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日一讲(更新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10 19:08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1: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八卦掌付 于 2015-10-12 08:12 编辑

    每日一讲(1~11)(八卦掌付)



    词者,微言也,微言者,大义也,盖词较之诗更具神韵也。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乃谓吾辈对于词,需要敬畏之心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即以情为本,以言表像,以声播远,以义传神,互相化学反应也。
    做一个较好之词家,须要守得词之本心。词之真正内涵,乃是直指人心也!


    众所周知,词抒情,诗言志。 过去,词是文人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乐府唱曲之用也。宋以后,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样式,更灵活,更容易表达诉求,更隐藏个人因素。钦定词谱对于平水韵的变革,也使得文字的使用更自由,可以说大大解放了旧的桎梏,完成了一次飞跃。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我们知道,古词乐谱明朝后就遗失了,现在流传的词谱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关于钦定词谱,套用一句网络词语,到底哪家强,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清朝御定,凡八百二十首调,二千三百六体。近来有龙榆生词谱,用者不少,还有许多自度曲,有的不错,有的令人啼笑皆非。作为初学者,如何填好词?
    我认为首先必须研读各个词牌的代表作,掌握基本规律此其一;其次,填词最终须意在言外,应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方为佳作,最忌无病喊痛,作可怜样。亦忌俗语入词,白话连篇,俗不可耐。再者,填词,切勿过分泥古,生搬硬套古人之语,令人费解。
    近日有词友问:我是个宋词爱好者,闲暇时候也会赋弄风雅,填上些。不仅可以让自己静心,更能让自己升华。感觉俗世太过浑浊了,不是追名逐利,就是勾心斗角,只有翱翔在诗词的海洋里方能感悟到生命的自由。现在感觉自己到了瓶颈了,您能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给点建议,如何突破?
    我是这样回答的:最低一条,好词能很好的写景写情,能够表达真实感情,抒写美好的事与物,陶冶情操,至少能够给人想象空间。为什么这样说?西林先生颖芳言:词之兴也,先有文字,从而宛转其声,以腔就辞者也。洎乎传 播通久,音律确然,继起诸词人,不得不以辞就腔。于是必遵前词字脚之多寡,字面 之平仄,号曰填词。或变易前词仄字而平,或变易前词平字而仄,要于音律无碍。或 前词字少而今多之,则融洽其多字于腔中。或前词字多而今少之,则引伸其少字于腔 外,亦仍与音律无碍。盖当时作者述者皆善歌,故制辞度腔,而字之多寡平仄参焉。 今则歌法已失其传,音律之故不明,变易融洽,引伸之技,何由而施。操觚家按腔运 辞,兢兢尺寸,不易之道也。此论极韪。所谓融洽引伸之旨,实发宜兴万氏树所未发 。先生博极群书,音律之学,尤具神解。著有吹豳录五十卷,大致仿陈氏乐书,而详 于宋以后文章制度,为讲乐家有物之言。
    再者,毛奇龄言:词本无韵,今创为韵,转失古意。西河初不知宋词韵也,故为是言。钱 塘沈谦取刘渊、阴时夫,而参之周德清韵,并其所分,分其所并,甚至割裂数字,并 失广韵二百六部所属,诚多可议。莱阳赵钥、宜兴曹亮武次第刊行,均失之也。全椒 吴烺学宋斋本小变其面目,终亦沿沈氏误处。近日海盐吴应和榕园韵,遵广韵部目, 斟酌分并,平声从沈氏,上、去以平为准,入以平、上、去为准,最确。其中有增益 删汰而无割裂,亦属至是。敢以俟论定者。


    古云:词者,倚声也!
    何意?今人多不解其义,姑且拿来主义,选旧调套之,用校验工具验之,品着人云亦云,此乃词发展之悲!
    前面我们知道了词之缘起与构成,今天我说说词之特质,特质者,何也?古之弹唱倚声也。
    用龙榆生先生的话来开头: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做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就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
    由于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调不曾作过深入之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而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相悖。
    词者倚声填之者,系先成曲调后有词也。乐谱虽失,而前人词牌尚有标注曲调,由是而能知其乐感调性与可挥发之空间也。
    今人填词,因何走上迷途?我以为乃是网络各种写诗机、校验工具误导也!
    因此,我有疑问——
    目前,网页上有很多诗词校验软件,就我所知有搜韵、百度格律校验、诗词吾爱等,新旧韵皆然。个人感觉,搜韵比较宽容,一般都可以过关,适合初学者;百度格律校验稍严厉,感觉不是很完美;诗词吾爱格律检测,严格按新旧韵分析,比较合理,但是无法区分特殊句式、拗救、可变通处。可以说,各有所长。
    那么请问各位方家,哪种校验比较靠谱?

    今天说说莺啼序。我们都会觉得长调难工,费时费力不说,往往词不达意者多,因此,大部分作者不愿意创作长调,尤其像莺啼序,需要的不仅仅是笔力,更需要古典诗词修养。
    众说周知,《莺啼序》传为词格中最长词牌,精 绝伦!音韵之基,读来深感中华汉诗词之奎丽无双,世所无匹,华人汉诗,音诗相匹,文韵相辅,乃天上仙乐人间妙曲。
    莺啼序词牌字数多、结构精良、领字讲究、气势磅礴、恢弘大气,一般做过此调者都会有一种感觉,攻下此调,天下无词矣!
    下面是词友的一篇:
    莺啼序·滚滚红尘(作者:梅兰翘楚)

    凝香一枝艳露,化虚无缥缈。
    梦归去,揉碎青云,往事应忆多少。
    堪回首、天涯地角,朝朝暮暮匆匆老。
    叹韶光一去,半壶浊酒相抱。

    十载伶仃,两月憔悴,痛残妆泪绕。
    情痴否,遍地流伤,谁人应作思考。
    水东流、不应有恨,朝天拜、惹来风恼。
    问东君,可作柔情,还吾妖娆?

    逶迤香阁,顾步兰闺,肯为君一笑?
    风带卷,簪花重插,缕缕银丝,对镜花黄,寸心谁表?
    荣华富贵,鸳鸯殿里,同床异梦分连理,爱无缘、恨也无缘了。
    何须子夜,卷却愁绪难眠,自知宿缘天造。

    红尘滚滚,前世因缘,叹负心言巧。
    汝记否、同游结伴,笑我青春,笑我无邪,笑我窈窕。
    山川满目,江鸥无数,两情准拟千年过,算从前、照见人心夭。
    砑罗裙上娇声,只为君吟,问君知晓?
    ~~~~~~~~~
    这首《莺啼序    滚滚红尘》,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首先看堪、叹、问、何须、算等领字的巧妙运用,拿捏精准。再看一些精 纷呈的绮思,比如:“汝记否、同游结伴,笑我青春,笑我无邪,笑我窈窕。”、“砑罗裙上娇声,只为君吟,问君知晓?”、“荣华富贵,鸳鸯殿里,同床异梦分连理,爱无缘、恨也无缘了。”等等,我想,任谁都会叹服这细腻的笔触吧!
    第一阙从凝香一枝艳露,化虚无缥缈,入笔,带出往事应忆多少的序曲,感怀之情,油然而生,恨不揉碎青云,浊酒相抱,描摹极其细致蕴藉,把握情绪释放恰到好处,拿捏精准。
    第二阙两度设问,掷地有声:情痴否,遍地流伤,谁人应作思考?问东君,可作柔情,还吾妖娆?此乃天问也,可以看到一个有良知、有时代责任感的诗人睿智的思索探寻。然而,水东流、不应有恨,朝天拜、惹来风恼。个中况味,婉约缱卷,柔情堪寄,又不失积极奋进,令读者看到些许欣慰,些许希望,催人情愫顿开,随着文字抑扬顿挫而心理上波涛起伏。也埋下伏笔,到底是什么样的境遇呢?
    第三阙继续设问,推波助澜,把这种情怀推向高潮:逶迤香阁,顾步兰闺,肯为君一笑?风带卷,簪花重插,缕缕银丝,对镜花黄,寸心谁表?同时也给出答案:卷却愁绪难眠,自知宿缘天造。滚滚红尘中,有谁能奈何一个缘字!爱无缘、恨也无缘了,纵然风带卷,簪花重插,纵然荣华富贵,鸳鸯殿里,谁肯为君一笑?令人回味无穷!
    第四阙,个人感觉最值得推赞,最终的情感瞬间爆发,前世因缘,叹负心言巧,又插入细节描写例证,汝记否、同游结伴,笑我青春,笑我无邪,笑我窈窕。激发读者反复吟哦,细细慢品,紧接着不失时机给出结论,两情准拟千年过,算从前、照见人心夭。然也,令读者豁然开朗,原来一切都是缘由天定,滚滚红尘中,谁是那个属于你的他、她?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引人深思,而此时,作者又继续设问:砑罗裙上娇声,只为君吟,问君知晓?再次推波助澜,犹如华丽的一场交响乐,最后金鼓齐鸣,响彻云霄!
    最后探讨一下此作的技法: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吴文英三首皆然,其余因调长韵杂,每参错不合,今分各体。以下是出韵的汉字及其韵部:韵字:缈 少 老 抱 绕 考 恼 娆 笑 表 了 造 巧 伴 窕 夭 晓 从统计上推断作者使用的韵部是:上声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 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另,汝记否、同游结伴,这个“伴”,是否可琢呢?个见,仅供参考。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此调之难度。基本规律是:
    此调传为最长词牌,始见吴文英《梦窗词集》及赵闻礼《阳春白雪》所载徐鼎之词,入何宫调,无考。二百四十字,分四段,每段各四仄韵。《词谱》以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词为正体。第一段八句四十九字,二段十句五十一字,三段十四句七十一字,四段十四句六十九字,每段各四仄韵。第一段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式,诸领格字宜用去声。
    历史上主要经典代表作有:

    莺啼序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 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 飞入西城 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 清明过却 晴烟冉冉吴宫树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中仄韵中中仄读中仄平平句仄中中仄平仄韵中中仄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念羁情游荡 随风化为轻絮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中平仄韵
    十载西湖 傍柳系马 趁娇尘软露 溯红渐 招入仙溪 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 春宽梦窄
    中仄平平句中中中仄句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仄读中仄平平句中平平中中仄韵仄平平读中平仄仄句
    断红湿 歌纨金缕 暝堤空 轻把斜阳 总还鸥鹭
    中中仄读中平平仄韵仄中平句中仄中平句中平平仄韵
    幽兰旋老 杜若还生 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 六桥无信 事往花萎 瘗玉埋香 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
    中平中仄句中仄中平句中中中中仄韵中仄仄读中中中仄句中仄中中句仄仄平平句仄中中仄韵中平中仄句
    遥山羞黛 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 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 临分败壁题诗 泪墨惨澹尘土
    平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仄中平读中仄中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中中中仄平平句中中中中平仄韵
    危亭望极 草色天涯 叹鬓侵半苧 暗点检 离痕欢唾 尚染鲛绡 亸凤迷归 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
    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句仄仄平中仄韵仄中仄读中平中仄韵仄仄平平句中仄平中句中中中仄韵平平仄仄句
    书中长恨 蓝霞辽海沈过雁 漫相思 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 怨曲重招 断魂在否
    平平平仄句中平中仄中中仄句仄平平读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仄平中仄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吴文英三首皆然,其余因调长韵杂,每参错不合,今分各体,类列于后。 按吴词别首第二段第四句“面屏障、一一莺花”,上“一”字仄声。第三段第四句“翁笑起、离席而语”,“席”字仄声,第五句“敢诧京兆”,“兆”字仄声。第四段第六句“永昼低睡”,“睡”字仄声。第七句“绣帘十二”,“十”字仄声。余参后诸词。

    又一体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五仄韵,第二段十三句四仄韵,第三段十五句四仄韵,第四段十五句六仄韵 吴文英
    横塘棹穿艳锦 引鸳鸯弄水 断霞晚 笑折花归 绀纱低护灯蕊 润玉瘦冰轻倦浴 斜拖凤股盘云坠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听银床声细 梧桐渐觉凉思
    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窗隙流光 过如迅羽 愬空梁燕子 误惊起 风竹敲门 故人还又不至 记琅玕 新诗细掐
    平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仄韵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早陈迹 香痕纤指 怕因循 罗扇恩疏 又生秋意
    仄平仄句平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西湖旧日 画舸频移 叹几萦梦寐 霞佩冷 叠澜不定 麝霭飞雨 乍湿鲛绡 暗盛红泪 练单夜共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仄韵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句仄仄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句
    波心宿处 琼箫吹月霓裳舞 向明朝 未觉花容悴 嫣香易落 回头澹碧销烟 镜空画罗屏里
    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仄平平仄韵
    残蝉度曲 唱彻西园 也感红怨翠 念省惯吴宫幽憩 暗柳追凉 晓岸参斜 露零鸥起 丝萦寸藕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
    留连欢事 桃笙频展湘浪影 有昭华 秾李冰相倚 如今鬓点凄霜 半箧秋词 恨盈蠹纸
    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


    此即前词体,惟第一段第八句“细”字用韵,第四段第九句“事”字用韵,与前词异。 按此词起韵用纸、尾、寘、未,无通语、麌者。或疑第三段第九句“处”字是韵,则第二段之“羽”字、第三段之“雨”字、“舞”字皆可作韵矣。一调增入四韵,恐未然也。

    又一体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五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 黄公绍
    银云卷晴缥缈 卧长龙一带 柳丝蘸 几簇柔烟 两市帘栋如画 芳草岸 湾环半玉 鳞鳞曲港双流会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读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平仄韵平仄仄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看碧天连水 翻成箭样风快
    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白露横江 一苇万顷 问灵槎何在 空翠湿 衣不胜寒 日华金掌沆瀣 甃花平 绿纹衬步
    仄仄平平句仄仄仄仄句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读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仄韵仄平平读仄平仄仄句
    琼田涌出神仙界 黛眉修 依约雾鬟 在秋波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句仄平平仄韵
    阁嘘青蜃 檐啄 虹 飞盖蹴鳌背 灯火暮 相轮倒景 偷睇别浦 片片归帆 远自天际 舞蛟幽壑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句平仄仄平仄韵平仄仄读仄平仄仄句平仄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句
    栖鸦古木 有人剪取松江水 忆细鳞巨口鱼堪脍 波涵笠泽 时见静影浮光 霁阴万貌千态
    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平仄韵
    蒹葭深处 应有閒鸥 寄语休见怪 倩洗却 香红尘面 买个扁舟 身世飘萍 名利微芥 阑干拍遍
    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句仄仄平仄仄韵仄仄仄读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句
    除东曹掾 与天随子是我辈 尽胸中 著得乾坤大 亭前无限惊涛 总把遥岑 月明满载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仄仄韵仄平平读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


    此亦吴词体,但第四段第四句,吴词二首俱用韵,此词不用韵。第十句,吴词二首俱不用韵,此词用韵异。 按此词两用“水”字于断句处,第一段第七句,吴词一首用韵,一首不用韵。第三段第十句,吴词二首俱不用韵,则知前“水”字犹可作韵,后“水”字不可作韵也。

    又一体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九句四仄韵,第三段、第四段各十四句四仄韵 赵文
    初荷一番濯雨 锦云红尚卷 隘华屋 赋客吟仙 候望南极天远 还报道 飘然紫气 山奇水胜都行遍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读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平仄韵平仄仄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却归来领客 水晶庭院开宴
    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窗户青红 正似京洛 按笙歌一片 似别有 金屋佳人 桃根桃叶清婉 倚薰风 虬须正绿
    平仄平平句仄仄平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读平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读平平仄仄句
    人似玉 手挼纨扇 算风流 只有蓬瀛 画图曾见
    平仄仄读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谁知老子 正自萧然 于此兴颇浅 只拟问 金砂玉蕊 兔髓乌肝 偃月炉中 七还九转 今来古往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仄仄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句
    悠悠史传 神仙本是英雄做 笑英雄 到此多留恋 看著破晓耕龙 跨海骑鲸 千年依旧丹脸
    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
    便教乞与 万里封侯 奈朔风如箭 又何似 六山一任 种竹栽花 棋局思量 墨池挥染 天还记得
    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读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
    生贤初意 乾坤正要人撑住 便公能安稳天宁肯 待看佐汉功成 伴赤松游 恁时未晚
    平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


    此亦吴词体,惟第三段第十二句六字、第十三句四字,句法异。 第四段第十一句“肯”字系古韵。

    又一体 四段二百三十六字,第一、第二段各九句四仄韵,第三段十三句五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七仄韵 汪元量
    金陵故都最好 有朱楼迢递 嗟倦客又此凭高 槛外已少佳致 更落尽梨花 飞尽杨花 春也成憔悴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仄仄平平句仄仄仄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
    问青山 三国英雄 六朝奇伟
    仄平平读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麦甸葵丘 荒台败垒 鹿豕衔枯荠 正潮打孤城 寂寞斜阳影里 听楼头 哀笳怨角 未把酒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读
    愁心先醉 渐夜深 月满秦淮 烟笼寒水
    平平平仄韵仄仄平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韵
    凄凄惨惨 冷冷清清 灯火渡头市 慨商女 不知兴废 隔江犹唱庭花 余音亹亹 伤心千古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仄平仄韵仄平仄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句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句
    泪痕如洗 乌衣巷口青芜路 认依稀 王谢旧邻里 临春结绮 可怜红粉成灰 萧索白杨风起
    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平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平仄韵
    因思畴昔 铁索千寻 漫沈江底 挥羽扇 障西尘 便好角巾私第 清谈到底成何事 回首新亭
    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句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句
    风景今如此 楚囚对泣何时已 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东风岁岁还来 吹入钟山 几重苍翠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此词较吴词减四字,句法亦多与诸家不同,在此调最为变格。

    下面是我的四首旧作,聊做一笑:
    《莺啼序   自感》
    (作者:八卦掌付)
    何曾重逢道友,捻仙街飘絮。境旖旎、玉宇琼楼,更有神眷娇侣。白鹤舞、冬春不分,莺歌阵阵添燕语。令鸿毛传意,清波心湖飘去。
    一日天涯,十年人事,便瑶池王母。岂能料、红土纯真,锦书难写苦旅。趁青春、辉煌悄绘,寄忧思、忘情寒暑。亦不能,断木续枝,总还三虑。
    周而复始,大道归先,惶然均未遇。却弗逆、殚精竭力,上善若水,筑础强丹,百丝万缕,太平无极,相安无事,青灯伴我云林里,忆当时、几许辛酸路。春花仿佛,杯酒仗剑江湖,再觅梦中佳句。
    须臾老矣,银发时辰,叹息偷健步。涕泪洒、处分遭遇,早没豪情,早没鹏志,环视今古。山坡嚼脯,河边邀月,隐君写意谁可比,过西城、叩醒文中赋。何须寻访瀛洲,待我重来,勿言虚度!
    《莺啼序   四月走笔》(作者:八卦掌付)
    抬头杏花正艳,料春光几许。温馨梦,温暖千人,已是细雨无绪。怎恁地,莺飞草长,桃红点点枝枝伫。叹韶光易老,飘来多少轻絮。
    些许幽叹,几多幽怨,已化成疑语。且抚案,流出心泉,空山云影一缕。守孤山,感伤隔世;看仙境,寄情魔侣。怅依然,浮港栖尘,碧空飞溆。
    不妨荏苒,不信残寒,文化如苦旅。犹独去,迷雾茫失,残病常欺,堕落诗情,思接心雨,谁家惺惜,谁家漠视,且将华发同谁宿?夜深歌,只把方舟渡。年华仿佛,相思化作长长,洒泪耕耘尘土。
    略怀醉意,别样胸怀,望古城停驻。把盏对,银钩玉柱。短笛堪怜,佳丽娉婷,独自起舞。孤舟慢泊,潇湘依旧,时移世易任他变。燕来兮,执意纤纤苦。多情绽放春天,浅唱低吟,旧时越女。
    《莺啼序    游园》
    (作者    八卦掌付)
    春风又欺细柳,醉玲珑两岸。燕来急,匆又衔泥,惹人嬉戏忘返,花影动,馨香扑鼻,何知羡煞游人眼。懒倚窗,此景此情,梦中重见。
    城市花园,熙熙闹闹,已不分早晚。谈家事,是否悠然,二三朋友相伴。放风筝,蓝天撒线,娱乐中,欢歌无断。或停停,紧守慢弹,忽而牵绊。
    人生易老,往事如烟,莫把节奏乱。恶不为,红尘看透,安稳入眠,任尔飘零,雅舍楼馆。琴棋书画,残寒恬淡,最堪妙、仗枝翩舞,向青峰,长调吟飞涧。飞流直下,转瞬仙鹤缠绵,白云星汉长灿。
    短亭极目,莽莽河川,块垒千里远。偶兴起,凭栏弄卷,偶作清欢,五六相交,咏吟成宴。书吟肆意,疑为天籁,上穷碧落下青谷,最难忘,驰骋春光暖。哪儿江北江南,好景犹惊,粉雕玉案!
    《莺啼序·有缘相逢》
    (作者:八卦掌付)
    周年似稍转瞬,喜春光满苑。虫儿舞,桃李缤纷,柳岸千百花浅。曦微照、青山掩映,谁人不爱霞风暖?看水惊白鹭,归燕慢把波剪!
    遥寄当初,烟雨飞过,忆无由缱绻。邀明月,聚会江东,不眠多少夜晚。最忘情、天南海北,堪回味、诗词为伴。笑仰头,豪迈那时,万般祈愿。
    瘦西湖上,对酒吟诗,醉乡字句缓。问梦影、杏林吟草,淀上清荷,竹韵悠悠,念君无怨。筹谋伟业,金牛引路,网中挥笔多佳作,望路遥、浊者清风偃。承前启后,悠悠华夏香飘,尽是奇卉争绽。
    浩然宇宙,灿烂群星,听曲调温婉。睹人物、新歌正传,意在天涯,回首长空,西城已远。
    巍巍泰岳,弯弯河洛,盈盈热泪奉东海,数相思、袅袅吴宫阪。有缘美梦相逢,欢乐开怀,此情常恋。



    前面我讲述了词的基本特点,这一次重点说说词的基本属性。
    我们知道,诗言志,是这个世界硕果仅存的美好文体之一了。那么,词是什么属性?
    现代社会,我觉得对于词的定义能否是——便于抒发情感,便于传唱,便于纯净心灵,便于引发广泛共鸣。
    关于古词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看看——
    李璟作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赏析】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濛、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关于现代词的属性,我引用自己对几首词的赏析说明——浣溪沙(作者  一朵禅)


    料定今生与梦行,梦中痴语或无情。装狂自释曼陀经。

    几处花深关我事?风来一地碎盈盈,使它还作月鸣声。


               下面是我的赏析——

    今生料定,梦深无情,花语解惑,风送禅吟。作者深获填词要诀,款款心语,细腻灵动。一种女子的知性之美,自骨子里渗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抒情,皆感悟也。
    开篇与梦行,即定下来通篇基调,如梦似幻,待作者自己一一解码。明明知道与梦行,明明知道梦中痴语或许无情,很飘渺,偏偏内心却要去追寻,自己感知是美好的,因此表明装狂自释,那么,追寻的是什么呢?曼陀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藏传佛教里有关微观宇宙的模型就叫“曼陀罗”。
    曼陀罗是一种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很神秘的植物,产自古代的西域,花开艳丽;而在佛经中,曼陀罗花就是“适意”的意思。我理解,曼陀经,可以解释为现代语言就是,我在 故我乐,凡事开心就好,放下意味着轻松率性。
    下阕很自然写出了作者对于往事的反思,几处花深关我事?原来,风来一地碎盈盈,一切生活,无关风月,自在自己内心体验与愉悦,既然如此,倒不如,使它还作月鸣声。通篇洋溢着禅意,隐约又透着老庄的无为无不为色 ,扑朔迷离,光影璀璨,不失为一篇好作。其中,梦、花、风、月等意象清新脱俗,出类拔萃,堪称一绝。
    ~~~~~~~~~~~~
    【渔歌子●武功】(美国\王大沐)
    踢腿高低视弱强,
    挥拳进退见攻防。
    犹虎扑,似龙翔,
    中华国术永流芳。

    下面是我的赏析:
        王大沐老师的这首渔歌子,读后令我非常感动,因为我长期研习武当武术,对于武术情有独钟,觉整首符合武术精神,绘声绘色,将武术攻防技巧展现淋漓尽致。所谓中华国术,原本是古代战场搏击之术,冷兵器时代精华,随着科技进步,武之术已经退而成为国民健身之法门。尽管中华武术千变万化,说到底无非手脚运用,闪转腾儸;第一句踢腿高低视弱强,表现武术腿法运用,是南拳北腿的腿。第二句,挥拳进退见攻防,生动描述手法运用,以及身法的配合。三四句形象描写武者如蛟龙,似猛虎的气势,所谓站似一棵松,动如一阵风,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感觉非常独到精辟,谢谢大沐老师对中华武术的理解和褒奖。
        作为一名旅美华人,心系华夏,不忘根本,对于古典诗词以及中华国术尤其怀念,不像某些人,出得国门,忘记了自己的黄皮肤,这一点值得学习!
        观看这首渔歌子,也确实有一处平仄值得商榷,那就是挥拳进退见攻防,此处:进,按《钦定词谱》应该平,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我觉得现代人写诗词几乎全都是优势。信息发达,检索方便,各种研究的成书多,工具书齐全,题材更广泛,只要想学,没有学不好的。有人说什么现代社会意境缺失的,审美缺失的,这都是把主观因素当作客观因素了。古人有的所有情感我们都可以有,无论是家国天下还是软语轻哝。现代人的美学研究只会在古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且还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容量更大,可选的更多。词的地位在古代文学中是至高无上的,古代士大夫阶层没有不能作词的,这个基础太强大。而由此而来,词人之间的交流唱和也多。现代则诗词在文化阶层中早已没有了这样尊崇的地位。现代文学出现了各种细分的专业作者,写小说,散文,杂文的,都可以不写,不读,不懂诗词——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假如知识分子是一个阶层,那么古代知识分子全都是诗人,而现代知识分子要分成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杂文家等等,词人里面又要分现代词人和旧体词人,所以当代创作旧体诗词的作者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确无法跟古人相比,一来我们是以一个时代跟整个古代文学史比较,二来也主要是因为文人分流,诗人的圈子小了,交流和创作的基数都小了很多。不过,我还是看好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可以弥补文人分流的劣势。网络发达之前和网络发达之后的词坛就明显是两个气象。什么是我们寂寞的内心需要的?美好的东西,什么是美好的东西,词!





    我前些年才开始学词,以前学诗不懂格律,不懂如何运用,有为师者指,多读屈原作品。我依照去读,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后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
    一般作词之人都会认为:词出于古乐府。古乐府之妙在于古风意韵,抑扬顿挫,缠绵悱恻而不失气节,道尽人间百态世事苍茫,而不失真性情。
    后来,我因故认识武当山高道,在向他们学习武当山秘传古太极之时,得悟许多作词必须之空灵、超脱。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用此指导作词,大为受用,盖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
    以下略举几例——
    《浣溪沙 *  初夏》(八卦掌付)|不觉懒侵夏日山,绿荷初绽半丝寒。几多尖角未孤单。|汉阙依弹那只曲,如今独有伯夷看。秦楼明月几曾弯?
    《诉衷情令*问》(八卦掌付)|春花秋月莫当真,何故扣禅门。红尘散落几许,唯旧梦销魂。|青鬓掩,泪留痕,是谁人。两三归燕,绕院低飞,那日黄昏。
    《菩萨蛮*问佛》(八卦掌付)|钟声悠远心中佛,溪流潺去无长物。素影裹余怀,浓妆插碧钗。| 还吟东逝水,还唱玉兰芷。旧梦伴风生,新寒步步惊。
    上例足可以证明: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古例亦有: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




    引用古人一段话作为本文开头:王国维说蕙风词,小令似叔原(晏几道),长调亦在清真(周邦彦)、梅溪(史达祖)间,而沈痛过之。彊村(朱孝臧)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人间词话》下)。
    这里,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是何意?我认为,凡作词者,必经历常人未经历之艰难险阻、曲折情感、大喜大悲,饱尝红尘冷暖,身味人间疾苦。否则,所作之词,终究流于形式,归于末途,只有尝尽百凶,方能够写出人性的共同特点,千古传承。
    刚好前几年听叶嘉莹讲“春花秋叶何时了”,惊人的发现,她也提出此观点,说明好词果然通今博古,传达人类共同的心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俘,软禁在宋都汁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生情,回想起往日南唐的官廷生活,愁苦万分,就写下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本来应该引起人们的欢乐,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偏偏勾起了他伤心的回忆。春花秋月,年年有,没有尽头,是无限的,往事知多少,是悲伤的,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与无限的强烈反差,勾起了昨天与今天,过去与未来的悲呛,正好印证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好了,说到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词,必须从小处着眼,写出人类共有的心里特质与要素,最大限度引发更多人的共鸣,才是好词。
    我列举自己的一首纪念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满江红如下:
    《满江红 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 作者:八卦掌付)|黑土黄天,节尚在、心如止水。 年少客、勇投军校,辟开长史。 痛击日军书壮志,一腔热血忘生死。 雪掩浪、松嫩朔风萧,朝天跪! |正筹划,求真理,英年逝,苍生泪。 那时当铭记,造福桑梓。 还有河山将奋起,中华儿女当如此。 归去来、荡涤我灵魂,千秋味。
    试想,在当年那个艰苦异常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将军,为了家园、为了民族,奋起抗争,何等的胸襟!怎不令人淆然泪下!
    我再举例:
    李璟作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濛、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轻松写诗词,放下压力,或许学的更快。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悲呛,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伤感,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更符合大屏的一代。我们每个人都能随口背诵几首唐诗宋词,诗词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因此读来琅琅上口,所以即使是小学课本中,也不乏诗词名篇。每逢盛大节日,我们也总能收到小诗小令的短信祝福,当看到别人亲自编辑的诗词发到你手机上,你是否曾经羡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首《枉凝眉》将《红楼梦》的意境传唱大江南北,将黛玉的才气、悲情、敏感、韵律化为一首诗表现了出来。学诗词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对美的鉴赏水平,满口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地雪花乱飞,总比满口胡掰来得雅致。不过,可别被填鸭式的诗词教育败了胃口,通过万能的互联网,咱可轻轻松松学诗词。陶冶一下,说不定明天咱就能出诗集了呢。
    下面是我近期结合现实偶作:
    《水龙吟    同学会》(八卦掌付)
    相逢一笑迎青鸟,欢聚再弹琴瑟。杯传佳话,寒暄不尽,暖嘘时日。举盏言欢,美人来伴,忘年亲密。看花丛深处,青春痕迹。怎无忆、叹今昔。
    朋友借来神笔,抒豪情、风云飘逸。同窗旧谊,天生良友,画谁真迹。我欲乘风,与君共舞,自然规律。盼望他日聚,随缘再会,凭栏几滴。
    莺啼序   自感(八卦掌付)
    何曾重逢道友,捻仙街飘絮。境旖旎、玉宇琼楼,更有神眷娇侣。白鹤舞、冬春不分,莺歌阵阵添燕语。令鸿毛传意,清波心湖飘去。
    一日天涯,十年人事,便瑶池王母。岂能料、红土纯真,锦书难写苦旅。趁青春、辉煌悄绘,寄忧思、忘情寒暑。亦不能,断木续枝,总还三虑。
    周而复始,大道归先,惶然均未遇。却弗逆、殚精竭力,上善若水,筑础强丹,百丝万缕,太平无极,相安无事,青灯伴我云林里,忆当时、几许辛酸路。春花仿佛,杯酒仗剑江湖,再觅梦中佳句。
    须臾老矣,银发时辰,叹息偷健步。涕泪洒、处分遭遇,早没豪情,早没鹏志,环视今古。山坡嚼脯,河边邀月,隐君写意谁可比,过西城、叩醒文中赋。何须寻访瀛洲,待我重来,勿言虚度!
    点绛唇   做生意难(八卦掌付)
    春早秋闲,忙持生计为金碗。钞银来缓,竟去而无返。
    知暑知寒,须静中寻远。彭于晏,八方惊叹,与我哪同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诗词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高耸云端,诗词完全可以飞入百姓寻常家。纵观如今古体诗坛,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有些古体诗词爱好者,模仿古人的口气、凭空想象着古时的场景、引用古人诗句写古体诗词,动不动就是:平沙落雁、琵琶古筝、吹箫弄笛、把酒送别,通篇都是之乎者也,琴瑟琵琶、魑魅魍魉,仿佛不这样就不为古体诗词,只有这样方为古诗正宗。这种古体诗词,表面乍一看,还真的能唬住不少人,尤其是对古诗词初学者。在外行眼里还真不知他的水平有多高,甚至有些还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讹传讹,引来一片赞美声。其实剥开他的画皮一看,都是凭空构想的古时场景,东一锄头,西一锄头,大都是坐在室内闭门造车,在没有一点灵感的情况下,拼凑的诗句,空洞无物,没有一句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无非是忸怩作态、山鸡舞镜、孤芳自赏、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如何解决?解决的办法,只有深入生活、体悟社会,也就是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要做一个有作为的诗人,天赋、学养、抱负固然重要,阅历则尤其重要。即使像骆宾王几岁时写的《咏鹅》,不也是观察了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情景后才写出来的吗?诗人刘章有一首为人熟知的五言绝句:“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看看,古人似乎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呵呵。


    词,介于律诗与散曲之间,非诗非曲,又似诗似曲。
    词,应该是吟唱出来的。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的人写出来的词,从字面看非常好看,但是吟唱非常生硬晦涩不流畅,也不是好词,我分析,有可能是平上去入没有弄清楚,造成声音的停顿等。清代谢元淮说过:“词有声调,歌有腔调,必填词之声调,字字精切,然后歌词之腔调,声声轻圆。调 其清浊,协其高下,首当责之握管者。其用字法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 上不得用去,宜去不得用上。”这就很好的例证我的观点了,可惜,部分人不明气逆气顺之理,尤为可惜。
    我以前有一个比喻:作词,好比练习武当太极拳。天下太极出武当,说的容易,领悟很难。练习武当太极,必须领悟,天地混沌始生太极,太极而分两仪,是谓阴阳,对于词的阴阳,我认为,可理解为平仄,也可以是阴平阳平,也可以说是南派、北派,也就是婉约或豪放,相信这当中的代表人物大家都清楚。两仪而分四象,对于词可以是平上去入,各有规律,不能乱套,词也是一样,比如谢元淮也说过:“其用字法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 上不得用去,宜去不得用上。一调中有数句连用仄声住脚者,宜一上一去间用。韵 脚不得用入声代平上去字。王伯良有曲禁四十条,今摘其与词同禁者十一条列后: 平头〔第二句第二字,不得与第一句第一字同音。〕 合脚〔第二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一句末字同音。〕 上去叠用〔上去字须间用,不得连用两上两去,两上字连用,尤为棘喉。〕 上去去上倒用〔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 入声三用〔不得叠用三入声字。〕 一声四用〔不论平上去入,不得叠用四字。〕 阴阳错用〔宜阴不得用阳字,宜阳不得用阴字。〕 闭口叠用〔如用侵,不得又用寻,或又用监咸、纤廉等字。其现成双字 ,如深深毵毵恹恹类不禁。〕 叠用双声〔字母相同,如玲珑、皎洁类,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叠用叠韵〔字同音,如逍遥、灿烂类,亦止许二字连用,不得连用至四字。〕 开口闭口〔凡闭口字如侵寻、监咸、纤廉三韵类,不可与开口韵同押。〕”四象而生八卦,由此衍生武当源远流长的各式功夫,词,也是一样,由此衍生各种词令,成为国粹。
    我举例说明:
    暗香*屈原(八卦掌付)

    旧时明月,照大江南北,几多风物。
    忆念大夫,一曲清辞意难灭。
    楚地尽书遗韵,看汨罗、枯枝残雪。
    恨怀王、忧泣如焚,怎奈我名节。
    不屈,向天乞。

    叹楚骚易吟,壮心难绝。
    帝尊降越,湘水夫人也空折。
    曾说高阳苗裔,千帆过、与吾相挈。
    怎知晓、秋色外,簌然落叶。

    上阕第二句,照大江南北,就是典型的一上四下句式。下阕第一句,叹楚骚易吟,就是一字领。此中诸如领字、去入等还有很多,不一一标注。
    我再举一个初学者的词牌贺新郎例子,首先说明一个基本认识:写诗词,首先是情意要好,要真、诚。第二是讲格律,这不仅是游戏规则,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言词顺畅音韵好。比如如何用平仄安排‘抑扬顿挫’,如何使韵更美,如何使句子不拗口。

    夜雨叩禅房,
    一灯孤,乍暖还寒,衾枕犹凉。
    昼间债主催工款,打打太极无妨,
    人道是,虱多不痒。
    柳林河边李细爱,携莲花山下杨二娘,
    估明日,来上香。

    佛门净地亦联网,
    最得意,英山论坛,志赋华章。
    萝莉倾慕老大叔,文艺中年吃香,
    不得结,众说纷扬。
    神马清规与戒律,且统统丢进茅丝缸,
    和枫桥,好一场。


    这是一个学习作词很久的文学痞子的词作,这从表面看,似乎是一首贺新郎词牌,句中大量使用俗语、土语。
    我们知道,贺新郎,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名《金缕歌》,又名《金缕曲》,又名《金缕词》。苏轼词有“乳燕飞华屋”句,名《乳燕飞》,有“晚凉新浴”句,名《贺新凉》,有“风敲竹”句,名《风敲竹》。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名《貂裘换酒》。那么再来看看该作的毛病:第一个,格律错误百出。第二个,说说意境:
    通篇以白话拉家常的方式行文,好比梦中呓语,不着边际,想到了那些到哪了。从这种火星文中,丝毫看不到宋词的优美意境,意在言外,回味无穷,也看不到任何文学性,有的只是令人发指的对于文学的践踏,对于汉语言文学神圣与庄严的亵渎。这首文辞不通的劣作,有的只是,低俗不堪。神经紊乱,狂人自语。
    一般而言,过去国人都不懂敬畏,大部分人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现在,随着文化科技的发达,这种现象大有改观。
      还有少数人死守旧观念不放,恋恋不舍,势必落伍,他的危害在于,虽然不是妖言惑众,足矣蛊惑不知情者。
      而这个所谓的文学痞子就是这样,表演的非常到位,击掌!
    事实证明:不懂不要装懂,装的下场就是落伍,以及永远被真正内行的人唾弃与嘲笑,仅此而已。
    格律诗词为什么在资讯发达的当下仍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换句话,格律诗词的意义是什么?
    此乃老生常谈也!
    且不说诗词是真功夫、中华国粹,也不说格律诗词创作中的鱼龙混杂、以劣充优、鉴赏者水平低下,更不说诗词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单单说这格律。
    为什么有格律,而且必须以格律来约束创作?我认为,这就是游戏规则,离开了格律,诗词何其乏味!错误的格律运用,则是贻笑大方。
    我不明白部分人非得要去格律化,去格律化的想法会误导初学者,将古典诗词引入死胡同,也是无法感悟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的。我早就说过:诗词起源于诗经,古之已有也,唐诗宋词,那种高度,高山仰止,很难超越,既然如此,能够随便扔掉?
    词,更不用说了,词者,微言也,微言者,大义也,盖词较之诗更具神韵也。众所周知,词抒情,诗言志。 过去,词是文人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乐府唱曲之用也。宋以后,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样式,更灵活,更容易表达诉求,更隐藏个人因素。钦定词谱对于平水韵的变革,也使得文字的使用更自由,可以说大大解放了旧的桎梏,完成了一次飞跃。

    那些认为诗词不需要按照格律来创作,或者认为诗词是按格律填写是局限思维的说法,可以休矣!

    (11)
    何谓词之传承?
    伴随互联网之兴旺发达,词的门槛每况愈下,任谁都填词,词坛早已参差不齐、良莠混杂、鱼龙各兼。现在的情形是,假大空、高半天、假道学之气势盖过潜心做学问者,真正中华国粹继承人到了罕见地步,如同外星人,此乃词之不幸,亦与昌平盛世百花齐放非常之不配套。
    美好佳词传承至当下,莫非前功尽弃乎?显然不能!
    下面仅就目力所见之词坛种种做一小结:
    1,打着创新大旗,抛弃新旧韵律,词无词格,咏无品味,更莫奢谈意境、微言大义也。当下创作随意,口语入词者多,随意拼凑即可填词,行家见了不知所云,瞠目结舌。
    2,忙于生计,不能精攻韵律,所做诸词,错误百出而不自知,更有一大批盲目“粉丝”之类,吹嘘高捧,词人本真慢慢迷失也。
    3,修改再修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执着,应该大大提倡,好的词人,应该有精品意思,自觉自悟自励,休谈流芳百世,也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传承祖国国粹,匹夫有责。
    4,填词至一定阶段,必然遭遇所谓“瓶颈期”,此时,必然感觉无从下手,举目茫然。其实,这就是一个“坎”,过去了,不过如此,过不去,永远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此时,建议词人不妨学习王国维以禅心禅境入词,另辟蹊径。到时定会“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中。”定会于刹那间,顿悟词之种种,岂不快哉?
    我以自己的小词举例:
    清月心语,泪化相思雨。

    遥望家乡千里路,惟愿母恩永驻。

    回首慈穆如存,童年旧梦犹新。
    豪迈英雄几许,一生只叹娘亲。


    这是原来学词之初所写,当时在外打工,闻母病重而不能前往尽孝,难免稚嫩,过了几年,再次修改为——

    清月心语,泪化他乡雨。
    遥寄家园千里路,惟愿母恩永驻。

    回首慈穆如存,童年旧梦犹新。
    豪迈英雄几许,一生牵挂娘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10 19:08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2:2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卦掌付 于 2015-10-21 19:43 编辑

    [tr][/tr]
    [tr][/tr]
    每日一讲(八卦掌付)



    词者,微言也,微言者,大义也,盖词较之诗更具神韵也。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乃谓吾辈对于词,需要敬畏之心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即以情为本,以言表像,以声播远,以义传神,互相化学反应也。
    做一个较好之词家,须要守得词之本心。词之真正内涵,乃是直指人心也!


    众所周知,词抒情,诗言志。 过去,词是文人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乐府唱曲之用也。宋以后,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样式,更灵活,更容易表达诉求,更隐藏个人因素。钦定词谱对于平水韵的变革,也使得文字的使用更自由,可以说大大解放了旧的桎梏,完成了一次飞跃。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我们知道,古词乐谱明朝后就遗失了,现在流传的词谱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关于钦定词谱,套用一句网络词语,到底哪家强,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清朝御定,凡八百二十首调,二千三百六体。近来有龙榆生词谱,用者不少,还有许多自度曲,有的不错,有的令人啼笑皆非。作为初学者,如何填好词?
    我认为首先必须研读各个词牌的代表作,掌握基本规律此其一;其次,填词最终须意在言外,应该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方为佳作,最忌无病喊痛,作可怜样。亦忌俗语入词,白话连篇,俗不可耐。再者,填词,切勿过分泥古,生搬硬套古人之语,令人费解。
    近日有词友问:我是个宋词爱好者,闲暇时候也会赋弄风雅,填上些。不仅可以让自己静心,更能让自己升华。感觉俗世太过浑浊了,不是追名逐利,就是勾心斗角,只有翱翔在诗词的海洋里方能感悟到生命的自由。现在感觉自己到了瓶颈了,您能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给点建议,如何突破?
    我是这样回答的:最低一条,好词能很好的写景写情,能够表达真实感情,抒写美好的事与物,陶冶情操,至少能够给人想象空间。为什么这样说?西林先生颖芳言:词之兴也,先有文字,从而宛转其声,以腔就辞者也。洎乎传 播通久,音律确然,继起诸词人,不得不以辞就腔。于是必遵前词字脚之多寡,字面 之平仄,号曰填词。或变易前词仄字而平,或变易前词平字而仄,要于音律无碍。或 前词字少而今多之,则融洽其多字于腔中。或前词字多而今少之,则引伸其少字于腔 外,亦仍与音律无碍。盖当时作者述者皆善歌,故制辞度腔,而字之多寡平仄参焉。 今则歌法已失其传,音律之故不明,变易融洽,引伸之技,何由而施。操觚家按腔运 辞,兢兢尺寸,不易之道也。此论极韪。所谓融洽引伸之旨,实发宜兴万氏树所未发 。先生博极群书,音律之学,尤具神解。著有吹豳录五十卷,大致仿陈氏乐书,而详 于宋以后文章制度,为讲乐家有物之言。
    再者,毛奇龄言:词本无韵,今创为韵,转失古意。西河初不知宋词韵也,故为是言。钱 塘沈谦取刘渊、阴时夫,而参之周德清韵,并其所分,分其所并,甚至割裂数字,并 失广韵二百六部所属,诚多可议。莱阳赵钥、宜兴曹亮武次第刊行,均失之也。全椒 吴烺学宋斋本小变其面目,终亦沿沈氏误处。近日海盐吴应和榕园韵,遵广韵部目, 斟酌分并,平声从沈氏,上、去以平为准,入以平、上、去为准,最确。其中有增益 删汰而无割裂,亦属至是。敢以俟论定者。


    古云:词者,倚声也!
    何意?今人多不解其义,姑且拿来主义,选旧调套之,用校验工具验之,品着人云亦云,此乃词发展之悲!
    前面我们知道了词之缘起与构成,今天我说说词之特质,特质者,何也?古之弹唱倚声也。
    用龙榆生先生的话来开头: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做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就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
    由于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调不曾作过深入之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而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相悖。
    词者倚声填之者,系先成曲调后有词也。乐谱虽失,而前人词牌尚有标注曲调,由是而能知其乐感调性与可挥发之空间也。
    今人填词,因何走上迷途?我以为乃是网络各种写诗机、校验工具误导也!
    因此,我有疑问——
    目前,网页上有很多诗词校验软件,就我所知有搜韵、百度格律校验、诗词吾爱等,新旧韵皆然。个人感觉,搜韵比较宽容,一般都可以过关,适合初学者;百度格律校验稍严厉,感觉不是很完美;诗词吾爱格律检测,严格按新旧韵分析,比较合理,但是无法区分特殊句式、拗救、可变通处。可以说,各有所长。
    那么请问各位方家,哪种校验比较靠谱?


    今天说说莺啼序。我们都会觉得长调难工,费时费力不说,往往词不达意者多,因此,大部分作者不愿意创作长调,尤其像莺啼序,需要的不仅仅是笔力,更需要古典诗词修养。
    众说周知,《莺啼序》传为词格中最长词牌,精 绝伦!音韵之基,读来深感中华汉诗词之奎丽无双,世所无匹,华人汉诗,音诗相匹,文韵相辅,乃天上仙乐人间妙曲。
    莺啼序词牌字数多、结构精良、领字讲究、气势磅礴、恢弘大气,一般做过此调者都会有一种感觉,攻下此调,天下无词矣!
    下面是词友的一篇:
    莺啼序·滚滚红尘

    凝香一枝艳露,化虚无缥缈。
    梦归去,揉碎青云,往事应忆多少。
    堪回首、天涯地角,朝朝暮暮匆匆老。
    叹韶光一去,半壶浊酒相抱。

    十载伶仃,两月憔悴,痛残妆泪绕。
    情痴否,遍地流伤,谁人应作思考。
    水东流、不应有恨,朝天拜、惹来风恼。
    问东君,可作柔情,还吾妖娆?

    逶迤香阁,顾步兰闺,肯为君一笑?
    风带卷,簪花重插,缕缕银丝,对镜花黄,寸心谁表?
    荣华富贵,鸳鸯殿里,同床异梦分连理,爱无缘、恨也无缘了。
    何须子夜,卷却愁绪难眠,自知宿缘天造。

    红尘滚滚,前世因缘,叹负心言巧。
    汝记否、同游结伴,笑我青春,笑我无邪,笑我窈窕。
    山川满目,江鸥无数,两情准拟千年过,算从前、照见人心夭。
    砑罗裙上娇声,只为君吟,问君知晓?
    ~~~~~~~~~
    这首《莺啼序    滚滚红尘》,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首先看堪、叹、问、何须、算等领字的巧妙运用,拿捏精准。再看一些精 纷呈的绮思,比如:“汝记否、同游结伴,笑我青春,笑我无邪,笑我窈窕。”、“砑罗裙上娇声,只为君吟,问君知晓?”、“荣华富贵,鸳鸯殿里,同床异梦分连理,爱无缘、恨也无缘了。”等等,我想,任谁都会叹服这细腻的笔触吧!
    第一阙从凝香一枝艳露,化虚无缥缈,入笔,带出往事应忆多少的序曲,感怀之情,油然而生,恨不揉碎青云,浊酒相抱,描摹极其细致蕴藉,把握情绪释放恰到好处,拿捏精准。
    第二阙两度设问,掷地有声:情痴否,遍地流伤,谁人应作思考?问东君,可作柔情,还吾妖娆?此乃天问也,可以看到一个有良知、有时代责任感的诗人睿智的思索探寻。然而,水东流、不应有恨,朝天拜、惹来风恼。个中况味,婉约缱卷,柔情堪寄,又不失积极奋进,令读者看到些许欣慰,些许希望,催人情愫顿开,随着文字抑扬顿挫而心理上波涛起伏。也埋下伏笔,到底是什么样的境遇呢?
    第三阙继续设问,推波助澜,把这种情怀推向高潮:逶迤香阁,顾步兰闺,肯为君一笑?风带卷,簪花重插,缕缕银丝,对镜花黄,寸心谁表?同时也给出答案:卷却愁绪难眠,自知宿缘天造。滚滚红尘中,有谁能奈何一个缘字!爱无缘、恨也无缘了,纵然风带卷,簪花重插,纵然荣华富贵,鸳鸯殿里,谁肯为君一笑?令人回味无穷!
    第四阙,个人感觉最值得推赞,最终的情感瞬间爆发,前世因缘,叹负心言巧,又插入细节描写例证,汝记否、同游结伴,笑我青春,笑我无邪,笑我窈窕。激发读者反复吟哦,细细慢品,紧接着不失时机给出结论,两情准拟千年过,算从前、照见人心夭。然也,令读者豁然开朗,原来一切都是缘由天定,滚滚红尘中,谁是那个属于你的他、她?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引人深思,而此时,作者又继续设问:砑罗裙上娇声,只为君吟,问君知晓?再次推波助澜,犹如华丽的一场交响乐,最后金鼓齐鸣,响彻云霄!
    最后探讨一下此作的技法: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吴文英三首皆然,其余因调长韵杂,每参错不合,今分各体。以下是出韵的汉字及其韵部:韵字:缈 少 老 抱 绕 考 恼 娆 笑 表 了 造 巧 伴 窕 夭 晓 从统计上推断作者使用的韵部是:上声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 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另,汝记否、同游结伴,这个“伴”,是否可琢呢?个见,仅供参考。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此调之难度。基本规律是:
    此调传为最长词牌,始见吴文英《梦窗词集》及赵闻礼《阳春白雪》所载徐鼎之词,入何宫调,无考。二百四十字,分四段,每段各四仄韵。《词谱》以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词为正体。第一段八句四十九字,二段十句五十一字,三段十四句七十一字,四段十四句六十九字,每段各四仄韵。第一段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式,诸领格字宜用去声。
    历史上主要经典代表作有:

    莺啼序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 掩沈香绣户 燕来晚 飞入西城 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 清明过却 晴烟冉冉吴宫树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中仄韵中中仄读中仄平平句仄中中仄平仄韵中中仄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念羁情游荡 随风化为轻絮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中平仄韵
    十载西湖 傍柳系马 趁娇尘软露 溯红渐 招入仙溪 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 春宽梦窄
    中仄平平句中中中仄句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仄读中仄平平句中平平中中仄韵仄平平读中平仄仄句
    断红湿 歌纨金缕 暝堤空 轻把斜阳 总还鸥鹭
    中中仄读中平平仄韵仄中平句中仄中平句中平平仄韵
    幽兰旋老 杜若还生 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 六桥无信 事往花萎 瘗玉埋香 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
    中平中仄句中仄中平句中中中中仄韵中仄仄读中中中仄句中仄中中句仄仄平平句仄中中仄韵中平中仄句
    遥山羞黛 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 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 临分败壁题诗 泪墨惨澹尘土
    平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仄中平读中仄中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中中中仄平平句中中中中平仄韵
    危亭望极 草色天涯 叹鬓侵半苧 暗点检 离痕欢唾 尚染鲛绡 亸凤迷归 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
    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句仄仄平中仄韵仄中仄读中平中仄韵仄仄平平句中仄平中句中中中仄韵平平仄仄句
    书中长恨 蓝霞辽海沈过雁 漫相思 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 怨曲重招 断魂在否
    平平平仄句中平中仄中中仄句仄平平读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句仄平中仄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吴文英三首皆然,其余因调长韵杂,每参错不合,今分各体,类列于后。 按吴词别首第二段第四句“面屏障、一一莺花”,上“一”字仄声。第三段第四句“翁笑起、离席而语”,“席”字仄声,第五句“敢诧京兆”,“兆”字仄声。第四段第六句“永昼低睡”,“睡”字仄声。第七句“绣帘十二”,“十”字仄声。余参后诸词。

    又一体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五仄韵,第二段十三句四仄韵,第三段十五句四仄韵,第四段十五句六仄韵 吴文英
    横塘棹穿艳锦 引鸳鸯弄水 断霞晚 笑折花归 绀纱低护灯蕊 润玉瘦冰轻倦浴 斜拖凤股盘云坠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听银床声细 梧桐渐觉凉思
    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窗隙流光 过如迅羽 愬空梁燕子 误惊起 风竹敲门 故人还又不至 记琅玕 新诗细掐
    平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仄韵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
    早陈迹 香痕纤指 怕因循 罗扇恩疏 又生秋意
    仄平仄句平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西湖旧日 画舸频移 叹几萦梦寐 霞佩冷 叠澜不定 麝霭飞雨 乍湿鲛绡 暗盛红泪 练单夜共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仄韵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句仄仄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句
    波心宿处 琼箫吹月霓裳舞 向明朝 未觉花容悴 嫣香易落 回头澹碧销烟 镜空画罗屏里
    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句仄平仄平平仄韵
    残蝉度曲 唱彻西园 也感红怨翠 念省惯吴宫幽憩 暗柳追凉 晓岸参斜 露零鸥起 丝萦寸藕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
    留连欢事 桃笙频展湘浪影 有昭华 秾李冰相倚 如今鬓点凄霜 半箧秋词 恨盈蠹纸
    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


    此即前词体,惟第一段第八句“细”字用韵,第四段第九句“事”字用韵,与前词异。 按此词起韵用纸、尾、寘、未,无通语、麌者。或疑第三段第九句“处”字是韵,则第二段之“羽”字、第三段之“雨”字、“舞”字皆可作韵矣。一调增入四韵,恐未然也。

    又一体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五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 黄公绍
    银云卷晴缥缈 卧长龙一带 柳丝蘸 几簇柔烟 两市帘栋如画 芳草岸 湾环半玉 鳞鳞曲港双流会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读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平仄韵平仄仄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看碧天连水 翻成箭样风快
    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白露横江 一苇万顷 问灵槎何在 空翠湿 衣不胜寒 日华金掌沆瀣 甃花平 绿纹衬步
    仄仄平平句仄仄仄仄句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读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仄韵仄平平读仄平仄仄句
    琼田涌出神仙界 黛眉修 依约雾鬟 在秋波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句仄平平仄韵
    阁嘘青蜃 檐啄 虹 飞盖蹴鳌背 灯火暮 相轮倒景 偷睇别浦 片片归帆 远自天际 舞蛟幽壑
    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句平仄仄平仄韵平仄仄读仄平仄仄句平仄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句
    栖鸦古木 有人剪取松江水 忆细鳞巨口鱼堪脍 波涵笠泽 时见静影浮光 霁阴万貌千态
    平平仄仄句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平仄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平仄韵
    蒹葭深处 应有閒鸥 寄语休见怪 倩洗却 香红尘面 买个扁舟 身世飘萍 名利微芥 阑干拍遍
    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句仄仄平仄仄韵仄仄仄读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句
    除东曹掾 与天随子是我辈 尽胸中 著得乾坤大 亭前无限惊涛 总把遥岑 月明满载
    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仄仄仄韵仄平平读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


    此亦吴词体,但第四段第四句,吴词二首俱用韵,此词不用韵。第十句,吴词二首俱不用韵,此词用韵异。 按此词两用“水”字于断句处,第一段第七句,吴词一首用韵,一首不用韵。第三段第十句,吴词二首俱不用韵,则知前“水”字犹可作韵,后“水”字不可作韵也。

    又一体 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九句四仄韵,第三段、第四段各十四句四仄韵 赵文
    初荷一番濯雨 锦云红尚卷 隘华屋 赋客吟仙 候望南极天远 还报道 飘然紫气 山奇水胜都行遍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读仄仄平平句仄仄平仄平仄韵平仄仄读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却归来领客 水晶庭院开宴
    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窗户青红 正似京洛 按笙歌一片 似别有 金屋佳人 桃根桃叶清婉 倚薰风 虬须正绿
    平仄平平句仄仄平仄句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读平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读平平仄仄句
    人似玉 手挼纨扇 算风流 只有蓬瀛 画图曾见
    平仄仄读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读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谁知老子 正自萧然 于此兴颇浅 只拟问 金砂玉蕊 兔髓乌肝 偃月炉中 七还九转 今来古往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仄仄仄韵仄仄仄读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句
    悠悠史传 神仙本是英雄做 笑英雄 到此多留恋 看著破晓耕龙 跨海骑鲸 千年依旧丹脸
    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平仄韵
    便教乞与 万里封侯 奈朔风如箭 又何似 六山一任 种竹栽花 棋局思量 墨池挥染 天还记得
    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读仄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
    生贤初意 乾坤正要人撑住 便公能安稳天宁肯 待看佐汉功成 伴赤松游 恁时未晚
    平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韵


    此亦吴词体,惟第三段第十二句六字、第十三句四字,句法异。 第四段第十一句“肯”字系古韵。

    又一体 四段二百三十六字,第一、第二段各九句四仄韵,第三段十三句五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七仄韵 汪元量
    金陵故都最好 有朱楼迢递 嗟倦客又此凭高 槛外已少佳致 更落尽梨花 飞尽杨花 春也成憔悴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仄仄平平句仄仄仄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
    问青山 三国英雄 六朝奇伟
    仄平平读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麦甸葵丘 荒台败垒 鹿豕衔枯荠 正潮打孤城 寂寞斜阳影里 听楼头 哀笳怨角 未把酒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读平平仄仄句仄仄仄读
    愁心先醉 渐夜深 月满秦淮 烟笼寒水
    平平平仄韵仄仄平读仄仄平平句平平平仄韵
    凄凄惨惨 冷冷清清 灯火渡头市 慨商女 不知兴废 隔江犹唱庭花 余音亹亹 伤心千古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仄平仄韵仄平仄读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句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句
    泪痕如洗 乌衣巷口青芜路 认依稀 王谢旧邻里 临春结绮 可怜红粉成灰 萧索白杨风起
    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平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平平句平仄仄平平仄韵
    因思畴昔 铁索千寻 漫沈江底 挥羽扇 障西尘 便好角巾私第 清谈到底成何事 回首新亭
    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句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句
    风景今如此 楚囚对泣何时已 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东风岁岁还来 吹入钟山 几重苍翠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此词较吴词减四字,句法亦多与诸家不同,在此调最为变格。

    下面是我的四首旧作,聊做一笑:
    《莺啼序   自感》
    (作者:八卦掌付)
    何曾重逢道友,捻仙街飘絮。境旖旎、玉宇琼楼,更有神眷娇侣。白鹤舞、冬春不分,莺歌阵阵添燕语。令鸿毛传意,清波心湖飘去。
    一日天涯,十年人事,便瑶池王母。岂能料、红土纯真,锦书难写苦旅。趁青春、辉煌悄绘,寄忧思、忘情寒暑。亦不能,断木续枝,总还三虑。
    周而复始,大道归先,惶然均未遇。却弗逆、殚精竭力,上善若水,筑础强丹,百丝万缕,太平无极,相安无事,青灯伴我云林里,忆当时、几许辛酸路。春花仿佛,杯酒仗剑江湖,再觅梦中佳句。
    须臾老矣,银发时辰,叹息偷健步。涕泪洒、处分遭遇,早没豪情,早没鹏志,环视今古。山坡嚼脯,河边邀月,隐君写意谁可比,过西城、叩醒文中赋。何须寻访瀛洲,待我重来,勿言虚度!
    《莺啼序   四月走笔》(作者:八卦掌付)
    抬头杏花正艳,料春光几许。温馨梦,温暖千人,已是细雨无绪。怎恁地,莺飞草长,桃红点点枝枝伫。叹韶光易老,飘来多少轻絮。
    些许幽叹,几多幽怨,已化成疑语。且抚案,流出心泉,空山云影一缕。守孤山,感伤隔世;看仙境,寄情魔侣。怅依然,浮港栖尘,碧空飞溆。
    不妨荏苒,不信残寒,文化如苦旅。犹独去,迷雾茫失,残病常欺,堕落诗情,思接心雨,谁家惺惜,谁家漠视,且将华发同谁宿?夜深歌,只把方舟渡。年华仿佛,相思化作长长,洒泪耕耘尘土。
    略怀醉意,别样胸怀,望古城停驻。把盏对,银钩玉柱。短笛堪怜,佳丽娉婷,独自起舞。孤舟慢泊,潇湘依旧,时移世易任他变。燕来兮,执意纤纤苦。多情绽放春天,浅唱低吟,旧时越女。
    《莺啼序    游园》
    (作者    八卦掌付)
    春风又欺细柳,醉玲珑两岸。燕来急,匆又衔泥,惹人嬉戏忘返,花影动,馨香扑鼻,何知羡煞游人眼。懒倚窗,此景此情,梦中重见。
    城市花园,熙熙闹闹,已不分早晚。谈家事,是否悠然,二三朋友相伴。放风筝,蓝天撒线,娱乐中,欢歌无断。或停停,紧守慢弹,忽而牵绊。
    人生易老,往事如烟,莫把节奏乱。恶不为,红尘看透,安稳入眠,任尔飘零,雅舍楼馆。琴棋书画,残寒恬淡,最堪妙、仗枝翩舞,向青峰,长调吟飞涧。飞流直下,转瞬仙鹤缠绵,白云星汉长灿。
    短亭极目,莽莽河川,块垒千里远。偶兴起,凭栏弄卷,偶作清欢,五六相交,咏吟成宴。书吟肆意,疑为天籁,上穷碧落下青谷,最难忘,驰骋春光暖。哪儿江北江南,好景犹惊,粉雕玉案!
    《莺啼序·有缘相逢》
    (作者:八卦掌付)
    周年似稍转瞬,喜春光满苑。虫儿舞,桃李缤纷,柳岸千百花浅。曦微照、青山掩映,谁人不爱霞风暖?看水惊白鹭,归燕慢把波剪!
    遥寄当初,烟雨飞过,忆无由缱绻。邀明月,聚会江东,不眠多少夜晚。最忘情、天南海北,堪回味、诗词为伴。笑仰头,豪迈那时,万般祈愿。
    瘦西湖上,对酒吟诗,醉乡字句缓。问梦影、杏林吟草,淀上清荷,竹韵悠悠,念君无怨。筹谋伟业,金牛引路,网中挥笔多佳作,望路遥、浊者清风偃。承前启后,悠悠华夏香飘,尽是奇卉争绽。
    浩然宇宙,灿烂群星,听曲调温婉。睹人物、新歌正传,意在天涯,回首长空,西城已远。
    巍巍泰岳,弯弯河洛,盈盈热泪奉东海,数相思、袅袅吴宫阪。有缘美梦相逢,欢乐开怀,此情常恋。




    前面我讲述了词的基本特点,这一次重点说说词的基本属性。
    我们知道,诗言志,是这个世界硕果仅存的美好文体之一了。那么,词是什么属性?
    现代社会,我觉得对于词的定义能否是——便于抒发情感,便于传唱,便于纯净心灵,便于引发广泛共鸣。
    关于古词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看看——
    李璟作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赏析】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濛、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关于现代词的属性,我引用自己对几首词的赏析说明——浣溪沙(作者  一朵禅)


    料定今生与梦行,梦中痴语或无情。装狂自释曼陀经。

    几处花深关我事?风来一地碎盈盈,使它还作月鸣声。


               下面是我的赏析——

    今生料定,梦深无情,花语解惑,风送禅吟。作者深获填词要诀,款款心语,细腻灵动。一种女子的知性之美,自骨子里渗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抒情,皆感悟也。
    开篇与梦行,即定下来通篇基调,如梦似幻,待作者自己一一解码。明明知道与梦行,明明知道梦中痴语或许无情,很飘渺,偏偏内心却要去追寻,自己感知是美好的,因此表明装狂自释,那么,追寻的是什么呢?曼陀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藏传佛教里有关微观宇宙的模型就叫“曼陀罗”。
    曼陀罗是一种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很神秘的植物,产自古代的西域,花开艳丽;而在佛经中,曼陀罗花就是“适意”的意思。我理解,曼陀经,可以解释为现代语言就是,我在 故我乐,凡事开心就好,放下意味着轻松率性。
    下阕很自然写出了作者对于往事的反思,几处花深关我事?原来,风来一地碎盈盈,一切生活,无关风月,自在自己内心体验与愉悦,既然如此,倒不如,使它还作月鸣声。通篇洋溢着禅意,隐约又透着老庄的无为无不为色 ,扑朔迷离,光影璀璨,不失为一篇好作。其中,梦、花、风、月等意象清新脱俗,出类拔萃,堪称一绝。
    ~~~~~~~~~~~~
    【渔歌子●武功】(美国\王大沐)
    踢腿高低视弱强,
    挥拳进退见攻防。
    犹虎扑,似龙翔,
    中华国术永流芳。

    下面是我的赏析:
        王大沐老师的这首渔歌子,读后令我非常感动,因为我长期研习武当武术,对于武术情有独钟,觉整首符合武术精神,绘声绘色,将武术攻防技巧展现淋漓尽致。所谓中华国术,原本是古代战场搏击之术,冷兵器时代精华,随着科技进步,武之术已经退而成为国民健身之法门。尽管中华武术千变万化,说到底无非手脚运用,闪转腾儸;第一句踢腿高低视弱强,表现武术腿法运用,是南拳北腿的腿。第二句,挥拳进退见攻防,生动描述手法运用,以及身法的配合。三四句形象描写武者如蛟龙,似猛虎的气势,所谓站似一棵松,动如一阵风,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感觉非常独到精辟,谢谢大沐老师对中华武术的理解和褒奖。
        作为一名旅美华人,心系华夏,不忘根本,对于古典诗词以及中华国术尤其怀念,不像某些人,出得国门,忘记了自己的黄皮肤,这一点值得学习!
        观看这首渔歌子,也确实有一处平仄值得商榷,那就是挥拳进退见攻防,此处:进,按《钦定词谱》应该平,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我觉得现代人写诗词几乎全都是优势。信息发达,检索方便,各种研究的成书多,工具书齐全,题材更广泛,只要想学,没有学不好的。有人说什么现代社会意境缺失的,审美缺失的,这都是把主观因素当作客观因素了。古人有的所有情感我们都可以有,无论是家国天下还是软语轻哝。现代人的美学研究只会在古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且还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容量更大,可选的更多。词的地位在古代文学中是至高无上的,古代士大夫阶层没有不能作词的,这个基础太强大。而由此而来,词人之间的交流唱和也多。现代则诗词在文化阶层中早已没有了这样尊崇的地位。现代文学出现了各种细分的专业作者,写小说,散文,杂文的,都可以不写,不读,不懂诗词——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假如知识分子是一个阶层,那么古代知识分子全都是诗人,而现代知识分子要分成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杂文家等等,词人里面又要分现代词人和旧体词人,所以当代创作旧体诗词的作者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确无法跟古人相比,一来我们是以一个时代跟整个古代文学史比较,二来也主要是因为文人分流,诗人的圈子小了,交流和创作的基数都小了很多。不过,我还是看好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可以弥补文人分流的劣势。网络发达之前和网络发达之后的词坛就明显是两个气象。什么是我们寂寞的内心需要的?美好的东西,什么是美好的东西,词!





    我前些年才开始学词,以前学诗不懂格律,不懂如何运用,有为师者指,多读屈原作品。我依照去读,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后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
    一般作词之人都会认为:词出于古乐府。古乐府之妙在于古风意韵,抑扬顿挫,缠绵悱恻而不失气节,道尽人间百态世事苍茫,而不失真性情。
    后来,我因故认识武当山高道,在向他们学习武当山秘传古太极之时,得悟许多作词必须之空灵、超脱。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用此指导作词,大为受用,盖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
    以下略举几例——
    《浣溪沙 *  初夏》(八卦掌付)|不觉懒侵夏日山,绿荷初绽半丝寒。几多尖角未孤单。|汉阙依弹那只曲,如今独有伯夷看。秦楼明月几曾弯?
    《诉衷情令*问》(八卦掌付)|春花秋月莫当真,何故扣禅门。红尘散落几许,唯旧梦销魂。|青鬓掩,泪留痕,是谁人。两三归燕,绕院低飞,那日黄昏。
    《菩萨蛮*问佛》(八卦掌付)|钟声悠远心中佛,溪流潺去无长物。素影裹余怀,浓妆插碧钗。| 还吟东逝水,还唱玉兰芷。旧梦伴风生,新寒步步惊。
    上例足可以证明: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古例亦有: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




    引用古人一段话作为本文开头:王国维说蕙风词,小令似叔原(晏几道),长调亦在清真(周邦彦)、梅溪(史达祖)间,而沈痛过之。彊村(朱孝臧)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人间词话》下)。
    这里,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是何意?我认为,凡作词者,必经历常人未经历之艰难险阻、曲折情感、大喜大悲,饱尝红尘冷暖,身味人间疾苦。否则,所作之词,终究流于形式,归于末途,只有尝尽百凶,方能够写出人性的共同特点,千古传承。
    刚好前几年听叶嘉莹讲“春花秋叶何时了”,惊人的发现,她也提出此观点,说明好词果然通今博古,传达人类共同的心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俘,软禁在宋都汁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生情,回想起往日南唐的官廷生活,愁苦万分,就写下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本来应该引起人们的欢乐,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偏偏勾起了他伤心的回忆。春花秋月,年年有,没有尽头,是无限的,往事知多少,是悲伤的,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与无限的强烈反差,勾起了昨天与今天,过去与未来的悲呛,正好印证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好了,说到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词,必须从小处着眼,写出人类共有的心里特质与要素,最大限度引发更多人的共鸣,才是好词。
    我列举自己的一首纪念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满江红如下:
    《满江红 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 作者:八卦掌付)|黑土黄天,节尚在、心如止水。 年少客、勇投军校,辟开长史。 痛击日军书壮志,一腔热血忘生死。 雪掩浪、松嫩朔风萧,朝天跪! |正筹划,求真理,英年逝,苍生泪。 那时当铭记,造福桑梓。 还有河山将奋起,中华儿女当如此。 归去来、荡涤我灵魂,千秋味。
    试想,在当年那个艰苦异常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将军,为了家园、为了民族,奋起抗争,何等的胸襟!怎不令人淆然泪下!
    我再举例:
    李璟作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濛、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轻松写诗词,放下压力,或许学的更快。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悲呛,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伤感,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更符合大屏的一代。我们每个人都能随口背诵几首唐诗宋词,诗词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因此读来琅琅上口,所以即使是小学课本中,也不乏诗词名篇。每逢盛大节日,我们也总能收到小诗小令的短信祝福,当看到别人亲自编辑的诗词发到你手机上,你是否曾经羡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首《枉凝眉》将《红楼梦》的意境传唱大江南北,将黛玉的才气、悲情、敏感、韵律化为一首诗表现了出来。学诗词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对美的鉴赏水平,满口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地雪花乱飞,总比满口胡掰来得雅致。不过,可别被填鸭式的诗词教育败了胃口,通过万能的互联网,咱可轻轻松松学诗词。陶冶一下,说不定明天咱就能出诗集了呢。
    下面是我近期结合现实偶作:
    《水龙吟    同学会》(八卦掌付)
    相逢一笑迎青鸟,欢聚再弹琴瑟。杯传佳话,寒暄不尽,暖嘘时日。举盏言欢,美人来伴,忘年亲密。看花丛深处,青春痕迹。怎无忆、叹今昔。
    朋友借来神笔,抒豪情、风云飘逸。同窗旧谊,天生良友,画谁真迹。我欲乘风,与君共舞,自然规律。盼望他日聚,随缘再会,凭栏几滴。
    莺啼序   自感(八卦掌付)
    何曾重逢道友,捻仙街飘絮。境旖旎、玉宇琼楼,更有神眷娇侣。白鹤舞、冬春不分,莺歌阵阵添燕语。令鸿毛传意,清波心湖飘去。
    一日天涯,十年人事,便瑶池王母。岂能料、红土纯真,锦书难写苦旅。趁青春、辉煌悄绘,寄忧思、忘情寒暑。亦不能,断木续枝,总还三虑。
    周而复始,大道归先,惶然均未遇。却弗逆、殚精竭力,上善若水,筑础强丹,百丝万缕,太平无极,相安无事,青灯伴我云林里,忆当时、几许辛酸路。春花仿佛,杯酒仗剑江湖,再觅梦中佳句。
    须臾老矣,银发时辰,叹息偷健步。涕泪洒、处分遭遇,早没豪情,早没鹏志,环视今古。山坡嚼脯,河边邀月,隐君写意谁可比,过西城、叩醒文中赋。何须寻访瀛洲,待我重来,勿言虚度!
    点绛唇   做生意难(八卦掌付)
    春早秋闲,忙持生计为金碗。钞银来缓,竟去而无返。
    知暑知寒,须静中寻远。彭于晏,八方惊叹,与我哪同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诗词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高耸云端,诗词完全可以飞入百姓寻常家。纵观如今古体诗坛,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有些古体诗词爱好者,模仿古人的口气、凭空想象着古时的场景、引用古人诗句写古体诗词,动不动就是:平沙落雁、琵琶古筝、吹箫弄笛、把酒送别,通篇都是之乎者也,琴瑟琵琶、魑魅魍魉,仿佛不这样就不为古体诗词,只有这样方为古诗正宗。这种古体诗词,表面乍一看,还真的能唬住不少人,尤其是对古诗词初学者。在外行眼里还真不知他的水平有多高,甚至有些还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讹传讹,引来一片赞美声。其实剥开他的画皮一看,都是凭空构想的古时场景,东一锄头,西一锄头,大都是坐在室内闭门造车,在没有一点灵感的情况下,拼凑的诗句,空洞无物,没有一句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无非是忸怩作态、山鸡舞镜、孤芳自赏、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如何解决?解决的办法,只有深入生活、体悟社会,也就是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要做一个有作为的诗人,天赋、学养、抱负固然重要,阅历则尤其重要。即使像骆宾王几岁时写的《咏鹅》,不也是观察了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情景后才写出来的吗?诗人刘章有一首为人熟知的五言绝句:“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看看,古人似乎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呵呵。


    词,介于律诗与散曲之间,非诗非曲,又似诗似曲。
    词,应该是吟唱出来的。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的人写出来的词,从字面看非常好看,但是吟唱非常生硬晦涩不流畅,也不是好词,我分析,有可能是平上去入没有弄清楚,造成声音的停顿等。清代谢元淮说过:“词有声调,歌有腔调,必填词之声调,字字精切,然后歌词之腔调,声声轻圆。调 其清浊,协其高下,首当责之握管者。其用字法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 上不得用去,宜去不得用上。”这就很好的例证我的观点了,可惜,部分人不明气逆气顺之理,尤为可惜。
    我以前有一个比喻:作词,好比练习武当太极拳。天下太极出武当,说的容易,领悟很难。练习武当太极,必须领悟,天地混沌始生太极,太极而分两仪,是谓阴阳,对于词的阴阳,我认为,可理解为平仄,也可以是阴平阳平,也可以说是南派、北派,也就是婉约或豪放,相信这当中的代表人物大家都清楚。两仪而分四象,对于词可以是平上去入,各有规律,不能乱套,词也是一样,比如谢元淮也说过:“其用字法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 上不得用去,宜去不得用上。一调中有数句连用仄声住脚者,宜一上一去间用。韵 脚不得用入声代平上去字。王伯良有曲禁四十条,今摘其与词同禁者十一条列后: 平头〔第二句第二字,不得与第一句第一字同音。〕 合脚〔第二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一句末字同音。〕 上去叠用〔上去字须间用,不得连用两上两去,两上字连用,尤为棘喉。〕 上去去上倒用〔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 入声三用〔不得叠用三入声字。〕 一声四用〔不论平上去入,不得叠用四字。〕 阴阳错用〔宜阴不得用阳字,宜阳不得用阴字。〕 闭口叠用〔如用侵,不得又用寻,或又用监咸、纤廉等字。其现成双字 ,如深深毵毵恹恹类不禁。〕 叠用双声〔字母相同,如玲珑、皎洁类,止许用二字,不许连用至四字。〕 叠用叠韵〔字同音,如逍遥、灿烂类,亦止许二字连用,不得连用至四字。〕 开口闭口〔凡闭口字如侵寻、监咸、纤廉三韵类,不可与开口韵同押。〕”四象而生八卦,由此衍生武当源远流长的各式功夫,词,也是一样,由此衍生各种词令,成为国粹。
    我举例说明:
    暗香*屈原(八卦掌付)

    旧时明月,照大江南北,几多风物。
    忆念大夫,一曲清辞意难灭。
    楚地尽书遗韵,看汨罗、枯枝残雪。
    恨怀王、忧泣如焚,怎奈我名节。
    不屈,向天乞。

    叹楚骚易吟,壮心难绝。
    帝尊降越,湘水夫人也空折。
    曾说高阳苗裔,千帆过、与吾相挈。
    怎知晓、秋色外,簌然落叶。

    上阕第二句,照大江南北,就是典型的一上四下句式。下阕第一句,叹楚骚易吟,就是一字领。此中诸如领字、去入等还有很多,不一一标注。
    我再举一个初学者的词牌贺新郎例子,首先说明一个基本认识:写诗词,首先是情意要好,要真、诚。第二是讲格律,这不仅是游戏规则,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言词顺畅音韵好。比如如何用平仄安排‘抑扬顿挫’,如何使韵更美,如何使句子不拗口。

    夜雨叩禅房,
    一灯孤,乍暖还寒,衾枕犹凉。
    昼间债主催工款,打打太极无妨,
    人道是,虱多不痒。
    柳林河边李细爱,携莲花山下杨二娘,
    估明日,来上香。

    佛门净地亦联网,
    最得意,英山论坛,志赋华章。
    萝莉倾慕老大叔,文艺中年吃香,
    不得结,众说纷扬。
    神马清规与戒律,且统统丢进茅丝缸,
    和枫桥,好一场。

    这是一个学习作词很久的文学痞子的词作,这从表面看,似乎是一首贺新郎词牌,句中大量使用俗语、土语。
    我们知道,贺新郎,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名《金缕歌》,又名《金缕曲》,又名《金缕词》。苏轼词有“乳燕飞华屋”句,名《乳燕飞》,有“晚凉新浴”句,名《贺新凉》,有“风敲竹”句,名《风敲竹》。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名《貂裘换酒》。那么再来看看该作的毛病:第一个,格律错误百出。第二个,说说意境:
    通篇以白话拉家常的方式行文,好比梦中呓语,不着边际,想到了那些到哪了。从这种火星文中,丝毫看不到宋词的优美意境,意在言外,回味无穷,也看不到任何文学性,有的只是令人发指的对于文学的践踏,对于汉语言文学神圣与庄严的亵渎。这首文辞不通的劣作,有的只是,低俗不堪。神经紊乱,狂人自语。
    一般而言,过去国人都不懂敬畏,大部分人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现在,随着文化科技的发达,这种现象大有改观。
      还有少数人死守旧观念不放,恋恋不舍,势必落伍,他的危害在于,虽然不是妖言惑众,足矣蛊惑不知情者。
      而这个所谓的文学痞子就是这样,表演的非常到位,击掌!
    事实证明:不懂不要装懂,装的下场就是落伍,以及永远被真正内行的人唾弃与嘲笑,仅此而已。格律诗词为什么在资讯发达的当下仍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换句话,格律诗词的意义是什么?
    此乃老生常谈也!
    且不说诗词是真功夫、中华国粹,也不说格律诗词创作中的鱼龙混杂、以劣充优、鉴赏者水平低下,更不说诗词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单单说这格律。
    为什么有格律,而且必须以格律来约束创作?我认为,这就是游戏规则,离开了格律,诗词何其乏味!错误的格律运用,则是贻笑大方。
    我不明白部分人非得要去格律化,去格律化的想法会误导初学者,将古典诗词引入死胡同,也是无法感悟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的。我早就说过:诗词起源于诗经,古之已有也,唐诗宋词,那种高度,高山仰止,很难超越,既然如此,能够随便扔掉?
    词,更不用说了,词者,微言也,微言者,大义也,盖词较之诗更具神韵也。众所周知,词抒情,诗言志。 过去,词是文人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乐府唱曲之用也。宋以后,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样式,更灵活,更容易表达诉求,更隐藏个人因素。钦定词谱对于平水韵的变革,也使得文字的使用更自由,可以说大大解放了旧的桎梏,完成了一次飞跃。
    那些认为诗词不需要按照格律来创作,或者认为诗词是按格律填写是局限思维的说法,可以休矣!

    (11)
    何谓词之传承?
    伴随互联网之兴旺发达,词的门槛每况愈下,任谁都填词,词坛早已参差不齐、良莠混杂、鱼龙各兼。现在的情形是,假大空、高半天、假道学之气势盖过潜心做学问者,真正中华国粹继承人到了罕见地步,如同外星人,此乃词之不幸,亦与昌平盛世百花齐放非常之不配套。
    美好佳词传承至当下,莫非前功尽弃乎?显然不能!
    下面仅就目力所见之词坛种种做一小结:
    1,打着创新大旗,抛弃新旧韵律,词无词格,咏无品味,更莫奢谈意境、微言大义也。当下创作随意,口语入词者多,随意拼凑即可填词,行家见了不知所云,瞠目结舌。
    2,忙于生计,不能精攻韵律,所做诸词,错误百出而不自知,更有一大批盲目“粉丝”之类,吹嘘高捧,词人本真慢慢迷失也。
    3,修改再修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执着,应该大大提倡,好的词人,应该有精品意思,自觉自悟自励,休谈流芳百世,也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传承祖国国粹,匹夫有责。
    4,填词至一定阶段,必然遭遇所谓“瓶颈期”,此时,必然感觉无从下手,举目茫然。其实,这就是一个“坎”,过去了,不过如此,过不去,永远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此时,建议词人不妨学习王国维以禅心禅境入词,另辟蹊径。到时定会“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中。”定会于刹那间,顿悟词之种种,岂不快哉?
    我以自己的小词举例:
    清月心语,泪化相思雨。

    遥望家乡千里路,惟愿母恩永驻。

    回首慈穆如存,童年旧梦犹新。
    豪迈英雄几许,一生只叹娘亲。


    这是原来学词之初所写,当时在外打工,闻母病重而不能前往尽孝,难免稚嫩,过了几年,再次修改为——

    清月心语,泪化他乡雨。
    遥寄家园千里路,惟愿母恩永驻。

    回首慈穆如存,童年旧梦犹新。
    豪迈英雄几许,一生牵挂娘亲。

    每日一讲(12)
    (八卦掌付)

    词,分两种。一种写给大众看,因其通俗化、白话化、兼一定的娱乐功能或者教化功能不一,受众可以是诗词初学者,普通文字爱好者,文体可以是小令、短调。一种写给浸淫古典诗词多年的行家看,比如词的研究者,创作者等。他们熟知词调特征、个中韵味,能够看到你的独特与奥妙,品出你呕心呖血弄出来的神韵。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习作者弄清楚律绝之后,不自觉会去填词,刚开始必然写作小令,必然不尽如人意,必然口语化、生活化,正因为这些特征,带来生活中非常鲜活的原汁原味,因此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阶段,你要求她或他整一个莺啼序之类,那是不现实的。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作者已经不满足于小令时,必然向中长调进军,因为有前面的积累,得心应手了,方才明白,中长调也不过如此。但是,你弄完所有这些以后,你又会回到当初,又会回过头去写小令,这是因为,提升与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螺旋式升华的过程,这个时候,你会返璞归真,浑然天成。

    我小时候多病,本地有一个外省人,人称“王教官”,据说原来是国民党部队武术教官,后来参加解放军,解放后留在本地医院正骨科。母亲就让我跟他学武术,可怜我当时学了近十年,基本上都是手法、步法、压腿、站桩等等,根本没有学到一套拳法、器械。自己跟年长的师兄偷学一两套拳法,操练起来,非常别扭。后来,就放弃了,又过了十多年我寻访到武当山,跟武当山的老拳师学习武当功夫,老拳师先检验我的基本功,大为赞赏,遂传授我武当剑术一套,练习至今。
    这是一个比喻,道理与学词一样。

    下面拿我的两首词举例——
    浣溪沙      也赋一个梅
    (作者:八卦掌付)
    从古至今多少诗,尽吟梅花几多痴,当真梅花若能知。
    且看来年春早日,芬芳寰宇雪堆枝,骨香肌玉赋新词。

    【这个是当初学词时想破脑壳写出来的,明显幼稚,且堆砌词藻,算是一个记忆。】
    《暗香*茶余幽思》
    (八卦掌付)

    痴情再不,算冬春几度,青灯黄佛。
    短笛因何,捻破相思玉人诀。
    瘦柳怎堪润泽,都化作、秦时明月。
    羞沉吟、天外浮云,有些许憎咄。

    痛曰,难停歇。叹竹林仙潭,如同牙笏。
    入神入骨,禅意红尘逝悠忽。
    长忆流光倩影,怯怯怯、乱香城阙。
    恐迟迟、归去也,我盈彼竭。

    【这是近期作品,虽然也有不足,但是滋味截然不同,感觉境界明显不同】


    十三

        填詞的目的,在古代就是為了唱出來。
        所以說,我們填完一首詞,可以反復吟哦。我是南方人,可能方言比較接近平水韻吧,填完詞,喜歡多吟哦幾遍,反而能夠發現音韻上的毛病。
        音韻一般四聲,有平仄,一呼一吸,抑揚頓挫,自然舒暢。這樣的詞,必然為大家接受。
        我們填詞,依據詞譜填完,如反词宜反复吟哦,自有会心惬意处。
        一般而言,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如此等等。
        舉例如下:
        西江月*韶華匆匆
         (八卦掌付)
        心蝕千機靈秀,硃冠玉樹臨風。獨憐萬緑那竿紅。爭個人中龍鳳。
        靑澀早曾消退,俗雲不戀蒿蓬。一生執念也提空。彼岸花開入夢。    句讀使用現代語言,多讀幾遍,居然朗朗上口。
        再例如:
        葉嘉瑩先生的《蝶戀花》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瑶,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似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
        以我看來,不讓任何一首流行歌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10 19:08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08:16:09 | 只看该作者
    更新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10 19:08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8:55:48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填詞的目的,在古代就是為了唱出來。
        所以說,我們填完一首詞,可以反復吟哦。我是南方人,可能方言比較接近平水韻吧,填完詞,喜歡多吟哦幾遍,反而能夠發現音韻上的毛病。
        音韻一般四聲,有平仄,一呼一吸,抑揚頓挫,自然舒暢。這樣的詞,必然為大家接受。
        我們填詞,依據詞譜填完,如反词宜反复吟哦,自有会心惬意处。
        一般而言,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如此等等。
        舉例如下:
        西江月*韶華匆匆
         (八卦掌付)
        心蝕千機靈秀,硃冠玉樹臨風。獨憐萬緑那竿紅。爭個人中龍鳳。
        靑澀早曾消退,俗雲不戀蒿蓬。一生執念也提空。彼岸花開入夢。
        句讀使用現代語言,多讀幾遍,居然朗朗上口。
        再例如:
        葉嘉瑩先生的《蝶戀花》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瑶,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似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
        以我看來,不讓任何一首流行歌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10 19:08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8:55:48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填詞的目的,在古代就是為了唱出來。
        所以說,我們填完一首詞,可以反復吟哦。我是南方人,可能方言比較接近平水韻吧,填完詞,喜歡多吟哦幾遍,反而能夠發現音韻上的毛病。
        音韻一般四聲,有平仄,一呼一吸,抑揚頓挫,自然舒暢。這樣的詞,必然為大家接受。
        我們填詞,依據詞譜填完,如反词宜反复吟哦,自有会心惬意处。
        一般而言,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如此等等。
        舉例如下:
        西江月*韶華匆匆
         (八卦掌付)
        心蝕千機靈秀,硃冠玉樹臨風。獨憐萬緑那竿紅。爭個人中龍鳳。
        靑澀早曾消退,俗雲不戀蒿蓬。一生執念也提空。彼岸花開入夢。
        句讀使用現代語言,多讀幾遍,居然朗朗上口。
        再例如:
        葉嘉瑩先生的《蝶戀花》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瑶,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似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
        以我看來,不讓任何一首流行歌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2-11 09:15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15-10-21 19:07: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5 02:59 , Processed in 0.0998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