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梦圆牛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5:3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去牛津大学走走看看是我多年的异国情结。早在中学时我就曾听一位后来被划了“右派”的老师介绍过这所世界级名校的盛况。让我萌生了去那儿留学的“非分之想”。大学毕业时这个愿望成了我“向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政治思想上的污点。没有想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去外国留学蔚然成风,已不再是什么政治上犯忌的事。因此我女儿被选派到英国学习时,我便不遗余力支持她去那儿深造。最近我女儿又有机会去牛津大学访问,她知道我也想去牛津大学看看,便邀我要一同前往,我欣然同意。一睹牛津俊颜,这个我盼望多年的愿望,这一天总算梦想成真了!
飞机上午7时从北京机场起飞,10多个小时后便抵达芬兰的赫尔辛基,在那儿休息1小时后,再经过几小时飞行,我便终于来到了牛津这座千年大学古城。
牛津古城位于泰晤士河东岸,离伦敦约九十多公里,位于牛津古城中央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以英语文明世界中最古老学府的姿态,辉映在那些雄视着牛津市的古典优雅的建筑中。传说中几百年前这儿曾是一片谷地,是牛群涉水而过之地,经过近九百年的风云变幻,如今已成为世界精英学者云集之所和全球学生心中最神圣的求学圣土。悠悠的泰晤士河恰似一条绿色的飘带缠绕着她,河水青碧如蓝,两岸古木参天,郁郁苍苍,白鸥一忽儿与人相亲相近,一忽儿在水面上自在嬉戏。城内及周边没有高楼大厦的窒息,使泰晤士城的古老文明永远呼吸和鲜活在历史与现实里。城外草原丰茂,广袤如毯,一望无际,仅有零星的乡村和牧场点缀其间,在这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恬静风光中,牛津大学散发出来的学府书卷气味把一个泰晤士河薰陶得灵静澄澈,让你流连忘返。
牛津大学没有校门,更无身着警服的保安把守。在秋天美好的阳光下,女儿陪着我漫步在散发幽香的校园小道。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街道从宁静的校园里穿过。那些尖顶的教堂、坚固的城堡,园形剧场、古老的书店;那些碧绿的草坪、爬满青藤的石墙以及用精美雕刻装饰起来的众多学院建筑群;那些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路边置放的黑靠背长椅,带有花饰的铁杆上挂着的方形玻璃灯,一切均保持着历史悠久的古风古貌,使人仿佛来到了英格兰的一座古镇,把人一下子溯洄到历史深处,如梦如幻。那些斑驳在文物中的故事,科学的、文学的、宗教的一一历乱在你的眼前,所有这一切,都“润物细无声”似地流入我的灵府,我被震撼、被陶醉,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心情舒朗,烦闷消除,仿佛受到了一次净化。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历史的遗迹保留得如此完美呢?
我向天空发问——我向泰悟士河发问——我向校园内那些绿叶鲜花发问——
从历史深处飞来的信鸽“咕咕”地叫着,告诉我说:英格兰这块土地,历史上除了几次规模不大的冷兵器战乱外,基本上都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这个民族敬畏祖先的文化遗产,在战乱中敌对双方都对这些古建筑、文物加以保护,避免了兵燹的破坏。即使在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也与气焰嚣张的德国法西斯政府达成协议,以不轰炸德国的纽伧堡为条件,把牛津城完好地保护下来。自牛津诞生后的八百多年中,英国从未出现过类似我国历史上陈胜起义焚烧阿房宫、黄巢起义焚烧长安城及秦始皇书坑儒的动乱及政治狂飚的横扫,因此能让后人完整地看到这儿的文物古迹、传统道德、礼仪习俗等英国文化的原貌。
牛津大学有近九百年历史,现在还承袭着十五六世纪的人文风貌。正式考试、或毕业典礼更是维系早期中世纪的旧规矩,在学院上课时还规定必须穿黑袍,学子们衣冠古朴,潇洒飘逸。在经过博德利图书馆时,迎面走来一群女大学生,臂弯里夹着几本书,相互谈笑着阔步前行。那种光 照人的形像让你蓦然一惊嘎然止步!她们金发、高鼻,身材修长,那洁白的肌肤,与黑上衣、黑短裙、黑袜子、黑皮鞋相互映衬,显出了女性学子的沉静与娴美,特别是胸前佩戴的那朵红花,含蓄而又有所张扬地点染出女生们在求学中不忘回归现实时对生命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擦身过后,回望她们的背影,“古典、优雅、靓丽、青春、朝气!”这些美好端庄的词句便自然而然地发自肺腑,迸于唇齿。牛津的美,在大气恢弘之外,也因为这些年轻学子的存在而洋溢和充盈着青春的气息。让那些古老的建筑流荡着勃勃生气。
牛津大学有39个学院,12000名学生。其建筑外表古色古香,古朴典雅,内部设备却很现代,他不但藏书丰富,而且师资雄厚,汇聚着83位皇家学会会员、125位英国科学院院士在此执教。历史赐予了牛津悠远的时光,牛津也为历史贡献了一批杰出人物。八百年来,已培养出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等5位英国国王和撒切尔夫人、布莱尔等26位英国首相以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印度前总统英迪拉甘地等28位国家元首和领导人,还有56位诺贝尔科学奖、文学奖得主,3位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诸如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现彗星的天文学家哈雷,还有诗人雪莱、艾略特、剧作家萧伯纳等文学巨星,都是从这儿走向世界,升上历史文化的天空。就是校内编辑出版的20卷《牛津英语词典》,也已流播五洲四海,为世界各地的英语院校奉为学习、研究的圭臬。
悠悠历史,沧桑岁月。在悠然自得中牛津不紧不慢地从历史深处走过来了。经历了经院哲学,古典学和现代知识三个阶段,屹立着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辉煌。她心灵的门户始终向世界文明洞开着,她不断创新,勇于将人类的新学术吸纳进来,并自然而然地汇入自已的生命。她像春天的莲花着时代的风云色 而不染,却又与时代的前行同步。因此她不但辉煌于历史的古老,而且与历史的进步互动成为一代学府天骄。在现代科学领域,牛津在医学、科学和技术领域独领风骚,成为全球瞩目的顶尖研究型学府。而在牛津大学众多学科之中,化学领域尤其令世人瞩目———在人类科学史上,牛津大学化学系至今已拥有6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其人数位居牛津大学各学科诺贝尔得奖者人数之首,这其中就包括发现同位素和放射性元素规律的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在生物碱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罗伯特•鲁宾逊(Sir Robert Robinson)和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之后第3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霍奇金(Dorothy Hodgkin)等著名化学家。今天的牛津,无论在人文还是在科技上,都一直在世界前沿。
在牛津小住期间,在女儿的陪同下,我有机会以听课教师的身份体验了牛津的课堂教学。作为英语的故乡,英国有悠久的ESOL教学(面向母语为非英语者的英语教学)传统,是面向国际学生的语言课程。我听的课正是ESOL课程。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把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每班人数从几个到十几个,都是小班教学。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上课能够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ESOL课堂在教学上是比较开放的,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大胆发言,可以随意回答教师或其他同学的问题,有时课堂甚至像在进行无主题的自由辩论。通常教师并不反对或阻止学生们这种畅所欲言,他们认为学生能够主动使用英语交流,本身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在我听课过程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班级,从始至终都让我看到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上课始终带着微笑,总是不断的鼓励学生,赞赏学生。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变换着不同的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把课堂教学由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师生共同活动、交流的过程。这一点让我受到极大启示。
在那些日子,女儿在工作学习之余,常陪我在河边漫步,或小坐。在参天古木中遥望蓝天白云,亲抚如茵芳草,与天鹅大雁为伴,有一种一扫世嚣,遗世独立的感觉。女儿告诉我,每至假期,游客便蜂拥而至,填街塞巷。
牛津以她的老,她的旧,她的原生态,特别是她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着历久不衰的魅力,熏陶着一代一代国民,吸引着一批一批游人。我总觉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也应来这儿看一看,在推进城市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千万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那些历史文化胜迹的原始风貌,保护它们周遭的原始环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高度,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视线,失去一段历史文化的空间。牛津的风貌,为我们城市的建设与改造提供新的视角。
牛津大学,作为一所世界驰名的经典大学,她是在历史的长河里积久经年铸成的。作为经典,她不是人为的急功近利的打造,没有精神的虚夸与膨胀,是古代与现代的契合,让世人与历史真正从心里叹服,瞩望。
在牛津,我还参加了一次为外国学生举办的文化观光活动。我们先后考察了牛津、Warwick Castle、莎士比亚故居、温莎城堡、伦敦、巴斯、爱丁堡、剑桥等地。我到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等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世界级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英国的城乡差别非常小,而且十分注重社会、经济、技术及法律这个系统环境的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不破坏周边环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这种科学的发展观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英国是个很珍惜传统和历史的国家,各个城市的建筑多是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烙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痕迹,市区很少见到非常突兀的现代建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雅致和古朴。这让我想起了我故乡的那座城市,这些年来,曾经的空旷,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填充得林林立立,睁大了眼睛寻找,看不到它往日的身影,城市的历史文化绪脉被嘎然划断,尽管那些高楼非常现代,非常伟岸,却显得没有骨骼,也许要经过历史老人千年的打磨,它们才能为文所化。
我在牛津只小驻了1月。人生多参差。我留学牛津的愿望最终在我女儿身上实现了,现在我又来牛津拾梦,多少补尝了我的一处人生遗憾。在牛津期间,下马观花与走马看花并举,让我对牛津的过去和现在终有了一些身临其境的感受。“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牛津!你远播时空的名声,你如同兰花杜若吐露的清香,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随风向我吹来的!你给我的美好印象,将成为我记忆中的珍品,将永远存放于我生命的经典收藏中。


来源: 梦圆牛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14 13:20 , Processed in 0.0935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