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转:夏至:来往不息 这份回忆总能深深想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4:56: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夏至:来往不息 这份回忆总能深深想起

    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黄耀红
    夏至的阳光,恍如古老的哲学语言。
    此刻,它直直地射在北回归线上,与从去年冬至出发的那条南回归线遥遥相望。
    阳光南来北往,大地寒暑易节,生命阴阳消长。南北,冬夏,阴阳……你说,这是词语构成上的相反相成,还是生命力量的相克相生?阳光的行脚,亦如时间;时间的行脚,亦如花草;花草的行脚,亦如人生。生命不曾止息,岁月无法驻留。一切源自亘古,一切新发如硎。
    阳光说,这是它一年所抵达的北方之北。北之至,即南归。刚抵达,即出发。阳之极,一阴生。所有这一切,与去年的冬至恰好相反。那时,阳光抵达南方之南。南之至,即北返。阴之极,一阳生。
    夏至,如一脉时间的峰,或如一条辽远的地平线。来来往往,生生不息,都在穹顶之下化作时光的回旋。
    《恪遵宪度抄本》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一年中白昼最长之日。此所谓“夏至至长,冬至至短”。过了这个节令,白昼日渐变短。抵冬至,则短到极至。然后,又日渐加长。这阳光的往返,亦如季节、生命与时间的轮回,花开花谢,春去春来。
    你说,终极是人生的追问,极致是生命的态度。太阳并没说过这样的格言。它所走过的时间之旅,从来都是终极连接起点、极致开启新篇。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中唐诗人韦应物的诗句,已然透露出“夏至至长”的朴素认知,那属于公元八世纪的中国。其实,在公元前七世纪,古人早已以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精确地测量到夏至这一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
    我想,在晃眼的正午阳光下,必然有某个身影曾像蝴蝶飞过一片绿色的田畴,那是一个刚刚发现“立竿不见影”的先民。他内心怀着那么大的惊喜,怎么停得下奔走相告的脚步?
    由是,夏至,从来就被赋予神意。早在周代,夏至就意味着一场祭神大典。《周礼春官》载:“以夏至日,致地方物魈。”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则曰:“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章”。夏至祭神,其旨在于消除荒年、饥饿与死亡。唐宋之时,夏至和冬至,都是百官公休的假日。这一天,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者,借以生风;“粉脂”者,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旧时朝廷,每当“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从周代始,历朝皆沿用,竟至成为一种制度。
    在我心里,夏的神祉更像是那炽热而明亮的阳光。这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之时。夏至正午的阳光,莫名令我想起端午或端阳,夏至和端阳,这两个紧相毗邻的日子,都一样发散着光与热。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之日,故端午又称“端阳”。端阳,源于古吴越龙图腾崇拜的部族举行祭祀,划龙舟与食粽乃数千年中国民间风俗。后世因屈原于是日纵身汨罗江,亦以此纪念那一缕高洁而孤独的诗魂。
    今人以为粽子为端午独有,其实,此物曾属夏至。
    粽子,旧称“角黍”。角为形,黍为质。粽之所以为角形,乃源于先民以牛或牛角祭祀的流风遗俗。南朝《荆楚岁时记》云:“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之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楝叶插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唐宋时,粽子始以糯米制,其意亦带康健的祈福。按《吴郡志》记载:“夏至复作角黍以祭,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况之,名健粽,云令人健壮。”
    夏至是一束光,是一道色,更是一种味。在我的记忆里,夏至是酸酸的杨梅汤的味,也是青皮苹果李的味;是一杯清酒的味,也是一畦蔬菜的味。
    端午的餐桌,自然有一种夏至的味道。紫苏黄瓜,酸菜辣椒,蒜籽蓊菜,红苋菜,特别是那一分为二的盐鸭蛋,色彩鲜艳,对比很鲜明。有一回,我读到儿童文学作家李少白先生的童谣:“鸡蛋白,鸡蛋黄,白云抱个小太阳。”立马就想起端午节剖开的那枚盐蛋,想起那枚由一圈蛋白环绕着的深红色、流着油的蛋黄。
    熟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夏至吃面,系古老而普遍的民俗。民谚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清代《帝京岁时记胜》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
    夏至所吃的面,南北各地各有差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不一而足。何以“夏至”如此钟情于面食? 一方面,以“一天短一线”寄白昼渐短之意,另一方面,这与暑热到来后人们的饮食调整也有关系。
    夏至之后,有所谓“三伏天”的到来。何谓三伏?伏者,潜伏也。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其中,初伏十天,末伏十天,中伏则或为十天,或为二十。三伏天,人们很容易食欲不振。此时,热量低、易制作、又清凉的面条往往成为家庭主食的首选,特别是对北方而言。由是,夏至面亦称“入伏面”。再有一层,夏至正是麦子新收、面粉上市之时,此时吃面亦指尝新。
    夏至吃面,亦宴饮。有一个成语,叫杯弓蛇影。这个始于汉代的寓言故事,其具体的故事时间,正是一年夏至。
    夏至一过,一天热似一天。如同冬至一过,一天冷似一天。冬至之后,会有“数九寒天”,会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画九风雅”。那么,夏至之后呢?也有“夏九”之说。稍稍遗憾的是,“夏九”的流传远不及“冬九”那么广泛。
    现刻于湖北老河口市禹王庙的《夏至九九歌》堪为“夏九九”的代表。道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忽而觉得这些韵语所凝所聚者是如此深厚,既是由盛夏而初冬的气候轨迹,又是由驱热到御寒的人间图景;既是诗意的数学,又是数学的诗意;既是缘于民间的节气歌诀,又是俯仰天地的生存智慧。
    夏至,并非夏季气温的极至。夏至之后,雷雨便有了夏天的性格。
    有时候,它来去匆匆。如苏轼六月醉酒后所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有时候,它情深意长。如刘禹锡所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更可贵的,还不在这里。夏的性格里,最具那雄浑铿锵之豪迈。风云变幻,雷霆电闪,很多时候,天空如兵戈列阵,可谓“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这时候,你压根想不到那个写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李清照,会有另一种诗意在心头汹涌。
    她对金人南下而宋室苟安的时局忧患,一直挥之不去。这年夏天,她以身为建康知府的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而备感耻辱。于是,这位绝代才女以一支幽怨的纤笔饱醮炫目的夏天,铿然写下了当当作响的诗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里,充盈于诗句之间的,不再是绿肥红瘦的海棠之叹,而是一种生命气节,与夏天一样勇敢、绚烂与决绝的生命气节。
    夏至看起来如此阳光,刚正,与酷热。然而,古人所描述的“夏至三候”,全都指向“夏至一阴生”的些微细节。
    一曰“鹿角解”,二曰“蝉始鸣”,三曰“半夏生”。
    在先民眼里,麋鹿之角显示出阴阳之变。鹿喜阳,角朝前,夏至一阴生,故鹿角脱离。与之相反,麋喜阴,角朝后,冬至一阳生,故麋角解。对中国文化而言,鹿与其说是丛林法则中温驯而美丽的动物,莫如说是一种丰富而多元的精神寄寓。
    《仪礼》中说:“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此处,俪皮即鹿皮。在古人那里,鹿是爱情的象征,而鹿皮成了远古婚姻中的重要贽礼。甚至,鹿皮亦用于国家与诸侯之间的相互赠送。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诗经鹿鸣》里的句子。原野上,一只鹿发现了青草,往往会向同伴发出友善而欢快的鸣叫,分享之心极其诚恳。由是,古人以“鹿鸣”为德音,并将麒麟、凤凰、神龟、蛟龙,一起视为“四大灵物”。
    鹿甚至还是一个宗教意象。“九色鹿”的故事,缘于佛教。而白鹿的形象,也有那超凡脱俗的道教精灵。正如李白所言: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鹿是爱情,是美德,是信仰。同时,它还代表权力。作为权力,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即是明证。
    夏天是蝉鸣的季节,蝉鸣的第一声则在夏至。这个夏天的歌者,也是感阴气而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初唐的虞世南,以书法闻于世。他所咏叹的《蝉》,尤其是“居高声自远”那一句,可谓耳熟能详。但我总觉得此诗之“理趣”大于“情趣”。以情趣论,同样是写“蝉”,清代才子袁枚笔下的蝉似乎更多了些儿童的可爱:“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不过,相形之下,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蝉》,则完全改变了感知世界的方式,他不以诗性而以理性走进了昆虫世界,以一种科学探索的态度,追问了蝉以及诸多昆虫的前世今生。
    就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而言,诗意与科学正如蝉翼双飞,不可失衡。
    半夏生,是夏至第三候。半夏,喜阴的夏天植物,像车前草、葡公英一样。大凡有过乡居生活的人,对于那些可以药用的植物总是怀有一种温情,甚至觉得那些中医草药,就像半夏一样,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命名。
    很久以前的夏夜里,我躺在池塘边的竹铺上乘凉,天空星光闪闪,草间萤火点点。父亲端一杯茶,坐晚风里。他让我对一幅对联,上联全是中药名称,道是:“生地人参附子当归熟地”,药名看似毫无联系,若读其谐音,所道出的却是一对父子流落他乡的故事。即:生地,人生,父子,当归,熟地。我对不出,却从此喜欢对联这一个古典形式。过了一会,父亲告诉我下联:“枣仁南枣核桃欠食茴香”,找人,难找,黑逃,欠食,回乡:黑逃者,连夜摸黑逃跑;久食者,饭也顾不上吃;回乡,即回到故乡,多么巧妙的文字,其谐音与上联的故事正切合父子回乡的主题。
    而今,父亲远行去了天国,那一夜的星空也淡成了远远的童年。
    一年一度的夏至,草木似曾相识,我们是不是留下了一份回忆?哪怕只到明年后年,还能深深想起?


    b75de1f93f50091_w999_h666.jpg (83.62 KB, 下载次数: 1)

    b75de1f93f50091_w999_h666.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5:03:27 | 只看该作者
    美文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发表于 2018-6-21 17:47:22 | 只看该作者
    周而复始,年年如此,这就是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3 天前
  • 签到天数: 1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8-6-21 20:31: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读到这一对联,上联“生地人参附子当归熟地”下联:“枣仁南枣核桃欠食茴香”,莫名感动!整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从这里也了解一段历史,作者的知识面也非常广阔,不愧是美文!另外也学到一个新成语“新发如硎”,特意去搜索了一下,形容得真确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18-6-21 21:38:48 | 只看该作者
    又一篇节气佳作,文字中无论是语言,知识,韵律,还是结构,都值得反复静心细读与学习。感谢老师分享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18-6-21 23:04:51 | 只看该作者
    文彩,文风,知识,哲理,集一篇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1-18 13:41
  • 签到天数: 295 天

    [LV.8]以坛为家I

    7#
    发表于 2018-6-22 07:28:1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文,对节气的描写叙述纵横捭阖,上天入地,似形散而实不散。看如天马行空实则主题紧扣。可见老师之博学。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3-6 16:44
  • 签到天数: 1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
    发表于 2018-6-29 21:36:10 |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一切,在记忆的瞬间凝固,成为永恒,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17:50 , Processed in 0.0890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