。再不就关心关心足球,充当充当业余球迷。当然也免不了打打小麻将,喝喝茶,找三、五知己聊聊天,打打游戏什么的打发时间。 一天晚间,阿三和几个哥们在一家快餐店小酌。发现,这小饭店门面不大,生意却红火。凭经验判断,起码有对半毛利,有账算!灵光一闪,当即,阿三决定要开饭店。由小到大,今后发展成南苑、华园那样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阿三很快就打消了父母的顾虑。其实,父母是心疼阿三:小小年纪要自己创业,多不容易,多懂事啊! 有了父母经济上作后盾,阿三就紧锣密鼓地忙开了。先是花两万多元很划算地兑了一家正在开业中的门面,然后又装修又置办灶具、桌椅,接着招了一个厨师、一个服务员、一个洗菜打杂的。阿三自己买菜、坐台管理,选了个黄道吉日,“阿三餐饮店”就在鞭炮声中开张了。前后不到两月时间,这饭店说开就开起来了。要说阿三也真是很能干也很能吃苦的。不过阿三老板辛苦并快乐着。 “阿三餐饮店”的位置不错:毗邻菜市场,不远处还有一个不小的建筑工地,周边还有新、老居民区,车水马龙的人气很旺。照现在一天的流水来看,去了房租、水电、人工、成本等,别说毛利就算净利润都能对半。阿三老板是个有算计的聪明老板,他在盘算如何再找个地段好的再开家“阿三餐饮店”。如何招聘一个能干信得过的人来管理饭店,自己完全从买菜、坐台中脱离出来搞管理,搞发展。照这样一个一个地发展下去,何愁做不大?我阿三这富态相除了做厨师还不能当大老板?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胸中有如此抱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人算不如天算。“阿三餐饮店”开张不到三个月,突然传来消息:这一带要拆!“阿三餐饮店”连同其他店铺都在拆迁之列!而且在两月内所有店铺、人家都要搬走!原来,这一带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列为拆迁地段,住户们也早已办过手续。只是不知具体搬迁日期而已,只是不知这么快就要搬而已,只是阿三老板不太关注周边情况,不知情而已。原先兑给阿三店面的那个老板是不会透露实情的,而别人怎能多管闲事?大家都是尽量多做一天是一天,有傻帽来接手岂不是好事一桩?阿三去找过房东,房东除了无能为力就是爱莫能助。阿三想到找上家老板,到哪去找?找到又能如何?阿三啊阿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就认栽吧。
四 做直销(一) 阿三的事业刚刚起步,就遭到了无情的摧残。心里那个恨那,冤那!找谁说理去?除了“老孙子”“老孙子”的骂上几句出出气,还能咋的?阿三这几天喝闷酒,睡懒觉,麻将也懒得打了。爸爸、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没有好办法劝慰他。前几年,爸爸妈妈在望湖市场租了个摊位卖布料,想让阿三去帮帮忙,也散散心。阿三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有点看不上眼。宁波人心胸豁达,处事有“三譬”。三“譬”譬过,心情也就好多了。阿三心想:这次损失“譬如勿搭”钞票跌落,“譬如勿搭”生场大病,“譬如勿搭”扶贫帮穷了。还是,老爸说得对,权且是“交学费”吧。不管怎么的,也吸取了教训,知道商场险恶了。这么一想,阿三心宽了不少。不过有时候想想也不服气:宁波有那么多外地人来开快餐店的,一个个好像都不错。我阿三好歹是坐地户,还弄不过他们?阿三没有瞧不起外地人的意思。外地人在工地搬砖,在大街小区扫马路,做“破烂王”,-----这些活阿三肯定不会去做,所以阿三还是很佩服外地人这种吃苦耐劳精神的。这天下午,阿三打算出去走走,看看,“在哪跌倒的,就在哪爬起来!”不相信我就当不成老板! 在灵桥门,阿三碰到了初中同学施珞康。这小子读初中时精瘦精瘦的,还是个“鼻涕虫”,大家都叫他“蛳螺壳”,阿三最瞧不上他了。眼前这“蛳螺壳”虽然还那么瘦,但一身西装,夹个公文包,挺精神的。“蛳螺壳”说,公司有个聚会,赶时间。说完,很大气地给阿三一张名片就走了。阿三本就是走走,让“蛳螺壳”一弄,没心情了,就转身到百丈路上的游戏厅去打游戏。 晚饭后,阿三掏兜摸烟抽,带出了的名片。拿起来一瞧,吃了一惊:上面赫然印着广东某某公司销售部施珞康经理,还有联系电话,BB机号码等。几年不见,这“鼻涕虫”“蛳螺壳”还真混出人样了。想到自己前不久吃了大亏,不禁有点忿忿不平起来。这老孙子! 还别说,“蛳螺壳”还真念同学之情。第二天晚上,就找上门拜访来了。来就来吧,还给叔叔阿姨带了礼物:一瓶“芦荟精”,美国进口的。说是健胃祛病,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服用,等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施珞康热情庄重不失礼节,难怪都当上经理了。阿三不由得有点佩服起来。人家施珞康还挺谦虚,说,凭阿三的头脑,如果干他这行当经理是轻而易举的事。还说,明天下午公司还有集会,都是公司的员工,可以带阿三去玩玩,顺便熟悉熟悉做生意的门道。阿三觉得,去走走也好,多交些朋友不是坏事,也就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施珞康出钱打的带阿三来到月湖边的一个老墙门。墙门外挂了块木牌子,上面画了个很气派又很抽象的图标,下书:广东某某公司驻宁波办事处。进了墙门,穿过明堂,来到一间大房间。房间中间一张大长条桌,二十来人正围坐着。见施珞康和阿三进来,大家热情地拍手欢迎,弄得阿三不好意思起来。施珞康向办事处主任和其他同事介绍了阿三。主任姓于名德法,三十多岁,很温和地和阿三握了握手后就宣布活动开始。只见一位女生很优雅地打开电视放起了录像。也许是主任的秘书?条杆不错,脸庞很白,阿三心想。 录像里放的是一个盛大的会场。口号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非常热烈。施珞康说,那是公司年会,表彰全国各地的销售模范、销售精英。与会的都是各地的销售代表、管理人员以及在广东总公司、生产基地的优秀员工等等。这次销售模范的奖品多数都是一台桑塔纳轿车,还有奖励现金的,最多的是一位全国销售冠军,奖现金100万!天啊,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奖一台轿车已经很厉害了,奖现金100万,那不是天文数字啊?阿三激动了,很想参与进去,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模范。 录像放完后,大家谈感想。奇怪,这里开会和别的地方大不一样。大家发言热烈而且都很有礼貌,开场白都说“大家好!”或者“大家下午好”。同事之间互相都称“兄弟、姐妹”,很亲近。谈完感想后,大家又相互交流分享销售经验、体会,气氛非常融洽。阿三决定要好好了解这个公司,好好了解这个公司的产品。施珞康非常够意思,耐心细致地给阿三介绍了公司的组织结构、销售模式、薪酬分配以及产品功效、质量、生产过程等等。末了还给阿三拿了许多资料,让他拿回家去研读。觉得可行,随时可以来办事处。
做直销(二) “你就象那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你就象那一把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阿三这两天内心的确燃起了熊熊烈火,把前些日子窝在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现在,我们的阿三接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只要你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老板,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可以是成功人士,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公司盛大的年会场面,久久地在脑海中回荡。阿三幻想着自己在灯光炫耀的舞台上对着麦克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阿三幻想着自己意气风发地开着刚刚获奖的桑塔纳轿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爸爸对阿三要做的生意不了解。老底子阿三的爷爷在布店当掌柜,那是有门面、有柜台、有货色的;阿三爸爸自己做百货商店营业员时,那也是要站柜台的,就算眼下在望湖市场摆摊也是一样。怎么阿三做生意连摊位都没有?阿三说,这才是全新的销售模式,美国引进的,你不懂。没有店面、没有摊位成本才低,赚头才大。爸爸觉得有点道理,妈妈觉得阿三聪明。阿三绝对不是个盲目的人,尤其是经历了上次创业失败以后谨慎多了。他系统地研读了资料,期间还就一些具体问题、顾虑,和施珞康,和办事处于主任进行了研讨。胸有成竹之时,阿三就正式履行手续加入了公司。公司宁波办事处的兄弟姐妹们为欢迎新伙伴还特别举办了茶话会。经互相介绍,原来有好几位还是大学本科生,有的在原单位还担任过一定职务。阿三想,这里还真是藏龙卧虎啊,算是走对路了。几天后,广东的总公司寄来了塑封的盖着公司人力资源部钢印的岗位工作证。工作证上照片里的阿三,系着领带笑眯眯的很神气。职务、姓名栏上赫然印着:销售代表乔志强。阿三想,很快就会成为销售经理、区域经理的。 这芦荟系列产品,宁波市面上没有卖的,只有公司在宁波的办事处这“蝎子的粑粑独(毒)一份”。阿三正式加入公司后就有资格向办事处进产品了,否则你只能通过销售代表,销售经理买。而光买产品是没有薪酬回扣的,这也是为了确保公司销售人员的利益。现在,阿三每卖出一份产品,就会有一份不薄的薪酬。同时,施珞康和办事处作为阿三的上线、上上线也都能有一份薪酬,只是没有阿三多。但只要发展的下线多,只要下线卖出的产品多,只要下线发展的下线多,作为上线得到的薪酬就多。阿三看好的就是这点。以后,我阿三只要多卖出去产品,多发展下线,假以时日不用自己亲自去卖产品都有不菲的稳定收入了。虽然一开始是肯定要辛苦些的,但这种动脑、动嘴不动力气的辛苦,阿三不怕。阿三算过:每月只要能销出去10瓶芦荟精,1000多元的薪酬是不成问题的。 阿三从产品销售分享会上学到:销售要依靠亲戚、朋友帮忙来打开销路。这样,就能事半功倍。阿三打算给姑姑、阿姨、姐姐各准备一份公司的拳头产品芦荟精,给经常来往的死党兄弟也都准备一份,孝敬爸爸妈妈各一份,还有自己也要一份。于主任说了,如果自己都不用,别人如何能信任你的产品?另外再进些芦荟系列的沐浴露、洗发露、芦荟胶之类。计划停当,阿三就去办事处进货。于主任见阿三一下子进那么多,就很诚恳地说,“进了就要出手,不能在手里压着,否则会占用资金,不划算。”“应该卖一份,进一份,随时可以到办事处来提货。”看看,到底是领导,多么人性化。于是,阿三就只进了6瓶芦荟精4瓶沐浴露外加几支芦荟胶,总共付了不到3000元钱。阿三觉得值。
做直销(三) 晚上,阿三西装笔挺、皮鞋铮亮,兴高采烈地蹬上自行车到姑姑家来了。姑姑对阿三是最好的,很关心阿三的生意。阿三就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如何,添油加醋、眉飞色舞地向姑姑介绍了公司,介绍了产品以及自己的发展前景。说得姑姑频频点头,赞不绝口。临走,阿三给姑姑留下了一瓶芦荟精,一瓶沐浴露、一管芦荟胶。说,芦荟胶能如何养颜护肤,芦荟精又如何能养胃祛病,非常适合姑姑、姑丈服用等等。姑姑要给钱,阿三说“原本就是孝敬姑姑、姑丈的,只是要姑姑、姑丈帮忙,向单位同事多多推荐。”阿三这么聪明懂事,姑姑自然是要鼎力相助的。 隔天,阿三如法炮制,去了小姨家。小姨在学校当老师,快退休的人了,看上去比姑姑还显年轻。对阿三的要求满口答应,还说“学校有许多年轻姑娘,芦荟胶一定好卖。”临走时,还一定要塞给阿三600元钱,弄得阿三很不好意思。 姐姐大学毕业后在市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对阿三所做的生意似乎很不以为然。见阿三踌躇满志的样子就泼凉水说,“靠谱吗?是不是传销啊?”“什么传销!还老鼠会呢!人家是直销,懂么?直销!”阿三真的很生气。“好好,直销,直销。别上当就行。”姐姐说归说,质疑归质疑,弟弟的忙还是帮的。就留下产品,答应帮弟弟推销。当然也没忘了给弟弟钱。 阿三对父母的孝敬是没得说,他让父母必须每天按时在睡前服用芦荟精,以利祛病强身。同时,阿三对这项工作也是绝对认真负责的。他每天睡前必定按规定服用芦荟精。还别说,这东西酸溜溜,甜丝丝的,口感不错。服了感觉比以前有精神多了。 就这样,我们的乔志强销售代表,第一拨业务在至亲中顺利开展啦。 但是光在自家人中开展业务也不行啊。于是,乔志强销售代表就每天下午(早晨起不来)、晚上,搞起了“穿梭外交”。同学,不管小学的、中学的;朋友,无论过去的,现在的;只要是能联系得上的,能找到家的,一律带上资料登门拜访。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经过乔志强销售代表综合运用“阿谀奉承”、“欲擒故纵”、“声东击西”、“里应外合”、“笑里藏刀”、“以柔克刚”等等计谋、方法;经过乔志强销售代表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努力,两月不到,那些同学、朋友实在脸皮太薄,纷纷缴械投降或多或少的买了芦荟系列产品。他们之中甚至还有相当一些人,经不住乔志强销售代表如簧之舌的诱惑、蛊惑,成了他的业余或专职下线。与此同时,姑姑、小姨、姐姐那条战线,依靠“亲情战术”也是捷报频传。尤其是姑姑,热情高、人脉广,经介绍很快就成了阿三的下线,自己可以去办事处进货了。这样一来,乔志强销售代表的销售量大增,薪酬也就自然大涨了。这骄人的业绩,不仅令“蛳螺壳”赞叹不已,就连办事处于主任在分享会上也称赞他是“销售新秀”。还有,阿三每次去办事处提货,那个“条杆不错”“脸庞很白”的“主任秘书”——其实是主任的表妹叫胡莉——总是会笑眯眯的多看他几眼。阿三感到前途灿烂啊!
做直销(四) 在一次例行的分享会上,于主任宣布:乔志强兄弟因销售业绩突出,报请广东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晋升为销售经理!说完,当众颁发了新的岗位工作证和一盒印有“乔志强经理”的名片。正当与会的兄弟姐妹们热烈鼓掌祝贺之时,主任又宣布:为了表彰乔志强经理,办事处决定奖励乔经理汉显BB机一部,以资鼓励!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真是好事连连,双喜临门啊。阿三不禁又多看了“条杆不错”的“主任秘书”胡莉几眼。 阿三现在“噱头”了:西装敞开,腰间BB机一挂,公文包一夹,急匆匆的身影,一副业务繁忙的老板形象。都说“环境改变人,身份改变性格”,一点不假。阿三经理(还是这样叫亲切些)现在不仅非常注重仪表,连接电话都是“您好,哪位?”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妈妈一直觉得阿三会有出息的,因为他聪明。今后不会比志刚、芝慧差。虽说志刚大学毕业工作在上海,芝慧在外贸工作,但毕竟都是工薪阶层。阿三不一样,前途不可限量哦!这一点阿三自己也这么认为,只是老爸心里总是有点“忑忑动”,不托底。 阿三对几个月来的业务做过大致统计,觉得头两月轰轰烈烈的卖了些产品,但收入不理想。以芦荟精为例:400元一瓶进来,400元一瓶卖出,公司给100元薪酬(一月一结账)。第一个月不算芦荟胶、沐浴露之类,芦荟精先后进了10瓶,付现金4000元。其中自己留一瓶,爸爸妈妈各一瓶,送给姑姑一瓶,总共需1600元。公司每瓶会有100元薪酬回扣,卖出10瓶芦荟精总共只有1000元,算下来实际上还要倒贴。看来以后这芦荟精除了爸爸妈妈,别人是不能送了,自己也要省点吃,太贵。“蛳螺壳”因为是自己的上线,每卖出一瓶芦荟精,他倒也能有50元薪酬。算来,这“蛳螺壳”光在阿三卖芦荟精一项就赚了500元,这就是发展下线的好处!以后,阿三要努力发展下线,要把发展下线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前几天,办事处于主任帮阿三仔细地分析了前段时间的销售情况,觉得首先要现身说法,以自己为例,以自己的家人为例,大力宣传我们的产品。这么好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不吃?为什么不用?同时要让每一位购买了产品的朋友都成为我们的下线。要让朋友们明白,只有成了我们公司的一员后,再买产品就可以少花很多钱。如果能再卖出去,不但自己吃、用不花钱了,还能赚钱。何乐不为?“大海航行靠舵手”,阿三能在商海中及时得到主任指点,真是受益匪浅。 阿三是何等聪明之人,他运用各种战术、策略,不厌其烦地把主任的理念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向他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进行宣传、推销、灌输。“舍得一张脸,能把亲戚朋友钱挖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阿三经理有了包括他姑姑在内的4、5个下线。从这往后,阿三只要像“蛳螺壳”,像主任那样,多关注自己的下线,多给他们指点迷津、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再接再厉发展下线-----。到时候,那-----,阿三不由得擦了擦流到了嘴边的口水,心里那个美!
五 阴影 自打阿三有了下线后,做直销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不过,老乔家有点事情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阿三的堂妹——在黑龙江的小叔的女儿芝贤——要回宁波落户口了。小叔乔宗祥先在黑龙江农村插队,后来到煤矿当工人。三十多岁时,和矿机电厂的一个女工结婚了。那时阿三还在上小学,小叔带着小婶回宁波结婚时,还在开明街上的梅龙镇摆了两桌。小叔最近一次带堂妹回宁波探亲是在5年前,那时堂妹还在读小学,挺漂亮的。这次是根据政策,要在宁波落户口,读中学。事情是好事,但户口落在谁家?落在阿三家,爸爸没说什么,妈妈似乎太高兴,阿三似乎也觉得有点不妥。最后,爷爷拍板,就落在爷爷奶奶这,吃住和爷爷奶奶一起。只是阿三爸爸和小叔觉得爷爷奶奶70多岁的人了,还要照顾孙女,有点于心不忍。但也只能这样了,好在大家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阿三他们家住的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屋,是阿三的爷爷的爸爸手上盖的。这是栋比较低矮的上下两层破旧楼房,外墙壁都是用碎瓦片砌起来的。如果没有木结构柱、梁挺着恐怕早就倒了。(很奇怪,当年蒋介石派飞机炸灵桥,旁边钢筋水泥的老同源洋楼都炸塌了,离灵桥不远阿三家的破房子倒还能站着。)这老房子楼下东、西两间分别是阿三家和爷爷家的厨房,中间是客堂间;楼上三间当卧室,阿三住中间,东间是爸爸妈妈住,西间爷爷奶奶住。现在堂妹芝贤来了,只能在爷爷奶奶房里搭张小床将就了。 阿三的妈妈对小叔一直有点意见,原因就是当年阿三的爸爸为他被劳改的事。还有,阿三的妈妈也看不上小婶,东北佬,土答答的。阿三倒还好,毕竟血浓于水。 生活如果就这么过下去也许就能太太平平,但老天爷就是不让人安生。 那年年底,先是阿三的奶奶有病了,呕吐、头晕。送到医院,一查血压高。医生问吃过什么东西没有?想想也没什么,奶奶平时吃得比较清淡,只是最近吃了一些芦荟精。这么好的东西,阿三爸爸有点舍不得独自享用,就给爷爷奶奶滋补了。医生说,保健品也不能多吃,暂时停停,看看再说。可万万没想到,奶奶回家不到一星期,脑溢血发作,送进医院就驾鹤西去了。医生说不出具体原因,只能说是年纪大了血压高加上时令不好也许是感染风寒又操劳过度等等。 阿三的小叔、小婶在奶奶得病前几天已回来看望女儿。家里地方小,有点挤,有点闹。阿三的妈妈唠叨就多了些,大有奶奶去世跟芝贤回来有很大关系之意。芝贤的妈妈本来对女儿回来挤在这么个破地儿已经感到很憋屈了,那受得了阿三妈妈的恶语相向?于是也就口不择言,说“奶奶是因为吃了你儿子的什么精药死的!”这可好,一棍子打翻了一屋子人,阿三就不干了。妯娌俩这一出弄得奶奶的“七头”都做不安宁。 这边家里闹不和谐,那边阿三的生意也有问题了。春节刚过,阿三经理的一个下线来说事:一个客户朋友找上门来,说是他老婆原本只是肾有点不好,吃了芦荟精不但没效果,病情反而加重,发高烧进医院抢救了。老孙子,芦荟精是保健品,又不是治病的药!再说,我们吃了怎么没事?但是,阿三和他的下线是说过“有病祛病,无病健身”之类的呀。老孙子,这活还真有点不太好园。其实,自从奶奶去世,阿三已经不再拿芦荟精孝敬父母了。
六 退出直销 近些日子,有关芦荟精的负面消息很是不少。在分享会上,于主任仍是一如既往的笑容可掬。关于芦荟精,其品质之可靠,功效之全面是有国家有关部门权威专家、知名人士乃至政府要员的肯定、推介为证。所谓的问题,多数也是一些人的假冒产品所致。------但事情的发展似乎不以主任的意志为转移,许多朋友再也不肯买产品了,甚至还要退货;有的下线任凭阿三经理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也无济于事了。至于姑姑、小姨那边也是爱莫能助。姑丈以一个公务员的敏感透过信息来:该公司传销式的营销模式、价格机制存在严重违规乃至违法问题,政府部门将予以整顿打击云云。 一日,阿三经理去办事处找主任指点迷津,主任和他那位表妹正在整理产品。见阿三进来,也没寒暄就告诉说,这房子要拆迁,办事处要另找地方,稳定后再联系。面对眼前乱象,阿三若有所失地告辞了。后来,听“蛳螺壳”说,主任撤离了,不知去了哪里。在主任临走前,把产品都低价处理了,芦荟精一瓶只要150元钱,后来100元、50元都出手了。阿三大有被愚弄的感觉,委屈得直想找地方好好哭一场。 阿三对芦荟系列产品有着特别的感情,可是无缘了。阿三心疼,憋屈,姐姐说他“像失恋一样”。 几年后,市面上又有了芦荟系列产品,还是原来的牌子。只是有专卖店,价格也只有原来的2、3成------。
七 家族风波 正当阿三在事业上大有一番作为之时,命运之神又一次把他甩入低谷。也就是阿三,想得开,只是萎靡了一阵。不久,网吧、歌厅又能见到阿三了。姐姐芝慧见阿三成天无所事事,就劝他去学车。阿三想想也对,现在时兴这个,于是就按部就班的考了个C1照。俗话说,坐吃山空,何况阿三又没什么底子。父母倒是常接济阿三,但阿三觉得烫手。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姐姐想给阿三找份“跑单”的活,也就是给货代送送单子,工作轻松得很,阿三没看好。街道倒也帮阿三找过协警、物业等工作,阿三也没看好。阿三想当公务员,那也得行啊?阿三自己知道那是瞎想。其实阿三不想挣那一点点有数的钱,这点老爸算是看透他了。 就在全家都在给阿三献计献策的时候,街道派人来丈量房屋面积——说是要拆迁了。 拆迁,对许多人家来讲是个转折点。拆迁,不仅仅给解决住房问题带来了契机,也让家族矛盾得以爆发。 阿三的小叔、小婶自女儿芝贤落户宁波后,很快也按政策在黑龙江提前退休,把户口迁回了宁波。“少小离家老大回”自然是好事,但面临的住房问题却是让人非常头痛的。小叔宗祥夫妇回来后,原先楼下爷爷奶奶做厨房的那间就成了宗祥一家三口的卧室,厨房就只好挪到了中间客堂间。阿三的妈妈不甘落后,随后也把厨房挪了出来。说那是老大志刚的房间,谁也甭想。这么一来,原先就不宽敞的客堂间就越发狭窄了。如果不是因为拆迁,也许矛盾还不会发作,但现在可是动真格的时候了。什么“宗德、宗祥哥俩平分”,什么“宗德、宗祥老哥俩加上志刚、志强哥俩4人平分”,什么“按现有户口分”------。气得爷爷大骂两个逆子以后就再也不愿吱声。阿三在心里是帮老妈的,但也不愿看着爷爷憋气。后来街道居委会调解:鉴于阿三的姑姑、姐姐自愿放弃,上下两层总共六间房,宗德夫妇、老大志刚、阿三志强各一间;爷爷一间,宗祥一家三口两间。在政府部门调解下,加上宗德、宗祥哥俩本也觉得不好太过纷争,那妯娌俩也就只好认了。 经过这次分房后,不久拆迁时,阿三名下就有了自己的一套三居室,84平米。从此就可以正式独立门户了。妈妈说,那是阿三今后的婚房,现在还得和父母住在一起。要不是阿三的小叔回来,阿三名下还能多套房子。
后记 宁波老话:命与财相连,做煞呒相干。这话在阿三身上应了。这不,阿三开饭店、做直销,心思没少费,苦头没少吃,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谁又能料到,托祖上洪福,乘拆迁东风,阿三居然有了一套84平米的三居室,一下子就有了二十多万身价。真的要感谢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感谢拆迁。 有了这套房子打底,阿三连同他的爸爸妈妈都感到踏实多了。工作吗,还是要找的,不过不用太着急,最好是找个能发挥阿三特长的工作。还别说,阿三后来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综合运用他做直销时的计谋、方法,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url] | | ê | ê注| : 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