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8-4-23 16:13 编辑
一封没有送出去的情书(1)
2018-4-18解密
1981年我失恋以后,决心不再找了,宁肯孤独终身。这个时期我的命运似乎跌到了冰点,自卑到了冰点,不能自拔。可是热心的朋友们并没有放弃为我介绍终身伴侣的热情。
期间邂逅了一位女士,见了三次面,一聊还是一个小学的,再一聊还是小学同一个班的,在一起共同学习了六年,属于发小级的。感觉不错,于是写了一封长长情书,揣在兜里,准备送给她。哪知第三次见面那晚上约会在南立交的桥头,一见面,女同学便开口说:
“长话短说吧,我很同意,但是我父母不同意,还是分手吧。”
情书也没来得及拿出来,我顿时哑口无言,扭头骑自行车离开时一脚踏空差点摔一跤,漆黑的夜里,身后边传来女同学关怀的声音:
“慢点啊!别摔倒了!”
……
36年以后,我们都老了,有了微信,经过不懈地寻找,我又回到了我们小学同学的群体当中,想起了人生中这一短暂的闪电过往,觉得挺有意思,虽然短暂,但是对我很重要,它毕竟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我很珍惜,我很重视,我很尊重!回到家中又翻出了当年的随笔,往事历历在目,仅此送给那位女同学,彼此哈哈一笑,送去美好的祝福!美好的祝愿!美好的敬意!
随笔:1982年10月19日夜10时50分 大风尘
见 面
上星期小忠和长明来找我,要给我介绍对象,当时我抱着从前的态度要拒绝。谁知小忠两口子跑前跑后来了几趟,其热情令人过意不去。他又要求当晚就见面,我无可奈何地同意星期四见面,那天上午把山的活干完,我俩又去买了三个月的煤,中午小忠两口又来了,并定了当晚见面。
提起见面我百感交加,心情无法形容的痛苦,这样,晚上被小忠逼着去了一趟。我的态度是既然同意见面我就不能发表愿意不愿意,只能再接触两次,真不行的话也要把道理讲清楚,求得对方的理解,以免中间人不得劲。
那晚上我刚进门就停电了,在蜡烛下也没看清楚,我是拘束的。但我对她的第一感觉还是不错的。她稳重、大方、讲话有分寸,随和。但一出来我又是那种无法形容的痛苦袭来,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去郸城文涛家回来的路上,坐在黑洞洞的小火车车厢里,松山我俩唱起了知青歌曲,列车飞驰,黑黢黢的村庄依稀暗淡的灯光从眼前闪过,唱着,新建队的一幕幕往事映入了眼前,我很痛苦。
这两天心情沉闷极了!小忠昨天一早又来定今晚再次见面的事,我很烦,“见面”二字听来又别扭又难受。我告诉他决定不见,我不同意了。但他又特别固执,我只好推说今晚上。今天晚上我思绪杂乱不想去了,准备到玉山家躲躲,谁知他两口又来了。又是逼,又是恳求,我只好去了。
这次媒人家点了个大灯泡,谁都看清谁了。第二次见面的感觉是她很坦率、大方、明朗,我讲了家庭、事业和第一次恋爱情况,要她慎重考虑,她不打哏地表示了态度,使我很满足。
这是第二次接触,今后如何,有待进展。
昨夜失眠了!我辗转反侧,思前量后。人生谁和谁的结合看来上天早有一定。我和珍拉扯了这些年终要分道扬镳,依昔的事历历在目却烙在了脑海中。
照这个姑娘眼前的说法,我已感到了满足,但是山盟海誓会不会再发?各奔东西会不会再变?很难说。
我们没有共同的学习、生活经历,谁对谁只能间接和直接了解,最关键是直接了解,而直接了解也只能以诚换诚地表白了。
年龄有限,是不能再有共事和经历了。但不能因年龄大而迁就,马马虎虎了事。绝不能单纯地为了结合而结合。
我们应该一方面压缩时间:
1、相互直言不讳地讲述自己,得到各自所需要的了解。
2、在了解的基础上得到理解,理解是爱情的别名。
3、能理解了就能产生爱情,我虽然牺牲了爱情,但在理解的基础上仍能产生第二次爱情。爱情和理解应作为一对恋人的根基才能有今后的好生活,才能共同走人生的路。
我相信凭着我的人格和真诚的心能获得她的爱的,而她同样也能获得我的爱。
第二次接触给我了深刻印象和好感,希望我们都像所说的一样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