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首发] 【王老汉游历记】 剑指大漠的圣人条 (秦直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12-29 00:1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5:2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8-5-30 15:26 编辑

    【王老汉游历记】
    剑指大漠的圣人条
    (秦直道)
    2018-5-28

      2018年4月7日我们开车从虎踞龙盘下来,前往甘泉的路上,发现路右边的悬崖上有三个几层楼高的大字,看不清楚,我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扭头看,蓦然看清楚啦,我立马高喊:
    “秦直道!”
    “秦直道?!”
    “秦直道!!!”
    垂静、我媳妇兴奋起来,我媳妇研究过秦直道,于是她开始讲解起来: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其他政绩外,还办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功能综述
    秦王朝通直道与筑长城从性质上讲是完全不同的两项工程。筑长城是出于军秦直道示意图事斗争的需要,抵御少数民族奴隶主贵族的侵扰,可谓军事工程。直道如上所述,只能是一条交通线。当然可以运输军队和军用物资、军士们所需的生活用品等,一般地说只是在战时是这样。所以不能单纯的称为军事道路。
    由于“直道”修建在鄂尔多斯草原中,特别是还行进在子午岭主脉上,子午岭处于洛河流域河谷大道和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河谷大道之间,因为它居高临下,对其两侧的河谷大道有扼控作用,子午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直道”在防御匈奴族和北方少数族奴隶主入侵中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军事战略地位和军事道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函。把“直道”说成“军事工程”“军事道路”,恐怕是同“直道”所具有的军事战略地位相混淆的结果。“直道”的军事战略地位是指它在军事斗争中不是一时一事,一次战斗或一个战役的地位,而是指长远的,关系战争全局胜败的地位和作用。“直道”的军事战略地位是由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所起的屏障和扼控作用表现出来的。
    历史作用
    秦直道是中国劳动人民在距今2200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沿着山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长达700余公里、宽50米左右的车马大道。而且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改线、施工、建筑驿站、邮亭等任务,其速度之快,工程之艰巨,在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上可谓奇迹!直道修成以后,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直道走向
    “直道”经鄂尔多斯草原后进入子午岭,沿子午岭主脉由北向南,直至子午岭南端的甘泉山。子午岭是一座高大的山峰,山区面积广,支岭较多,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是延州、庆州以及关中的屏障,扼控着东西两侧的河谷大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子午岭两侧的河谷大道:即著名的延川道(由长安通向延州(今延安),再北行通向内蒙古) 和马莲河道(由贺兰山下和内蒙古南下,经环县、庆阳、长武、彬县,直达关中)。河谷地带水草丰盛,游牧族习惯来往于河谷大道,因此,它们成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主要通道。延川道河谷比较狭窄,北方游牧部族南下时困难较多,因而往往从马莲河道南下。从马莲河道南下,不仅距关中路程较近,而且多为土山丘陵地,险阻不大,容易攻掠。这条路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环县和灵武间俗称“旱海”,水草缺乏,扎营行军有所不便,不过这段路程不远,影响不太大。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在马莲河道之西,六盘山下的萧关道。这条道路,比较平坦,水草也比较丰盛,更利于骑兵活动,缺点是距离关中较远,但在延川道、马莲河道受阻的情况下,北方游牧族也常由此道南下。马莲河道、萧关道、延川道都关系着关中、延州、庆州的安危。特别是马莲河道和萧关道,自古以来,发生了不少的战争,有的还很激烈。
    延川道、马莲河道、萧关道这三条河谷通道,马莲河道居其中间。三条河谷道之间还有一些道路可以互相通往,这样,马莲河道还承受着由延川道、萧关道转过来的攻击和压力,因此马莲河道所处的地位更为突出。
    秦灭亡后
    秦朝灭亡以后,直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汉初年,匈奴贵族势力曾两度试图进犯关中,其中一次入萧关,直抵雍县和甘泉。既然匈奴奴隶主有意窥伺甘泉,为什么不从九原直接南下,却要远远绕道六盘山下?在子午岭的东西,分别是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游牧民族南下侵犯中原地区,一般都是取道河谷。而当时洛河河谷和马莲河河谷都没有受到骚扰,这又是什么原因?推究其实际情况,正是子午岭上增添了一条直道,使得匈奴贵族不能不有所顾虑。他们虽然暂时控制了河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当时匈奴左贤王曾一度占据阴山和河套地区,但不久又复撤走,就是这个缘故(《史记·匈奴列传》)。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自泰山复东至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汉书·武帝纪》),所走的正是直道。这次巡幸,司马迁曾经随行,故而能将直道的起讫地点明确记载下来,并说“行观蒙恬所为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史记·李斯列传》),对秦人开辟直道的利弊得失进行了历史总结。西汉时期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的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着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这两县正分别设在子午岭段直道的南北两端,显然是为了加强对直道的控制。
    唐朝建都于长安,强大的突厥族雄峙于漠北,频繁南侵关中。唐太宗时期,突厥一次进犯,十万铁骑直达渭河岸边,兵锋威逼长安。
    后来唐王朝转守为攻,再夺河南地,设置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控制阴山防线(《元和郡县图志》卷四),直道联系北边诸军要镇的作用仍显而易见。
    一直到了明代,直道仍旧是一条通途,清朝初年才渐趋湮塞。据乾隆《正宁县志》:“此路一往康庄,修整之则可通车辙。明时以其道直抵银、夏,故商贾经行。今则塘汛废弛,通衢化为榛莽。”不过又据正宁刘家店子林区和旬邑石门关的当地老人回记说,数十年前,刘家店子林区的古道一直通向定边,平时驴驮马载,络绎不绝;石门关至马莲河一段子午岭的主脊凤子梁,正是关中棉花向北运输的必经之路。每当运花季节,梁上路旁的灌木枝上,粘花带絮,一路皆白。
    解放战争前,石门关为陕甘宁边区后期部队所在地,设有大型储粮仓库,凤子梁更成为转运军需粮草的大路。这些事实说明,自唐代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西北地区的交通格局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直道仍在沟通陕、甘、宁、内蒙诸省区的经济交流方面发挥着作用。历代断断续续地加以开发利用,这也正是秦直道遗迹得以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若身体许可,约几个老朋友徒步走它一趟体会体会感受感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8-5-30 17:21:57 | 只看该作者
    探古寻幽,好雅兴!

    点评

    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30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12-29 00:1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19:59:32 | 只看该作者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8-5-30 17:21
    探古寻幽,好雅兴!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9 15:00 , Processed in 0.0775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