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纪实故事】……父亲和家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9:3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16 20:02 编辑








    《父亲和家庭》






      “至于和父亲的感情,的确一言难尽的!究其原因,由于那些年一般家庭都十分拮据,而父亲的务实,一是不辞劳苦地想方设法去挣点钱回来;再者,就是尽一切可能去节省钱。记得从我能够动手做一点事情算起,便辅助父亲干杂活,如:扫树叶、喂鸡、割草、卖兔子、盖房子、修自行车等。尽管,自高中以后,与父亲之间语言交流的愈来愈少了,但是,对于父亲的敬畏和爱怜,始终如一……”
      上面一段相关父亲的话语,是前些时间书写下来,当时插在文章中,总觉得偏离了主题。于是,剪切后,便一直挂在那里,也没有舍得删掉。
      那日,女儿神秘地对我说:“老爸,快过父亲节了!”我会意地笑了笑,没有吱声。
      “‘男主外、女主内’是我家的传统……”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用这话对外人标榜自己的一种“家风”。
      听父亲说过,从日本鬼子占领乡镇到国共两党“拉锯战”期间,因上过“私塾”,而能释文写字,并经常被抓去当差的爷爷,由于胆子特别小,便跑到天津卫和济南府,跟着别人合伙做买卖去了。那期间,家中大大小小事情,全由奶奶一个人支撑着。
      印象中,爷爷不爱言语,来去我家时,总背了一个上面用毛笔写着方方正正“堂号”的褡裢。听宿舍传达室的老人们说过,我爷爷毛笔字写得很好,但究竟怎么个好法?我未能认真审视过,即便曾经见过我爷爷书信的大人们,也没有一个能说出“子丑寅卯”来。
      经常听我父亲提及他自己在老家拜师学徒的经历。但自从解放后不久,经村里老乡介绍进城工作开始一直到退休时,父亲不过只是一名被领导和同事们评说为“人挺能,干活没得说……”之类的普通工人而已。
      从记事开始,深知父亲脾气特别不好,经常和母亲吵架。今天,用心去追忆,印象中,那会儿的左邻右舍中,不吵得非要人们围观和前去劝架的家庭,的确少之又少。常言道:“穷极生疯,富贵滋事。”我自己活到今天,品咂着如此俚语俗谚之滋味,不得不格外佩服国人的智慧和高妙。
      父亲今年应有七十岁了吧。虽说在家里和户外,依然常听到母亲数落父亲这样那样的不是。然而,仅从我家两代的孩子们到居家周围的邻居们,都不乏对父亲性格脾气特别好的夸奖和称赞。
      之所以敢于吹嘘自个家庭中有一种“男子汉主外”的气派,即便这里面不完全排除像“王婆卖瓜”模样的“自我感觉良好、自知力不全”之类,即:十分常见且多数偏颇的心理姿态。但是,既然我敢公开执意这样讲,自然有源自生活以往的一些体验、认识和自信。
      中学时,到一位同学家里串门。他家住在楼顶西头,南面窗子外面安装了一块遮阳防水的雨搭。那雨搭是塑料纤维做的,可能因为固定螺丝或捆绑铁丝松动抑或没有了,当我迈进他家房门,一抬头即可看到那个窗外有一个雨搭的角翘翘着,风刮起来,它就“啪嗒、啪嗒……”敲打着下面的三角铁架子,持续噪声不断,令人异常烦心。而我这位同学是弟兄俩,他父亲那时还年轻。初次到他家时,我就问他:“你不嫌乱吗?用个铁丝绑住不就得了。”他笑了笑回答:“管它干吗。”大约半年后,再次去他家,一进房门,那“啪嗒、啪嗒”声音,依然如故……恰巧在这样一件事情上,我才醒悟并看到了我父亲的一个长处。因为,在我记忆之中,不仅仅是家庭中对外的一切应酬,即便家中一切像涉及到“上高爬梯、石砖瓦块、榔头电器”等方面的琐碎杂事,即:通常一般被认为应该属于男人出头露面的事务,我父亲从来不推诿,并且处理的总是即干净又利落。
      再者,单言日常家庭琐事,像“不洗衣、不做饭”,一直以来,仿佛是我们家男人的特权。但是,母亲没有退休之前,因中午回不来家,午饭都是由父亲来做。那时节,一年四季的蔬菜,只有十分单调的几种,而父亲总能做出许多花样出来,而且色香味俱佳。
      母亲有时会数落我:“你爸爸还洗洗袜子、内裤呢!你现在懒得什么都不干。”还没等我想好了如何解答,而我父亲已经在一旁说开了:“别这样夸我啊,我那是没有办法!”
      的确,虽说在外地上学期间,除了我自己洗衣服外,甚至当时的被褥,因嫌女同学做得不好,还自己动手做过,但毕业之后,凡洗衣做饭上的事情,对我而言,屈指可数。
      父亲刚退休后,一时闲下来,整日闷闷不乐。经别人介绍,到了一家大酒店,干起了维护“水、电、暖”的工作。没多久,又因为看不惯人家偷水漏电和得过且过的管理模式,便辞去不干了。随后,再三争取,总算在中学校园内的一角,开了一个修车铺。说起来,那会儿修自行车的生意,不但红火,而且收入也挺可观。不过,又因为父亲干活忒认真,有时累的都直不起腰来。记得当时有一天,母亲悄悄对我说:“你爸爸不让我给你说,有些车子他一个人弄不了,你中午或晚上回来,能帮帮他就好了。”
      其实,一开始瞧着父亲退休在家里,简直连一分钟都坐不住的烦躁样子,我自己不但不理解,并且有些反感。不过,若设身处地替他想一想,在当时父亲刚六十岁,尚且身强力壮,也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如果一直在家里闲坐着,除了等着患病,还能等来什么呢?
      在千禧年之前,大约有过两三年的样子,无论中午还是晚上,只要一下班,我便急忙往家里赶。虽说只是修理结构简单的学生自行车,但那段日子与父亲相处之间,我却看到并学到了在读书上或自身工作中都无法获得的东西。
      “生活处处有学问”这话一点都不假。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一般对物理或化学方面的知识,一但说起来,不仅头头是道,更是振振有词。然而,实际生活中,一旦遇到了具体问题时,又经常会是无从下手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师拿来一个铁盖螺旋口的玻璃瓶子,到修车摊上找我父亲,说是办公室里的几个人,怎么也打不开。我当时就在一旁,只见父亲拿起一个木棒,绕着瓶口轻轻敲打了几下,又用一点热水浇了一下瓶盖,稍一使劲,即刻开了。其实,若问“热胀冷缩”的道理,父亲并不是特别清楚;若再问他过去是否遇到过同样的事情,他自己一时更说不清楚。但是,一旁的我眼瞧着父亲每每遇到类似一些难题,每次都是信手拈来、迎刃而解的举止。让我不得不钦佩,那些单凭实践经验,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的技巧能力和经验水平。
      今天是“父亲节”,在我个人感觉上,没有像前面“母亲节”一样,被四面八方的宣扬广播搞得格外火爆。清晨起来,一眼便瞧见女儿放在我床头边的节日礼物,并听到门厅电视里传来了,不是相关“父亲”话题的小品笑声,就是类似内容的歌曲或影视腔调。我禁不住想强迫自己依此为题写一点东西了。
      我父亲仅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校工人,而其一生的工作生活经历,却依然坎坷不平,并且还曲曲折折,尤其不同与我爷爷好像“天生”胆小怕事而少言寡语一般,反而我父亲仿佛是“后天”造成了逢人遇事,每每露出谨小慎微、妄自菲薄的懦弱个性和人格缺陷。对此,我始终耿耿于怀,并竭力想协助父母一起,从貌似自怨自艾、听天由命的阴影中走出来,真正开心快乐的生活在每一天、每一时刻。
      是的,就我自身而言,尤其在个性形成上,不可否认与父亲生活经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有一些“症结”和“瓜葛”。但是,我也始终会感激父亲,不仅因为他时常叮咛并一再嘱咐的诸多务实话语,更因为他自然朴实的生活行为和工作姿态。
    2004年6月20星期天草。
    2014年3月整。
    2015年2月17日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47
  • 签到天数: 38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6-6-16 20:21:46 | 只看该作者
    老乡的散文自然真挚,读之欣然。细微处还可打磨,如“夸奖称赞”是否重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11:2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17 11:44 编辑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6-6-16 20:21
    老乡的散文自然真挚,读之欣然。细微处还可打磨,如“夸奖和称赞”是否重复了?


    谢谢晚春轩主先生精致的指点!

    书籍不厌百回读,文章更须不断锤打细凿。鼓捣文艺,更应该坚守这样一种耐心细致的功夫和过程。如此这般,刚好也符合当下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

    近来,我个人私下正盘算着把过去冠名“小说”的一切文字,都归入一个合集中,但回头一看,不仅羞愧难当,简直无地自容了!

    “我个人没有文艺天赋,尤其在写文章方面,一直嘴笨手拙,始终捉襟见肘……”说这话,没有谦虚,只有实情。

    1983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至今记得是几幅挖井的漫画,其旁边文字解释的应是“功亏一篑”。那一年是我第一次进入高考,之前济南一中教语文的孔庆珊老师,平时讲课之间,虽然曾如此讲过:“我传授的知识,利于你们到社会上做人,但不利于你们参加高考。”但于高考前,孔老师还是有所针对的在练习模拟高考作文题目时,就特别强调过“论执着”和“逆水行舟”的话题。然而,恰是在我课堂上《论执着》作文的最后,孔老师的评语是:“拮屈聱牙,晦涩难懂。”那会儿,面对孔老师的评语,我当时的心情状态,应该就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第一年高考,我自己距离省内“本科线”相差二十几分。在我们一个班级中,高考成绩被挡在“二本线”之外,仅相差五十分之内者,足有三十多人。所以,不想上“大专”的一拨人,便一起涌到了一个补习班里。一年后,凡是坚持下来的我们补习班的全班同学,大概只有一个例外,其他人全部上了“本科”。说起补习生的学习,亦如我在日记中所述,始终在绞尽脑汁,并一心一意要把作文成绩保住。因为我自己清楚,尽管第一次高考前,已经练习过像“功亏一篑”“半途而废”“逆水行舟”“论执着”一样的作文练习,但在考场上,我自己不仅作文“跑了题”,甚至根本没有完成。所以,且不管别的科目成绩如何,仅一篇作文的分数就足以让我“名落孙山”了!在补习班的下半年,教“补习班”语文的是一位刚从潍坊某中学调回济南的临时代课老师。还是这样一位老师,拥有丰富的在下县教书和对付高考的教学经验。论其对付高考语文的杀手锏,虽不高明,却极其有效,即:题海战术。单就作文而言,所谓“题海战术”,自从他接手“补习班”语文课之后,每周必须在课堂上计时书写作文一到两篇,并在课堂上对于同学作文中的“亮点”,简明扼要地逐一指出来,供大家借鉴。或许又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位语文老师,1984年高考“语文”出来考场后,我家邻居一位语文老教师,问我如何写的作文。听罢我的一番描述后,她说“你作文掉不了几分”。该年,我的语文成绩84分,比上一年刚好高出了20多分。
    说上面一段我自己参加高考的语文作文经历,目的是提醒眼下的中学语文老师和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平时多看书只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方面,而勤于书写练习,尤其是计时模拟“作文”,才是抓住作文基本分数的关键。

    回头再说一下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孔庆珊老师对我作文的评语“拮屈聱牙、晦涩难懂”吧。
    大概到了三十岁之后,我开始关注国学经典书籍,如:“四书”“五经”等。单在“五经”之中,对我而言,最难啃食的当属“易”和“书”。且不论读“易”的玄虚滋味,单言“尚书”,亦不论“尚书”中还有什么“今文”与“古文”的差异。总之,反正一概读“书”的时候,也挺激动人心,但阅读效率始终提不上去。
    对于国学经典的读习思辨,仅就我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说是学习经验吧,大致有如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者,必须一定要多读几个版本。当然,像国家馆藏级别或上几个朝代的精典版本者,即便就是翻版的,且不论贵贱,对于一个老百姓而言,不管他、她或他们有多么想“哪怕仅是看上一眼”,在今天也不是一准都能够“心想事成”。但是,像“四书五经”的近代版本,若进一步分出“民国、解放初期、“文革”和新近”这样几个阶段,起码看到两个以上的版本,还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就是不要只是自己看过已出版的古代典籍后,这事就算完结了。因为,一个人不管“先天”或是“后天”之禀赋怎样,都应该对比、借鉴或校正自我认知的深浅、对错或得失的程度。所以,有意识地主动去查阅古今中外者,尤其一些名人大家们,读习和评价“国学经典”的言论和观点,才是把握和提高相关传统思想认识的关键算在。
    恰是在上述心得体会指引下,也忘了具体在那本书上,突然有一天看到了“拮屈聱牙”的字词语意,原来是韩愈针对《尚书》古奥内涵的评说啊。于是,我才开始沉下心来,至今仍在不断反思和找寻:为何我写的东西多数人反映“看不懂”“看着别扭”“不知云何”的原因?

    关于文学写作,当围绕读书后或日常困惑于自我头脑中问题,并在一种近乎压榨到一种程度而自然奔泻的书写模式下的行文成章,究其文字词句的模样,与其说会有多少文学绚丽色 ,毋宁说只是一个思想认识的母语直白而已。所以,对于这样一些文字或文章或作品,笼统地看,即便归入文学或文艺门类,也不能算是错误,但严格说来,应该是够不上文学或文艺的佳作。然而,即便就是这样一种近乎比较理智而客观的说明,在事实上,依然存在例外和与以往实际不相符合的地方。那么,其问题又出在哪里呢?大概就出在“佳作”的“佳”上吧。话到此,自然又不能回避关于评价作品优劣之际,不得不说明艺术在形式与内容上孰为主次的地位问题了……关于此方面,说来话长,还是那话:见仁见智,其实是不错的文化景象,尤其各抒己见,能够有理有据有节的坦露心扉而不是“一言堂”“一支笔”“一把手”的情况下,一定会是国内文艺事业繁荣昌盛的优良环境和优质土壤了。再接上此段开头的书写模式话题,恰是在一种急于把自己头脑中的“思想玩意儿”书写在纸上的目的、欲望和冲动之下,如此行文成章的作品,必定存在诸多不合乎“规矩方圆”的字词文句,而这里的“规矩方圆”不是在暗示或掩饰有什么反动淫秽等等的思想内容,而仅仅指其在行文规则和措辞逻辑上必定会漏洞百出。话语到此,再看这一回复开头所说“……文章更须不断锤打细凿”,亦可肯定其不仅合情也是合理的。

    最后,关于楼文中两个词语,如:“‘夸奖’和‘称赞’是否重复了?”的问题,我回头反复读阅之后,本不想解释,只是删除任何一个,确实更为合理。然而,生活之中,像自家人对自家人,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性话语,若用“夸奖”,可能比较恰当;同样,对于外人的“夸奖”,若使用“称赞”,可能比较合适吧。

    再次感谢老乡的认同和点评!仓促之间,我之所以说上面一些话,其中苦衷,想必老乡之间能够体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47
  • 签到天数: 38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6-6-17 11:47:11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17 11:25
    谢谢晚春轩主先生精致的指点!

    书籍不厌百回读,文章更须不断锤打细凿。鼓捣文艺,更应该坚守这样一种 ...

    诗文还是主题明朗、层次清晰、自然流畅、言简意赅为好。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07:13 , Processed in 0.1104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