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散曲断章(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2-3 19: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07: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元散曲断章(2)

           说到元散曲人们似乎多津津乐道于“四大家”,当然,这四位作为元代散曲的扛擘之人,我并无异议,但是,我一直觉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有关元散曲的文字和探索,基本都是绕着这“四大家”去做文章的,因而就自觉不自觉的把众多散曲的非名家的作品,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者放弃,这是一种很令人痛心的文化漠视,因此,我在这个系列里,愿意用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把更多的笔墨,落在那些或许我们不太熟悉的散曲和它的作者身上。

           究竟如何去看待一个文学作品,按照传统的分析模式,无非是从它的思想性,艺术性的角度去解析它,其实就算是今天,我依然觉得这种分析是一种很正确的方法,因为道理很简单,任何存留在世的文学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曲,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无论是杂文还是语录,都注定带有创作者的情感在其中,这是无法回避的现象。任何一种成功的文学形式,都必然带着作者的思考和情感,散曲自然也不例外。

          看散曲会感受到它的明快,俚语,感受到它的直白,快意。我在上文已经说过,金元时代,是北方游牧民族大范围进入中原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嗜好必然要带入,而它们又在历史的时光里,和地方文化碰撞,交融,乃至形成新的文化现象。其实,不管你承不承认,在我看来,元散曲更多的还是北方文化,语言习惯多一些。

           但是,作为曲,它必定不能忽略一个作为曲的基本特性,那就是简洁,易于上口和记忆,更带有明显的音节变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韵律,元散曲不同于唐诗,不同于宋词,其根本还是在于它看似长短句,却也有着自己的规律,而在音节音律上更不含糊。所以,无论是读起来,还是唱起来肯定有抑扬顿错,婉转悠长的感觉。可惜那个时代没有任何能记载音响的东西,我们无法听到元散曲最真实的声音。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金元时代没有科举考试,其实在我看来这大概是一种误读误解。作为“国家干部体系”建设的重要的一个人才储备和来源,科举是统治者们不二的选择,当然也不排除他们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现象。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系由分科取士而得名。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废除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杨广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至武则天时则天本人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其由皇帝特诏举行者,称为制科。一般的史学著作或工具书,在谈到科举制度时前举唐、宋,后举明、清,很少提到元代,遂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元代根本就没有举行过科举考试,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元代究竟是否举行过科举考试,我们还是应该让《元史》来说话。
      
      《元史·选举志》:“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九年秋八月,下诏令断事官术忽斛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得东平杨奂等凡若干人,皆一时名士。”

      太宗即元太宗窝阔台,太宗九年即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是蒙古时代一个最为有名的贤相。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蒙古立国之初确实行过科举考试,考试中选者享有免除徭役、赋税,与长官同署公事的权利,并且点出了第一批中选者中的榜首杨奂的名字。

      也许有的人要斤斤计较蒙古帝国与元帝国之间的区别,认为开科取士的是蒙古,元代根本未曾开科取士,这话也不对。

      《元史·选举志》:“元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目,近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为负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帝曰:此良法也,其行之!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设立程式,又请依前代立国学,选蒙古人诸职官子孙百人,专命师儒教习经书,俟其艺成,然后试用。”

           从上边两段简单的历史文字介绍里可以看到,其实无论是金代还是元代都是有科举的,但是,为什么造成史学界的一种认识模糊吗,认为金元时期没有科举,我可能理解为金元时期统治者可能不重视科举,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年年开考,金元时期是否有可能经常性的不按理出牌,不按时科举呢?而且上边的这段文字也看得出来,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他们的科举重点还是提拔蒙古部族干部。当然,这就是我的一种假设,至于到底真相如何,那都是史学家的事情,鉴于本文非研究科举,所以在此带过,但是,有一点带不过,那就是我不认同金元时代没有科举的说法。

           我所以用这么一段篇幅来说金元科举,并不是我对这个科举如何感兴趣,而是我对那个时代那些怀揣着济世情怀,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莘莘学子们深表同情。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君王,经常就把科举扔一边了,遇到了歧视汉族的蒙古君王,大量的中原适龄学子们,秉烛夜读,头悬梁锥刺股,就为了门第风光那一刻,却梦想破灭了,怎么可能不感到绝望和失望?那会儿也没有别的玩法,只有青楼花柳,只有酒肆醉乡,哥几个只好去哪里了。

          古代妓女多有才气,琴棋书画精通者不乏其人,苦闷的文人骚客,遇到了美目巧笑的佳人,吟词诵曲,推杯换盏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双调.水仙子】夕阳西下水东流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廋,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这首小令,大概就是那个时代失意,惆怅乃至绝望的文人骚客们最真实的写照了。

           当然,文人骚客之中不乏牛B的主儿,看看下面这位:

    【小石调】归来乐

           动不动说甚么玉堂金马,虚废了文园笔札。只恐怕渴死了汉相如,空落下文君再寡。哈哈,到头来都是假。总饶你事业伊甩,文章董贾,少不得北邙山下。哈哈,俺归去呀。

          这哥们算是看开了,去你娘的名利,去你娘的文章,很潇洒。

         (另注:有朋友问我何为“断章”我说就是随便起的一个名字,写到哪里算哪里,这个系列完了,我可能还云山雾罩元杂剧,那正好,就是“取意”合起来就是断章取意。)


    [url] | | ╫ |  ╫注| :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4 19:17 , Processed in 0.0834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