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章关培(劳燕) 于 2015-9-4 16:43 编辑
天子好利则诸候贪,诸候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 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 汉 刘向《说苑.贵德》
上清而无欲,则下王正而民朴。 汉刘向《说苑.谈丛》
树曲木者,恶得直影? 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名者也。 汉刘向《说苑.君道》
弃义贪财,轻民命,重货赂,百姓趣利,多奸轨。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上恶贪则下耻争。 《孔子家语.王言解》
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
浊其源而望流清,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殷传附刘恺》
君严其禁,臣或犯之。 况上启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溃,其伤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 此则君开一源,下生百端之变,无不乱者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齐恒好服紫,而合境无异色;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
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四六《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
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 上苟好利,则天下聚敛之臣将置力焉。 唐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
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检以示子孙,其末流,其末流犹入于淫靡,况示之以侈乎! 《资冶通鉴.汉纪四》
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
官乱于上,民贫于下。 宋王安石《上时政书》
将纳谗则正人离,将好赂则士卒盗,将内顾则士卒淫。 宋许洞《虎铃经.出将第八》
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居上不易,众所瞻视,预测必坠。 明方孝孺《杂铭.冠》
人主不能正于上,大臣不能持于下。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七
赇吏兴,上下蔽,天子大臣弗能廉寨,激民之重怨。 清王夫之《读通鉴沦》卷七
上之自为正也无德,其导民也无教。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八
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 《六韬.文韬》
设用无度国家踣,举事不时,必受其灾。 《管子.七臣七主》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 《管子.八观》
主上用财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故曰,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 《管子.八观》
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障两原则刑乃繁。 《管子.牧民》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内妾无羡食,外臣无羡禄。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 《墨子.贵义》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节用下》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墨子.节用上》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商君书.去强》
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 《荀子.大略》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淮南子.主术》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力必屈。 汉贾谊《新书.无蓄》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汉书.疏广传》
桀以奢亡,纣以淫败。 汉向《说苑.反质》
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 汉桓宽《盐铁论.取下篇》
贵富太盛,则必骄佚而生过。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 《史记.周本纪》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 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
资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 唐李濬《松窗杂录》
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及败德之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 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
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桀用天下而不足,汤用七十里而有余,是乃用之盈虚在节与不节耳!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朴素为美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 宋邹雍《奢侈吟》
风俗不淳俭,则财用无丰足。 宋林逋《省心录》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
诗之一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资治通鉴.汉纪五》一
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益藏,不知其几也。 明海瑞《治安疏》
人君能俭,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于是官不扰民,民不伤财。 清唐甄《潜书.富民》
大臣家事之丰约,关于政化之隆污。 清顾炎武《大臣》
俭者,先自俭之;让者,先自让也。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系辞下》
凡牧民者,欲民之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饰小耿、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 《管子.权修》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 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淮南子缪称》
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
汤武非一善而王也,桀纣非一恶而亡也。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
维法是则。无长好佚乐驰骋弋猎淫康而近小人。 常念法度,则无羞辱矣。 《史记.三王世家》
山陵之祸,起于豪芒。 汉李尤《戟铭》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
变故兴细微。 晋傅玄《明月篇》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逐》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泄突,致灰千室。 北齐刘昼《刘子.慎隙》
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北齐刘昼《刘子.慎隙》
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 《后汉书.丁鸿传》
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后汉书.丁鸿传》
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后汉书.陈忠传》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唐李群玉《放鱼》
小善渐而大德生,小恶滋而大怼作。 宋董曦《聱隅子.道德篇》
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资治通鉴.汉纪九》
寻丈之缪,实始毫厘;君子畜德,无忽细微。 明方孝孺《杂铭.尺度》
苟以细过自恕而轻蹈之,则不至于大恶不止。 清方苞《原过》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临财毋苟得,监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礼记.中庸》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章句上》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孟子.尽心章句上》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孟子.离娄章句下》
非其道,则一草食不可受于人;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可以货取乎?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 《荀子.非十二子》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 《荀子.大略》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黄石公三略.下略》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志》
贫而弃义,必为祸阶。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晋皇甫谧《高士传.曾参》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陷其身者,皆为贫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见金钱财帛不俱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 唐元结《述居》
苟推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拭《前赤壁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元未方壶《山坡羊.道情》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
诗之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
诗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洁己无可羡之赀,谋国无偏私之党; 以君命而接之以礼,秉素志而持之以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六
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惧内而后外。 《管子.禁藏》
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必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 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 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政者,正也。子助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 《晏子春秋.内扁问上》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 《晏子春秋.杂下》
尧、豫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礼记.大学》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公孟》
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战国策.赵策四》
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 《荀子.富国》
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 《淮南子.人间》
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从为圆。 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本己而能正人者也。 《淮南子.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