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称 谓 、具 款 与 钤 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0 15:2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4:5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称 谓 、具 款 与 钤 印

    王  绍  龙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根据作品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内容,适宜的书体,合理的章法;将汉字写成一定的格式;落上得体的款识,钤上考究的印章,使其成为能感动读者、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这一过程是书者才智和感情的释放,也是书者学养和阅历的体现。纵观前贤法书,如诗如画,灿若朝霞。特别是清末民初,由于地下文物不断涌现,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书者潜心国学,致力字外功夫,融诗文画印于笔端,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落款、用印方面更加考究,更臻完善。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家的传世作品,从所题的款识和所钤盖的印章,大致能看出书法家的创作意愿及作品用途。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款识方面,老一代书画家对落款称谓都非常讲究。如一九七八年八月《书法》第一期,汤国梨先生、于立群先生、郭绍虞先生和一九七九年二月《西冷艺丛》第一期,沈君墨先生、潘大颐先生写的毛润之先生诗词,均称 “毛主席”,非常尊重诗词作者,显示出书画大家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
           “文革”结束,中国书法篷勃发展,涌现出数以万计的书法家,可喜可贺。然而,由于市场效益的驱动,书法作者偏重笔墨技巧,忽视传统文化。在具款和用印方面常出现些有悖常理的谬误。某些书家,甚至书界名流,在书写前贤诗文时直书其名讳,如“辛弃疾词”、“毛泽东诗”。更有甚者,不姓而只书其名,如“居易诗”、“清照词”等。在传统文化中,径书其姓名,是对诗文作者的不尊重。不姓而只呼其名,更是老师对学生,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如孔子呼学生冉求:“求,尔何为?”。司马文正公(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等等。还有些书界名家在为他人题跋作序、展览留言时,不分长幼,一律不姓而名曰:“□□先生”。笔者认为不姓而名称先生亦是不妥,吴昌硕先生的同道没有人称吴昌硕先生为俊卿先生的。已故毛润之先生,身为国家元首,称董必武副主席为“董老”、“董必武同志”,未见称“必武先生”。前人虽有称某某先生的,如“缶庐先生”,“白石先生”…… 是同辈间称斋馆号、雅号或表字(字)。(表字,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可以自己介绍,供别人称呼的名字以外的别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称字”……  “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辞源》。
    印章方面,前贤盛子履曾云“图章必期精雅,印色物取鲜洁,画非借此增重,而一有不精,俱足为白璧之瑕”。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随便便在黑白之间加几点红色点缀。亦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在传统书法作品中,写前贤诗文,与长辈,同辈文字交往,用名章和自谦的斋馆号章。写自撰诗文、与学生和晚辈文字交往,可用别号章、斋馆号章。如先贤齐白石先生写自撰诗文及与晚辈文字交往时、常用“白石”、“ 白石之印”等别号章。写古人诗文,与同辈文字交往时,则常用“齐璜”、“齐璜之印”等姓名章。
    引首章、押角章、腰章的印文要尽量与所写诗文相契合。如写岳武穆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要用“还我河山”之类的同仇敌忾的辞句,不宜用“人寿年丰”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辞句。
    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收藏者、观赏者已不再迷信书者的头衔和舆论炒作,开始关注书法作品的文化含量。对书法作品落款和印章的使用亦相当重视。因为款识和印章的雅俗,直接影响著书法作品的品位和收藏价值。在这里,笔者仅就书法作品中的落款称谓、印章使用谈一些自已的浅见。

    书法的款识

    书法的款识,犹如文章的序跋,印章的边款,看似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却是书法作品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铨释作品,平衡章法的重要作用。款识的措词是书者学养和阅历的体现,需要认真处理,不可等向视之。
    书者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写完正文,要注明所写诗文的出处和作者的名号(不常见的诗文,如不注明出处,则疑为书者自撰)。如果对诗文作者和诗文扼要地作一些介绍,就需要斟酌称谓,组织文字,使款识、印章与所书正文完美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文化界倡导国学,宏扬国粹,注重礼节,讲究斯文。书法作者也不甘落后,在文字交往中用大人、先生、老师、方家来称呼对方、称呼先贤。尊重他人、尊重古人,本是件好事。然而,某些书法家文化的底子薄,在落款时张冠李戴。如:“孔子老师”,“刘邦先生”等等,令人捧腹。
    写古人的诗文,不要直书先贤的名讳如“王安石诗”。要用封号、世称或雅号。写作“王荆公诗”,以示对先贤的尊重。写古代格言、警句亦要注明出处。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落款时要注明语出自《尚书 大禹谟》。自撰诗文,要适当作些说明,如撰文时的天气、心情、环境等。如用了典故,亦要加以注释。
    款识的纪年。干支、公元皆可。公元、干支并用亦可。单用干支则不宜加“岁次”。颜鲁公《祭侄文稿》“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岁次戊戌”的前面有“维干元元年”。就如“公元二00九年岁次已丑”,是有主次之分的。
    款识的书体。篆书用隶、楷、行落款。隶书用楷、行落款。楷书用行书落款。行书用行草落款。小楷可用小行楷、小楷落款。一般情况,落款书体要比正文晚一些,活泼一些,但跨度不宜太大,如篆书不宜用草书落款。款识字的大小。视章法而定。落款字一般要小于正文字,以二分之一为常见,也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一的。前人亦有用同样大小的字落款,只要章法允许,看上去舒服即可。

    书法的落款

    书法作品的落款,分单款、双款。单款又分短款和长款。短款也叫穷款,一般是书者的署名,如“□□书”。长款也称全款,字数的多少,视正文留下的空间而定。一般是注明所书诗文的来历,作者名号,诗文集(选)句的出处,篆书的释文;作书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如缶庐公写的“汉书下酒,秦云炅河”。右边“集曹全碑阴字时癸亥元旦呵冻成之”,左边“八十老人吴昌硕”。双款,则分上款和下款。上款是接受作品人的名号,下款是书者的署名。如齐白石先生写的对联。上款“蔚山先生两嘱”,下款“戊寅白石齐璜”。还有加些说明的,如缶庐公写的篆书中堂“寿”字,上款“辅之老兄嘱篆于禅甓轩”,下款“癸亥元霄吴昌硕时年八十”。
    横幅少字作品,款识亦可落在正文下面,从右向左写,长度与正文近似,但两端不宜长于正文﹙长于正文则形成梯形,视觉效果不好﹚。落款中,遇有诗文作者的名号或诗文题目时,最好是另起一行。应嘱、送人,接受作品人的名号亦如此。
    手卷式作品,每行字数较少,落款时要合理按排。有的书者把“右录苏坡诗一首”七个字,写成三行,第一行右录苏,第二行东坡诗,第三行一首,很不讲究,应该是第一行降一格写右录,第二行苏东坡,第三行诗一首。
    对联落款,一般是上联右侧一二字间写上款,下联左侧二三字间写下款。也有右边写释文,上款、下款都落在左边的。琵琶款的少字对联,款识落在正文下边,上联下边题上款,下联下边题下款。可写二至三行,钤印后与正文同宽。多字长联,上款题在上联左下侧,下款落在下联右下侧。穷款宜落在下联中部偏上一点。今时风行 “□□书”三个字的穷款,却顶在紧上边,几乎与正文平行,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对联作品,写律诗中的一联,将全诗和款识写在上下联的两侧,既点出对联的出处,又不失为对联一种的款式。

    现代称谓

    《书法》有一篇楚三先生的文章,涉及到文化交往中的称谓。节录如下:“文化交往中对方尊自己卑的规矩,对于「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来说,过去是基础常识,然而现在变成「学问」了,很多人搞不清楚。我经常收到一些书法集、印谱,扉页上作者题赠区区十余字,有瑕疵的就不少。过去的交往中,称呼对方须用字号,自己才用姓名。想当年〔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若换成‘天下英雄,刘备与孟德耳’,就成大笑话了。现代人少有字号,没法子,只能从俗,但连名带着姓一起称‘徐正濂先生雅教’到底不太相宜。直呼其名,径称其姓,在古文中大体上是骂人的时候才用的,如‘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骆宾王《讨武曌檄》﹚”——徐正濂《钱君匋先生往来鸿雁录选》。楚三先生所述现象,确实存在。今人很少有表字,姓名加先生,如;“□□□先生”是一般称呼。写姓讳名称先生,如“□先生”,是尊重对方的称呼。在朋友场合中,同姓人较多,为了区别同姓人,口语不妨叫“□□先生”,但是,在文字交往中不宜直书其姓名。
    现在称谓。最常用的是同志或职务。如国家领导人温家宝称温总理,温家宝同志。有些省部负责人,开口“家宝同志”,闭口“家宝总理”,自以为亲切。按中国的传统,很值得商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举国上下,不分长幼,皆称邓小平为“小平同志”,这应是在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表示特别亲切的称呼,不足为常例。
    写今人诗文,上款写职务、表字或斋馆名,如无表字或斋馆名,须写全名。例如,写大庆工人的豪言壮语“石油工人一声吼,大地也要抖三抖。”具款时写作“王进喜同志的豪言壮语”,“□□年□□书于□地”。如写自撰诗文,可谦称拙作、杜撰、凑联、打油、俚句等。如果真是按格律写的诗,也不要自称五律、七绝…… 万一失律,就会授人笑柄。真是好诗,识者不会看不出来。

    传统称谓

    写前贤的诗文,上款不要直呼其名。要称封号、谥号、世称、世居、雅号等。如称封号的:颜鲁公(颜真卿,字清臣)。称谥号的: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字永叔)。称有代表性为官地名的:柳
    柳州(柳宗元,字子厚)。称世称的:五柳先生(陶潜,字渊明)。称有代表性的官职的:杜工部(杜甫,字子美)。称世居的:韩昌黎(韩愈,字退之)。称雅号的:东坡先生(苏轼,字子瞻)。称斋、馆号的:吴缶庐(吴俊卿,字昌硕)。古代圣贤要称夫子或子,如孔夫子、老子等,下款落自己名子或姓名。以示对前贤的尊重。
    我们继承传统,就要按传统题写款识。在与老师及老师的同事交往中,上款要称子、夫子、恩师等,写姓不写名(学生不宜呼老师的名子)。如:“夫子李公教正”。下款落受业、门生等,用名不用姓,如:“门生□□学书”。写给长辈的按辈分加大人、先生等。本家的可不写姓名,如:“叔父大人正腕”,“小侄□□学书”。非嫡系长辈上款可称雅号、斋馆号加先生,但长辈自谦的斋馆号如老拙、钝夫等最好不用,下款可落自己的名子或姓名。乡谊、世交可加世字,上款“世伯省斋先生雅正”,下款“世侄其华敬书”。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可称公,如:“李公雪如先生教正”。在艺术方面开宗立派、造诣高深的学者、专家,可称诗伯、词宗、大师等。
    “自呼其名也是一种谦称,称人之字也是一种尊称”《古代汉语》。同学、同辈之间,上款用表字或斋馆号加先生、道友、仁兄(年龄相仿皆可称兄,本家的称宗兄),年龄较小的称贤弟,大弟等。如:“□□仁兄雅正”、“□□道友哂正”,下款落名或姓名。
    老师写给学生的称呼比较宽泛,上款可写姓名、雅号、表字,加贤棣,同学、小友等,如“□□□同学惠存”。下款落姓名、斋馆号、别号均可。如“□□□拙笔”。长辈送晚辈的,上款写辈份加名、姓名。如“三侄□□补壁”、“世侄□□惠存”等,下款落姓名、斋馆号均可。如自作诗文,下款“□□□书俚句”等。
    如参加展览或出售的书法作品,写前贤诗文要称封号、谥号、世称、世居、别号…… 下款落姓名或加表字皆可。写自撰诗文,可落“□□﹙表字﹚□□□﹙姓名﹚书俚句”。书法作品落款中带字、号,有自我介绍之意,前人亦有之,似已约定俗成。如吴昌硕先生篆书联落款“昌硕吴俊卿”。但表字不宜单用。

    书法的印章

    “尝观古人之印,用以招信,故曰印信。上而诏令文移,下至契约笺牍。罔不重之。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无印,辄疑为伪。印之与书画固相辅而行者也”缶庐公撰《西泠印社记》。印章用于招信,大约始于周代,与货物流通有关,继而延伸至诏令、契约,成为官府民间信用凭证。用于书画收藏,当始于宋代,北宋初期,社会渐趋稳定,宋代帝王就着手整理内府收藏的历代书画,鉴定无误者,即钤上作为招信的印章。民间收藏亦效之,收藏用印随之风行。公侯将相及文人雅士,大多都有斋馆印、别号印,以备不时之用。如苏东坡有东坡居士印、米芾有宝晋斋印、姜白石有白石生印等等。这个时期的印章制作,依然是文人篆书印文,匠师造范铸印或琢玉制印。印章用途多是收藏和鉴定。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作为书画的组成部分,尚未普及。至元末明初,王元章(王冕,字符章,画家)发现用浙江丽水县天台宝华山所产华乳石,镌刻印章,能得心应手。结束了由文人篆稿,匠师制印的传统模式,开始了书画家自篆自刻印章的新时代。同时涌现出文三桥(文彭,字寿承)、何雪渔(何震,字主臣)、朱畸臣(朱简,字修能)、汪娄东(汪关,字尹子)等篆刻大家。文人治印,蔚然成风,与诗书画鼎足,并称四绝。由于书画家能按自己的需求自镌印章。印章的使用更趋广泛。逐步形成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钤盖印章,以示徵信。元、明至清初,尚不甚讲究,印章大小不一,可白可朱,经常见到的是钤盖在落款下面或左面的名号章。清中期始,由于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印章使用更臻完美。逐步形成了名章、姓名章以白文为主,表字章、斋馆号章以朱文为主。引首章、腰章、压脚章朱白皆可。钤印位置也更加规范,作品落款后,姓名章在上,字号章在下,引首章在作品的右上角,押角章在作品右下角,腰章在作品右边中部。每幅作品常用为三方,姓名章、字号章、引首章。最多不超过五方,姓名章,引首章、字号章、押角章、腰章。(如果一幅作品较理想,只是有个别掉字或错字,书者又能治印,刻一更正印章,印在掉字或错字旁边加以补救,则另当别论。)我们常见的传世法帖、拓片上印章杂乱,狼藉一片,有些印章竟盖在古人的墨迹上,是一种极不文明的陋习。这些满目疮痍的传世法帖,并非古人的本意,更不是可资借鉴的钤印模式。时下却有些书界名流,误以为是一种时尚,刻意效仿,在书法创作中,凡有空白的地方,即以印章填之。此类作品,国展和权威书法刊物上时常见到,恕不一一例举。下面就印章的使用谈一下笔者的浅见。

    常用印章

    姓名章、名章以方形为主,亦有长方、圆形、椭圆形的。以三字至五字为常见。三字印如“张燕昌”、“蒋仁印”’。四字的如 “吴昌硕印”、“石潜大利”、“ 丁敬身印”。五字的如“赵之谦印章”、“吴俊卿之印”、“邓石如印信”。二字姓名章如“赵力”、“ 钱强”。二字名章如 “建国”,“卫华”。二字姓氏章如“赵氏”、“钱氏”。一字姓氏印如“孙”、“李”等。表字章、斋馆号章以方为主,亦有圆形、椭圆形的。字数以二至四字为主,二字印如“缶庐”。三字印“破荷亭”。四字印“昌硕长寿”、“破荷亭长”等。还有字数更多的斋馆号印。不一一列举。引首章、押角章、腰章以扁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主。字数多少不限,常用的辞句是成语、格言、警句和座右铭。另有多字名号印,如缶庐公就有“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卿印信长寿”等。另有集郡望、姓名、表字、吉语于一印的名号章,如“湖州吴俊卿字昌硕印信长寿”等。

    印章的大小

    印章的大小要与作品的大小相协调,如八尺榜书不宜用一两公分的小玺。扇面、册页也不宜用径寸的大印。姓名章、斋馆号章应与落款字相匹配,略小于落款字或等同于落款字。太小如鼠尾,太大如结瓜。引首章的大小视姓名章、斋馆号章而定。一般高度为名号章的一点五倍左右,宽度为名号章的零点五倍左右,略小点也可以,太大则喧宾夺主。腰章的圆形、方形要小于名号章,扁方形的要小于引首章。押角章扁方形、椭圆形等异形帝等同于引首章,方形、圆形不要大于名号章。
    如印章只有一套,在落款时应尽可能用款字过渡,使落款字的大小与印章匹配。最好还是榜书用大印,细书用小印。书法家如巨细皆擅,起码要配备大、中、小三套印章,闲章亦然,多多益善。

    印章的风格

    书法用印要根据书法风格选用印章。印章的镌刻风格与所写的书体接近,方能水乳交融,和谐统一。石鼓文、金文等朴茂雄浑的书法作品,要用古拙厚重的仿汉印印章、大篆文印章。汉篆、汉隶、魏碑、唐楷等庄重书法作品,可用规范的汉官印。大草、狂草等恣肆老辣的书法作品,宜用粗犷的急就印章。小楷、小篆等典雅隽秀的书法小品,要用工细挺拔的铁线篆印章。仿汉印是印章的正宗,原则上可适用于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的书法作品。

    印章的使用

    多数人使用印章,是为了在黑白的书法作品上,加点红色,作为点缀;在不平衡处,盖上方印章找一下平衡。不错,印章确有调节色调,平衡章法的作用。很少有人知道,名号章要与上款称谓相吻合,符合书者的身份,如与长辈文字交往不宜用斋、馆、字、号章,最好用名章姓名章。
    名号章,用在落款的下边或右边。一般是白文的姓名印在上,朱文的斋馆印或表字印在下,其间距不小于一印。二印的印文不要重复。切不可上面用白文“王老五印”,下面用红文“王老五章”。红文印应略小于或等同于白文印,如大于白文印,则与落款字形成上下大,中间小的亚字形,不协调。
    闲章的选句非常讲究,要与正文内容相契合,才能相得益彰。如二○○五年,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书法作品,引首章要用“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等振奋民族精神的辞句,若用“乐此不疲”、“笔歌墨舞”则不妥。今年写‘庆祝中华人民兴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书法作品,闲章就要用“祖国万岁”、“江山多娇”、“海晏河清”等吉庆的辞句。钤盖时,引首章不宜高于正文,竖式作品约在第一字至第三字之间,横式作品约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间,但不要和字头、字尾平行。压脚章不宜低于正文,腰章也不要居于正中。(压脚章、腰章的使用,要视章法而定,宁缺勿滥)。老年人自娱自乐,可随心所欲,高兴就好。款识印章,亦不必拘泥,知道就行。
    中国书法,是宏扬国粹,美化生活的文化艺术。书法创作是用中国象形表意的方块字为载体,通过书写中国的诗文、对联、格言、警句,注入书法家的学养和精、气,神,赋于书法作品感动读者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是高雅艺术,书法家在书法活动中要谦虚谨慎,注重礼节。题写上、下款和使用印章时,要尊重传统,尊重所书诗文的作者,尊重书法作品的受众。只有这样,才显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学者风度。
    毛润之先生曾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笔者认为,没有文化的“书法名家”,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书法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人,特别是今时名人、名家的作品极有可能流传于后世,如在款识和印章方面错谬百出,不伦不类,将有愧于时代,贻笑于后人。有志于成为书法家的年青才俊,经常为人题签作序的名家、名人,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国学水平,做一个名符其实书法家。以上是笔者的一己之见,不当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同侪同辈字斋行,不姓称名亦矫情。
    虽加先生伦不类,措辞不当万人评。


                2005年12月刊于《诗书画印理论研讨会文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9 16:15
  • 签到天数: 293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8 17:00: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点评

    先生客气了,谢谢先生垂赏,先生晚上好:handshake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8 1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0 15:2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8:10:0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客气了,谢谢先生垂赏,先生晚上好: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00:04 , Processed in 0.0834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