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第一打工老头 于 2017-2-14 09:17 编辑
36年前的冬天,我在沔城呆过三天。 老田是厂里的小车司机,他把吉普开到沔城时发动机拉缸了。厂里不光有吉普,还有华沙,华沙是高级车,位高的大官才配备,宜昌城里没有几部,坐华沙非常体面。其实坐在里面窄吧,不舒服。我偶尔修华沙,试车顺便溜解放路,路人纷纷投来羡慕眼神,自我感觉实在风光得意。张仁海会凑趣,说你今天坐轿车逛街,把脖子伸到窗外乱望,到处找熟人。最体面的是330工地接待大官的伏尔加,伏尔加走过时,路人都扭着脖子看,见过世面的人会及时告知身边人,看,伏尔加!葛洲坝合龙前,我去现场视察,看到很多辆伏尔加车,都把窗帘子拉的严严的,虽然看不见坐车的人,知道车里坐的是当朝京官。他们爱喊密切联系群众,其实有意和群众保持距离,我心理上还是很崇敬,但也只能敬而远之。也想自己有机会体验一下伏尔加的豪华,又觉得实在高不可攀。 往年汽车配件要计划,只能在本地汽配公司购买,老田无奈,只好回宜昌采购。我和老田坐张师傅的湖北牌新货车,带上新吉普发动机,赶赴沔城。路过潜江,张师傅说路边的空军农场有很好的高粱酒,卖酒对内不对外。拐进农场,张师傅和管理员套近乎,说认识部队的谁,管理员看是汽车司机,居然买账,卖给张师傅一斤酒。那时候司机是十分有面子的职业,大家都想巴结,以便有机会坐便车。傍晚才到沔城,先吃饭,公家的饭馆,也就是面条或米饭,小炒不可能有,顾客吃不起,饭馆名为工农兵饭馆,工农兵岂能贪图享受,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事关江山变色。时令菜蔬焖一大盆,买了牌子递进窗口,服务员打一勺子,三扒两扒,吃完了。老田看张师傅买了酒,自己称一斤炒花生,回到车站旅社,张师傅将出酒,旅社有搪瓷缸子,咚咚倒上,老田铺开包花生的草纸(塑料袋没有),三人轮换着缸子,你一口我一口喝起来,酒好,真正纯高粱;菜好,花生平时难得。这一次享受记忆深刻,几十年没忘怀。 第二天,张师傅往武汉,我和老田把坏吉普推到附近的沔阳制药厂院内,换发动机。因为都是制药厂,算是同行业,我们是国有大药厂的,他们是地方小厂,按当年的眼光,我们地位高。人家客气,安排我们住进招待室,不要钱;在厂里食堂买饭吃,那时候单位公费招待控制极严,我们不够格,但是可以坐在食堂操作间,不必到窗口排队,也是一种礼遇。第三天下午,车修好,打道回府。老田特意去街里头市场买了一只沙罐,说沔阳的沙罐煨汤最好。公路离街上有一段路,两边都是菜地,菜地里有一家工农兵照相馆,进去看看,没人搭理。沔城街道窄,房子小,当年到处都穷,所以沔城印象既不新鲜,也没小看。出城,上汉宜公路,路直平,车少,纵情跑。坐吉普车副驾驶位,自我陶醉,两边找羡慕的眼光,可惜人少,也不是熟人,生生把荣耀浪费了。记得是在毛嘴吃的晚饭,老田要赶路,我坚持吃饭,过了这个村,还有没有这个店,难说。老田本是厂里的上层圈人,平时很自大,说话冲,他倒没反对。我买了二两散酒,老田开车不敢喝,我乐得独享。摇摇晃晃,很晚才走到荆州,住地区招待所。次日晨,顺便游览荆州博物馆,门票5分钱。院子很大,文物很多,可惜时间长了记忆模糊,只记得看了西汉女尸,放在地面之下的地窖里。那时候我还不戴眼镜,也必须隔着玻璃看。此类景观,无关悦目,稀罕而已。 岁月似水,日月如梭,几十年一瞬间。打工出差,又来到茶圣故乡。 星期天,我跑到沔城,很快办完公事。乘公交转新沔城一大圈,比照当年的印象,观感是,往年的菜地和工农兵称谓的服务业门店都不见了,扩张、竭力展现,机关的建筑都豪华,地产房如雨后春笋,单调,江汉平原少见名胜古迹(除荆州),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车多人多,喧闹,无趣。 选择一家小馆子,要酒要菜,慢慢坐喝。极鲜艳极新鲜的萝卜丝,加一点点瘦肉,名谓萝卜丝炒肉丝;骨头藕汤,藕汤是当地的传统菜肴,不知是不是沙罐煨的,味道当然好;石花酒168毫升;米饭一两;饭菜家常风味,适口。酒足饭饱,跑到新华书店浏览一番,无所获;配一副眼镜,正如广告所言,16元,未欺骗。我向全国人民宣传,仙桃有16元的眼镜!货真价实。 备注: 1.沔城是仙桃市的城关镇,往年仙桃叫沔阳县。体操运动发达,出了几个奥运冠军。茶圣陆羽,天门市人,天门和仙桃相邻。 2.为了达标,贴一篇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