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书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3:4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读书难
    读书!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孤独,凋零!
                                       ————黄永玉


    文革之中,读书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对于习惯了读书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
    我曾经是属于那种有文章就要读的人。记得作家孙犁曾经描写过一个乡村知识分子,读书成癖。他结婚之前,用旧报纸裱糊了新房。于是,他利用下雨不能出工的日子站在炕上,仰着头读完了报纸中所有的内容。看了这段描写,我觉得感同身受: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的。
    但是,文革一来,几乎所有的书都不能读了。
    文革初期,图书馆还没有关闭,但是在里面只能阅读到毛选、马恩列斯文选和鲁迅选集。我在那里看完了鲁迅全集以及鲁迅诗集,看了四卷马恩选集。这时候,我甚至连马恩选集也看得津津有味,觉得其中有好多妙笔。
    但是在此之后,图书馆彻底关门了。我过上了没有书看的日子。


    我家里原来有一些书,包括中外小说、诗词诗话、京剧剧本(我父亲喜欢京剧),当然还有业务书。文革一来,这些都成了犯忌的东西。例如,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梁斌被打倒了,《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惨死了,《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惨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苏修作品,马克吐温、狄更斯是美帝、英帝作家,《水浒》、《西游》作者是封建文人……记得有一次参观抄家成果展览,里面展出了这样一段唱词: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千里关山何日返?缺月儿何时再团圞?这是京剧野猪林里林冲的唱词,某个京剧爱好者手抄了下来,却被说成了变天账。于是,我们便把家里的书全部偷偷销毁了,外文的业务书更是不敢保留。在一个阶段里,我们天天看到的报纸消息是:某个作家又被揪出来了,某本书或者某个电影又被宣布是黑作品了,总之,似乎没有可以被允许看的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公众场合,除去毛选之外的任何书都是不能读的。有一位外语教师在干校值夜班,拿了一本《三国演义》看,结果遭到批判,书也被没收。马恩列斯的书同样不能读。如果读了马列,工军宣队就会说:为什么放着毛主席的书不读,要读那些呢?什么意图?!
    从干校回来以后,公开出版的书籍也是寥寥无几。《牛田洋》这类的所谓小说,大家是不看的。人们要看书,只能通过私下偷偷借阅,还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弄丢,不要暴露!


    这十年里,给我留下印象的书实在不多。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我买来看过多次,虽然对他抑杜扬李,把杜甫说成地主阶级的观点颇有腹诽,但是郭氏汪洋恣肆的文风还是能够吸引我看下去,况且其中还引用了不少李杜的诗作。除此以外,我通过互相转借读了杜牧、李贺诗选和《桃花扇》(半本),并且做了摘录。实事求是地说,我逐渐喜欢上了古典诗词,和看这些书是很有关系的。


    有一次,一个朋友借给我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是一本资料丰富,内容浩瀚的作品。作者是一个记者,二战之后,他查阅了档案馆中有关的大量资料,描述了希特勒德国从兴起到衰败的过程。看了这本书,我惊讶地发现,文革中的某些做法与希特勒德国惟妙惟肖。


    还有一次,一位同事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借来了郭沫若的《十批判书》。这本书的内容虽然并不通俗易懂,但是由于当时可读的书太少,况且在毛给郭的诗中又有“十批不是好文章”这样的句子,大大吊起了人们的胃口,所以求借的人很多,看这本书需要排队。后来,这本书竟然找不到了。那位同事既惋惜又气愤,向当时的军工宣队告了状。工军宣队也追查了一阵,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文革后期,上级交办一项任务:完成PDP8上面的数控线切割机自动编程软件。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到复旦大学拿到了他们的类似软件编译程序。应该说,编译程序并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下的书,而是用汇编语言写的一段程序,很厚很厚,历来被人们叫做“天书”,意思是很难看懂。我们坐火车从上海经杭州到长沙,我一路就用来琢磨这本“天书”。看了一次,不懂;再看一次,毫无头绪……就这样一次次地看到长沙,住进旅店。我忽然发现:懂了,全懂了,豁然开朗!由这件事情,我开始养成了读程序的爱好,并且相信了“顿悟”的存在。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3-25 14:39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3-9 00:39:12 | 只看该作者
    读不尽的书,走不完的路,看不够的景,说不清的情,浩瀚如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3-9 01:55:01 | 只看该作者
    书中有路多坎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3-9 05:46:51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文章,给我们记录了特殊年代的读书难现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一个问题,我很感兴趣,那就是,您在文中写道:“文革后期,上级交办一项任务:完成PDP8上面的数控线切割机自动编程软件。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到复旦大学拿到了他们的类似软件编译程序。”我是学中文出身的,不懂科学。我想问先生,您所说的“编程软件”,是电脑吗?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说,七十年代,国内就注意到了软件这个问题。而我在网上查找电脑的诞生,时间不一。而电脑走进我国,有人说是七十年代初期,有人说是八十年代。这个问题,留给搞这个研究的人考虑吧。我想说的是,文革后期,国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个史料我觉得很有价值。我收藏了一台1958年红星厂生产的手摇计算器,后来我在《横空出世》电影里也考到了和我收藏的计算器一模一样的机器,那是两弹一星在搞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时,也是用这个机器。一位朋友告诉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手摇计算器,只有研究院副教授高工以上的人才可以使用。这就是说,短短的十年历史,电脑就已经走进中国了。您的文章,不经意的透露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很有意思。拜读了!

    点评

    王兄:关于您所问的问题,根据我的记忆简单回答如下:上世纪五十年代,应该不迟于1957年,我国已经自行制造出两台电脑,都是仿苏的,分别名为103,104,放在中科院。当时我在北大读书,学到程序设计时可以到中科院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9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发表于 2015-3-9 05:46:5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文章,给我们记录了特殊年代的读书难现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一个问题,我很感兴趣,那就是,您在文中写道:“文革后期,上级交办一项任务:完成PDP8上面的数控线切割机自动编程软件。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到复旦大学拿到了他们的类似软件编译程序。”我是学中文出身的,不懂科学。我想问先生,您所说的“编程软件”,是电脑吗?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说,七十年代,国内就注意到了软件这个问题。而我在网上查找电脑的诞生,时间不一。而电脑走进我国,有人说是七十年代初期,有人说是八十年代。这个问题,留给搞这个研究的人考虑吧。我想说的是,文革后期,国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个史料我觉得很有价值。我收藏了一台1958年红星厂生产的手摇计算器,后来我在《横空出世》电影里也考到了和我收藏的计算器一模一样的机器,那是两弹一星在搞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时,也是用这个机器。一位朋友告诉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手摇计算器,只有研究院副教授高工以上的人才可以使用。这就是说,短短的十年历史,电脑就已经走进中国了。您的文章,不经意的透露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很有意思。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15-3-9 06:5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5-3-9 07:01 编辑

    书是精神不可缺的食量,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读一本书真是不易!敬佩!学习西窗老师佳作!问好 {:soso_e160:}{:soso_e183:} 飘红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15-3-9 07:48:49 | 只看该作者
    佩服、学习先生的风骨,精神,文章。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0:56:1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1:4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剪烛西窗 于 2015-3-9 13:20 编辑
    王根生 发表于 2015-3-9 05:46
    先生的文章,给我们记录了特殊年代的读书难现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一个问题,我很感兴趣,那就是,您 ...

    王兄:关于您所问的问题,根据我的记忆简单回答如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应该不迟于1957年,我国已经自行制造出两台电脑,都是仿苏的,分别名为103,104,放在中科院。当时我在北大读书,学到程序设计时可以到中科院去上机。那时候,电脑上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前苏联叶尔绍夫设计的符号式语言,而国际上流行的则是FORTRAN语言,那时也刚刚开发出来第一个版本FORTRAN2.大约1958年,北大丁石孙老师(八十年代曾任北大校长)曾经建议开发自己的程序设计语言,可惜后来因反右倾而没有实现。
    我再次接触电脑是在1974年。那时我国又有了几种国产电脑,分别叫做:108(DJS-6),121和320,并且可以小批量生产,当时北京、上海、湖南等地都有计算机厂。我长期使用108机,其上的语言是仿照欧洲的ALGOL60.好像320机上曾经开发出FORTRAN语言。
    至于您说到的台式计算器,手摇的和电动的我都用过,是在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大学里是可以用的,当然一个教研室也只有几台,使用很不方便。

    刚才百度了一下,您可以参考这个:http://tech.qq.com/a/20090903/000149.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6 08:39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10#
    发表于 2015-3-9 12:42:05 | 只看该作者
    书里自有颜如玉,书里自有黄金屋,喜欢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lol

    点评

    感谢版主,中午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9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2:43:31 | 只看该作者
    踏雪闻香 发表于 2015-3-9 12:42
    书里自有颜如玉,书里自有黄金屋,喜欢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

    感谢版主,中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5-3-10 21:01:56 | 只看该作者
    叙写读书的甘苦。读书,读书人最钟情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7-9 22:32
  • 签到天数: 350 天

    [LV.8]以坛为家I

    13#
    发表于 2015-3-10 21:39:18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读书难”的那个年代,但从西窗老师的文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读书难的种种艰辛。相比之下,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我要加倍珍惜所拥有的。在此,问好西窗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2:46:3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侯兄,问好柠檬味,读书也曾经很难的,谢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9-21 00:43 , Processed in 0.13595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