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征文 】(优秀作品奖)我最尊敬的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18 07:52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2: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5-8-6 03:17 编辑

        有人说:“父亲是每个女儿最爱的男人。而每个女孩对自己未来的丈夫,大多都是以自己的父亲为蓝本来进行选择的。”我虽不完全苟同这样的说法,但是,我的父亲却也是我这辈子最尊敬,最佩服的人!
      父亲有五兄弟,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家里兄弟姐妹总共是七个。父亲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五,十岁不到就失去了母亲。倔强的父亲因为不怎么亲近继母,小时候经常是饿着肚子去上学。虽然求学的条件很差,但是,父亲却刻苦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就被录取到县师范学校学习,十七岁就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离家较远的双峰县教书,很久才回家一次。
      其时,正是公社进食堂的时候,正逢长身体的父亲,每天在学校一天才吃两餐饭,一餐才吃二两米饭,饿得面黄肌瘦,在学校教了一年半的书后,过完春节,爷爷说什么也不让父亲再回学校教书了。于是,父亲就被爷爷强留在家里 ,跟着爷爷他们一起下地做农活。第二年,父亲应征入伍,做了一名海军战士。
      在部队的生活应该是父亲一生中最喜欢的生活。直到现在,父亲还会在我们大家回家过年、过节的时候,和我们说起当年当海军的各种事情。我想当年的海军生活,一定在父亲的人生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父亲不仅能说会写,而且还识得简谱、五线谱,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我们小时候,晚上没有什么节目,父亲除了讲故事给我们听,还会教我们唱歌。父亲吹口琴吹得相当的好,笛子、二胡也是他的最爱。炎热的夏天,气温太高,做不了事的时候,我们家就会飘出悠扬的笛声,冬天大雪纷飞,父亲就会拉响他心爱的二胡,《二泉映月》、《赛马》是他的最爱。受父亲的影响,我们五姐妹都爱唱歌。而我酷爱看小说,甚至是现在喜欢堆砌文字,都是因为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
      当兵时,父亲不怕苦,不怕累,学会了很多本领。几乎年年都拿到奖章,什么机电班长、机电能手、五好战士……不仅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和本领,还深得上级领导的赏识。那时,当兵的人最好的出路就是提干。部队领导在第一批提干名单里就写上了父亲的名字。但是,命运捉弄,在部队来家乡政审的时候,因为舅爷爷和表舅在台湾的海外关系,再加上当时的村官们怕别人有了出路,出于嫉妒的狭窄心理作祟,他们故意夸大事实,在部队领导的婉言求情下,仍不肯放过,最终家乡的政审材料阻挡了父亲提干的路。兵役期满后,父亲婉拒了部队领导的挽留,毅然复原回到了家乡。虽然当兵没能提干,但是,父亲在部队学会的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刚正不阿的坚毅性格,成就了父亲的一生!而他的这些特质也影响了我们几姐妹,父亲,令他人敬佩,令他的女儿们引以为傲!
      回到家乡后没多久,父亲又回到了学校,只是由一名国家教师变成了民办教师。据说父亲的语文课上得特别精 ,很多他的学生都对他上的语文课有一个这样的评价“他上课,你会觉得那四十五分钟太短太短了,短得你会觉得才一下子,就已经打铃下课啦!”我一直都很向往着听父亲上的语文课,但是,一直都没能如愿。在我的记忆里,犹记得父亲给我们班上的一节美术课,那节课父亲教我们画人的头像,只见父亲在黑板上刷刷数笔就将我们班一个身穿小军装、头带小军帽的男孩子的头像惟妙惟肖地画好了。当时,我们班的同学都赞叹不已。
      父亲在我第一次到学校上课前曾对我说了一番这样的话:“上课前要想好你这节课要怎么上,想要给孩子教些什么,怎么样来连贯你整节课,怎么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看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第一看孩子学得认不认真,如果你能吸引到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听你的课,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第二看你有没有吃透教材,俗话说得好,老师有一桶水才能倒得出半桶水给孩子吸收。所以,上课前一定要多看资料,吃透教材。作为一名老师要不停的学习,要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要有自信,不要慌张,一慌张就什么都记不到了,更别说上好课了。”父亲的话不仅在教学上影响了我,在做其他事的时候,也让我养成了凡事先设想、先规划的习惯,这更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也能让事情成功的几率大大的提升。
      父亲能说会写,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写文章和做诗。以前每年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帮乡邻写对联,而我们几姐妹也是因此才略懂对联,不至于将对联的上下联给弄错。乡邻间有人家里需要打报告或写诉状的也会来找父亲帮忙。一般只要是正当的事,父亲都不会推脱,会快快地帮助乡邻。若是谁想强占别人的地方,或是其他不正当的理由要写诉状的话,父亲是绝对不会做助纣为虐的事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原则性很强的人,妈妈说我这一点就是遗传了父亲,所以在处事的时候容易得罪人。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样至少保持了自己应有的人格,不算是很坏的事。只不过,对自己的前途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可话又说回来,人这一辈子,总该坚守些自己认定的正确的东西吧?若是因此而失去一些东西也值得,因为人生原本就是有舍才有得。
      人生命运多舛,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在连续生下四个女儿之后,体弱的妈妈修养了好几年后,好不容易又怀上了,却又因为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忽然控制得很严,为了不影响父亲的工作,妈妈只好忍痛去医院拿掉了辛苦怀孕四个多月的胎儿,哪知道胎儿下来之后竟是一个男孩,父亲很是后悔。或许,是我们中国老封建思想的使然,几乎每个男人都想要一个儿子来传承后代,延续自己的生命。特别是在农村,那时要是谁家没有个男孩子,就会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动不动就会被别人讥笑和辱骂,后来父亲权衡再三,决定还是再要一个孩子,当然是迫切的想要个男孩的。可是,事与愿违,最终妈妈在1984年夏天又生下了一个女孩,那就是五妹。
      因为五妹的出生是违背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法的,因此父亲被学校通知将要被辞退回家,但是由于父亲教书教得好,而学校暂时又没有老师,所以将父亲留用察看。同时和父亲一起被辞退留用察看的老师还有好几个,他们都选择留下了。可是,父亲是天生一副傲骨,不顾乡联校领导的一再挽留,于1985年春,毅然的收拾好行李回家了。
      在家没呆多久,父亲被选为村长。那时,农村真的很贫穷,别说有好菜吃,有很多家庭连饭和油都吃不上,到了冬季,很多家庭都不做晚饭的,只是煮点红薯来充饥。面对如此贫穷的局面,要想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真是难如登天。父亲整天忧心忡忡,有一天,一邻居要卖自己家老宅那座木板房,特意请父亲去帮他测量木板,估算房子值多少钱。对于乡邻的这种请求,父亲都是二话不说的去帮忙的。回家后,晚上父亲躺在床上就一直在想这事,父亲想到既然木材这么昂贵,可不可以带领乡亲们一起去把我们村所属的大山里的那成片已经长成大树的木材给采伐回来,变成钱后给大家增加家庭收入呢?
      父亲是那种雷厉风行的人,想到的事情就会立马去实施。于是,父亲立马到当地林业局去咨询了有关采伐木材的相关事宜,并且立马去申请了木材砍伐证,砍伐证的申请没什么问题,但是那时村里穷得叮当响,村支部根本没钱,于是,父亲回家和妈妈商量,就将家里喂养的猪给卖掉了,拿钱去申请到了砍伐证。
      砍伐证拿到手了,父亲立即设置采伐计划,将全村村民以组为单位进行管理,各组的负责人所要负责的事项和所负责的地段都划分到各组的组长手里,这样父亲只做总调控。村民们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好前景,无不尽心尽力地干。很快的,成批的木材被陆续搬运回村,将村里的大粮仓的平地上堆得满满的。各家各户的人员,几乎都投入到采伐木材的事情里。身强体壮的男人在山里砍伐,老男人和体弱多病的男人帮忙做饭、打杂,女人们在家里劳作,等木材砍伐下来后,就通知在家里的人去山里搬运木材。于是,全村出动,就连稍大一点的孩子都被带到山上去搬运木材了。那时,我正在上初中,大姐和二姐都跟着妈妈去山里搬运木材,而村里和我同龄的人大都没有上学了,也都跟着大人去山里搬运木材去了。
      就在全村人忙得如火如荼的时刻,居住在林场附近的邻县的居民眼红得不得了,就趁大家都上山去伐木的时候来山下偷木材,结果被在家做饭的人给发现了,于是就发生了打伤人的事件。二叔就在那次的事件中被对方给打伤,住进了医院,父亲气愤不已,于是回家奋笔疾书,写下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在庭审中,我县某领导吃里扒外,歪曲事实,妄想以权压制住这些没有后台的村民,早在递上诉状的时候,父亲就买回来很多关于林场木材砍伐和民事诉讼等方面的法律书籍,反复的啃读,并收集了所有有用的历史依据。在开庭前,有好心的法庭工作人员曾特意提醒父亲,花钱去请律师,这样就能稳赢这场官司。但是,父亲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胜诉,再说村里实在没钱,就连诉讼的钱都是村委的几个领导凑起来的,哪还有闲钱去请律师呢?
      正式开庭后,父亲据理力争,并以铁的证据说得对方律师哑口无言,而某领导更是气得脸色铁青,但是却无计可施。事后,对方律师跑来问父亲是不是学过法律。父亲说:“学过呀!就在决定打这场官司之前向书本学的。”对方律师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情,直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历经了这么多的枝枝节节,所有的木材总算都在年前给弄回家来了。 清点完所有的木材后,父亲就带着大家先按人口来分木材,每家每户都高高兴兴地將木材搬运回家里,将各自家里的楼上,房梁上都塞得满满的,有些人家里实在塞不下了,就将木材卖给别人换成钱。而剩下的木材父亲就组织大家向单位和个人销售,卖掉木材所得的钱,父亲也早就做好了规划,将这些钱的一部分用来帮村里拉上电线,使家家户户都有电,解决照明的问题。另一部分就用来修路,将村里的路修通,直达207国道,以方便村民进出,带活村里的经济。
      1986年年前,各家各户分到了木材。年后就立即拉电线、装变压器、电表,于夏天来临之前,除了几户住宅偏僻的没有安上电之外,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煤油灯的时代在父亲的手中结束了。
      遗憾的是,村里的路没有铺上,因为某些人在背后作祟,说了很多让父亲很生气的话语,父亲被气得立马辞掉了村长的职务。任谁来恳求都不愿意再担任村长一职。父亲怎能不生气呢?!在这次砍伐木材的事件中,不仅二叔受伤了,爷爷也在这一年去世了。自打我记事起,唯一一次看到父亲流泪就是在爷爷的葬礼上。那次,父亲不仅哭了,而且哭得最悲伤,由于父亲是领头人,什么都离不开他,爷爷生病的时候,父亲只是回家看了爷爷一次,就急匆匆的走了,直到爷爷病危,父亲才回家守候了爷爷一晚上,大家都说,爷爷是在等父亲回来,爷俩见上最后一面,要不然早就走了。爷爷走得很安详,爷爷应该是了无遗憾地走的,爷爷走后,父亲亲手帮爷爷洗漱、穿衣服,晚上一直守候在爷爷的棺木旁,整整三天三夜,父亲没有合过一下眼。我想,父亲一定在这三天三夜里,把和爷爷在一起的一点一滴都回忆了个遍。

        辞去村长的职务后没多久,父亲就在外婆那里和小舅一起开了一个加工厂,主要加工大米和猪饲料,还加工木材,不是农忙季节他们就会被邀请到大山里去专门加工木材。父亲和小舅都懂机械修理,父亲是在部队当兵时学会这些本领的,不仅会修理,而且懂得原理知识。而小舅却是捣鼓机械多了,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两人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彼此都进步了不少。而对于木材加工却是小舅教他的。开始,父亲只能打下手,帮助小舅抬木材,接、叠已经加工好的木板,没多久,父亲就能做加工木材的主手了,而且父亲的判断力比小舅更精确,加工出来的木板更合规格,更受大家喜欢,所以慢慢的父亲就代替小舅,做了木材加工的主手。
       和小舅一起打拼了三年,由于房东受他人的挑唆,不愿意再租场地给他们,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于是父亲和小舅两人就分伙,各自在自己家里置办机器,开了加工厂,一直到现在我们两家都还有在加工,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飞速的发展,剥谷机等新颖机器已经代替了以前那些老的机器,所以这些机器只是自己家里用来自用。
       一个人如果人品好的话,总会得到他人的青睐。就在父亲回家没多久,邻村的一个叔叔找上门来,想请父亲陪他们一起去贵州买马,因为那时家里的锑矿开采正处于鼎盛时期,父亲笑着说自己对马是一窍不通,恐怕帮不上他们的忙。他说,买马的事情都不用父亲操心,只要父亲帮他们管账,因为他们中的三个人都不懂账目的管理。每次回家后一算账,账目都对不上,每个人都管理过账目,但是没有一次账目能对得上,请父亲去只要管账,其他事不用操半点心。开始,父亲很犹豫,也许在父亲心里,是觉得自己曾是一名教师,如今却要沦落为一名马贩子,在心里上难以接受。后来本家的两个叔叔都轮番来劝说,而父亲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事情做,家里又需要钱,父亲在经过激烈的内心挣扎后,为了生活,为了儿女,只好无奈的选择了做一名自己不愿意做的马贩子。
        远去贵州的前三次,还很顺利的,也赚了不少的钱,在他们第四次出去的时候,却遇上了麻烦事。在父亲他们出去前,有人使诈,让当地人吃了暗亏,他们没有办法找到那些算计他们的人,于是就将父亲他们买好的马给牵走了,还将父亲他们告上了法庭。好在父亲已经有了一次诉讼的经历,虽然历经波折,苦等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在当地派出所的帮助下,顺利的将马匹要了回来。
      在这次的事件中,父亲曾经写下了很多的诗篇,我都拜读过,可惜在1995年家乡发大水的时候,给弄没了,不知道是被水给浸湿烂掉了,还是是在收拾房子的时候,给丢掉了。没能将父亲的杰作保留下来,这一直是我心底一个大大的遗憾
      好不容易回家后,妈妈就不再让他远去贵州了。于是,父亲就自己留了一匹马,每天起早贪黑地去矿山里,帮矿洞运送锑矿回镇上。没做多久,隔壁的邻居,又自动找上门来,邀请父亲和他们夫妻俩一起做买卖锑矿的生意,于是,父亲又和他们一起做锑矿买卖。
      父亲的好人品是大家所公认的。在一次去冶炼厂取钱时,人家把一千元的数字错看成一万元付款给了父亲,他当即就将多余的九千元钱退给了财务,财务感激涕零,事后不仅和很多人说过此事,还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来我们家感谢父亲。那时候的九千元钱可是相当的值钱,在两年前,我们家建的160平米的新房子也才花了两万多元钱。可见九千元钱在当时的老百姓家里是多么的可观。
       父亲,虽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和他共过事、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想要再次和他有所交集。认识他的人,一提起他都会夸奖几句,然后再询问他最近的情况,佩服与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就连我刚到学校任教的时候,每次到镇上开会,或是参加什么活动,学校的校长在向别人介绍我之前 ,都会先说我是父亲的女儿,然后我就会得到一句:“他的女儿呀,一定错不了,虎父无犬女!”
       父亲,对我们姐妹一直都很严格。自打记事起,我们就知道家里的家规,也知道违反家规是要被爸爸处罚的,大姐是小时候被处罚得最多的一个,二姐是最怕父亲的一个,而我应该是极少被父亲处罚的那一个。因为父亲是我最崇拜、最尊敬的人,我一直以他作为自己人生的标榜,我是航行的船,而父亲就是那永不熄灭的、始终在前方指引我航行的灯塔,一直在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在记忆中,我小时候遭受磨难的时候,是跟着父亲在学校,由父亲守护着我度过的。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手被烫伤,我双手掌的皮肤全都在那次的烫伤中褪换了一次。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父亲为我穿衣、为我换药的情形。说不清是不是因为疼痛更能让人记住往事的原因,才让我对这件事记得这么清楚,但是,父亲的细心和呵护,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温馨的一幕。
      如今,父亲已年过古稀,身体也是每况愈下,长期受着病痛的折磨,骨质增生、脑动脉供血不足、皮肤病,一直在折磨着他。在我们外出工作的时候,皱纹不声不响地镌刻在父亲那刚毅的脸庞上,白霜毫不留情地染白了父亲的双鬓。看着父亲佝偻的躯体、消退的记忆,酸痛的感觉瞬间会充斥我的心房,久久无法散去……
      多想,让时间能手下留情,让父亲不再衰老;多想,光阴能够倒流,还我一个年轻帅气的父亲。可惜,我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天一天的衰老,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节假日多回家陪伴他。写到这里,我已经喉咙哽咽……唯有在心底对父亲说一声:“爸爸,我爱您!”愿父亲能少受病魔的折磨,愉快地度过晚年。(网名:淋涧浮萍/笔名:肖洁、烟雨潇潇)






    来源: 我最尊敬的人
    来源: 【征文 版面转帖】我最尊敬的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3 08: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发表于 2015-8-6 18:49:03 | 只看该作者

    祝贺获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10 02:06
  • 签到天数: 58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2015-8-6 19:57:32 | 只看该作者
    从上世纪60年代写到现在,写父亲,也在写我们国家所经历的历史,历史已成过去,父亲却在他女儿的心里,高大,令人尊敬。拜读,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发表于 2015-8-7 06:46:00 | 只看该作者
    真实亲切,文笔朴素,其风格有点像小时候看过的朱德元帅的《我的母亲》。不过我觉得,作者可以把有些描写形象一点,比如文中的那个庭审事情,也不是要你把这些独立成章,而是主义人物表情神态细微动作,这样写下来会给人感动,甚至震撼力,不要这种白描来写,你的文章一味的白描手法,缺少生动形象感,而生动形象是继续问的生命。
    记叙文,贵在让你的生动描写打动读者,进而感动读者,而不是一味地叙述故事。我打个比方吧。《祝福》中祥林嫂絮絮叨叨,给人谈狼吃阿毛的事情,简短的一点文字,为什么让女人听了直抹眼泪,男人听了走开了?看是平淡的语言,但实则在描述,而不是记叙,鲁迅借用祥林嫂之口,谈的绘声绘色。把情感融入讲述之中,所以让人震撼。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的区别就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5 18:45 , Processed in 0.0828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